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学认为写作文是一种烦恼,但只要掌握好写作的技巧,就能够轻松应对,平时没有积累丰富的素材,写作文时就会成为很多人的痛点,让他们感到头疼不已,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唐山大地震》作文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唐山大地震》作文篇1
记得那段时间,唐山大地震热映。于是约上好友,带足纸巾,打算去电影院好好大哭一场。意料中之得,整个过程我们两个就没有停止过抽泣,纸巾用了一张又一张。
整部电影看下来,除了眼泪就是感动。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爱是父母为子女不求回报的付出,爱是在最危险的那一刻牺牲自己让爱人活下去的本能反应。
而影片中最触动人心的一幕,也是让我至今无法理解的是在地震的那一刻,女儿无法言语,奋力敲打着石头,期盼母亲的营救。而母亲却选择放弃她救弟弟。清醒着的她只能无声得留下眼泪。那是一种伤心欲绝的痛。那个小小的女孩儿,面对暴力,为弟弟挺身而出;面对爱吃的西红柿,虽然略有微言但仍是孔融让梨。然而在面对死亡的时刻,还是被自己最相信的母亲放弃。我想这应该比死亡更加残酷。为什么当面对这样二选一的局面,受伤的永远是女方?!从古至今,重男轻女的局面一直未曾瓦解。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庆幸的是,女孩挺过来了。那顽强的生命力真的让人佩服。很难想象,当一个女孩在被抛弃之后又死而复生。醒来看着周遭的一切,以及身边躺着的父亲心中究竟是会是怎样的感觉。她的不言不语,她的倔强坚强,让人倍加怜惜。
因为她的坚强与倔强,让她有了再一次得到幸福的机会。女孩的养父养母对她很好,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给了她。特别是由陈道明饰演的养父,王德清一直对女儿悉心照料。知道了她的悲惨经历,还主动帮助她寻找家人。关心养女的幸福,可以为她脱下军服打骂那个辜负他女儿的臭小子。当女儿失踪不见,焦急万分得到处寻找。在我印象中,养父毕竟不像生父,会对自己的孩子如此细心,但影片中的王德清却诠释了一个如此伟岸而又高大无比的养父。
现在想来,影片中的女孩还是幸运的。她拥有了亲情,拥有了爱情,生活幸福美好。但所有的这一切也都是靠她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坚强的走过灾难,走过绝望,内心变的无比强大。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也许无法躲避,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有限生命不留遗憾,可以在死亡面前泰然自若。那些因为动不动觉得自己悲苦想要自杀的人们,是不是应该多多珍惜一下这脆弱的生命?
《唐山大地震》作文篇2
“23秒,32年”,成为影片最刺痛人心的代名词。这部改编自张翎小说《余震》的电影,在冯小刚的演绎下,用最具情感人性的表达完美诠释了原著的深厚底蕴,成就了一部民族不朽的心灵史诗。下面不妨从以下角度初探电影《唐山大地震》的魅力。深厚的文学底蕴。影片在汲取原著小说营养的基础上,借电影这种独具特色的第七艺术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地震灾难中关于灾难、亲情和忏悔的故事。沉婉哀痛的情绪基调,经由电影视听艺术手段的传达,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唐山大地震》中,恰到好处的细节俯拾皆是: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元妮对弟弟的偏爱,地震中元妮的情绪变化,方登被抛弃时的绝望……这些极富真实感的细节表现为情节的再续发展制造了故事悬念,渲染了地震及余震后惊心动魄的环境氛围,从而塑造了可触可感的人物性格,将人性的抒发上升到国家民族创伤与救赎的高度。电影与文学水乳交融,挖掘了故事深度,升华了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调。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这是一个听起来似乎略显俗套的故事,短暂的23秒地震造成了原本幸福的一家32年无法愈合的伤痛。然而或许正是这种最贴近生活的平淡无奇,才赚尽了无数观众的热泪。与其他炫技电影不同,冯小刚追求的是一种内容大于形式,建立在以超脱吸引大众眼球冲击观众视觉极限为目的电影技术基础之上的情感高度契合。
影片恰到好处地攫取了亲情这一契合点,亲情成为贯穿全片的线索。在灾难面前亲情如同救命草挽救了弟弟,也如同一把锐利无比的匕首扼杀了姐姐求生的欲望。无疑,面对生死抉择,元妮是痛苦的,也就是这种灾难中无奈的遗弃,改变了方登的人生轨迹,也让元妮背负了32年的疼痛。准确地把握中国老百姓的观影心理。抓住了亲情,抓住了人性,把故事用最简单朴素的笔触不加渲染地勾勒出来,情节细腻真实,演员表演到位,催人泪下。特定时代背景下的题材的选择。随着各种题材电影的日臻成熟,任何一种电影的题材形式都不再像其诞生之初带给人无尽的新奇感。1976年的那场举世震惊的地震似乎离我们稍显久远,之所以选取这样的题材,首先是对那场灾难的哀悼和纪念,再次就是从08年开始,汶川地震、台湾水灾、舟曲泥石流……一系列自然灾害的陆续发生,让人们对灾难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尽管灾难渐远,余震留下的心理创伤依然存在,并可能从本质上微妙地改变某些东西。影片选材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从这一层面上看,影片便被赋予了强烈的时代感,有了特殊的意义,很容易引起有相同民族情结的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跨越时空的情节建构。
影片在时空安排上选取了一个三十二年的时间跨度。从1976年的唐山地震到08年的汶川地震,两次空前的地震灾害很自然地被联系到了一起,丝毫不影响影片风格的极致简约。在方登自愿去汶川救灾的时候,出现了几乎是戏剧性的一幕,32年前母亲艰难抉择的一幕再次重演,这种首位相连,相互呼应的环形结构模式,是回忆也是升华。一场灾难,四口人的分分合合,不仅仅是个体家庭的磨难,也是整个国家民族32年在灾难中挣扎成长历史的缩影。元妮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对女儿的忏悔之中,从失去到重逢,跨时空情节的建构将人性情感的变迁嬗变毫无保留地清晰展现在观众面前,完全抛弃了电影惯用的陌生化效果,给人以细腻贴切的生活气息,发自肺腑的疼痛之感。在32年的时间跨度中,在事件选取上并不显得随意,所选用的都是最能表现这段特殊时期历史特征的情节,最典型的是毛主席的逝世,两种痛苦纠结交织在一起延伸悲剧的深度。从这些人们熟悉的事件入手,有利于更加直观的了解唐山地震后的历史变迁,加深对余震后痛的理解。影片出色的电影配乐。电
影音乐作为影片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地震刚过,曾经的家园化为一片废墟,哀婉凄凉的音乐首次响起,哀鸿遍野的灾难场景触目惊心;当被抛弃的方登从尸体堆中站起来的时候,如泣如诉的音乐传达出女孩深深的绝望。这时,音乐已脱离了其本身的形式,而是化为一种绝望的情绪弥漫到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导演借助音乐婉转表达出怀念哀悼的意念,对人物命运的同情,更浸染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出影片的艺术构思。
至于影片末处,汶川地震时的音乐则明显多了希望的元素,表现了在灾难面前永不言败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传达出笃定的人生信念,让沉浸在悲痛中的人们获得新生。“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是影片主人公元妮面对这场灾难意味深长的慨叹。幸福、爱情、亲情,也许,只有经历才更懂得珍惜。悲伤中带着欣慰,在哀悼过去的同时,教会我们懂得生活依然在继续……
《唐山大地震》作文篇3
如果爱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愿意用生命来证明。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我要用来生回报她,用我自己的理解,我能够回报她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她的母亲,所以,我大胆的想,妈,愿来生你做我的孩子。650字作文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喜悦的季节,丰收和喜悦告诉我们,秋天的责任已经完成!
我早就听人说过这场电影,可我一直没有时间去看。来到电影院,电影开始时,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母亲,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她们一家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灾难却降临在她们头上——大地震发生了!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美丽的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位母亲本来准备冲进去救他们两个,可是,她的丈夫拉开了她,自己冲进去了,丧了命。此时此刻,她的女儿和儿子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端,板上压了重重的石头。救援人员问这位母亲:“他们两个只能救一个,救姐姐还是救弟弟?”这位母亲面临着生命的抉择,最终选择救弟弟。本来这个女孩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可是,她坚强的活了下来。当她被救援人员救出的时候,全身黑黑的,但她并不想认妈妈和弟弟。为什么呢?因为她发自内心的恨妈妈,恨妈妈当初没有选择救他……
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如果是我,我也会救弟弟。因为他小,抵抗力不强。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失去孩子。我能理解那位母亲当时的心情,那么痛苦的抉择就像锋利的刀子刺痛了那位母亲的心。当时如果不做选择,两个孩子都会失去生命。那位母亲抱着女儿“尸体”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久久在我耳边回荡。在汶川大地震时,女儿终于理解了母亲……
看完这部电影,我懂得了: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他们也许有时会做一些不得已的选择,但是我们知道,他们始终是为我们好。我们要支持他们,理解他们,爱他们!
《唐山大地震》作文篇4
今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
这部电影故事很简单,记录了一家四口在地震前后的经历。父亲为救母亲葬身在倒塌的楼下,母亲为救砸在同一块楼板下的一对儿女作出人生最艰难的选择。“救弟弟”这三个字,让母亲忍受了三十二年的痛苦与折磨。也让压在楼板下的小女孩为此怨恨了自己的母亲三十二年。
本以为已经死了的小女孩奇迹般的生还,并被好心人收养,然而已经记事的她,无法释怀母亲的做法,三十二年不回唐山认亲。
2008年5.12汶川地震,在加拿大,温哥华定居的姐姐听说祖国有难,只身前往做志愿者参加救援,身为企业老总的弟弟也带领员工参加了唐山救援队,在救援现场,姐弟相认,已经身为人母的小女孩看到一位地震中的母亲,不忍看到救援人员再次受伤,而忍痛锯断女儿双腿的一幕,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当母亲看见了从死里逃生的女儿时。三十二年的.感情交汇在一起,这时,也是电影的最高潮。母亲当着女儿的面跪了下来。这时,我和爸爸妈妈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含泪盈眶,泪流满面。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深有感触:珍爱生命,关心身边的亲人。
《唐山大地震》作文篇5
1976年7月28号在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一起大地震。
那天,沙尘四起,灰飞烟灭,山崩地裂。”救命啊!“处处都喊着这三个字。乱石滚下,妇女和孩子们都在逃跑,而他们伟大的丈夫都在保护他们。
一位孩子被遗忘在一块大石头旁,他一直在大哭,因为地震个个都在逃跑,都自身难保了,还有谁会理会这个小孩子?这个孩子一直在哭,根本停不下来。突然,一块大石头向小男孩滚去,眼看,连个人影都没有,肯定没人救他,他便哭的更大声了。
这时,一位高大的男人上前,一把就把小孩子推开了一边,自己挡住了沉重的大石头。“啊!”男人痛苦的说着。大地震过去后,好险,男人命大没有死,被人发现后送去医院,小孩子也被发现了,被送去了医院。政府无意中知道了男人冒险救小孩子的故事,政府奖励了一万元作为为人精神奖,还颁发了一枚旗子。男人却把一万元拒收了,只要旗子。政府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男人却说:“爱心是无价的,它却可以心心相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乐于助人,就会有回报。但是,我们要向故事中的男人一样:“爱心是无价的,它却可以心心相传。”
《唐山大地震》作文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