优秀的事迹描述能够清晰展现个人的独特魅力和潜力,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背景和影响,可以帮助作者写出更具有说服力的事迹材料,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创业人物的创业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创业人物的创业事迹材料篇1
张阿奎,男,汉族,安徽阜阳人,中共党员,1991年8月出生,2016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大学期间担任12级自动化1支部团支部书记,在校期间曾获校级奖学金、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三好学生、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选拔赛国家三等奖、优秀团干、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016年7月,通过选拔考核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泽当街道办事处工作,后进入乃东区政府办公室跟班学习。
一、以初心使命坚定无悔选择
2015年10月,还在读大四的他,像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面临就业和继续深造的抉择。经过思考,他决定面向社会就业,成为了一家汽车电子企业的项目经理,开始了离开校园的人生探索。企业的工作经历,简单而自由,节奏快也略显乏味,与他对事业和人生的追求不相匹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部叫做“希望树”的微电影,更是让他感动不已,甚至萌生了去西部支教的想法,尤其是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始终心系党和人民,关注着祖国的发展,渴望着哪怕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2016年5月,一个来自学校关于申请去西藏工作的电话让他心动不已,便立刻向学校申请,上报相关材料,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一轮轮面试和最终体检,成功进入进藏人员名单。在很多人看来,去西藏工作,是一个大胆的想法,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远离亲人,孤独无依,这些问题的糅合,甚至让他在临近出发去西藏的前五六个晚上彻夜难眠。但最终,作为一名党员的他,按照组织的意图,遵循自己的'承诺,还是决定了去西部、到西藏、下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点亮梦想。就像他出发前在学校举办的欢送会上说道,“每个人都有一个西藏梦。在我看来,让我坚定选择的,是信仰的力量,人生的追求,初心的召唤,使命的坚守,深谷中依然能盛开幽兰,石缝中也能长出参天大树,我相信在西藏广阔的天地里,必将会绽放青春,迎接芳华,我无悔于我的选择!”
二、用干事创业体现人生价值
2016年7月,带着梦想和憧憬,他毅然踏上了去西藏的征程。7月的西藏气候宜人,少了来时的闷热,一路蓝天白云,碧树花海,好似另一个人间。那一瞬间,他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里。2016年9月,经过两个月短暂培训,便被组织安排到区政府办公室跟班学习,主要从事文秘工作。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从数字到文字是一个艰难的跨越,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他始终把学习贯穿工作全过程,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在犯错中努力摸索,在避免犯错中不断提升自我,以一个理工人的严谨,和一个外行人的危机感、紧迫感不断驾驭文字工作,很快适应了政府办公室的工作节奏和标准要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材料风格,在近四年的工作中先后参与了政府各类大型材料起草和定稿,先后独立完成各类调研报告7篇,顺利实现了一个理工男向文秘工作者的跨越。办公室岗位是一个辛苦的岗位,每天加班加点、没日没夜是最基本的工作常态,作为一个幕后工作者,他很多时候虽然没有直接接触具体工作,但通过细心钻研,深刻把握政策,结合地方实际,为发展建言献策,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样发挥了作用,实现了价值。工作四年来,他先后荣获乃东区201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度乃东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2017-2019年度连续三年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一次。
三、让情怀奉献激励无悔人生
虽然近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西藏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比内地,西藏的整体发展还相对落后,综合条件还存在差距,基本医疗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还难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西藏条件艰苦,但作为一个党员,一名基层干部,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他更加渴望西藏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西藏的明天更加美好,西藏的人民更加幸福!这种渐渐融入血脉的家国情怀一次次激励着他坚定前行的脚步,安下浮躁的心,努力在这辽阔的青藏高原展翅翱翔,搏击长空,奋力书写人生的篇章。他说,“在西藏工作要有情怀,有情怀才有激情,有激情才能不怕苦、不怕累,聚精会神干事创业”。尤其是在新时代,把西藏建设好、发展好、稳定好,不断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新西藏,是为民族团结事业添砖加瓦,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一份力,在广袤的西部践行初心使命,在最需要的基层体现人生价值,是新时代对一个青年人的最高礼赞。
创业人物的创业事迹材料篇2
我的名字是xx。我28岁。我是共青团成员,毕业于江西旅游大学经济管理系。我住在xx省xx的xx县。
作为新农村建设部队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够被选为农村的好年轻人。我觉得更负责任。
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自从我是祖先以来,我一直是个渔夫。自大学毕业以来,我一直是一家销售管理公司。现在我觉得压力真的很大,但我仍然坚持五年的就业。在这个过程中,我考虑创办企业,然后思考我们在这个社会中做了些什么。当我长时间在这样的困惑中思考时,我认为我是农村的渔民,我知道这个国家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使我的回乡生意变得更加坚定。
选择回国创业,打造一个可爱的家乡,有一种感恩的心情。
在xx年,我选择了原生态水产品加工,销售和出口,并建立了近600万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建立了我县最大的集合。水产养殖,新鲜食品,冷藏和冷冻的合作社。主要养殖绿虾,棒鱼,刀(一种长江刀鱼)和鱿鱼,主要加工虾,鱿鱼干,野生云鱼等。产品主要销往江苏,安徽,湖北,黑龙江,山东和内蒙古。公司占地面积50多亩,现有员工158人,其中专业生产管理人员23人。它是一个专业的管理和生产团队。
我们的理念是将鄱阳湖真正的绿色原生态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使消费者能够消费原有的生态绿色产品,无污染,无任何添加剂,因此原生态是我们理念管理的重中之重。在xx年,我们正式投入运营。在运营过程中,我们考虑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为我们的原材料供应商分配资源,让渔民赚更多钱,让他们更有动力,加强合作。在这次良好合作的框架下,我们的生产销售额在xx年内达到近978万,各种生产计划和销售任务基本完成。在合作社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员工月收入超过3000元,为我们今后继续发展强大的产业影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开展农村建设。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们的青年才能,使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超越非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动力。要弘扬传统,勇于承担起反映我们价值的重任。
创业人物的创业事迹材料篇3
杨xx,xx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工程系04级学生,07年毕业,曾担任04级楼宇班班长,学生会主席。他,是一位敢想、敢行动的80后创业者。
2007年毕业后,曾踌躇满志的幻想着找一份好工作,实现人生价值,但走出校门后猛然发现现实远比想象中残酷。在经历过多次求职失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几乎都流下了杨xx踟蹰徘徊的脚步,他已经记不起面试过多少回,总是希望而去失意而归,不是待遇不理想就是人家嫌他没有经验。流浪了将近半年之后,杨xx终于找到了一家电子厂做技术员的工作。很快,杨xx便先熟悉了电子厂的运行程序。进入厂房里,进入实验室后,王栋很快就被那里到处洋溢着的激情给深深感染了,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片梦想之地。在那里,王栋先后接受了一系列的创业相关知识培训,做了服务类、技术类等不同的创业项目。一年间,他迅速成长为厂房中具有突破性思维和敏捷行动力的佼佼者。
可是,不幸的是,在2008年,受金融风暴影响,杨xx所在的公司由于运行不当倒闭了。再一次的失业,深深的刺激了杨xx,他寻思着找工作这么难,不如自己当老板。在挫败中,他练就了一股越挫越勇的强大韧劲。挫败于他而言,成了一种助推他在创业路上快速成长的高品质营养品。
于是,他开始在大学同学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多方筹措资金成立公司,尝试着把技术转化为产品。但由于缺乏一个整体的运营方案,他的想法没有得到认同,历经一年的计划无奈流产。
但是,第一次碰壁并没有打消杨xx创业的念头,反而让他得到启发。他说:“这次经历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并不代表需求,用户看到的永远只是产品而不是技术;技术再好,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也是枉然;市场永远是客观和无情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缺乏运营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之后,为了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杨xx毅然转入学习企业管理专业。杨xx觉得他只是选择了眼下他认为最需要学习的知识板块。而走创业道路也是为了以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转变都是为实现同一个梦想而做准备。”
经过一家人的协商后,东拼西借,终归凑足了3万,创立了“煊天有限公司”。杨xx成了真真正正的老板,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三包”(包送、包修、包换),逐渐得到客户的认可。有一次,一位客商看中了他店里的一款vcd,张士华向他承诺不收定金,二日内送货上门,货到付款。当他次日开车将货送到客户的店铺时,客商用惊诧的眼神看着他,说:“我没给你一分钱定金,你就把一车货送来,你就不怕我忽游你?”杨xx说:“只要我承诺的就一定兑现,我不管你忽游不忽游别人,但我绝对不会忽游你。”客商当即付清了货款,并在一家有名的饭店里请他吃饭。这是杨xx开业以来挖到的最大一桶金,以后这个客商也成了他的长期合作伙伴。
由于杨xx诚信经商,小店有了很大的起色,进店的顾客增多了,柜架上的货物满满当当,自然利润也提高了。之后,杨xx又将业务从零售扩展到批发,直接到广州的厂家进货。如今,更让杨xxxx高兴的是,他的两个电器商行还安置了6名劳动者就业,其中两名也是刚从校园出来的大学生。杨xx常常鼓励他们:“好好打工,多长见识,没准用不了多久,你们也会像我一样成为老板。”
回首担任学生会主席的经历对于创业的帮助,杨xx说担任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的收获主要是方法论,学会如何处理人和事的方法。同时培养了与人沟通和说服别人的基本能力,这些在创业后也很有用。
杨xx坦言,毕业时从知识经验上讲,大家处在同样的起点。当被问到“十年后,您希望您的团队是什么模样?”时,杨xx想了一下,“我们公司想做中国最好的电子公司,十年以后应该离这个目标近了一点。”“坚持、用心去做。”
杨xx在公司里常用“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来教育员工,他说80年代出生的学生比较浮躁,对每个新进入“煊天”的员工他都要谈浮躁的问题。而现在的新人,做了一年以后就要提项目经理,不提就要走,做了一年项目经理后就觉得自己就可以做架构师了。因此现在更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谁更能静下心来踏实工作,谁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概率就更大。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杨xx的人生感悟时,他说“坚持”,沉吟了一下,又补充说“用心去做”。任何人都有成功的一条路,成功没有模式,但有一条,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去做,到最后你积累的知识、经历,一定会成为你事业的基石。
创业人物的创业事迹材料篇4
出生于xx省xx市南昌县三江镇的90后小伙刘xx自幼便伴着马蹄长大,因为缺乏客源,自家种的400亩马蹄销路并不好。为谋出路,有着电商工作经验的刘xx便想到通过网络营销将自家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从第一笔网络订单到今年年初,我们借助网络销售出去的马蹄有60多万斤,销售额达120多万元,占马蹄总产量的40%,网络销售已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刘xx说。
90后小伙回乡网上卖马蹄
刘xx出生于1991年,2013年大学毕业后在沿海一家大型企业做电商工作。2014年7月,父亲在家里注册开办了公司,主要从事马蹄种植和深加工,年轻的刘xx想跟父亲一起干出一番事业,毅然放弃外面薪水不错的工作,回到三江镇和父亲一起创业。
由于自家种植马蹄的时间不长,没有客户,只能依赖别人介绍,种植的400亩马蹄销路并不好。刚回到家乡,如何打开销路成为刘xx最“头疼”的问题。“我平时喜欢玩电脑,就到一些网站、贴吧上去发我们公司产品的信息,半个月不到,果真有一个广州客户主动联系我,一下子就要了30万元的马蹄。”
尝到第一笔网络销售单的甜头,刘xx便将更多的心思花在了网络营销上,不仅创建了公司的官网网页,还时常在贴吧发布公司简介以及联系方式。
“如今,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借助网络销售,公司的利润也有了很大提高,去年全年的销售额达200万元,利润率近20%,达到40万元。”刘xx说。
电商为三江镇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在利用电商开辟了产品销路、提高了产品知名度的同时,电商也在倒逼着乡村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刘xx介绍,今年9月,企业的深加工厂房将建成投入使用,主要生产马蹄糕、清水马蹄罐头、罐头马蹄片、速冻马蹄丁、速冻马蹄片等产品。
同时,也将重点开拓企业的电商渠道,通过淘宝、微信等渠道销售深加工产品,打响三江马蹄的品牌。
而在三江镇,除了刘xx,还有很多的村民利用电商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三江酱菜制品厂是镇上的老牌企业,但产品的销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08年,企业的销售额也只有80万元。
近几年,酱菜厂开始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当地长期在厂里进货的淘宝网店主也有十多家,江西最大的绿滋肴特产超市也是厂里的大客户,2014年企业的销售额增加到200多万元。“2013年,我们厂还从山东购置了先进的烘炒和高温杀菌设备,产品口味好了,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xx县三江镇酱菜厂老厂长余真辉告诉记者,电子商务也正在倒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创业人物的创业事迹材料篇5
2008年9月,从宁夏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毕业的李成,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和回报家乡的决心,放弃了城市里一份稳定的私企工作,回到家乡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开始了他的养牛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李成得到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的5万元无息贷款支持,他购进40头肉牛,并吸纳当地养牛户成立了宏达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怀初次创业的激情,李成天天钻牛棚、学技术、研究饲料配方,当起了牛倌。就在饲养初现成效的时候,他的牛感染了牛瘟,大部分肉牛病死,损失巨大。
遭受重创的李成没有气馁,他三番五次前往银川请教ybc创业导师。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李成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决心重振旗鼓。通过严格管理、学习养殖防疫等实用技术,并在购进肉牛的时候签订肉牛“健康合同”,合作社逐渐开始赢利。
目前,李成创办的肉牛养殖合作社已发展社员45户、肉牛存栏量260多头,初步实现了肉牛繁殖、饲养、防疫、销售一条龙。目前,李成正四处筹措资金,计划在家乡建立一个肉牛产业基地,发展肉牛屠宰等后续加工产业,带动更多的乡亲走向富裕。
创业人物的创业事迹材料5篇相关文章:
★ 创业创业心得8篇
★ 创业活动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