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课心得体会6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心得体会,可以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潜力,人人都会将自己的感受和见闻写进心得体会,但是想要写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茶道课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茶道课心得体会6篇

茶道课心得体会篇1

茶,对中国人来说,没有不会喝的。

跟精一老师修习茶道,常听她说,看上去我们是在品茶,其实我们是在通过品茶品自己、品生活。茶道的体验,是藉由老师的引领,以茶为师,以己为师,通过体验了解自己生命状态的一个过程。

茶道教室

这次的茶道体验课主题是“童蒙养正”,通过“养正”延伸到对“礼”的表达。

茶道体验中,要求同学们的坐姿端正,内心宁静,然后细细的品茶。一个“正”字、一个“静”字都是我们对茶、对自然、对一切因茶而起的缘的恭敬与感恩,这也就是“礼”啊!

什么是正?实际上至诚就是正。《易经》讲归位为正。通过茶道的体验来养正最是方便的法门,在茶道的仪轨中、冲泡的技法中无一不是从“正”字入手打基础。

什么是静?通过调匀呼吸让内心进入宁静的状态,这是回归内在能量源头的路径,是创造力绽放的起点。当我们的内心归静后方能品出茶的真滋味!

宁静

至诚

我国古代非常讲究用茶来养生,讲究五脏对应五味:肝脏好酸味、肺脏好辛味、心脏好苦味、脾脏好甘味、肾脏好咸味。苦乃茶之本味,茶是五味之上首,是诸味之上味也,因心脏好苦味。心脏好,则诸脏安也。

日本在隋唐时期有很多人来中国学道、学茶,他们认为中国人心脏无病,都是因为吃茶的关系。

今天的体验课用的是六大茶类(中国的茶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六大类)中的红茶,夏季在五脏中对应的也正是我们的心脏,所以夏季是养心的好季节,喝红茶还可以消暑解渴,除湿,带出身体里的重金属,还可以解盐毒。

能做到一个小时的“正”和一个小时的“静”,对好动的同学们来说是有挑战的,但是同学们都体验的很投入、很认真、很有秩序。

5:20分同学们在带班老师的引领下来到茶道体验教室门口安静的等候。

然后由玄义老师带领大家向至圣先师行礼,整个教室都被虔诚的行礼氛围笼罩着,顿时大家的心都不自觉的庄重起来。

接下来,同学们安静的入座,由玄义老师给大家讲解茶、茶具以及茶叶的基础知识;中间精一老师协助,为同学们讲解了摆放在面前的土样以及茶样,通过对“正”字的了解为大家分享了茶席仪轨中一些礼仪细节……

20位同学分别由坐在茶桌两头的玄义老师和精一老师各负责10位,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充分体验,奉茶环节是从泡茶台开始,由同学们自己分别为旁边座位的同学奉茶,这个互动环节让同学们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也从中了解和掌握了奉茶的手位礼节。

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意犹未尽,已经到下课时间了,

6:30在玄义老师的引领下,大家全体起立,由精一老师带领大家读感恩词:

感谢天地造化之恩;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师长教诲之恩。

整个茶道体验课紧凑、流畅,尽管是在炎热的夏季,但是在老师们精心布置的清凉茶室中,伴着茶香,我们安安静静的度过了美好的一个下午。

同学们相聚四海书院夏令营,缘结当下,珍惜欢喜!

茶道课心得体会篇2

大一的第二学期,我们开始有公选课,而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茶道与身心健康。一直都很想了解一些关于茶道与养生方面的知识,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在上这门课之前,我虽然对茶道有着极大的兴趣,也上网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上了老师的课之后我才发现我对茶道了解的太浅。

茶艺与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品茶,煮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在茶道课上,老师给我们泡茶,请我们喝茶,老师还请来了他的茶友。喝着老师泡的茶,听着茶友们说着他们喝茶的经历,无疑是一种享受。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种茶,而我最喜欢的是黑茶。听老师说他有幸喝道了有上千年的茶树的茶,让我无比的羡慕,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喝一喝,品一品,虽然我知道有些不可能。

泡茶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茶艺并不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茶具的尊敬,也反映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与他们尊重与理解,那么他们也会给你一样的回应。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经过茶道课的学习,我觉得自身获益匪浅,学到的不仅是茶艺茶道知识,还提高了自身的耐心,毕竟无论泡茶还是品茶都需拥有足够的耐心。同时我的心态也更加的平和,达到了修身养性的效果。这与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总觉得老师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很容易相处的感觉,希望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和老师喝茶。当然,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态,平心静气的处理一切,就如品茗一样,真正放松自己,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体会一份纯真,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份劳动成果,最后,在这里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导,谢谢您!

茶道课心得体会篇3

花语芬芳,茶语弥香。茶花与茶道课开启了一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心灵宁静的大门。

插花艺术起源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起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起源于人们对生命的诠释。插花在我国已走过近20xx年的历史,兴盛于唐,普及于宋,鼎盛于明,渐衰于清。近代由于战乱等因素,基本消失,直到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繁荣,插花又回到广大人民的生活当中。

插花不是简简单单的花卉组合,而是要求以情动人,神形兼备,将插花者的对生命的理解,对艺术的诠释,融入花卉当中。成功的插花作品,不仅仅是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第一感觉,更重要的是赋予花卉生命感。讲求意境的体现,紧凑之中略有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插花是一项及艺术,知识,审美,情感于一身的艺术活动。

在插花实践课上,老师给我们现场展示了三角形插花,细致的讲解,流畅的动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老师的那句话:“艺术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将插花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髓一语道破!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外型简洁,安定,大方的插花作品

呈现在我们眼前,非洲菊,百合,蒲苇,牵牛花,玫瑰花等几种不同的花卉经过老师的完美组合变得是那么的富有生机与生命感!蒲苇叶的三角形插法在这充满东方色彩的作品中增添了典型的西方欧式元素。简洁,大方,给人以安定,宁静的感觉。

在课上很多同学也开始在动手做着插花,虽然不是很熟练和完美。但是同学们脸上露出来的开心快乐的笑是最动人的笑。不是枯燥的课本,不是死板的知识,是亲近大自然的快乐和幸福。老师用相机拍下着动人的瞬间。记录的是同学们的幸福瞬间,是我们的快乐瞬间!

没有考试的压力,没有什么担心忧虑,插花可以说是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舒缓心灵的机会和平台。我们很多人的'心灵都是烦躁的,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是这样,升学,考研,就业,生存,等等。我们很多人都在追求着很多,但是不知不觉都是失去了很多。很多人看重的往往都是这门课我能得多少分数,等得多少学分。在大学,我能得到多少荣誉,等得到多少赞赏,能为我的就业得到多少证书和保证,我们忘记了关心我们的内心,忘记了停下脚步给自己的心灵做一次缓冲和洗涤。

虽然简简单单的插花课在大学的全部课程中,在很多人看来不是很受重视,但是在我看来,这门课很有意义,我们应该更多的关心关心我们的内心,关爱我们的心灵,在和别人激烈的竞争中,停下脚步看看自己,感受一下被我们遗忘了很久的自然,遗忘了很久的花花草草,遗忘了很久的与自然与万物共生的关怀......

茶道课心得体会篇4

插花是一门艺术,泡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插花课上了解了花的品种,很多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它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杜甫曾说“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这两句诗抒写了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花也有自己的精神,了解的花不同个性。

插花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插花艺术虽与雕像、盆景、造园。建筑等艺术学科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插花特点时间性强,随意性强,装饰性强,总之插花艺术是最接近生活环境、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美化方式,一种艺术修养及文化娱乐的活动。插花的选材也很重要,考虑的是插花的目的和用途,还有个人喜好与创作风格挑选花材。挑选花材是创作的开始,是艺术构思的过程,所以不是盲目的。

插花的历史很是悠长,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不仅流派众多,花型有特色,技艺高妙,而且活动面很广,其国内上下和世界各地,都有日本花道各大流派的分支机构,随起源与中国,但却演化成日本大

和名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并且早已走向世界。

中国的插花种类,按照不同的容器、应用方式和特殊形式,有瓶式、盆式、筒式、野味式、挂掉式、盆景式等。中国插花艺术在汲取各国,各地区插花艺术的精华中,逐渐成熟起来。

花艺茶道中茶文化是必要的,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的种类各式各样,茶树适合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高,光照适中,土壤肥沃的地方。中国茶叶产量很多,产地覆盖20个省区。茶叶采集后必须进行的特定加工,包括揉捻、发酵、干燥等,这些步骤决定了各类茶叶在色、香、味、形的质量。由于产地品种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各地出产了许多茶叶品种。依据制造方法和质量,大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和花茶类。

泡茶是一门技艺,品茶则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先说泡茶。泡茶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泡茶有一段十分生动的描写:贾母、宝玉、黛玉等一行来到栊翠庵,妙玉亲手泡茶待客,她为贾母用旧年积存的雨水泡了“老君眉”,盛在五彩小盖

盅里;而对宝玉、黛玉、宝钗更是另眼相待.泡茶用的水竟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装入瓮中埋入地下,今夏才开的”。茶具则全是古代的珍玩,其讲究的程度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茶叶,是确保冲泡好茶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滋味和功效,因此每人可根据自身的喜好与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茶叶。茶叶的用量与用水要有一定的比例,否则冲泡出来的茶汤过浓过淡都不相宜。水,是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茶的色、香、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都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清人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情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茶具,能保持茶叶的香与味,衬托出茶叶的色与形,而且其本身往往还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是泡茶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用茶待客时,就更必须精心挑选茶具,以体现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茶具的种类很多、特点各异,常用的有瓷器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等。瓷器茶具有白瓷和青瓷等品种,它不吸水,传热、保温性适中,白瓷茶具还能准确地反映出茶汤的色泽,其外观常绘有各种色彩的图案和纹饰。无论是白瓷还是青瓷,都极有观赏价值。紫砂茶具质地致密坚硬,但有一定的透气性,因此能保持茶的本色,夏天也不易变质,紫砂茶具传热缓慢,既不会烫手,又利于保温;尤其是造型千姿百态,艺术价值极高,近年来成了茶人和收藏者的新宠。玻璃茶具价廉、透明,用来冲泡银针、碧螺春等名优茶,茶叶经浸泡后,在水中舒展、翻滚的情景,可一览无遗,极具观赏性。

说品茶。“品”字包含品评、鉴赏、仔细体验茶给人带来的精神和物质享受的意思。唐人写的的“七碗茶诗”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壮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眼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对饮茶的体验可以说达到极致。除了第一碗是生理体验外,其余的均是心理感受,七碗茶喝过,他已经飘飘欲仙了。

品茶大致包括闻香、辨形、观色、品味四个环节。

闻香分为干嗅、热嗅和冷嗅。即先嗅干茶,干茶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热嗅是冲泡后嗅茶汤的香气,花茶除了茶香外,还有不同的天然花香。冷嗅则在茶场冷却后进行,这时可以嗅到原来被芳香物掩盖着的其他气味。

辨形是观察茶叶在冲泡后的形状变化,茶经水浸泡。逐渐恢复了鲜叶的原始形状,一些原料细嫩的名优茶,芽叶在茶汤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茶冲泡后,芽叶在杯中沉浮起降,上下翻滚,煞是好看。

观色主要是欣赏茶汤的颜色。茶汤随着茶叶内含物质的渗出,会不断改变颜色,常是由浅入深;不同的茶类又会形成不同的颜色。有的黄绿,有的橙黄,有的浅红,有的暗红等等。同一种茶叶,由于使用不同的茶具和冲饱用水,茶汤也会出现色泽上的差异。宋代贵白茶,使用黑色茶盏,以衬托茶色,这种因茶择具的做法,也推动了茶具生产和制作工艺的发展。

品味是通过舌的味觉器官来感受茶的美妙趣味。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滋味,如有的浓烈,有的清和,有的鲜爽,有的醇厚,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花艺与茶道学习让我可以相信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

茶道课心得体会篇5

茶艺与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茶艺茶道我已学习了2个学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对茶具、茶的种类,泡茶的基本流程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门课和其他科目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更注重的是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老师先是对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接着让我们看视频,然后亲自给我们做示范。最后让我们带着问题和悬念进行学习和表演。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门课,所以我们对这些茶具都特别感兴趣。老师激发了我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中国茶文化的兴趣,感受求知带来的快乐。另外,江老师教学方法在我看来也是非常有创意的。她让我们4人一组,通过每个同学都担任一次主泡、副泡、解说,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提高我们的积极性和信心,让我们都切身体会到在不同的场合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这样,不仅仅加深了我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三种茶的泡法绿茶、乌龙茶、花茶。

记得第一次绿茶实训表演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有些主泡同学的手都在发抖,毕竟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我第一次是担任主泡,的却有些紧张。第二次乌龙茶,我担任的还是主泡。虽然泡茶的时候,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我的身上,但我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更多表演出安然自若,全身心都投入在了泡茶的过程当中,非常享受这个过程。茶艺表演,令我的心灵更加纯净,令我的心态更加平和,令我浮躁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从第一次绿茶的生疏,到第二次乌龙茶的从容,再到第三次花茶的得心应手,我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第三次的花茶由我讲解,没上场的时候还很紧张,不知为什么,一上台,反而镇定自如了。泡茶,就是在我们熟悉的环境中展示优雅!

通过一个学期的茶艺茶道学习和表演,我对如何将茶艺表演做得更好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首先,准备工作必须到位,要准备好一切表演所需的茶具。其次,衣着应得体、端庄、大方,展现优美的仪容仪表和姿态。然后,表演环境应无嘈杂之声,干净、清洁,所选音乐应该与泡茶主题相符合。最后就是适时精辟的解说词。解说人员要声音适中,语调柔和,口吃清晰。茶艺表演过程中,古典清幽的传统音乐,悦耳动听的茶艺解说,加上主泡的.精彩表演,副泡的密切配合,使茶艺表演到达了一个完美的境界。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自身获益匪浅,学到的不仅是茶艺茶道知识,还提高了自身的耐心,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达到了修身养性的效果。当然,这和江老师的细心教导是分不开的。不知是何缘故,第一次看见江老师,她就给我一种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在她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当然,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态,平心静气的处理一切,就如品茗一样,真正放松自己,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体会一份纯真,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最后,非常感谢江老师一学期来对我的教导,谢谢您!

茶道课心得体会篇6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

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温馨”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茶,最贵乎“心”。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道课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摄影培训课心得体会6篇

对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6篇

上老师课心得体会推荐6篇

观课反思和心得体会通用6篇

英语说课观摩心得体会6篇

党团课心得体会1000字6篇

试讲课心得体会6篇

观摩优质课心得体会6篇

企业安全课心得体会最新6篇

大学生心理课心得体会6篇

茶道课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