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是复述故事的情节内容,而是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写好读后感,我们可以向读者展示书籍的精彩之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钱学森的故事的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钱学森的故事的读后感篇1
这几天,我看了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年轻时在美国留学,经过刻苦努力,他成为世界著名航天事业的科学家,美国人赞扬他是“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虽然美国给了钱学森很高的荣誉,但他有一个愿望:“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钱学森知道后就决定马上回国。美国要留住钱学森,但还是没动摇他回国的心。几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以后,他带领着中国人民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看了钱学森爷爷的故事以后,我觉得钱学森爷爷很了不起,因为钱学森爷爷心里始终想着祖国,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我也是中国人,每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每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每当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得金牌的时候、当我国的“神州六号”飞上太空时……我都会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我要像钱学森爷爷一样有一颗一直想着祖国的心。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在班里做一个心中有班级,心中有同学,心中有父母的好孩子。
钱学森的故事的读后感篇2
通过观看《钱学森的故事》,我对他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他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早年留学美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回到祖国,为建设中国献出自己的力量。”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手续,买了机票回国,他把行李交给了航空公司。然而,美国移民局说钱学森是间谍,把钱学森关进了拘留所,受到无休的折磨,半个月竟c了十几公斤。
美国科学界募捐了15000美元,把钱学森保释出来。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并没有停止对钱学森的迫害。虽然如此,但钱学森仍不断提出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
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明白了一个“孩子”离开“妈妈”后的痛苦。只有祖国是最亲切的,我们要爱自己的“妈妈”。
钱学森的故事的读后感篇3
曾经有这样一位英雄,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战场上,用自己的武器,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打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他用那份固执和可贵的纯净,向世人展现了一位举世闻名科学家的高大。他,就是钱学森。
他拳拳爱国之情,令我感动。当年仅35岁的他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在美国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在美国的军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哪怕是忍痛割爱离开了他挚爱的科技事业,被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后,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最终,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
他辉煌的一生,促我进步。他拥有奋斗与创新的一生,拥有不断学习与进步的一生。他是幸运的,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曾给他提供了汲取知识和展示智慧的舞台;他是伟大的,他的一切成就来源于他对真理与国家的无限热爱。按他自己的话说,他的一切成就归于人民。
读《钱学森故事》一书,给我许多启示,他用史实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执着的信念,没有什么事情是干不好的,没有知识是不能学的,没有零件是不能造的,没有粮食是不能种的,我们要坚信共产党的领导,不断的付出和努力,时时刻刻心系祖国,为人民服务,听从党的号召,报效祖国,真正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变成世界第一大强国而奋斗终生!
钱学森的故事的读后感篇4
今天,我在《科学》里偶然看到了钱学森的故事,才知道他不但是个火箭专家,还非常爱国呢!
他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又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后来又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很想回国报效祖国,可是美国不准他回国,美国的海军次长金布斯说钱学森相当于五个师的兵力,就是枪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去。 但是后来,钱学森历经千心万苦,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现。
看了这篇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像钱学森一样热爱祖国的人,他们有的把自己的钱捐给国家搞建设,有的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谋发展,有的甚至为了国家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马上快到国庆六十周年了,我不由的问自己,我们又该如何的热爱自己祖国呢?我想作为一个学生,我们首先要学好课本,打好基础,将来才能跟好的报效祖国。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让我们想想像钱学森那样热爱祖国的人们吧,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钱学森的故事的读后感篇5
钱学森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不久,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却充满了波折。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一个美国上校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一个师,绝不能让他回去。”1950年 9 月中旬,钱学森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 15000 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1955年 6 月,终于在周关怀下,钱学森一家人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电视节目,许多人为了得到一张绿卡,为了能够留在国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倾家荡产。我不知道国外有多好,但我知道一个像钱学森这样的人,是每一个国家都会敞开大门迎接的人。我希望我成为这样一个人。
钱学森的故事的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