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知道引人深思的心得体会往往都是我们认真思考后写出的,心得体会可以把实践中的主观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植物周的实习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植物周的实习心得篇1
在未接触花卉学前,我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孩,我只知道这门学科讲的是花,可是我还不知道这里面有那么多的研究艺术.有些东西只有接触以后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光靠表面现象难以看到很多深刻的东西,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爱花,喜欢观花,汲取他的芳香成为我平时的一种嗜好,我把花看成自己的朋友,爱他的一切,这是我喜欢花卉学的初衷.有它娇艳美丽的一天,我的生活都会更加的精彩丰富!我虽然不是因为花而活,但是因为它而惬意自如,不能自拔!
通过一个学期《花卉学》课程科目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花卉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过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并初步了解到一些关于花卉产业的形成、进步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信息。在几次花卉学实验和实习过程中,我们又亲自体验了有关花卉植物种类的识别、花卉设施类型参观、花卉种子的识别以及花卉的种子繁殖、栽培管理等过程,在实践中对花卉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补充。花卉学是以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及病虫害防治,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的一门学科。
?花卉学》与我们生态学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学期花卉学的学习,对花卉学有一些个人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现将其分类叙述如下:
一、对花卉学概念的深刻认识
以前觉得所谓的“花卉学”就是对各种花的认识、欣赏和了解,学习一些花卉种植、经营的概念等,认为它只适合于花卉种植及开花店等专业人士所学习,与我们的生态学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但自从学习了花卉学以来,对它本身的概念和内容都有了一个全新、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了它不单纯是一门研究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的学科,它还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习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内容。园林论文参考
二、花卉学书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花卉学老师一个学期的课程讲解,加上我们课后复习和补充,对花卉学课本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可分类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1、了解到了花卉的起源和分类;2、了解了花卉的多样性及分布。如按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综合分为: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宿根花卉、多浆及仙人掌类、室内观叶植物、兰科花卉、水生花卉、木本花卉;按形态分为:草本花卉、木本花卉;按栽培类型分为:露地花卉、温室观叶盆栽、温室盆花切花栽培、切叶栽培、干花栽培及其他;按用途分为:切花类、盆花类、地栽类;还有其它的几种特殊分类类型等。
3、了解和掌握了花卉学生长发育的过程以及环境对花卉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4、对各种花卉栽培设施及器具的认识和了解。如温室、塑料大棚、冷床与温床、荫棚、风障及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各种机具和容器等。
5、重点学习和掌握了花卉的繁殖和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花卉的繁殖指通过各种方式产生新的植物后代,繁衍其种族和扩大其群体的过程与方法。依繁殖体来源不同,花卉的繁殖可分为有性和无性繁殖。了解了花卉的露地栽培、容器栽培、无土栽培等,还掌握了关于花期调空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对以后从事这方面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矗
6、关于花卉的应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学习了花卉的园林应用,花卉的各种装饰手法,了解到了花卉生产的特点、产业结构及区域划等。园林花卉学学习体会
7、此外,我们还在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对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进行了专门的认识和学习。认识了一串红、菊花、百合等花卉的学名、别名、英文名、科属、产地与分布、栽培史、形态特征、种类与品种、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观赏与应用等。
对以上花卉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仅仅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开始,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吸收外界新的知识和信息,多去进行实践的检验和创新,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植物周的实习心得篇2
记得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在第二学期期末要进行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正值酷暑,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到一个实习地点,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楚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洒满汗水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麻楝和人面子大体看上去就很像,很多同学在辨别这两种植物的时候就发生了困难。我们只要摘一个枝条下来比较一下他们的叶子和枝条就很容易辨认的了:麻楝的叶子和枝条都有毛的,摸上去很舒服的感觉,而人面子就没有这些特征。而且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如渥丹(又称细叶百合)、升麻等。有的同学还采集的了有药用价值的刺五加及唯一的寄生植物菟丝子。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去了五大连池著名的风景区,山色秀丽,风景怡人,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特、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高兴、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在国家地质公园,我们看到了在康熙年间喷发的火山经历了几百年岁月以后的状态,那里有火山杨对生命的赞歌,有火山喷发后石海的奔腾,有站在火山口俯瞰整个五大连池看到的人间仙境。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与壮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因为我们实习的时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时候,而且我们选的地方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大二的第二学期期末我们还要到魅力之都——大连的海边去实习,有了这次的实习经验,我相信,到那时我会做的更好!
植物周的实习心得篇3
十月十一日,我们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园林植物的实习。第一天主要是对新乡市和谐公园以及人民公园进行了参观学习,第二天我们主要去了郑州市植物园,第三天在郑州市绿博园进行认知实习。
新乡市和谐公园坐落在新乡市人民东路北侧,与路南新乡市政府行政办公大楼的相对,与西侧牧野湖相邻,是新乡市行政文化中心区中轴线最北端的规划景观节点。和谐公园主要定位于“生态自然、和谐共融”,并且据网上资料记载和谐公园内共有237种乔木。不久的将来,和谐公园将作为新乡市的绿肺,充分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
虽然我们的实习时间在“十一”过后,但是和谐公园的主入口仍然保存有欢度十一的氛围。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有不同花坛植物摆设而成的景观,使得假日的气息依旧不减。进入和谐公园后,各种各样的灌木、乔木、地被等植物高低错落的布置着,山体与水体的结合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作为新乡市最先发展起来的人民公园,它所特有的历史沉淀感是新乡市任何一个公园所无法与之相比的。新乡市人民公园位于健康路东段,始建于1958年,是全市最大的一所集清幽的园林秀色、水上娱乐、文化健身、动植物观赏和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林。人民公园以其特有的植物造景形式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它赢得了众多的游览者。
新乡市和谐公园 新乡市人民公园和谐公园造景一角 人民公园造景一角
如果说和谐公园是新乡市的未来绿脉,那么人民公园就是新乡市的绿岛。两者之间的对比就是现代与历史的对比,同时也是文明与传统的对比。
郑州植物园位于郑州市中原西路和西四环交叉口向南500米路东,原郑州市第二苗圃范围内,西四环以东,防汛路以北区域内,是郑州市内最大的植物种植基地。据网上统计,目前为止郑州市植物园共栽植乔木近5万株、花灌木70万株、藤本植物万平方米、地被13万平方米、草坪14万平方米,被称之为中原地区的“植物博物馆”。
郑州市绿博园规划设计立足生态性、注重示范性、拓展休闲性,融入了绿色生命、绿色生活、绿色经济、绿色家园和绿色科技的理念,充分体现“让绿色融入我们的生活”的主题,绿色景观结构分为:“一湖、二轴、三环、八区、十六景”。
虽然郑州市植物园和绿博园都体现了“以绿为本”的思想,但是两园之间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植物园主要是为了增加人们的植物知识而建设的,在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应有尽有。如果植物园是单一模式下的园子,那么绿博园就是综合性的园区,在绿博园可以充分体会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郑州市绿博园在三天的植物认知实习过程中,不仅认识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植物,而且对园林植物造景方式以及植物的搭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三天的实习,总结了一些有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
常见的花坛植物:矮牵牛、孔雀草、彩叶草、吊兰、三色堇、金盏菊、佛甲草等
常见的地被植物:中华结缕草、狗牙根、早熟禾,三叶草、麦冬、小叶扶芳藤、红花酢浆草、蛇莓等
常见的水生植物:香蒲、芦苇、唐菖蒲、千屈菜、水葱、黄菖蒲、花叶芦竹、醉鱼草、芡实、睡莲、荷花等
常见的藤本植物:紫藤、金叶凌霄、爬山虎、常春藤、花叶满常春等
常见的灌木:月季、玫瑰、蔷薇、紫薇、金钟花、金银木、紫荆、木槿、无刺构骨、构骨、木香、榆叶梅、龙游梅、黄刺梅、珍珠梅、红花檵木、金森女贞、美国红栌、紫叶小檗、紫叶矮樱、紫叶稠李、巨八仙、金心丝兰、小丑火棘、地中海荚迷、迷迭香、千鸟花、八仙花、白千层、幸福树、锦带花、腊梅、虎杖、荆条、荀子、迎春、连翘、木芙蓉、蚊母树、枇杷叶荚迷、红瑞木、八角金盘、阔叶箬竹、洒金桃叶珊瑚、六道木、大花六道木、茱萸、猬实、肉桂、小二仙桃草、云南黄馨、十大功劳等
常绿乔木:香樟、广玉兰、女贞、雪松、棕榈、肉桂、马尾松、塔松、油松、侧柏、红豆杉、枇杷等
落叶乔木:银杏、合欢、白玉兰、水杉、丝绵木、朴树、木瓜、悬铃木、栾树、五角枫、青桐、柿树、鹅掌楸、七叶树、枫杨、喜树、栾树、杨树、柳树、榆树、国槐、椿树、白蜡、黄栌、楝树、三角枫、柞树、黄金槐、杜仲、乌桕、黄杨木、巨紫荆、梓树、重阳木等
花坛植物:矮牵牛
地被植物:红花酢浆草
水生植物:睡莲 藤本植物:常春藤
灌木:千鸟花 落叶乔木:柞树
在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中,我们的植物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很多关于植物运用方面的知识。
关于大树移植:皂荚、榔榆、广玉兰、丝棉木、黄杨木、槐树、椤木石楠、柞树、栾树、枫杨、朴树、紫薇、银杏、对节白蜡、香樟、大叶女贞、木瓜等
众所周知,现如今“大树进城”已经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公园、广场等都
采用移植树木来达到增强气势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的树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生长,甚至于很多都频临死亡。可是在郑州市绿博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致的大树们再那里生活的很好,这一方面与工作者的悉心照料是分不开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所以,我们不可以只为了个人利益就去破坏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应该为它们营造一个最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
关于植物造景:紫薇花瓶、木瓜海棠亭、动物造型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植物造型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各种各样的植物造型层出不穷。
木瓜海棠亭
紫薇花瓶
大树移植:栾树和木瓜
三天的实习转眼就过去了,虽然每天都很累的满园子的去发现并观察植物,但是我们的热情却丝毫没有褪减。在这次的实习中,除认识了很多的植物以外,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很多关于植物造景方面的知识。这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水平。
植物周的实习心得篇4
一、实习目的:
实习是大学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正确地辨认植物。熟悉植物的名称(学名和拉丁名)分布,习性和经济价值。
实习时间:2009年6月7日
实习地点:太原市动物园
二、动物园简介:
太原动物园占地79.36公顷,有各种树木50余种,绿地率达85%以上,各种动物165种,2000余头(只),其中有白犀牛(ceratotheriumsimum simum)、亚洲象(elephas maximus)、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斑马(equusburchelli)、羚牛(budorcas taxicolor)、野驴(equus hemionus)、美洲虎( panthera onca)、金钱豹(panthera pardus)、黑熊 (ursus thibetanus)、棕熊 (ursus arctos)、褐马鸡 (crossoptilonmantchuricum)、丹顶鹤(grusjaponensis)等珍稀物种,是山西省唯一的集野生动物异地保护、繁殖、展览于一体的专类动物园。全园共分7个展区:鸟语蓝天(鸟禽区)、热带亚热带动物区、花果山(灵长类区)、自然山林、草原风情(食草动物区)、服务休闲区、科普教育区。
动物园的规划以“人与自然相互融合、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为主题,建造成一个动物最接近大自然环境最适合动物生存的空间。在饲养和观赏方式上,变以往的封闭式静态参观为圈养和散养相结合的动态参与方式,满足了人们亲近动物的愿望,创造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自然环境。
太原动物园,北部为猛兽室;中部为鸟馆、水禽;南部为猴舍、熊猫、海豹馆,褐马鸡,珍珠鸡、羚羊、梅花鹿也杂居其间。
园内遍植树木花卉,并以大量盆花点缀其间。白色拱桥横跨南北湖,三条平坦宽阔的园路通往各动物展区。展区按地域分为三大观区:即大型食草、食肉兽类观区;禽鸟、中小型食肉、杂食兽类观区;中小型食草兽类观区。各观区又按动物的科目分类组成展馆。这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等,还有异国的白犀、长颈鹿、狒狒、斑马等动物。动物园绿树成荫,四季常青,环境优美;动物种类繁多,娱乐设施齐全。
三、实习内容:
1.暴马丁香:(syringareticula)
别名:暴马子、白丁香、科属:木犀科丁香属。
形态习性:落叶大灌木,高达10m;树皮紫灰色或紫灰黑色,粗糙,具细裂
纹,常不开裂;枝带紫色,有光泽,皮孔灰白色,常2~4个横向连接单叶对生,
叶片多卵形或广卵形,厚纸质至革质,长5~10cm,宽3~5.5cm,先
端突尖或短渐尖,基部通常圆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全缘;叶
柄长1~2.2cm,无毛。树姿美观,花香浓郁,可做蜜源植物和提取芳
香油,是公园、庭院及行道较好的绿化观赏树种
2.金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cv.)
科属:木犀科女贞属
形态特征:金叶女贞是由加州金边女贞与欧洲女贞杂交育成的,高2~3米,冠幅1.5~2米。叶片较大叶女贞稍小,单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核果阔椭圆形,紫黑色。金叶女贞叶色金黄,尤其在春秋两季色泽更加璀璨亮丽。金叶女贞性喜光,耐阴性较差,耐寒力中等,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通逶性良好的沙壤土为最好。用于绿地广场的组字或图案,还可以用于小庭院装饰。
3.碧桃:(prunus
persica batsch.var.duplex rehd.)
别名: 粉红碧桃、千叶桃花。科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高可达8米,一般整形后控制在3-4米,小枝红褐
色,无毛;叶椭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先端渐尖。花单生或两朵生于叶腋,重瓣,粉红色。其它变种有白色、深红、洒金(杂色)等
生态习性:喜光、耐旱,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生长期要求加强管理,施肥、灌水、除草和病虫害防治。耐寒能力不如果桃。
4.红瑞木(cornus
alba)
别名:红梗木、凉子木 科属: 山茱萸科 梾木属
产地分布: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朝鲜半岛及俄罗斯也形态特征:落叶灌木。老干暗红色,枝丫血红色。叶对生,椭圆形。聚伞
序顶生,花乳白色。花期5-6月。果实乳白或蓝白色,成熟期8~10月。生长习性:性极耐寒、耐旱、耐修剪,喜光,喜较深厚湿润但肥沃疏松土
5.槐树:(sophora
japonica linn.)
别名 :国槐、槐蕊、豆槐等科属 :豆科槐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5-25米, 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
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
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花果期9-12月。
6.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vahl)
别名:一串金,旱连子、落翘等 科属:木犀科 连翘属
形态特征:连翘为蔓生落叶灌木,高1 m-3m,基部丛生,枝条拱形下垂,棕色、棕褐色或淡黄褐色;小枝土褐色,稍四棱形,疏生皮孔,节间中空,节部具实心髓。花:典型4数花。
习性特征:连翘的萌生能力强,在平茬后的根桩或干支,都能繁殖萌生,较快地增加分株的数量,增大分布幅度。连翘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常用连翘治疗急性风热感冒、痈肿疮毒、淋巴结结核、尿路感染等症,为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粉针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连草解热口服液、银翘解毒冲剂等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
7.柳树:柳树分垂柳和旱柳。
垂柳又叫杨柳,为落叶乔木;旱柳又称杞柳,亦为河柳,
是落叶灌木。柳树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柳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以须柳根生长为主。
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
形状: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树皮深灰色。单叶互生,披针形,叶背灰白
色。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蒴果,种子具种子毛。
分布:产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地。北京城乡常见栽培。耐寒,耐旱。用途:防护林及绿化树种,亦可作用材树种。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
形状: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枝细长,下垂。单叶互生,披针形。雌雄异
株,柔荑花序。蒴果,种子有种子毛。
分布:产于亚洲、欧洲、美洲。北京的公园、水旁常见栽培。耐寒,耐水湿。用途:绿化及观赏。
镘头柳:(salix matsudana koidz.var.umbraculifera rehd)
形状:杨柳科柳属旱柳变种。落叶乔木,分枝密集,树冠阔卵形,呈镘头状。
单叶互生,披针形。雌雄异株,柔荑花序。
分布:北京公路旁、公园常见栽培。耐寒,耐旱。
用途:观赏树种,绿化。
8.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别名 :百花王、木芍药、洛阳红等 科属:芍药科 芍药属
形态特征:根系肉质强大,少分枝和须根。株高1-3m,可达2m,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茎顶,花径10-30cm,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性花。花萼有5片
生活习性: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光,亦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四、实习心得: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见识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有金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cv).、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银杏(ginkgo biloba)、白蜡(fraxinus chinesis)、泡桐(paulownia),碧桃(prunus persicabatsch.var.duplexrehd.)等,这些都是我在动物园所看到的,由这次实习我温习了上学期所讲的内容,加深了对植物这一门学科的兴趣。提高了我对植物的辨认和认知,同时也提升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
植物周的实习心得篇5
为期一周的实习已然落下了帷幕,我依然回味其间点滴,现在有时闭上眼睛,一幕幕在脑海里就像过电影似的,很有趣儿。
起初对实习没抱有太大的热情,因为去外面实习必然要乘车,而我晕车,是特晕的那种,见到车就想吐。第一天清早乘车去鹫峰,车子走得可真慢呀,尤其是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蛇形时,我感觉我的胃都要出来了,我真的想跳车啦。
但是下车稍作休整之后,我顿时被鹫峰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平缓的山坡处处散发着绿的生机,迷人的花香沁人心脾,我还没来得及驻足欣赏,老师就带着大队人马浩浩汤汤席卷过来了。我这才意识到此次实习不是出来游山玩水的,于是只能打起精神,掏出纸笔,追随人流而去。山上的植物可真多呀,我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植物,更何况需要一一辨认。但是环顾四周,一个个同学如狼似虎,见到植物就挖,发现新的植株就抢,这场面近乎疯狂,我也等不及啦,拿起剪刀加入到第一波扫荡队伍中,所过之处,植株欲哭无泪呀,高大的乔木尚能自保,矮小伏地的要么被搜挖枯竭,要么惨遭践踏蹂躏,毕竟两个班五六十人呢,其破坏力真的不容小觑呀。老师寓教于乐,同学们对这也乐此不疲。整个过程中,我基本做到了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留心做记录,生怕记漏、记错任何一个种名儿,遇到特别的植株与同学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利用午饭间隙,将采集好的植物压成标本,并记好实习日记。第一天收获颇丰,我认识了116种植物,了解了部分植物的用途,譬如唇形科的益母草、北京黄芪,景天科的景天三七具有药用价值,而壳斗科的栓皮栎树干竟可以做暖壶塞子,最为有趣的是木兰科的鹅掌楸,也叫马褂木,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写情书,多么浪漫呀。这次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我通过对植物的辨认,了解植物的科属特征,进而加强巩固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我深切感受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中滋味。第一天的实习是难忘的,用心学到的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实习也对大家的体力与团队协作力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第一天的实习用累来概括,那么第二天的实习就应是疲惫了。第二天,目的地是北京植物园,本想乐游园一番,无奈天公不作美,自清早至傍晚淅淅沥沥的雨没有停歇,于是我们在雨中享受了这一场值得回味的特别实习。
雨中游北京植物园别有一番滋味,园子里的花真多,好多都是我从未见过,也不知道名字的花。感谢老师告诉我一些美丽的花儿的名字。有的同学显得格外兴奋,频频按下相机的快门,一行人都停下脚步等他们,欣赏着他们抢镜头的如醉如痴的身姿。然而,植物园中奇花异草上百种之多,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拍不完的。那雨也来凑热闹,铺天盖地,千丝万缕地将植物园中风姿各异的树木和奇花怪草笼罩起来,满眼绿色一时间虽实犹幻,仿佛一位画界高手正在一幅巨大的画布前浓墨重笔地挥洒沿着细碎的沙土路慢慢前行,雨丝在伞面和树叶上发出的沙沙声,听起来很惬意舒心,周围很安静,几乎见不到游人,路两边栽植着等待辨认的树木,徜徉漫步间,转过一个慢坡,突然传来人语喧哗声,举目望去,竟是梁启超的墓,我们一行人怀着肃穆的心情瞻仰拜谒了伟人,随后继续寻找植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紫薇树,粗大干枯的主干顶端上,冒出蓬勃的翠色,抽出柔美的枝条,随风摆动,舞动着满树的艳丽和芬芳,真有枯木逢春,梅开二度的感觉。雨中植物园,别样的景致,别样的风情。
最后一天的野外实习是大觉寺,我们在这里已经很难发现新的植株了,已然没有的第一天的狂热,却也多了几分娴熟。信手拈来一段植株,我故作淡定的观察它的茎、叶、花、果实,有时拿出相似的标本对比一下,撕下叶子闻一下,看它是否有乳汁,并猜测它属于哪个科、哪个属,将它的主要特征反复在脑海中检索,恰好确认它的身份时心里会蓦地涌出一种成就感。大部分时光我们多听多看多问,不断重复旧的知识,也不停地接受新的知识,有时三两个人聚在一起,边看标本边翻阅资料,遇到两种极为相似的植物也会争论得面红耳赤,但乐在其中。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好奇探索,吐故纳新,这就是实习的乐趣吧。
在接下来两天的植物鉴别考试中,乐趣仍然层出不穷,这是一场人与植物两情相悦的走秀,但不在本文所涉之列,不可说不可说。
植物周的实习心得篇6
通过对植物换盆,公园中大树移植栽植,及后期养护管理的学习,联系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把树木栽培知识更好的学习与应用。
二、实习路线
南京林业大学树木园——南京宝穿船厂遗址公园——树种调查——南京滨河——南京石头城——南京国防园
三、实习过程
为期五天的实地实习,我们学习了蒲葵植物的换盆技术,亲手进行了换盆,到公园里观看树木的栽植养护管理是实习的重要部分,下面将会重点报告,最后还附录一张树木调查表,这也是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着重介绍树木的栽植与养护。在栽培学中,常言道“种三管七”,绿化中种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少单位在园林绿化时,往往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养护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长。所以园林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抓好绿化树种栽植及其养护管理的工作。
1、绿化苗木的载植
苗木的移植,原则上要在苗木的休眠期,一般春季、秋季起苗。春栽宜早不宜迟;秋季起苗,一般在落叶的10月下旬开始。特殊情况应特殊对待,如夏季起苗,要在凌晨、傍晚或夜间进行,要随起随栽。
移植树木除应注重季节外,在栽植中应该注意的个问题有:
(一)、精耕细作
对土壤要求精耕细作,植树造林用的土地往往不是熟地良田,更需要进行深翻,深度在40厘米~50厘米,以便疏松土壤,增加蓄水保墒的能力。整地要细致,采用沟植的要求整成水平沟,以利灌溉,也比较美观。
(二)、树种的选择
要考虑到树木植株枝叶的色彩、形态、风韵,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起到美化的作用,既要考虑到树木的抗污、抗毒、净化空气的特殊功能,又要考虑到树种是否适应土壤性质,如柳树耐湿性强,栽培分布广。土壤瘠薄的可栽植白榆、松、柏、杜鹃类等;土层较肥厚的可栽植杨树、核桃楸等;盐碱地可进行改良换土,栽种耐盐碱树种,如柽柳、沙棘、沙枣、榆树、小叶杨、紫穗槐等,苗木必须健壮,无病虫害。
(三)、起苗方法
1.裸根起苗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阔叶树在休眠期的移植,其优点是保存根系比较完整,便于操作,节省人力和物力,运输方便。
2.带土球起苗法:栽植成活率高,但其施工费用高。大苗移植时,一般土球直径是植株头径的2倍~3倍。
(四)、树木的.修剪
一般来说,起苗过程中不能带上完好土球的,应将植株老根、烂根剪除,把裸根沾上泥浆,再用湿草和草袋包裹,在装车前剪除枯黄枝叶,根据土球完好程度适当剪除部分茎干,甚至可截干,再结合截枝整形等方法,最大程度保其成活。
(五)、树木的包装、运输与假植
移植规格较大的带土球树木(胸径一般在10厘米~15厘米之间),或对珍贵难成活的树种要做好包装。可用草包、麻袋、尼龙袋等软质材料包装。在包装过程中,注意要把苗木根对根放在包装材料上,并在根间加湿润物。当苗木的重量达到50公斤,将苗木卷成捆,用绳子捆住,捆时不要太紧,以利于通透空气。
苗木的运输要迅速及时,避免风天运苗。运输途中保持行车平稳,较长距离运输时,中途停车应停在树荫下,且经常给苗木喷水;长距离运输,大苗必须带土坨。
苗木如不能及时定植,必须假植。假植时使苗向背风方向倾斜,用湿润的土壤将苗木埋土并用脚踩实,埋土厚30厘米~40厘米。苗木在假植期间,应注意经常浇水、看管,一般针叶树采用全埋法,即将苗木全埋入土中;阔叶树一般埋全苗的2/3。
植物周的实习心得篇7
植物学的发展:
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祖先通过他们的勇毅同智慧发现了各种草药的药理性,寒热性。进而治疗各种病人的病症,痛苦。这就是在我国的草本植物的发展。当今已是21世纪,让中医药继续发扬光大是各科学家,医生药师的重任。
在19世纪前国外发展得较我国慢,但当代发展地十分迅速。特别是近代与当代,植物学发展一日千里,新的代表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引领植物学向更微观世纪进军。植物组织培养,植物pcr技术等在国外是较成熟的。
前人留下的问题:
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异同;植物体内的营养;草本植物为何高级于木本植物;
选“草本植物”的缘由:
草本植物,我们第一联想到草,草有很多用处。猪牛马羊等各类家畜也都吃草。竹子在日常生活处处可见,在我们中国还有竹子造的房屋。大自然中的野草不止是动物的食物,还能制造大量氧气,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它的开发利用,能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但若违反自然规律地滥采滥用,则会破坏资源,毁灭资源,给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因此,正确认识植物资源的特点,是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出发点。
意义与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学的形态的鉴定技术和分类方法,培养学生具备生命科学的专业基础,以利于更好地学习和从生物学研究;为开拓,发展生态学,环境学等边缘学科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掌握一般的植物分类的理论基础。能认识30-50科植物。掌握重要植物标本采集的基本方法。认识(海岸)草本植物的特征。
3一般掌握大鹏半岛生物群落的植物分布类型。牢固掌握生物生态学和生物群落学的理论及其内容。
材料与方法:
植物专用钳,尖头钳,镐子,塑料袋,大编织袋,“红白蓝”_袋。
采集方法:
一个同学用小镐子,铲那些地上长的成株的植物;一个同学手持尖头剪或植物剪,剪下一些路边的树枝条(应该尽量带有花和果);一个同学带着大编织袋,把同组同学采集下来的植物放入袋中。
辨别技巧:
辨别植物所属科目时:应该注意植株的各种形态上的区别:根状茎,块茎;贮藏根,寄生根;单叶,复叶;轮生,对生,互生叶......
注意:以上的特征就可以辨别大部分的植物的科目了。
花的基本构成:花萼,花被,花瓣,萼片,花冠,雄蕊群,雌蕊,花托等等。
每种花的基本组成,不尽相同。这可以区分各种植物。
实习日志:
7月19日
在海边山路两旁(鹿咀山庄入口路两旁)采集各类植物。下午鉴别植物,粘上纸条(上面写有植物的种名和科名)
7月20日
在南澳高岭村路旁,直到其中一个七娘山入口处上山(田园乐生态花园),采集各类植物。下午鉴别植物,粘上纸条(上面写有植物的种名和科名)
7月21日
在青少年训练营地外采集各类植物。下午进行植物实习考核。(桌上摆有五株植物,在纸上写种名和科名)
7月22日返校
植株的枝条(带有花果)或全株粘上纸条(上面写有植物的种名和科名)
关于草本的问题:
植物生物多样性;
草本植物(herbaceousplant或herb)―――自由的百科全书
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但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但是偶尔也有例外,比如竹,就属于草本植物,但人们经常将其看做是一种树。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最显着的区别在于他们茎的结构,草本植物的茎为“草质茎”,茎中密布很多相对细小的维管束,充斥维管束之间的是大量的薄壁细胞,在茎的最外层是坚韧的机械组织。草本植物的维管束也与木本植物不同,维管束中的木质部分布在外侧而韧皮部则分布在内侧,这是与木本植物完全相反的,另外草本植物的维管束不具有形成层,不能不断生长,因而树会逐年变粗而草和竹子就没有这样的本领。相比于木质茎,草质茎是更进化的特征。
地球上已发现的植物中,草本植物占三分之二还多,大约有30万种,所有重要的粮食都是草,如小麦,大豆,高梁,玉米,稻米等。草本植物体形一般都很矮小,墙隅小草长不及7厘米,水稻、小麦也仅1米上下。
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植株一般较小,茎干一般柔软,多数在生长季终了时,其整体或地上部死亡。
按草本植物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
1.一年生草本(annual)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就可完成生活周期的,即当年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水稻、大豆、西红柿等。
2.二年生草本(biennial)第一年生长季(秋季)仅长营养器官,到第二年生长季(春季)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冬小麦、甜菜、蚕豆等。
3.多年生草本(perennialherb)能生活二年以上的草本植物。有些植物的地下部分为多年生,如宿根或根茎、鳞茎、块根等_器官,而地上部分每年死亡,待第二年春又从地下部分长出新枝,开花结实,如藕、洋葱、芋、甘薯、大丽菊等;另外有一些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都为多年生的,经开花、结实后,地上部分仍不枯死,并能多次结实,如万年青、麦门冬等。
结论:
结论一:高等植物分类基础(营养器官/_官)
我组所采野外植物的种类(草本植物):约为30个科
1.木兰科2.莎草科3.毛茛科4.十字花科5.藜科6蓼科7.葫芦科8.山茶科9.桃金娘科10.大戟科11.蔷薇科12.豆科(豆目的三亚科特征与区别)13.禾本科14.杨柳科15.桦木科16.壳斗科17.榆科18.桑科19.杜鹃花科20.木犀科21.芸香科22.无患子科23.24.马鞭草科25.唇形花科26.茜草科27.忍冬科28.菊科29.百合科30.兰科
鸡矢滕茜草科蒲公英菊科马兰菊科红车桃金娘科
珊瑚树忍冬科九结茜草科土荆芥金丝桃科野甘菊玄森科
黄牛木金丝桃科寄生藤檀香科。。。。。。
结论二:长得高的就是木本植物?长得矮小的就是草木植物?木本植物庞大些就是高级些?
答:都是错误之见。无论草本还是木本,都是被子植物的一种。而草本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较高等的。
茎的角度来看,①草本植物是较进化的植物,茎较柔软,有些属种还可攀爬,以便缠绕住高大的树来使叶子“挂”得更高,以便进行光合作用。
叶的角度来看,①草本植物的叶多为对生或轮生(利于限度地进行光合作用),②叶形较复杂,复叶等较多形状(木本植物多为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若叶片有受损则整个叶片叶柄都“报废”)。
花的角度来看,①较多草本植物为单性花,减少了自花传粉的可能,保持杂种优势②有些草本植物甚至是雌雄异株,便于杂种优势③花被多数分化为蕚片和花瓣,使花的形状更优美,蕚片对花被有保护作用
生活型来看:草本植物大多数为一年生,优势是更新的次代多了。虽然每一代的生命短了,但是物种有新鲜的“活力”,其实这是先进性的体现。
植物周的实习心得篇8
一、实习感受
转眼间,一个星期的植物病理学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实习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回忆起来,实习的日子还记忆犹新,而我们也收益颇丰。
三次的外出实习令我们大开眼界。在教室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植物病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习,才能在实习中得到真正的充实。而这些外出实习真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从病害常发生的环境,采集病害的方法,压制植株标本到实验室里的病害的鉴别,还有标本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每一步我们都在亲自实践,每一环节我们也都有不同的体会。而最深的感受就在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必须要应用于实践当中,实践里面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才会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课本的东西是别人总结的,一种病害它的特征它的危害单靠文字的描述和和几张图片并不能令我们学的真切和深入,而一次外出的实践,自己亲眼的观察,亲自的采摘,亲自的总结,才会令我们印象深刻,令学习更加深入。另外,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们的专业知识很多还不及当地农民,令我们羞愧的同时,这也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学习的任务就是将来要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只有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并不时地去请教老师,请教农民朋友,并使自己做出深入的研究才会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这次实习我们都感到很充实,但外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我们所认识的病害种类也十分有限,这一点我们也感到十分的遗憾,希望今后能够有机会进入山区或其他地方的农田开阔我们的视野,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另有一点遗憾并且很惭愧的是在外出实习中发生的一点小意外,坐公交车这件事情也使我们受到了文老师的批评和教导,这使我们十分的惭愧,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行为并没有体现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也将自己的安全于不顾。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严重的缺点,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也会牢牢记于心中,今后不会在做出类似鲁莽的行为,在自己今后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会保持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品质。这次实习安排在了各门考试频繁的阶段,大家在实习的同时也要兼顾复习,很多实习的时间都用于背书了,希望以后的实习能排在时间宽裕的时候,这样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习,也会研究的更为深透。
二、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主要分为:病害植株的采集,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
1、病害植株的采集
这次实习我们共外出三次,分别去:毛庄,森林公园和农大第三生活区。病株的采集让我们亲眼了解了常见病害和发病植株的各种特征。像是去毛庄我们认识最多的便是小麦。文老师更是亲自深入田间并详细的为我们讲解各种病害植株的鉴别。像是小麦赤霉病麦穗上会有粉红色粉状物且麦穗多比正常麦穗发白,这让同学们在找的时候更加容易。大家的积极性也十分高,都分散的去寻找有病害的植株,遇到不懂得都积极的去问老师,而文老师也十分耐心的为大家讲解,使大家受益匪浅。
2、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取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在前期标本材料整理过程中,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我们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每天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避免发霉变质。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我们始终十分小心,以防破碎。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我们放在宿舍通风处进行了自然干燥。然后又进行了标本的分类,并利用我们从图书馆借的大量书籍对标本进行了鉴别,共鉴别了34种植物。
3、玻片的制作
这是一个十分细致的工作,我们从一些病害比较严重的植株上挑去菌落菌丝及孢子并将其分散在滴有蒸馏水的玻片上。压片是个技术活,经常我们压了几次都还有气泡,后来陶家顺从中找到了技巧,我们一同学习,技术也娴熟起来。封片也算比较难,还好都还做得不错。这个过程全组都认真参与,最终也做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4、病原物的分离
这个过程是我们认为最难但最有意思的过程。我们以前的实验中也用到过几次培养基,但做培养基还是第一次,全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一心,成功的做出了na培养基,看着从最初的一些原料变成了一个个凝胶状的培养基,心里说不出的满足。再做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时,大家更是认真仔细。由于是最后一小组,我们组的成员都认真的观察了前面几组做实验的过程,并从中总结了很多经验,由毛培和韩钊杰在无菌室中进行操作,由于看了多遍实验过程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但其中病原物小麦纹枯病的分离可能由于灭菌时间长并没有成功,我们又重新做了一次,做的是玉米斑病,这一次很成功。另外,我们组还额外做了病害植株的保湿,最后也十分成功。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了很多实验的技巧和很多专业的知识,收获十分大。
植物周的实习心得8篇相关文章:
★ 实习培训心得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