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对经历和体验的内心反思和总结,是对自身成长和进步的真实记录,如果在写体会的时候,没有认真思考事物的发展过程,那么它就是没有意义的,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下一线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下一线心得体会篇1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下一线心得体会篇2
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职责重于泰山”这是我们应当恪守的信念。要确保安全,首先必须强化人的安全意识。使我感受到条条都是治理违章的重的目的不是整治人,而是为了保障我们每位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是我们电力安全生产的高压线,是我们工作行为的准则线,是我们思想意识的警戒线,是我们生命安全的保障线。这四条线贯穿一个主题,就是“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管理理念,是安全文化的补充,是对每个人安全行为的约束。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员工在安全问题上,总想体现出自我的“小聪明”,凭经验办事,为自我一次次地违业没出问题而庆幸,甚至还有人不惜以自我的亲身体会向别人传授“经验”。这样做,最终为安全埋下了“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后果难以想象,损失无法弥补。作为一名电力企业的员工,仅有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扎实工作,才能有效地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关键在落实。安全生产不是口头上的承诺,也不是书本上的几段大话,而是一种踏实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是我们为企业、为自我、为他人负责的一种永久性地表现。企业员工的执行力,直接关系着措施的落实、目标的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更要讲执行力,对我们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必须常抓不懈。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提高安全保障的“执行力”。所以,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细节做起,重视每个环节链,做到每个环节都执行到位。规章制度不仅仅要让人看,让人记,更要照着去做
是对职工生命的关怀。违章与事故、与生命都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小小的违章,很可能就断送了自我的生命。安全生产工作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关爱生命,就要先从遵章开始,关爱生命,就应认真学习、扎扎实实的落实安全生产无小事,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识、规范不安全行为、杜绝各种习惯性违章,消除不安全隐患,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下一线心得体会篇3
icu灯光如霓虹光一般洒下,防护服如同华丽礼服一样多彩醒目,一张张动人的脸庞登上头条,被人铭记。恍恍惚惚间,医生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最炫丽夺目的新星。其实,掀开面罩,摘下口罩,他们也只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也喜欢看小岳岳说相声,开怀大笑;他们也会头晕劳累,一病不起;他们也有家庭,有爱人,有孩子。他们为了抗击疫情推迟婚期,一句“幸福美满”的祝福足以让其无限甜蜜;他们为了救人双手裂纹遍布,一句“多注意自己身体”的叮咛,足以消除他们一夜的疲惫;他们为了他人抛小家为大家,一个对“我把妈妈和外公都借给你”的点赞,便可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他们不是神祗,只是你、我、他当中的一位母亲,一个孩子。
牵挂地留一句,逆行者,请平安归来。
孙思邈曾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愈于此”。诚然,逆行者之德,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之中,有老骥伏枥,再战疆场的钟南山;有十七年前“非典”母送子,现如今“子送女”的一家接棒三代;亦不乏各省各县迎难而上的万余人支援队伍。他们未曾恐惧,更无彷徨,因为前方是可亲可敬的战友,后方是心怀信仰、盼你平安归来的家人。逆行之路,虽荆棘丛生,但都有一盏灯,时时为你点亮。
诚心地赞一句,英雄,你无负此二字。
?黄帝内经》有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然于你们而言,面对病毒,你们在医病;面对患者,你们在医人;面对武汉,面对中国,你们在医国。何谓英雄?身患绝症,永不止步,与时间赛跑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在用生命诠释这两个字;同为医生,亲为夫妻,在交接病人转院短暂碰面时,一句“交给你,我放心”,无愧对这二字;面对镜头,郭威医生“不想当英雄,只想父老乡亲不受病痛折磨”的心声赋予了这二字生命与活力。真心英雄,用双手托举生命的高度。
愿不久之日,见钟老笑颜,圆护士美梦,泣母子重逢。此日方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实乃太平之盛况!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最美“逆行”,最靓白衣,此一役,我中华必定凯旋!
下一线心得体会篇4
通过学习“一线工作法“,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虚怀若谷,眼睛向下,扑下身子向基层员工请教,真心实意拜员工为师,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书,从基层广大员工的意见建议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在广大员工的创造性实践中寻找破解难题的“金钥匙“,通过从广大员工中汲取智慧,在基层班组实践中补充营养,不断增强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
能力、行政执行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
作为领导干部,一方面要“身入“,经常性地置身于员工当中,置身于解决问题的现场,与员工保持零距离,面对面、心贴心,随时随地与员工交流,诚心诚意与员工沟通,多方征询,虚心讨教,详尽地掌握和积累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还要“心入“,学会解剖麻雀,见微知著,多方印证,深思熟虑,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和意见,发现鲜活的经验,找准问题的症结,开出解决的良方。
作为一名安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带头坚守和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干事,认认真真解决问题,尽心尽力为广大员工服务。坚持走动管理,不断查找隐患,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把每天的工作精力放到班组和现场,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积极展开交谈,对不放心人,坚决停下来,确保安全管理决策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最终达到我的安全工作不出错。
现在,我们的一些干部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喜欢讲排场、摆架子,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听汇报,有的干部忙于开会发文件,“身“和“心“远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基层,工作落实变成了层层“落空“,干群关系渐行渐远,这是十分危险的。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员工的位置,职务“上“去了,身心更要“下“去。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一线,把双腿坚定地迈向基层第一线,真心倾听员工呼声,真实反映员工愿望,真情关心员工疾苦,以带着感情为员工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转作风、树形象,做一名全心全意服务员工的好干部。
员工才是公司转型跨越发展的主力军,是真正的创造者、实践者,而领导干部的职责主要是出思路、作决策、定目标、抓推进。所以,要把既定目标落到实处,力量之源在员工。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真正把员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抓好落实,才能把公司上下加快发展的共识转变成推动转型跨越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
下一线心得体会篇5
这学期初,学校给我们每个主科老师发了一本《一线教师》,利用课余闲暇时间,仔细品读了一番。
书中的十个“一线”即“一线作业学、一线纪律学、一线协助学、一线情感学、一线育人学、一线自立学、一线个案学、一线激励学、一线复习学、一线反思学”这不就是我们一线教师工作真实写照?
书中所记录的故事,一个个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管大用自己积极的态度告诉我们,其实一线教师可以不用抱怨,其实一线教师可以很幸福。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认识教师这个工作,又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我们不可避免的这些繁琐事。
回顾自己工作至今也有7个年头了,但在教育教学中,我仍存在着很多疑惑。特别是课堂常规管理方面,纪律问题是一再惹人烦恼。因此“一线纪律学”变成了我此次学习的重点,书中写道:一线教师第一要紧的本领,就是管得住班级纪律。好的纪律,要有严格的管理······常规管理上,每个老师都得介入,你不介入,你就很难树立起威信。“信”是靠你的学识与人格,“威”则要靠你的严格管理······
书中还讲到,表扬和激励是管理中少不了的润滑剂······每一位一线教师每天都要和你们多的学生打交道,都需要管理,需要管理艺术。激励是管理艺术的核心艺术。一线教师应努力成为一名激励学生的高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根据儿童乐于鼓励、表扬,厌恶批评、职责的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励学生,换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自觉的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去努力,让自己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开展分组竞赛,通过小组共同的加分减分到最后的评比,促使学生将小组的集体荣誉与纪律挂钩,更好地做好监督工作······
管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一线教师的工作繁琐,碰到问题也不是靠空讲几句“爱心”“耐心”“细心”的道理就能解决的,更需要用教育智慧去化解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是站在一线,同样是教书育人,管老师却能做得如此精彩。想想平时的自己,缺少的是对教育的反思,缺少对教育的耐心,缺少对教育的孜孜以求,缺少对教育的热爱,所以我们平凡。
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也将会学着管老师那样以一颗平和智慧的心去处理教学当中的种种问题,做一位幸福的老师。
下一线心得体会篇6
疫情防控是场硬仗,只有坚持“一盘棋”思想,才能更好地“排兵布阵”、赢得大考。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党员作用发挥,在提高党员进社区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强势动员、强力部署、强效推动,真正把组织力转化为抗“疫”战斗力。
顶层强势推动,下好全面动员“先手棋”。突出顶层设计、宣传发动,提升党员进社区组织化程度。吹响社区“集结号”。按照““能派则派、应派尽派”的原则,以不低于机关在职人员80%的比例,选派在职人员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全区累计1892名机关在职人员报名。明确工作“硬要求”。在人员管理上精准施策,出台《机关在职人员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实施办法》,明确家庭情况摸排、重点人员监管、出行交通管控、防疫知识宣传、小区卫生防治、生活物资代购、困难群众帮扶等相关任务,组织选岗定岗,实现科学统筹。划出防控“硬杠杠”。建立“四不两直”督查机制,由区督考办牵头,会同区委组织部、区级机关工委联合督查,区纪委监委把机关人员到社区履职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实行线上打卡、每日通报,确保应到尽到、履职尽责。
基层迅速联动,弈活联防联控“全盘棋”。坚持统筹全局、重点突破的思路,通过强化组织联结、力量联动,推动疫情防控布局全面升级。“堡垒”前置,筑牢战“疫”桥头堡。成立38个社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由1名机关在职党员干部担任支部书记,1名社区副书记和1名机关选派党员担任副书记,明确支部职责,强化人员管理。“关口”前移,掌握战“疫”主动权。组建5支“三水先锋”党员突击队,分赴全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交通卡口,会同卡口原有专业值守力量,实行全天候轮班值守,构筑起严防疫情输入的坚固防线。“力量”前倾,筑牢战“疫”稳心堤。建立全天候应急服务响应机制,以党员及专业人员为主体,组建268支“居家志愿服务队”,设立“5880(我帮帮您)服务热线”、发放“居家志愿服务联系卡”,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家政维修、生活代办等应急服务。
党员立即行动,落好重大考验“关键棋”。越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党员作用发挥越是关键。注重一线考察,识别战“疫”先锋。注重考察“关键少数”在关键时刻关键作用发挥情况,区委组织部成立8支走访考察组,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深入镇街疫情防控一线,考察党员干部表现,形成专项考察材料。注重典型培育,激活战“疫”力量。深挖一线先进典型,通过电视、报纸、先锋姜堰、微姜堰等媒体展示身边典型、最美逆行者,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疫情防控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多的党员投身到一线。注重激励保障,夯实战“疫”基础。从区管党费中下拨镇街65万元,慰问第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党员、干部,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补助因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遇到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把党的温暖传递到防控一线。
下一线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