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写作过程可以培养我们对电影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渲染和情节推进的感悟和领悟,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星的红星观后感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星的红星观后感篇1
爸爸、妈妈为了教育我了解新中国是如何得到翻身解放的,爸爸给我看了一部革命战争片——闪闪的红星。因为爸爸以前是军人,所以他喜欢给我看革命战争片。
故事的基本情节是这样的:在解放战争时期。柳县村有一个小孩的名字叫冬子,他的爸爸是红军第三队队长,柳县村有个恶霸地主叫胡汉三,他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就拉拢国民党反动派进村镇压中国工农红军、村民和赤卫队(也就是游击队)。国民党反动派进村后,农民赤卫队只好转移到山上,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让山上的红军吃不上东西,又叫手下在各个村口监察上山的村民是否带盐,带盐的必须全部没收。冬子的妈妈在与敌人斗争中,以身殉国。冬子的妈妈牺牲后,冬子和宋爷爷被吴队长派去做侦查员,收集村里各个农家的的盐,可上山就是一个问题,村口都是国民党,他们都是检查有没有带盐的呀!怎么办,看着一个个村民想尽任何办法被国民党识破,冬子替那些村民感到愤怒。他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遮人耳目的办法,他让宋爷爷先上山,自己到山下没人的地方,把盐和水掉了包,把盐和水调在一起,吸在棉衣里。冬子和宋爷爷上了顺利的把盐送上了山,吴队长表扬他们机智勇敢,以后,冬子就是靠这个办法一次次的把盐运上山。冬子记得,妈妈说过,只要春天一到,山上的映山红一开,红军就会回来了。经历这么多风风雨雨,春天终于来临了,山上开满了红艳艳的映山红,红军回来啦!冬子终于看到了日夜盼望的爸爸。不久,冬子当上了儿童团团员,也成为了一名小红军。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旧中国和新中国不同的生活。以前住在山上的人只能吃到野菜,而现在的我们可以吃到大鱼大肉;以前只能穿用碎布拼起来的衣服,而现在的我们能穿到崭新的衣服;旧中国没有交通工具,而我们有了飞机、火车、轮船、汽车;以前小学生上课都是在树下上课的,没有教室,而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舒舒服服的读书;以前只有收音机,而我们现在有电视、电脑,点读机、电话、手机。想一想,我们有多幸福哇!
新中国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30的改革开放,我们新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一想,我们生活在新中国这样的环境里,有多么幸福哇!
现在的新中国是哪里来的,那是革命老前辈和劳动人民用鲜血和汗水辛辛苦苦创建起来的。今后,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认真学习,长大后,一定要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多出一份力。
红星的红星观后感篇2
《闪闪的红星》是红色大作家李心田爷爷的作品之一。
本书讲述了一个叫潘冬子的孩子,从一个七岁的孩童,成长为一个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的故事。
小冬子本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本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无忧无虑地成长,可是,地主的削剥,甚至猫鼠同眠的黑暗社会不断地逼迫穷人们。冬子的爸爸由此参加赤卫队,将大地主、大坏蛋胡汉三抓获,却不慎让他逃走了。后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冬子爸爸跟着红军走了。当红军刚刚走上长征的道路时,那些地主官僚死灰复燃,疯狂反扑,冬子妈妈牺牲了,冬子转移到了宋大爹家。胡汉三又投靠了日本鬼子,更残酷地迫害穷人,双手沾满了革命战士的鲜血,宋大爹不幸被捕,冬子这颗革命的幼苗,再次转移到了茂源米店。可是,米店的沈老板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商。他不但往米里掺沙子,还囤米居奇,高台米价。不久,沈老板又勾结上了胡汉三,冬子巧妙地应付了胡汉三,然后在米店里放了一把火,可惜没有烧死这走狗胡汉三。
后来,冬子被好心的姚公公收留了,这时内战爆发,冬子在姚公公的帮助下,避开了“遭殃军”的抽丁,冬子长大了,成为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当他回乡时,正好赶上了收捕胡汉三的时候,冬子冲到最前面,勇擒胡汉三。最后这个杀死过无数革命战士的大刽子手,被正义的子弹处以死刑。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红军战士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像东子爸爸那样不向困难低头,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去战胜它;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我们要像东子妈妈那样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要像东子一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以顽强拼搏的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影片,像导航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又如战斗中的号角,催促我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就是我心中的一颗星!
红星的红星观后感篇3
这部影片主要写了1931年主人公——潘冬子,为了消灭——胡汉三,与他展开了激烈、惊险的斗争,最后当上红军的一件事。
?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有一个情节使我非常感动,就是潘冬子的爸爸——潘行义,在和日本人作斗争时,中了子弹,必须尽快取子弹,但麻药只剩下了一瓶,他坚持不用麻药,但他在取子弹时,没有哼一声。我想要是换成了我早就鬼哭狼嚎了,所以不得不为潘冬子的爸爸的那种坚强意志而佩服。
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红星的红星观后感篇4
今天做完作业后,随手打开了电视机。恰巧电视里正在放《闪闪的红星》。黑白的画面持续跳动着,我的回忆伴随着片中的插曲中慢慢浮现。第一次看这部电影,还是在很小的时候。社区里放露天电影,我跟着邻居一起去凑热闹。但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在放映着的电影上,而是只看了个开头就开始兴高采烈地跟着小伙伴在幕布底下钻来钻去。自然地,我也就错过了片子里少年坚定而决绝的眼神。电视里的影片正好放到我看过的那一段。我不自觉地把遥控器放回到茶几上。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个年仅八岁的小男孩变得如此坚强勇敢。是对革命精神的崇拜,还是对敌人弑母的仇恨,抑或是对美好未来的企盼。也许都有,又或许只是一个孩子对参军父亲单纯的思念。年幼的潘冬子以超出同龄人的冷静与智慧去破坏敌人的吊桥、机智地躲过盘查为红军战士运送食盐、给游击队送情报,甚至亲手杀死恶霸胡汉三替母报仇。而扪心自问,若是让我来面对这些战争余留下的残酷硝烟,我却是没有那样的勇气。
这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潘冬子却做到了。他用瘦弱的身躯,承担起了这么多原本不应该在他那个年纪里发生的事。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底还是磨灭了那份本应属于他的童真,让成熟与仇恨过早地入驻了他稚嫩的心灵。在他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有着太多的负担。整部影片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无疑是军帽上那颗鲜艳的红星。这颗红星代表着革命的信念。它散发出正义的光芒,指引着英雄们走上未知的征途。如果你可以相信自己,那么你也可以成为天边最闪亮的那颗星。
红星的红星观后感篇5
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突然喧嚣,突然烟消云散,仿佛是听起来有声却无形,看起来有形却无声,这是一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战争,这是一场被逼无奈的人民与不讲道理地主的战争,这是一场·········
?红星照耀中国》出于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在当时所有人都不了解红军,不了解中华苏维埃,只有从国民党政府放出来的“红匪”“反政府”“红军杀人无数”的幌子消息,没有人进入红区秉实的写出一本真正红军的书,但斯诺做到了,他不顾“白匪”的扫荡、威胁和外界传闻“红匪”的强暴毅然地进入了红区,他以他的声誉、真诚、以他一个记者的身份创作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他是红色的,他是真诚的,他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纪念的,他永远忘不了红色的中国,在病危之时,他挤出了一句:“我热爱中国”。也正如毛主席所说:“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这本书描述了红军的坚强坚毅,无所畏惧,甚至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儿,红军中的孩子也非常坚强却又很可爱,有一种融入骨子的军人气质,但外面还有一层孩子的稚气,让人怜爱,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但也有一些资产阶级,家财万贯,但还不停的剥削无产阶级,贪得无厌,甚至从中还出了“里通外国人”像如“四马”中的马鸿逵明目张胆地让日本人在西北地区建飞机场,他的捐税项目是怎么做的呢?大概有40多项捐税,简直举不尽举,而且盐专卖,每个月必须买半磅盐,不管他用不用的完,而红军去打败了他使百姓过上了平等的日子,不在被当作奴隶,不在负债,变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自由之身,像这样的事有很多,很多·····
感谢斯诺先生,感谢《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了解了与我们时隔80余年的旧中国,感谢红军感谢中华苏维埃。(褚浩轩)
红星的红星观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