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写作文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能够展示我们的个性,在生活中多问问题,积累素材,这样能让我们的作文更加深入和有见地,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清明踏青》作文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清明踏青》作文篇1
好容易放假了,我可不想把三天时间都荒废在家里写作业上,那样放假还有什么意义!清明节是登高望远的好时期,借此时机可以去多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当天意还有些朦胧;当微风轻佛竹叶;当大多数人都在熟睡时,我们出发了。当我还恍恍惚惚时,我们就到了。
“水长城”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是长城在水里,还是长城里有水?我满脸疑惑,一进去才知道是水四周一圈都是长城。虽然寒风刺骨,但是景色宜人。
我们也不赶时间,走一走,累了就停一停,有好看的景就拍拍照,了解一下水长城的历史。板栗园是明代守卫水长城的士兵种下的,有100多棵树,有5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一棵栗树王已经存活788年了。那棵栗树王现在还活着呢,但被劈成两半,它还坚强的活着,生命力真的很顽强啊!
我们走了盘山栈道,那栈道也不知道有多久没修了,走的时候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我提心吊胆的,每一步走得都小心翼翼的,也不敢往下看生怕掉下去。栈道底下都是悬崖,稍不留神掉下去就要粉身碎骨。栈桥上的木板也有些松动,站在上面都吓人。
走过了惊悚的盘山栈道,我们来到了黑龙潭——泉水的发源地。那里泉水清澈见底、非常干净,接泉水喝一喝有种沁人心脾的感觉。那泉水你怎么也想不到,是从石头缝里冒出来的,真是万千世界无奇不有啊!这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不要一有时间就宅在家里写作业,本来一天就能完成的事非要拖三天才做完。多去感受大自然,它也能给你带来无尽的快乐。
《清明踏青》作文篇2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来时,清明节最早始于中国周朝时期距今约2000多年历史了,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年到了4月5号前后便是细雨蒙蒙,古人便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更加形象的描绘了,清明节时候的画面了。
清明节,又名踏青节,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开始复苏,大地也充满着生机,真是无限的美好,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忙碌起来了,开始举行祭祀,扫墓等缅怀先人的习俗,当然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仪式也就不一样了。
我的家乡位于美丽的五岳之一,“南岳衡山”,到了清明节这一天家乡的'人们便在家里准备着祭祀用到的纸钱,香火,水果祭品等东西。一大清早家家户户的老老少少就踩着山路,一前一后,前往自家先人的坟头,给先人扫墓。
因为处于山陵地带,所以大多数人家,去扫墓的时候都是要走山路的,山路可是不好走,即使露水打湿着裤脚,荆棘钩上了衣裳也阻挡不了人们对先人的怀念,每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是经不住感慨这种风土人情给家乡带来的浓浓色彩。
接着沿着山路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先人的坟头,开始把周围的杂草清理一番,也就是扫墓。接着就是祭祀,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是在坟头摆好祭品,上三杯酒,点上三炷香,点燃纸钱,然后放炮,最后举行跪拜仪式,祈求先人的保佑,接着我们会去其它先人的坟头举行同样的仪式,直至结束。
每一个仪式,每一个举动都是庄严而又尊敬的,这都是代表着人们对先人的怀念,虽然过程很简单,但是内心却得到了满足,也是很开心每年都能够在清明节这一天跟家人一起来扫墓,祭祀,毕竟也是一年只有一次。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简单而又庄严,更多或许是一种情怀!
《清明踏青》作文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又一个清明节到了,我们身穿校服,从学校出发,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烈士陵园进发。
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迎门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我心想:革命烈士呀!我们来看望你们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十分幸福。你们安息吧!
我们就在那里举办了校会,朗诵是那么深情,宣誓是那么,我们无比的激动,默默地告慰着我们心中的英雄。看着先烈们的石像,我仿佛看见无数英雄站在我们面前,顶天立地!是他们,就是他们,为了我们的新中国,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己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烈士们啊!你们那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每个人都充满着为祖国不懈努力的决心。
之后我们来到了烈士事迹陈列馆,一进陈列馆,最抢眼的就是那幅大型油画,画的是红军队伍正在艰难的爬着山峰,战士们的脚下都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就会丧失生命,可是战士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咬着牙,艰难的向上爬着、爬着,永往直前。
在陈列馆里我看到许多烈士的军功章,遗物和烈士们的事迹介绍。看着他们的事迹,我仿佛看见他们视死如归、英勇杀敌的`动人场面,烈士们啊!你们像那美丽的鲜花,在祖国大地上散发出阵阵芳香,让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生机与希望!
烈士们啊!明年的今天,会有更多的人来看望你们的,你们安息吧!
《清明踏青》作文篇4
清明一到春回大地,精神气爽,一年的劳作从此开始,春耕春种,开始忙碌。祭拜祖先,追忆先人,也在同时进行。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都是清明节的别称。中华民族的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扫墓和郊游结合起来即陶冶情操,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
在现代人看来可以叫做春游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在现代人看来可以叫做春游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青山绿水也能给您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力,对视力大有益处。置身于山水之间,放眼望去,会使眼内睫状肌松弛,眼球屈光调节机构放松,预防近视。绿色,对眼睛又是一种良性刺激,会使人视力敏锐,心境平静。对于在室内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老年人来说,踏青更是不错的选择。您可以徜徉游览,调剂神经,使大脑皮层中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改善,同时也可陶冶性情,健体强身。
《清明踏青》作文篇5
清明节到了!这是感受春天的好时候,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平水东江公园踏青。
来到平水东江后,我们找了一块开阔的地带,准备在这里放风筝。我们的风筝是三角形的,上面画了一只可爱的小鸟,活灵活现的,好像一下子就可以飞得很高。
爸爸叫我托着风筝,自己则一边拿着线轴一边向前奔跑。他跑了一会儿后,忽然大声地喊道“放!”我赶紧松开了手中的风筝,只见风筝摇摇晃晃地飞往天空,忽上忽下。我十分兴奋,正要喊“飞起来了”的时候,风筝却猛地一下栽了下来。我很失望,决定再放一次风筝。
第二次放风筝居然成功了,我又快乐又奇怪,为什么第二次放风筝就能成功呢?爸爸微笑着摸摸我的头说:“第二次放风筝时风大了,风筝就比较容易放上去了。”
我们的风筝在天上越飞越高,我不时地扯一下轴线,或者收紧一下,或者跑几步,玩累了,我便趴在公园的长椅上,观察那片几个星期前还光秃秃的草地,现在已经冒出了小草芽,嫩绿嫩绿的,但是乍一看,却什么也没有。这不禁让我想了一首古代韩愈写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的就是现在的.情景啊!
平水东江有一条大河,河岸边是成片成片的柳树。此时,柳姑娘们都披上了鲜绿色的衣服。一些叶子掉进了水中,变成了一条条小船。而柳絮漫天飞舞,就好像正在下一场大雪。
春光明媚,正是踏青的好时候,快走进那美丽的大自然吧!
《清明踏青》作文篇6
不觉间,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与煦的春风吹呀吹,吹醒了大地,吹绿小草,吹红桃花,吹化河中坚冰,让那春水潺潺流淌。
我走进大自然,倾听春一脚步,感受春的气息,欣赏春的舞蹈!
踏上软绵绵的小草,微风吹拂,小草们纷纷摇动身子,争先恐后地睁大好奇的眼睛欣赏这神奇而美妙的世界。我不由俯身爱怜地抚摸着小草,它们的颜色是如此的青翠欲滴,这新鲜的嫩绿准是春——这个多彩的调色盘中最美丽的色彩!
随着阵阵峰鸣,我抬望见了几株亭亭玉立的桃树,啊,毛茸茸的嫩芽儿,伴着一朵朵明艳的笑脸,真叫人喜欢。看那桃枝,有的虬曲多姿,有的修长细柔,有的遒劲茁壮。看那桃花,有粉红的,有玫瑰红的,也有殷红的。桃花的香味各不相同。或浓或淡,淡的使人心旷神怡,浓的沁人心脾。桃花的开头各异,有的要着骨朵儿,红中透白,好似一只小铃铛,又仿佛一张羞涩的`脸。有的正迎风开放,透出一股昂扬之气,别有“傲霜挺立,迎风怒放”的味道。离桃树不远,有一潭池水,池水清澈见底,微风吹过,吹皱了平静的水面,漾起了圈圈圆晕,小鸟叽叽喳喳地盘旋在水面上方,一个劲儿地照镜自赏。
春天来了,春天就是如此美丽!多么想拔几棵小草,摘几朵桃花,把它们珍藏,留住春天。可是,我不能,也不忍去破坏这幅美丽的画卷,真正爱春的人,应当百般爱护这大好的春色,明天的春光才会更美好!
《清明踏青》作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