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引人入胜的心得体会,往往能够激发他人的思考和讨论,让人深思,在每次的学习中,心得体会像是指引我前行的灯塔,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学钢琴的体会和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钢琴的体会和心得篇1
让孩子学习艺术课程是很多家长的选择,对于学习钢琴来说也是很多家长的不二之选,因为钢琴是乐器之王,学懂了钢琴其他乐器也会触类旁通,更是对音乐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可是现在钢琴培训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家长选不好学校那孩子学习钢琴就会误入歧途,到头来也会半途而废。学习钢琴应该怎样选择学校呢?
一是钢琴老师很重要。选择钢琴老师是孩子学习钢琴的最重要方面,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选择钢琴老师最首要的条件就是老师的水平如何。美乐美画钢琴老师都是专业学校本科以上毕业的,部分老师是在目前沧州高校任教的老师,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的老师保证了高水平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二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有人说高水平的老师不等于有高水平的教学方法,是的,我也承认这种说法,但是美乐美画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参加了沧州市儿童艺术教育的课题研讨和研究,在一些刊物也发表了文章。其次美乐美画的部分老师有着5年的儿童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们教学理念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先导。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能学好钢琴的前提是对钢琴有兴趣,在美乐美画我们有各种方法能让孩子对钢琴学习产生兴趣,这是我们的特长之处;
二是以规范指法为基础。学习钢琴,规范的指法和动作是基础,没有规范的指法和规范的动作,学习钢琴必然会走向歧途,当然规范的指法和动作,需要高水平老师的指导,一般老师没有这样的基础。
三是音乐理论的灌输。钢琴不是技能,是一种艺术的体现,能谈几首曲子也不会成为钢琴家,真正的钢琴学习者应该是钢琴技巧加音乐理论基础,这音乐理论基础也是建立在高水平老师的基础上,美乐美画非常重视学习中的理论灌输,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向着艺术家的方向靠拢。
四是杜绝其他无关活动。当前有的艺术培训学校忽略孩子基础的学习,而是单纯的教授一首曲子,看起来孩子能完整的弹奏一首曲子,好像看起来学习效果明显,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艺术学习,因为孩子这时的基础指法、动作都不规范,而且往往孩子只会这一首曲子,其他相同类型或是难度的曲子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无从入手,也就是说根本不会。更是有的学校单纯让孩子学会一首曲子就千方百计的参加北京、青岛等大城市的名不见经传的所谓的比赛,而且是家长自费,孩子的.比赛结果往往都是的奖而归,殊不知这样的比赛之所以能成行而且得奖,其中是有原因的,费用的猫腻就不说了,只是谁去谁得奖就是最大问题,其举办者的目的不言自明。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学习钢琴有百害无一利。美乐美画不会组织这样的无聊活动,在锻炼孩子的上台能力方面,美乐美画精心谋划了各种活动,今年暑期我们就策划了一次活动,我们拭目以待吧。那如何检验美乐美画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呢,考级是一个方面,我们根据家长的期待,在孩子考学等重要考试中表现孩子的学习成果。
学钢琴的体会和心得篇2
说到钢琴,大家决不会陌生,平常在电视电影里、逛街时都看见过,都知道学钢琴是一件多么优雅的事,但大家真正学习的,有条件学习的实在太少了,而弹得好的就更少了,比较幸运的是我而今正在学习钢琴,不敢说学得怎么样,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刚接触钢琴的时候,就对他很感兴趣,但练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刚开始,从最基本的指法练起,枯燥而乏味,不过练好了真的受益匪浅,指法是弹钢琴的基础。后来慢慢地接触一些简单的曲子或片段,先单手练,左手练好练右手,后双手合弹,这才是真的在弹钢琴。简单的合手练完后就是难一点的了,先是右手旋律,左手伴奏,再是左右手互为旋律伴奏,一首比一首难,花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人不自觉地就烦躁起来。但练得多了,发现一首曲子上手很快。后来我们加练了踏板,加大了练习难度,但还是被拿下。
钢琴真的是要练出来的,大家基本上都会对钢琴感兴趣,学习钢琴首先要热爱钢琴,只有热爱才会投入,才会学好,其次是要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感情及乐曲,还应该要有一定的视唱功底,视唱越好就越好。
钢琴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练习,不厌其烦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练好,试想如果练都不练,难道就能凭空弹出一首曲子,能把钢琴弹好?从最基本的指法练起,一步一步提升,慢慢地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平。
一般人弹钢琴只是一种兴趣,但如果想达到大师级别,除非你从小练起,有惊人的天赋,但我自认为没有,但我还是会把钢琴练好。也希望老师加大力度,对我严格要求。
我学钢琴的目的是训练右半脑,平衡双手,静养,娱乐。目标是花十年时间,考上业余十级。已学两年了,和网友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1、钢琴是乐器之王,表现力无与伦比,所以,它无法速成,练琴很辛苦,得有心里准备。
2、基本功很重要,刚开始学习就要规范,否则事倍功半,并且纠正很麻烦。建议请钢琴老师教。
3、最好每天都练。时间不少于1小时,有时间分次更好。
4、五线谱必学,并不难,多听多看就没难度,常见的乐理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建议在练琴时化整为零地学。
5、手小者练了就会大的,有空撑开手掌练俯卧撑,我一年伸张了一度。殷承宗大师也曾这样做。
6、练琴时坐姿要端正。冬天手冷,关节僵硬,练热双手。
7、个人感觉练指法,哈农更适合成人。
8、学钢琴的人,至少是有德的人,所以我中午和夜晚9点后,决不练琴!练哈农太单调,邻里千篇一律地听,会去跳楼的。最好踩下减音踏板。
9、保持对弹钢琴的兴趣是不半途而废的前提,有机会多参加钢琴音乐会。
10、常到流行钢琴网看看听听下下,收益非浅。
学钢琴的体会和心得篇3
一、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呢?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正如李昕老师所讲的,比如说教授汤谱森《火车》一课,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车跑的声音,引起他的兴趣后,告诉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长短,然后火车是怎样由慢到快跑起来的,加入形象的说明孩子会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弹奏了。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1、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2、示范、讲解法。是在钢琴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更显重要,准确的示范弹奏,使学生对新乐曲或练习曲的性质、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技术,技巧还能提高学生兴趣。所以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作详细的准确的弹奏,然后再讲解弹奏要领,指出重点的技术困难之处,教给学生怎样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最后根据旋律调式调性的转换和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讲解,并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进行讲解。其顺序按左右手分别进行。使学生对所学乐曲、练习曲弹奏的技术、技巧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3、模仿法。钢琴的教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与技巧的模仿和掌握。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或较难掌握的弹奏技术,我会采用示范的形式与学生共同练习,这种教法可以使学生在肢体协调弹奏和较难掌握的技术方面建立起正确的感觉。这种既实际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该阶段少走或不走弯路,准确的掌握弹奏技术和技巧。
4、分解法与完整法。根据乐曲或练习曲的特点,教学生学会分手、分句、分段、分声部练习,学会把乐曲或练习曲中的难点抽出来单练,这样把乐曲或练习曲进行分解进行一个局部的单独联系,或是在已弹好整体的前提下,对特殊技术难点集中力量,单独攻破;或对某一乐曲弹奏上进行精雕细刻;或对某一和声关系的细微变化、不同声部力度布局上的适当控制等耐心地分解练习等等。这样做既可以为合手练习铺平道路,还大大缩短了整首乐曲的练习时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这种方法在提高弹奏质量阶段是最有效的教法。
5、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6、衔接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7、音乐练习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三、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乐曲的把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的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我自己这些年来对钢琴教学的一些浅谈。对于钢琴教学来讲,我还需要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选择钢琴教学是我一生的追求,希望通过“专业的、快乐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孩子的音乐路越走越远。
学钢琴的体会和心得篇4
作者:陈俊珺
今年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210周年诞辰。
在短暂的一生中,肖邦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浪漫而经典的作品。在流水一般动听的旋律背后,深藏着他对祖国波兰深切的热爱。
音乐家舒曼曾说,肖邦是诗人,他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浪漫中深藏着反抗
1833年,23岁的肖邦是欧洲乐坛最耀眼的明星。他创作的夜曲、玛祖卡舞曲和波兰舞曲带着波兰泥土的芬芳,旋律如诗一般优雅。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听后激动地说:“真是含情脉脉,妙不可言。”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说:“他的音乐如一层情意绵绵的薄雾,就像是冬天盛开的玫瑰。”常年被肺病困扰的肖邦脸色苍白、身形消瘦,当忧郁的旋律在他指尖缓缓流淌,一大批贵妇“粉丝”为他倾倒。虽然她们并不知道,“钢琴诗人”为何忧郁。
肖邦的音乐是浪漫的,是动听的,但要真正听懂肖邦并不简单。他的乐思中深藏着悲愤与反抗,不理解这份反抗,就无法真正理解肖邦。
1830年,波兰处在沙皇俄国与普鲁士帝国的双重压迫之下。在一次皇家音乐会上,因为不愿意为俄国沙皇派驻波兰的总督演奏,肖邦惹怒了俄国人。父亲赶紧把他送到国外,以免不测。那年夏天,波兰爆发了抗俄起义。当时,肖邦和好友伊沃切霍夫斯基在维也纳演出。伊沃切霍夫斯基闻讯后,立即回国参加起义。当肖邦搭乘邮车去追赶好友时,邮车早已开走。肖邦在日记中写道:这里所有的宴会、音乐会、舞会都只会使我感到忧伤和沉闷。
回到波兰没多久,华沙的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俄国卫队到处抓人,肖邦权衡再三,决定赴维也纳深造。出发那日,老师与同学都来为他送行,他们唱起了充满波兰民族特色的歌曲,还送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银杯给肖邦,里面装着一抔波兰的泥土。
到达维也纳不到一个月,华沙起义爆发。身在异国的肖邦旁观着同胞的痛苦却无能为力,只能在黑白琴键上倾吐内心无法化解的悲愤。他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又称《华沙的陷落》,波兰人民奋起抗争侵略者的场景如在眼前。肖邦用音乐告诉世人,钢琴练习曲也可以成为经典。得知起义失败的消息后,他又创作了《葬礼进行曲》,以祭奠为国捐躯的英灵。
肖邦离世时,年仅39岁,一位友人将他离开华沙时随身携带的那抔泥土撒在了他的棺木上。这位自称是“流浪法国的波兰孤儿”的钢琴诗人,就此长眠。他的墓志铭上写道:“你最珍视的东西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按照肖邦的遗愿,他的心脏被家人带回了祖国,安置在华沙的圣十字大教堂里。
21首《夜曲》,21个谜
在肖邦创作的200余首钢琴曲中,最能体现其浪漫主义诗人风格的,就是21首《夜曲》。他向静谧的夜色倾诉着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亡国的悲痛、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的珍视。如果说早期的《夜曲》具有很高的“颜值”,非常悦耳动听,那到了晚期,一种充满自省的哲思在他的音乐中逐渐生长起来。《夜曲》第62号的第2首是肖邦最后的《夜曲》,透着一种“泪眼望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无奈与悲凉。
21首《夜曲》,如同21个谜、21个秘密,吸引着无数音乐家不断探究。钢琴家陈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觉得研究《夜曲》的过程有点类似于考古,我努力从乐谱中去挖掘音符背后的东西,探究作曲家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共情并还原他的本意。”
钢琴家陈宏宽弹奏肖邦的作品已近50年。年少时,他觉得肖邦的旋律很美,后来慢慢地体会到音乐中的悲伤,那份悲伤来自他对祖国波兰的思念,也来自他糟糕的健康状况。“我弹得越多就越发现,在优美与悲伤之外,肖邦的音乐基础其实很深厚,这份基础来自巴赫。肖邦的启蒙老师曾经让肖邦练习巴赫的平均律。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知道巴赫的平均律,这对肖邦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曲子里经常能听到多声部的复调风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宏宽这样说:“肖邦的复调和巴赫很不一样,你看巴赫的谱子,一看就知道那是复调。但在肖邦的谱子里就未必能看出那么多复调,需要仔细用耳朵去听。随着岁月的积累,我在他的音乐中听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这种感觉很奇妙。”
著名钢琴家傅聪毕生都在挖掘肖邦旋律背后的秘密。他说,一般人听肖邦,只听他优美的旋律,其实他音乐中的和声非常丰富,对位复调的程度非常高。内行人一听巴赫的音乐就听得出对位,但肖邦的复调与对位却自然地藏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无处不在。普通人弹钢琴,右手弹旋律,左手弹伴奏,肖邦的音乐里没有绝对的伴奏,左右手都有丰富的内容。
玛祖卡是他的心灵日记
肖邦一生写得最多的作品就是玛祖卡舞曲。玛祖卡源于波兰的民间舞蹈,他将舞曲原始的节奏改造成更为精致的旋律,并在变化中赋予其诗意。玛祖卡在钢琴艺术中是一个特殊领域,无论是老一辈的钢琴家,还是年轻一辈的钢琴家,都把弹好玛祖卡作为钢琴艺术的某种极致追求。
1955年,傅聪摘得第5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3名和玛祖卡最佳演奏奖。在傅聪看来,每一组玛祖卡,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近60首玛祖卡舞曲,就如同肖邦的日记,是肖邦心灵最深处的作品。
多年后,傅聪担任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肖邦式”的肖邦,那种轻飘飘、矫揉造作的风格。他认为,在表面的虚无缥缈之下,肖邦也有非常宏伟、情感强烈的一面。在乐谱上,常常可以看到他连写三个强奏,或是三个弱奏符号。正如肖邦的挚友、钢琴家李斯特所说:“他有火山般的热情、无边无际的想象,身体却又十分虚弱,他就是这样的矛盾体,内心和躯壳的差别如此之大。”一半是水,一半是火,也许没有人比李斯特更懂肖邦的音乐里潜藏着的激流。
在傅聪看来,早期的肖邦仿佛李后主,用血泪写就亡国之恨。到了后期,他的音乐有点李商隐的味道,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意境非常幽微、含蓄且极为深刻。(陈俊珺)
学钢琴的体会和心得篇5
时间过得真快,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曲目《香槟》、写的钢琴心得至今仍记忆犹新。眨眼间,这学期的钢琴课就要结束了。听说下学期没有钢琴课了,突然好后悔没有认真地多学几首曲子,好后悔去琴房练琴的次数太少,好后悔……一年的钢琴课让我从一个对钢琴一无所知,甚至连音符都分不清的门外汉,到能在钢琴上演奏出优美的乐章的“文艺小青年”。在这段日子里,我品尝过各种喜怒哀乐,我的人生也因此增添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经的我因为手型的不标准而努力练习,曾经的我因为对曲子的生疏而去努力记住曲子的音符,曾经的我因为节奏感不强而边练习边努力数拍子……我的手机里录毕业论音最多的是在琴房弹奏的曲子,手机里的视频都是陈老师在上课时的示范弹奏。这些录音和视频在我手机里一直没有删,我怕删了之后,对于钢琴课的记忆会变得模糊起来,这些都是见证我的成长之路的东西,我怎么能删呢?
还记得上学期刚接触钢琴,回课时陈老师夸我手型好看,我心里高兴极了,对钢琴也越发地喜爱起来;还记得学习《幽默曲》时感到非常难练,于是一个星期内跑了四次琴房,不断的弹练,终于练得差不多时的那种成就感。至今的我仍旧回味着《沂蒙山小调》那优美的旋律,真是绕梁三日,三日不绝于耳。《风笛舞曲》是我学得最长的一首曲子,那欢快的节奏,让人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练习时我太注重速度的快慢,而忽视了曲子整体的连贯性,使我对曲子的把握也出现了偏差,在被陈老师指出来后,才恍然大悟。最后悔是没能练习《苏格兰舞曲》,因为那首曲子要跨一个八度,我的手太小,怎么使劲也跨不了,而且马上要期末考试,便放弃了对《苏格兰舞曲》的练习。在期末考试的曲目中,我选择了《扎红头绳》这首曲子,并非只是沉醉于那欢乐的旋律,还感叹于这首曲子的文化内涵。《扎红头绳》是《白毛女》中的一段插曲,描绘的是爷爷给孙女喜儿买了一个红头绳,喜儿在扎上红头绳时的那种激动和喜悦。“人家的闺女有花戴……”忍不住唱起戏里的曲子,感叹世事的变化,人生的沧桑,然而这首《扎红头绳》诠释的确是最质朴的情感、最纯真的`欢喜。也许我的弹奏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乐曲的真谛,但是我却是真正融入进去了。
钢琴弹奏中经常有"p"这样的标注,表示弱的意思。据说现在我们看到的piano这个英文单词,最初就是意大利文的“弱”,也就是说钢琴是一种体现温柔的音乐,把这个“弱”表现好了,钢琴就弹的差不多了。和大多数初学者一样,我只能用轻,用漂,用浮这样的办法去表现弱,要我弱,我就小点劲儿,不弹到底,手指的力量浮在琴键的面儿上,无疑,这样的弱只会是虚弱,软弱,病态的弱。我想,正确的弱的弹奏应该是温柔而又坚定,饱满并且充实。说来容易,要真正做到,还要花心思练啊。
也许我的心得没有对于钢琴弹奏技术的理论性表达,但是却讲述了我的整个学习经历。感谢教育系给我这次宝贵的经历,感谢陈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的大学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如果还能有机会,我希望能继续学习下去!
学钢琴的体会和心得篇6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针对“白丁”学生,要从培养他们对钢琴音乐的兴趣人手,挑选一些大众熟悉的、容易接受、便于掌握的钢琴小品,如“雪绒花”、“十个印第安人”;对有一定音乐基础、音乐修养较好的学生,应选择一些音乐内涵丰富、富于哲理意蕴的乐曲,针对不同个性、气质的同学则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灵气较足的学生,可选择一些严谨、庄重、表现坚定意志的古典作品,往往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优点。这类作品有,“土耳其进行曲”、“前奏曲”等。而对内秀而个性比较拘谨的同学,选择一些热情、奔放,具有某种戏剧性的乐曲,常常可以诱发他们克服自身怯懦的一面,而敢于自我表现。
除此之外还应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这可以通过钢琴课程的学习,尽可能多的使他们从钢琴这一角度去了解音乐史上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古典乐派到印象派、现代派等不同风格代表作品的演奏学习,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带感性实践特征的风格“类型感”。
而在技术训练上面应该做到抓重点与难点的结合。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其学习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弹奏方法、基本标准和要求是一致的。必须抓住手指训练尤其是手指流畅性训练作为学生学琴的主要难点加以重点突破,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习全过程之中。
二、调节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调节功能的揭示,为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通过非智力因素改善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直接通道。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钢琴学习时的.情绪兴奋性,即情绪的一般唤醒水平,应控制调节在适中的程度,以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操作。在钢琴教学实践中,问题往往不是如何降低学生的情绪兴奋性,而是怎样提高它,以达到适中的程度。在这里,教师通过发挥情感调节功能来控制学生的情绪兴奋性,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授课方式,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去听应该用哪种声音或者触键更好的弹奏。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的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更理智地指导练琴。
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钢琴的体会和心得篇7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首先,我认为钢琴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素养、学习能力都不同,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比如对于那些天生音乐细胞比较发达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以便更好地理解曲子的结构和演奏技巧。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需要更多地进行反复练习和耐心指导,以帮助他们逐渐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其次,我认为钢琴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钢琴演奏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性的'活动,更是一种艺术性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曲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比如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感受等方式,逐渐掌握曲子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演绎出曲子的内涵。
最后,我认为钢琴教学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钢琴是一项长期而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心。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真正享受到钢琴演奏的乐趣。比如在教学中,我会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演奏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钢琴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工作。只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学钢琴的体会和心得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