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作文的写作可以记录我们生活中的点滴,通过各种素材的积累,我们一定可以将作文写好,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8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篇1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最终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并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一样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十分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她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风俗,更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传承的好节日。

春节,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不仅如此,连人也不放过。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返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惊动了外面的年。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终成功把它吓跑了。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声响,每到大年初一便点燃爆竹,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年的攻击。这一天,人们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除夕,春节前的一天,大人们贴春联,上灯笼。他们买来对联,贴在家门口,妇女们在家里打扫卫生,把一年的尘埃都扫去,孩子们则帮大人们做助手……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还有些一年不见的亲人们都回来了,只为在这一天吃上一顿团圆饭,尽诉一年对家人的相思。这个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时而大笑,时而感动……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终于迎来了我们最期盼的日子,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大人们便拿出压岁钱给孩子们,孩子们欣喜若狂,这天,鞭炮声不断,好不热闹。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把一年的成绩和收获都分享给大家。下午,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大人们则陪同孩子们玩耍……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梦想——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篇3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但是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可以得到压岁钱,男孩子还可以放鞭炮呢!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鞭炮、买春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打扫卫生。除夕之夜,我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着谁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吃完饺子后,我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春节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兴,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我喜欢春节!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篇4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到了,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而且吃饭之前还要放鞭炮,晚饭也和平常不一样,要吃汤圆。

大约五六点了,“怎没还不开饭呀,我都快饿死了。”在一旁的我不耐烦地说道。这时,爸爸说到院子里放鞭炮去,我便去跟爸爸一起看一看。爸爸把鞭炮挂到树枝上,拿起了打火机。“噼里啪啦”,鞭炮声就便响了起来。“开饭了,开饭了。”终于听妈妈喊道。

我闻声一溜烟就跑到了屋子里,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我伸手接过一碗元宵,圆圆的白白的好像一个个乒乓球。我迫不及待的品尝了一个,是黑芝麻的口感润滑鲜嫩真是太棒了!那种香喷喷的气味让我回味无穷。吃完元宵后,我便来到了院子里去看爸爸放烟花,还没有开始,我们一家又等了一会儿,烟花终于开始放了,因为离得太近了,看的非常清楚,仿佛就在头顶一般,忽然,弟弟说了一个字,“看”。

我只听到‘嘭’地一声,仰起头来看到一片片烟花在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花瓣飘在空中真是美极了,有的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有的像萤火虫般满天飞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开了一般!看的要数“大礼花”,朵朵犹如火山爆发,嫣红、翠绿、金黄……烟花虽然只是短暂的暂放,但它留给我的却是美好长久的回忆。

汤圆的美味,家人的团圆,烟花的美丽让我更爱我家乡的风俗习惯。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篇5

七夕这个节日其实没有太多的习俗,这个爱情的节日其实主要是年轻人比较喜欢,也没有太多的习惯传送下来。在七夕的时候很多的男孩子都会带女孩子去一些比较浪漫的地方,当然我们是住在海边的,我们家乡这边有非常著名的滨海长廊,绵延10多公里的海岸线在这边是七夕佳人的最佳去处。无论是什么节日,只要是跟爱情有关的,这边就会出很多的活动,也因此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情侣来这里玩耍。

我们这里的人许多民俗活动都要用上石榴花枝这种当地人心目中的吉祥物,大多数家庭喜欢在庭院种植石榴,既美观又实用。“石榴”可供入药,树皮、根皮、果肉、果皮对伤寒、痢疾、绿脓、结核杆菌和皮肤真菌有一定治疗作用,特别是石榴根皮碱有很好的驱虫作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海岛人生活与石榴密不可分。东山岛四面环海,是个重点渔区。七夕这天,渔家人总忘不了准备两样东西,一是前面所说的石榴,二是自家捕捞的小鱿鱼。小鱿鱼蒸熟后连同石榴放在盘碟,摆到床前,敬奉“床公床婆”。床,是哺育人们成长的摇篮。当地人用石榴敬奉“床公床婆”寓意多子多孙。

这也是唯一的一点我们的传统习俗了,毕竟常年生活在海边,需要有一点精神上的传承。不过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可能也都是如此吧,毕竟不是一个传统的节日,确实很难找到有七夕传承的地方。虽然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爱情节日,但是实际上很多人还是比较喜欢过西方的情人节的,因此七夕也慢慢的不受人关注了,也从此开始没落。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篇6

端午节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这个节日为何而来,我在上初中以前,是不会把端午节和屈原联系在一起的。

许是因为老家地处平原,没有吃米的习惯,因此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必备吃食,即便是备受宠爱的饺子,也不是主角儿。小时候,农村条件都不太好的时候,端午节的特殊只是体现在早饭上,即糖包子和咸鸭蛋。糖包子,用发好的白面包成三角形,里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红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这样,糖包子在平时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显这是粽子的替代品了,至于为什么吃咸鸭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测,或许是因为家乡的人以面食为主,不爱吃甜食,而腌的很咸的鸭蛋刚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对于小孩子的诱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时候甜食并不多,因此最喜欢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里,等出锅的时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馋的孩子往往拿起刚出锅的糖包子就吃,结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烫的直叫。

咸鸭蛋平时吃的也少,因为鸭蛋贵,一般家里养有鸭子的人家才会经常吃到咸鸭蛋,若是会过日子的妇人,还会把积攒下来的咸鸭蛋卖掉。没有咸鸭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鸡蛋来代替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篇7

我的家乡在北京,北京的风俗,说起来挺多的,北京人好吃,自然要来讲讲老北京的传统年菜。

过节就要吃年菜,过去老北京讲究“四四见底”,其实就是年夜饭的四凉,四热,四肉,四汤,这四四见底是讨个四平八稳,吉祥寓意。咱们要说的就是四凉中的“芥末墩儿”。

说起“芥末墩儿”,如果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可能还真不好念。但是我相信,如果你能吃上一口,立刻就能让你感觉到刺鼻辣舌的感觉,顿时儿化音脱口而出。

“芥末墩儿”是年菜里不可或缺的。甭管是南方还是北方,过年就只有一个规矩:初一到初五不炒菜做饭,所以过年之前就要把菜都准备好,需要吃的时候放锅里熥熥就行。吃荤的会不会太腻了?肯定需要清口,那当然就是凉菜之首“芥末墩儿”了,凉菜就是清口的,怎么做呢?其实也不难。

首先,白菜卷必须是白菜心,大白菜叶子都不要,再说里面的菜心要切出一个个菜墩子,必须是整个的,所以要十分小心,还得插个牙签,就是防止菜散了。要在锅里焯一下,并且焯的时间不能长,焯没生味了就成,加点盐和白糖,挤上芥末。芥末不是光上面有,里面儿也有,而且必须是黄芥末,放到缸里密封好,两三天后就可以拿出来吃了。我的老祖每年都会给全家人做。每次看到一缸子的芥末墩儿,口水自然而然的就涌了出来。夹起一片白菜,芥末味扑鼻而来。虽然我吃的次数不算多,但一吃,就十分难忘,又酸又辣又脆,吃进嘴里那股芥末劲从鼻子窜到眼睛,眼泪哗哗的流个不停,可是老祖却笑得合不拢嘴。虽然这不是什么大宴,但是这却是老祖希望家人年年四平八稳,吉祥如意的一种愿望吧!想想这些年有些菜失传,但芥末墩儿就没有,可见它该多有特色!难怪老舍家的一道远近闻名的菜就是这个“芥末墩儿”。

北京人过年都有吃年夜饭的风俗,虽然饮食不算大风俗,但这些饮食带来的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而是寄托并承载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时的那种幸福。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篇8

北方喜面,南方喜米。又到了春节,从懵懂稚嫩的小孩子,到满头白发的老孩子,提起春节,第一个想起的便是饺子。想起饺子,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鲜美的、令人馋涎欲滴的感觉呢!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北方人民对于饺子的喜爱可见一斑了。包饺子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温馨与和睦。剁肉的,切菜的,和面的,个个分工明确。把冷水与面粉倒入瓷盆中搅拌均匀,然后放到炕上发酵。这期间大人们通常会去和馅,孩子们会在一旁打下手。将韭黄切成丝放入碗中备用,然后把已经剁好的肉糜倒进去,加入适当的酱油,花生油,还要加入少许生粉,提高馅料的口感,最后搅拌均匀即可。

馅料和面都准备好了,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擀皮儿了。

将面团分成几部分,然后将其中一部分取出,放在面板上,撒上一些面粉,听奶奶说,这是为了防止面粘在手上。把它们搓成长条,再揪成一个个小的,然后揉圆,就可以开始擀了。我对擀皮一点也不在行,怎么也擀不出那种薄薄的感觉,但奶奶就不一样。她把面团用手按成扁平状,一手拿着压好的面团,另一手拿擀面杖擀,手还要变换饺子皮的方向,中间要厚,两边要薄,这样,一个个白色的像在湖面上泛起的“涟漪”似的饺子皮便擀好了。

我和家人坐在桌旁,面前是已经擀好的饺子皮和调好的肉馅。挑些馅儿放在饺子皮中间,使劲一捏皮的中间,把两边的皮向中间捏褶,元宝似的小饺子便完成了。

夜幕降临,奶奶在厨房里煮起了饺子。饺子一个一个滑进水里,不一会儿,厨台上便溢出了饺子的香气。水已经烧开,我的口水已经不知道流了多少了,肚子里的馋虫一阵一阵地往外拱着。这时候奶奶出来了,她说道:“再过三道水就差不多了,不要急啊!”我过去看了看,锅中的饺子上下翻滚着,被一道道的雾气包裹着,香飘四溢。很快,饺子煮好了,被整齐地排列在了盘子里,晶莹剔透,让人一看就口水直流。

端上几碟陈醋和一小碗酱油蒜泥,摆上几盘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着桌子,酱油蒜泥香、饺子香混在一起,令人食欲大振。原本就秀色可餐的饺子再蘸上一点醋,一进嘴里,一股酸味散开,紧接着就迎来一股甜味,接着便是咸,回味起来又有一丝丝苦味。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饺子在牙齿的碰撞之下,很快化为一堆碎末,浓郁的鲜香在嘴巴里散开,吞进肚子,整个胃都是暖洋洋的。

北方的饺子,暖的不止是胃,还有心。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8篇相关文章:

2023年六年级演讲稿优质7篇

2023年六年级演讲稿模板5篇

六年级演讲稿范文6篇

家乡的美好作文8篇

我的爸爸作文三年级300字8篇

6年级作文300字参考8篇

春节风俗演讲稿6篇

颂家乡的演讲稿优秀6篇

夸家乡赞家乡演讲稿优秀5篇

爱家乡演讲稿优秀6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