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篇作文中,我们都能见证自己的成长历程,为了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多读书、多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方式,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二作文材料作文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作文材料作文篇1
瞩目现代,中国,这条东方沉睡已久的巨龙,在历经改革和建设的风雨洗礼后,终于睁开了它坚毅的双眼,在当今世界上书写着属于它的华丽篇章。然而,回首过去,才明白,当今的辉煌,是过去的先辈充当巨浪,一次次冲向“中华复兴”的礁石才积聚出的美丽的浪花,这其中又包含着几多沧桑。
在一百多年前,西文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在血腥与威逼之下,昔日的“天朝大国”又显得多么苍白脆弱:鸦片战争,八国侵华,甲午大败……一个庞大的中华民族在炮火中苟喘残息,眼看就要在此消亡。突然,一个违章响彻了神舟大地,惊醒了绝望的中华儿女,它叫着,吼着,甚至是尖叫着: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个全新的组织站出来了,如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他们称自己为共产党,百姓称他们为“人民的救星”,而它的诞生,又凝聚了多少人的血与泪!从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的英勇就义,到留日先进学者陈天华的悲愤投海;从戊戌变法给人们敲的一记警钟,到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自由……中国共产党秉承着他们的顽强与理念,将解放的枪声打响了全国各地,八年抗战,有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拼搏……他们的精神不仅演绎了中国的历史,更是永远也唱不完的中华颂歌!
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用来形容那些革命先烈再好不过。就像蒋翊武,这位满腔热血的开国元勋,没有等到他心目中的自由,就早早结束了生命。他的就义,如同千千万万个革命先驱一样,慷慨而悲壮,这是一种大智大勇,君子之勇,他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尽管沧海浮生,岁月如潮,却仍留下一种伟大的爱国精神在时间里轮回,吾国吾民永不忘记!
我们的先人有太多的丰碑立在那里,激励着指引我们走向光明。他们留下的不仅是一个日益强大的新中国,更是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如日出般的辉煌机遇,但日出只是开始,崛起不是兴盛,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安逸于现状,而是更加努力,把祖国打造得更加昌盛,让中华精神永驻神州大地!
高二作文材料作文篇2
闲来无事,和无忧在校园闲逛,无意中瞥见被灯光照得通明的教学楼,望着五楼——曾经的那个自习室,有些许怀念,怀念那段时光、那些每天都见的战友:包括见证我每一刻喜怒哀乐的无忧以及悄悄在我抽屉放水果的同桌,与我分享清凉糖果的后桌以及给我讲解康德哲学的后桌的同桌,以及每天几乎在同一时间去吃饭的前桌和她的同桌,每天晚上都催我们回去的阿姨,每天都打扫卫生的大爷和大妈,甚至是我们用过的桌凳、被我们用胶带封的几乎不透一丝风的窗和被我们整来弄去的窗帘。
“我想上去看看。”我说。
无忧继续走,仿佛没有听到我说的话。我望了望那个从此再也不属于我的自习室,跟着无忧绕了过去。想来,要走进去定会是另一番滋味吧,说泪流满面也许夸张了点、剧情了点,但一定会眼睛潮湿,鼻子发酸吧。迎接我的应全是新面孔,那个曾经属于我的座位也应有它的新主人吧。无忧是理性的,真的没有再回去的必要了,应该有的仅仅是关于那里曾经的一事、一物、一人的或清晰或模糊的记忆。我不禁感慨了一句:“这灯火通明的自习室将不再属于咱们”。
这句话似乎触动了无忧,她无限感慨的样子,伤逝地说:“恍恍惚惚,这学期仿佛是在梦中过去的”。我听后无言。
是啊,七月伊始,我们便驻扎在这里,那时还是短袖短裤,此时却已是羽绒大衣长筒靴,仿佛一天一季。回想,这不长也不短的一学期,只做了一件事:准备为时两天几个小时几页纸的考试。想起四五号的考场,如跌入万年冰窖,无限失落,万念俱灰。我不禁问自己这一切值吗?
值与不值的问题,或许正如康德的在认识之前先对认识能力考察的先验方法,乍看起来,黑格尔讽刺其同“学会游泳之前,切勿下水”同样荒谬可笑,这批判似乎合情合理,然希腊大哲苏氏曾言“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相比之下,我更愿意接受后者,尽管有时确实思考值与不值的问题显得如此那般荒诞、多余、甚至虚无。
值与不值,这是一个多维度,多标准的问题。若仅仅用结果去评定,那不用说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就是整个人生也会显得毫无意义,因为不管人生经历了什么,但终点都是寂静的虚无。
然刚刚去世的邵逸夫的人生和这几天还在餐厅转悠的流浪汉的人生则完全是天上地下,但我不是用鸿鹄之志来否定燕雀的一生,毕竟它们不属于一个次第。所以,虽然“重在参与”、“结果不重要”多半是安慰人的虚语,但也应该成为我们自己继续坚定走下去的理由,因为值与不值的问题,最有意义的莫过于从人生的高度去衡量每一阶段的每一件事。
高二作文材料作文篇3
老子道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说,世上的难事,必定先从容易的做起;世上的大事,必定先从细微的着手。
世界上不会有一蹴而就的事,凡事都是从点滴开始做起。平凡的事是这样,伟大的事也是这样。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是自己壮志凌云的理想,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逐步积累。一个企业的兴旺,靠的不仅是领导运筹帷幄的谋划,更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实际经营。一个国家的富强,靠的不仅是政府高屋建瓴的战略,更需要的是具体切实的管理建设。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小事不去做,大事成空话。
在远行时,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看上去芝麻粒大的细节,关系可能甚大。很多时候,事物的成败就决定于某个关键的细节。
细节的重视有时会孕育着事业的成功。人民解放军的行动指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细化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对于推翻封建主义、建设新中国这一宏伟目标来说,是一个细的不能再细的细节,但正是从这个细节中,使老百姓们认识到了共产党的伟大之处。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起,共产党人成就了历史伟业。
细节的疏忽有时会导致事业的失败。成功转化成失败,往往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审慎中,那百分之一疏漏。三国时姜维由于忽略了阴平小路的防守,而导致了蜀国的灭亡。美国航天局由于一个细小零件的疏于检查,才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的惨剧。西方有首民谣叫《铁钉与国家》:“丢掉一只铁钉,失去一个蹄铁;失去一个蹄铁,坏了一个马蹄;坏了一个马蹄,失掉一匹战马;失掉一匹战马,毁了一个将军;毁了一个将军,输掉一场战争;输掉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一个极小事件的发生,由于不断引发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或者重大事件的发生。
小事不可小看。从一粒沙中能够看一个世界,从一滴水里可以看太阳的光辉,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对于工作有没有责任感,并不仅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而更是体现在细微的小事中。东晋大将军陶侃,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考虑颇为缜密细致。他曾主持造船,命令兵士将剩下的木屑和竹头全部收集起来。众人不知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融,官府听事前余雪泥泞,木屑正好用来垫路防滑。多年以后,荆州刺史桓温准备伐蜀时大造船,铁钉不够,陶侃所贮竹头正好能当作竹钉用。正是由于陶侃时时对细处的重视,才成就了他一生辉煌的功勋。
天下之事都是当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使是最聪明的人设计出的最伟大的计划,执行时还是必须从小处着手——整个计划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些细节。如果我们只注重所谓大的方面,对小的环节却不以为然,放任自流漫不经心,结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宏伟目标却被小问题搁浅了,最终走向失败。
世事无小事,只要是你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就值得你去重视。
高二作文材料作文篇4
记得有一个学者说过:“播下一粒种子,你将收获一片希望;实行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个习惯;塑造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个人生。”我一直很欣赏这种富有哲理性的说法。自从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把“求同异存”的种子播在国际的土壤之后,中美建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乃至我们成功的举办了运动会等时间是和谐给我们最好的馈赠,历史在把一个个喜讯传达给我们的同时,也向我们宣告了我们党领导人的卓识远见。若非周总理的这颗“求同异存”的种子,我们也许还停留在僵硬落后的局面,我们也不可能有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由此可见,“和”为至上并非无稽之谈,至少它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不仅是中国的荣誉年,也是一个灾难年,更是考验中华民族真正的时刻!汶川地震的多少个日子里,耳畔回荡着抗灾者的英雄事迹;多少个日子里,中国人尽是绵延的汶川情;多少个日子里,陌生人的泪水为汶川洒满了祖国各地!他们并不无助,尽管面对的是天灾侵袭,因为有十三亿人民做他们的坚强后盾;他们并不空虚,就算灾难令他们一贫如洗,因为他们拥有十三一份真挚的爱;他们并不寂寞,即使此生真爱已不复存在,因为他们有十三亿位亲人在身边。我们共同的家叫“中国”!这时,我就想起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只要亿万中华儿女精诚团结,就能战胜一切灾难;学会永不放弃,就会取得胜利的硕果!
和谐中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她就离我们不远,和谐便可以在我们身边。就让我们在生活的纸上画上“和谐”的笑容!
高二作文材料作文篇5
写完作业,我喜欢翻阅令人高山仰止的唐诗宋词,喜欢捧起《红楼梦》揣摩一下曹雪芹鬼斧神工的修辞。
我苦练书法八年,平日也欣赏一些名家表帖,然而,一看到那只能让我望洋兴叹的魏碑隶书,我沾沾自喜的心便瞬间冷却。因为,对于先辈创造的伟大奇迹,我只能瞻仰、崇拜,我甚至根本不具备与他们对话的能力。
我是一个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五年,无时不为中国五千年文化凝聚的精华而自豪。
而如今,我却迷惘了。20__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成功申请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张历史题写的问卷。在这张问卷上,很多中国人的答案是:国人不好好过,传统节日给了别人也没有什么。传统节日,我们的祖先以竹比喻过日子,平常的日子便如竹筒,一滑而过,而节日即是竹节,在节日的怀抱中,放松些精神,恢复些力气,精心地过这一天,感谢这一天,感谢生活,感谢生命。而如今,日历被反反复复的七日囚牢般地束缚着,以前曾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的节日便逐渐流失。花朝节、晒衣节……这些其乐融融的节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苦苦寻觅,只能在老者的脑海中渐渐沉寂。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节日是一条重要的支流,而如今,无数支流已被现代人遗忘,被人内心的欲望分割得支离破碎。有情人眼中的花好月圆,被膨胀的物质暴力所取代,那样的有情人心中还存留几丝真挚,几丝痴迷?林语堂先生似乎说过,中国的文字时代已伴随着鲁迅等“最后”一攒文人的逝去而逝去。如今,一大批学子,为了能写出一篇美文,甚或一二佳句而绞尽脑汁,却不知华美藻饰背后的干枯与无力。可怜,可惜,那出口成章能诵能吟的文化王朝已经过去,倾情于鸟鸣山乐的悠然之气渐渐消逝于金河银海。是的,先人用五千年的智慧与汗水凝聚成瑰丽的民族文化宝石,为我们构建了仰望自然、仰望生命的至高起点。而如今璀璨的宝石被金币砸得斑斑驳驳。那起点,足否已是我们的终点?
传统节日丢了也没什么,有人说。我只想问问:当所有的所有都被我们遗失之后我们还拥有什么?
高二作文材料作文篇6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题记
张爱玲的一生,正如她所说的这句话,绚烂粲然,却充满着伤痛。她出身书香门第,奈何父母在他幼时便分开。继母待她并不好,没有家的温情,他因偷偷跑到亲生母亲家且被继母诬蔑而遭到父亲毒打。长大后,她爱上大自己十四岁的胡兰成,却被抛弃。后来和一个比自己大二十几岁的男人一起飘泊。她的一生,可以在她的作品里读出来。但她从没放弃得到她一直守望着的——一个温馨的家。
天空仍是个不清楚的灰白色。僧人手里汉白玉的钵盛着菩萨净瓶里的水,却被滴入来自纷乱的尘世间的墨,众生看向那钵,原本无暇,如今却有了此时天空中的灰白色。这颜色,却令我想起了飞蛾,曾在灯下翻飞起舞的蛾,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被发现在布满灰尘的角落,翅膀上裹覆着厚厚的尘,辨不出昔日的颜色。闭上眼,那只蛾与我的影子重叠,那会否是将来的我。
守望昔日,便合不上心头的伤。李煜无言步上高楼,那如钩的月,只令他倍感忧愁。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琵琶行》里也有饱含对昔日怀念的人的痛苦的描写。杨玉环回眸一笑,后宫佳丽都失了颜色。但在马巍坡下,只落得个“宛转峨眉马前死”的下场。白居易在此处只用了一句话来描写——“君王掩面救不得。”但我读此处时,脑海里想象着那生离死别的情景,这七个字意似有千斤之重。战争停息,君王回宫。但那宫中只是个伤心地,池里的荷花、昔日的“金屋”,杨玉环的一颦一笑都历历在目。浔阳江头的歌女回忆起在长安的富贵生活时也暗含惆怅,富贵子弟争先给她缠头,血色罗裙也沾上了酒污。现在的她嫁作商人妇,丈夫上月外处至今未归。纳兰容若更是将这种愁思镶嵌进她的词作,妻子卢氏的去世带给他很大的打击,他写庭院里的石棋盘上铺上了落叶。“赌书消得泼茶香”已不再可能重演。若明月有情,是否会嘲笑他,笑他如今,“独自闲心独自愁。”
守望美梦,便会愤怒于现实的困囿。杜甫便是被现实伤得体无完肤的人。他在长安十年,为了求得一官半职,不断呈诗作赋给达官显贵。他以为只要做了官,就能以一己之力,拯救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但他错了。他所追随的并不是明君。纵使他有张亮之谋略,孔明之才干,也无法使沉迷享乐的皇帝幡然醒悟,更不必说还有奸臣当道。历经苦难的他至死都未想到社会的病态是制度的错。
守望理想,便会勇敢地向远方奔跑。我们都曾是时间宠爱却又不得不放手的孩子。在我们初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时光温柔地说,未来还长,慢慢的去看这个世界吧。于是,我们对着风,对着太阳,对着四月里弥漫在空气里的花香大笑。时光静静地看着,同时轻轻地在背后推着我们。直到有一天,父母松开了手。我们还用笨拙的脚试探着感受大地。大地是坚硬而粗糙的。不再有父母柔软的手掌。坚硬的大地在我们摔倒后带来疼痛。但我们从那以后,注定了要终其一生行走在路上。前方是一片大雾,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你会踩到什么。但你的脚步却很坚定,那便是理想的力量。也许理想开出来的花平凡甚至是丑陋,但那又有什么可怕的。至少,我们努力过。
守望不是易事,它要求人们要有磐石般的坚定,蝴蝶破茧时的努力,飞蛾扑火般的决绝。
有一天,你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高二作文材料作文篇7
三月,正是桐花盛开的季节,那一抹抹明亮的雪白零立于枝头,描绘着初春动人的光影。花香透过如水的时光,暗暗漫入我的心里。我仿佛又看到了那条缀满桐花的小路,看到了姥姥温和的面容。
姥姥的屋前有一条幽长的小径,两旁栽满了白如雪的桐花,每到初春,花苞便纷纷展开,纯净的白色一直绵延至小径的尽头。
在我的记忆中,姥姥是非常喜爱桐花的。她总会牵着我走进那一片无尽的雪白里,只为那舒展的花瓣,为那沁人的芳香。当黄昏来临,她必定会拉着我立在花荫下的尽头,看时光流淌在纷繁的花间,看那落日将余辉留在枝头。
记得有一年,桐花并未如期开放,在三月温暖的阳光下,有的只是深沉的墨绿和光秃秃的枝桠。年幼的我不停地询问姥姥原因,她把我抱在怀里,坐在庭院的摇椅上,温和的微笑着望着我,沉默良久后才缓缓开口,“花总会开,只是花期不同,而在这之前我们只需静静地等待。”当时尚小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只是似懂非懂的点头。后来我在她慈爱的笑容中沉沉地睡去,恍惚间见她为我拾起遗落的被角,一掩再掩。
现在,又是一个三月,我再次来到那条花荫小路,却看不到那个盼望的身影。岁月渐渐把她变得佝偻,让她倒在了飘落的花瓣上。
我去医院看她的时候她正安详地睡着,各种针管在她的手臂上交错,旁边的心跳仪记录着她生命的一起一伏。她的床头放着本泛黄的相册,缓缓翻开,泪水便不可抑制地在眼中涌动。里面放的,是一张张我与她在花荫下的纪念。从黑发到银丝,从只齐她腰迹的孩子到如今的我已高出她一个头,那条小路不变,盛开的桐花不变,温暖的笑容不变,紧紧握住的双手不变。只是最后一张熟悉的白色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的身影。
看着照片里姥姥坚定的眼神,时隔多年后我才懂得她的良苦用心。她是希望我能不骄躁,不急进地前行,静静等待花开的那一天,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在她的眼前。只是姥姥,花期未到,你怎能成为急急落幕的幸福?
生活就似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姥姥带着我走过了这些年的光阴,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我多想再次牵起她那双留有岁月痕迹的手掌,一起立于花间,静待花开,共同聆听花开的声音。
回首过去,承载着姥姥深沉的爱,承载着她寄予的期望的我,终于明白了,生活,要学会静待花开。
花香愈未愈浓郁,只是花依旧,人不同。
高二作文材料作文推荐7篇相关文章:
★ 器材料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