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一份观后感,我们都能够更深入地感知电影所传递的思想和意义,优秀的观后感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电影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观看纪录片90后观后感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观看纪录片90后观后感篇1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苦难史。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主义这座大山,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两座大山,依旧压在贫苦大众的肩上,国家依旧千疮百孔,军阀割据,日寇侵华,民不聊生。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
正如记录片中所描述的那样,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没有多少人相信,仅有50多人的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那个弱小的、被无数困难挫折所围绕的部队能够完成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征,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面对如此多的苦难,中国共产党人还能继续前进,答案我想只有那些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他们正背负着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
在和平发展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纷繁复杂的,实际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所有的未来都还需要我们去创造,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因此,通过观看《苦难辉煌》,使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动摇,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
在对自己一次次地剖析反省中,当那些垃圾思想观念被清理之后,我的心态改变了,我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因此而改变,我学会了理解他人,接纳他人,我学会了倾听,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幸福生活。
观看纪录片90后观后感篇2
?铁人》这部电影是2009年上映的,当时我还在大庆石油学院上大学。我曾在校园门口望见这部电影在招聘群众演员,却一向也没看过这部片子。这天下了班,突然想起这部电影,于是打开电脑把它看完了。
电影讲述了铁人王进喜等参加松辽盆地石油大会战和现代石油工人在塔里木油田沙漠地区进行物探作业2个不同时期的艰苦奋斗的工作生活场面。我的四年大学生活是在大庆度过的,而如今此刻我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上班。看了这部能把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的片子让我想到了很多,感想很多。
电影里的萨尔图火车站就是此刻的大庆火车站。萨尔图是蒙古语,翻译过来是泥沼、湿地的意思。萨尔图到处都是湖泊但是不大水也不深,大庆也因此有了天然百湖之城的美称。如今的萨尔图区,已经发展成为大庆的商业物流中心,是大庆最繁华的地方之一。我们校园就坐落在这座石油之城中,是大庆油田蕴育发展起来的。刚入学,我们就听老师讲铁人王进喜的事迹,深受其熏陶。大会战时期机械化程度低,全都是靠人力,只有肩拉背抗。冬天也没有取暖设备,住的是干打垒,也只有大家伙挤在一块取暖。遇到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却要干沉重的体力活,这些都在电影里重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但更难想象的是,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还能,但是看着那风风火火的大场面,人们那个热心劲,任劳任怨的用心干劲而不图回报的境界,在那种环境和条件下他们坚持下来了。这个是我们此刻想象不到的,是我们体会不到的。此刻我们好多人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坚持,物质上他们什么都得不到,他们却有那么大干劲,大伙的心都联系在一块儿。换着此刻打死也没几个人愿意去受那苦受那罪,去了也免不了全是抱怨唠叨。想了很久我想到了,他们都是有梦的人,当时都怀揣着一个梦,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缺油帽子,他
们都明白而且亲身体会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们的思想不是为己而是为别人,为祖国,因此他们留下了一个个伟大的事迹。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石油工人生产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一线石油工人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手机经常没信号,生活用水匮乏,天气变化恶劣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考验。电影里讲的是物探队的生产生活环境。塔里木沙漠地区作业是国内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物探队又是勘探的最上游,承担着盆地里找凹陷,凹陷里找有利圈闭,最后带给局部构造最有利位置进行下一步钻井勘探工作。因此他们去的是别人没去过的地方,其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最大,他们还要忍受沙漠中的孤独寂寞,要与恶劣的沙尘暴作斗争,他们吃不到可口的饭菜,享受不了城市的繁华与便利。但尽管条件是如此艰苦,依然有千千万万员工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什么他们在这种环境下依然能兢兢业业,恪守本分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呢,除了养家糊口外必须还有一份对工作执着的爱。环境的艰苦,条件的恶劣也让我们有的人无法忍受,不能坚持而投向喧闹的城市,因为他们缺少对工作岗位的热爱,经受不住繁华便利城市生活的诱惑。想想自己,大学时代的梦想,那时的豪言壮志也曾被这恶劣环境所击倒,想过逃离。经过激烈斗争梦想终究战胜了残酷的环境,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梦想,坚持那一份热爱,为了那些豪言壮语而努力。虽然没有王进喜时代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缺油那么伟大的梦,只需要要完成自己人生的梦。
观看纪录片90后观后感篇3
山林乡村,羊肠小路,一个清瘦的年轻人手提行李走到村口,他深情回望后毅然前行,留给大家一个孤独又坚定的背影……
这是纪录片《楚怡百年荣光》中的一幕。那个令无数人感动的年轻人,正是1909年创办了湖南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后改名楚怡工业学校)的湖南新化人陈润霖。
2月28日,在2024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楚怡百年荣光》也进行了首映,全景式再现了湖南职教楚怡精神,激励大家传承楚怡精神,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讲好湖南职教故事。
?楚怡百年荣光》由湖南省教育厅出品、监制、策划。2021年3月,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计划”出台,拉开了《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制作的序幕。其中,总制片来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楚工”继承院校),总导演、制片人来自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二十所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参与了制作。该纪录片的总导演、制片人是湖南大众传媒职院副校长雷珺麟。在接到这个任务时,她格外兴奋。
据悉,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原因,职业院校被公众认为是成绩差的学生才会选择就读的院校。有着十余年行业经验并投身职教17年的雷珺麟一直有个梦想,就是用影视影像纪录职业教育,呈现职业教育中感动的人、感动的事,不一样的人才、不一样的职教人。因此,她召集了职教领域同样怀着职教梦想的同事、同仁,在短短不到一周时间,便组建了近三十人的核心主创团队,一个月后完成了百余人的纪录片执行团队的招募。
在团队组建之初,雷珺麟告诉大家:“这是湖南职教领域第一次拍摄关于职业教育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必将成为湖南职教发展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拍好楚怡纪录片,是我们作为职教人、作为传媒人,当仁不让的责任。希望我们用这部作品,能向大家呈现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国家栋梁、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也希望我们能用这部作品证明我们自己。因为,英雄不问出处。”
在整个采访拍摄过程中,93岁的国家发明奖获得者宋才飞、90岁的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曾锡朋、91岁的国家级经济师曹三平等一大批扎根各行各业的楚工校友走进纪录片,近年来湖南职教培养出的火箭专家、物理研究员、世界建筑能手等优秀湖湘职教学子讲述奋斗故事。据了解,接下来,《楚怡百年荣光》将通过媒体向公众展播。导演组更希望纪录片能够引发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湖南职业教育的关心与关注,统一认识,形成职教热点话题,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增强职教师生职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让湖南职教精神的种子,在全省职教院校师生中落地生根。让更多人勇于选择热爱自己选择的职业,让楚怡百年荣光再现当代中国。
观看纪录片90后观后感篇4
或许是这个民族仰望得太久,或许是这方热土积蓄得太深,一支烛火,一支秉承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热望的烛火,一支急待结束积贫积弱重振华夏雄风的烛火终于点燃了!
这支烛火是一个政党的灵魂。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举行,会议的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从那时起,这艘红色游船上就点燃了照亮中国历史漫漫长夜的一支烛火。
在接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高举着这支烛火,过激流、越险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平常人难以战胜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平常人不敢想象的胜利。
纵观99年风雨历程,党与人民休戚与共、息息相通。岁月不能忘记,党的“八七”会议,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而土地革命的决策,竟在一夜间唤醒了亿万农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被冠以“人民子弟兵”的称号,从此这支军队就所向披靡。”并恭恭敬敬地把手举到帽檐下。领袖跟人民是这样亲近的关系,那么,还有什么样的力量能够阻挡我们事业的成功呢?
1942年,华侨领袖陈嘉庚访问延安。
如果我们把人民比作大地,那么一个政党与人民似乎存在一种供给的关系。只要大地岿然不动,这个政党就力量无穷!古希腊神话里有一则故事:有一个英雄叫做安泰,他是一个大力神。然而他的力量却是来源于大地。只要安泰脚不离开大地就天下无敌,任何人都休想战胜他。而在一次搏斗中他的敌人知道了他力量的源泉,就先设法使他脱离地面,然后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他。斯大林曾用这故事来比喻党与人民的关系,延安时期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时期,因而,我们尽管面临着十分险恶的局面,却仍然捷报频传,歌声阵阵……
新时期以来,这支烛火又重新照耀!一时间,春风解冻,百废待兴,一旦形成党和人民的水溶交融,我们的未来就在希望的田野上!
既然有大潮奔涌,就难免泥沙俱下。在改革的进程中,这支烛火也曾被几度遮蔽,腐败的阴霾就此弥漫开来。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就是泼洒在这支烛火上的冰凉的冷水!然而,这支烛火是在为民的热能上燃烧的,这是一支无法扑灭的永恒的活火。
让我们在这些火把的光辉照耀下,奋勇前行!
观看纪录片90后观后感篇5
在过去的2021年,在湖南职业教育界,“楚怡”一次次被提起、被推崇。“楚怡”到底是什么?跟湖南职业教育发展有什么样的联系?为何现在要弘扬楚怡传统?2月28日,由湖南省教育厅出品、监制、策划的《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首次放映,展现“楚怡”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
20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开始萌芽,著名教育家陈润霖于1909年长沙筹办了楚怡工业学校,次年正式开学。
“爱国、求知、创业、兴工”。从校园建设、专业设置,到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等方面,楚怡工业学校与近代工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培养了一批在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贡献巨大的人才,成为近代职业教育的先行者与翘楚。
导演组采访到了93岁的国家发明奖获得者宋才飞、90岁的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曾锡朋等一大批扎根各行各业的楚怡工业学校校友,用真实的镜头、质朴的语言、高品质的影视表达,回望历史,打动人心。
“办好湖南职业教育,首先要了解湖南职业教育的历史,熟悉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因为只有真正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才能走好‘我们到哪里去’的这条路。”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说,拍这部纪录片除了想激发职教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之外,更多的是想展示职业教育的精彩,以此改变大家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吸引更多人勇于选择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令人称道的是,这部纪录片完全出自职业教育人之手。总制片来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总导演、制片人来自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撰稿组、编导组的成员绝大部分也来自该校。整部纪录片的摄像、灯光、美术、音乐、后期等各组主要成员则是来自全省各职业院校的老师及校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超过20所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参与了纪录片制作。
“让湖南职教人讲湖南职教自己的故事,更有感情,也更激励人。”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崔书芳说,接下来,湖南将以纪录片为原点,持续讲好湖南职教故事,总结湖南职教典型经验、成果,强化湖南职教宣传品牌。
据介绍,该纪录片将进入各中高职院校的课堂,并在湖南部分媒体和网络平台播出,可供各地各校师生集中观看。
观看纪录片90后观后感篇6
看了《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因英法联军的暴力而感到愤怒,更为清政府的腐败而感到伤心。
圆明园全园占地面积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平湖秋月和雷峰夕照园中还有许多是西洋楼阁、景观,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这样一所园子,在1860年却被两个大强盗烧毁了!1860年的这把大火对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英法联军是可恨的,把我国这一园文化思想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用一把大火烧得一干二净 ,法联军也是愚蠢的,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们在我国国土上的大肆破坏,将永载历史。
痛定思痛,英法联军虽然可恶,但你是否想过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轻易得手、胆大妄为?是中国!是腐败的晚清政府!可能你会问:我们都被他们洗劫一空了,怎么还是我们的错?可你是否想过,如果清政府把钱花在加强国家的硬实力上,那英法联军还可能自由出入我国国境吗?恰恰相反,清政府把钱花在了修园子、吃喝玩乐上了,这就让英法联军有机可趁了。一个国家没有了强大的硬实力,再美的园子也是保不住的。白居易曾提醒唐代国君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虽兴,好战必亡。让我们牢记历史,牢记唯武止戈!
观看纪录片90后观后感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