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的写作让我们更加关注影片中的细节与情感表达,撰写观后感不仅是记录,更是理解影片内涵的重要工具,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幸福的终点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1
是由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指导,由主演过的好莱坞著名演员汤姆汉克森担当男主角,影片描述男主角乘坐飞机到美国完成父亲的意愿,就在旅途过程中维克多的国家发生了政变,他的签证不受美国政府的承认,因此维克多不能踏上美国的领土,不得以被困在肯尼迪机场。
站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国家,看着来来往往陌生的人群,维克多不禁感到迷茫。无奈之下,他只能留在机场睡在大厅的椅子上,在卫生间里洗澡,靠为路过的乘客服务生活。他现在拥有的只有自己不自由的身体,以及一个小皮箱,里面装着换洗的衣服、一把剃须刀和已经作废的身份证明。幸福终点站观后感。在这个过程中维克多经历了许多的磨难,机场不有好的主管三番五次的为难,让维克多着实头疼,同时维克多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善良的机场保洁人员,朴实的建筑工人。不尽如此还于一名漂亮的空间互生情愫。终于在9个月后,战乱都结束了,维克多终于踏上美国,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就是男主角的执着和善良。在别人眼里他就像个小丑一样,但是他非常真诚的对待每个人,相信每个人、每件事情,他都能找到让人开心的一面,对工作也是一丝不苟,并且他对人类的好奇心永远无法得到满足。
其实,在这个高压的社会下,我们都很容易的只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总是会产生很多的抱怨,面对困难,面对窘境,我们总会以一种悲观的情绪去面对,或逃避,或叹气,或难过,我们忽略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会有积极的一面。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缺乏真诚和信任,总是被利益牵着鼻子走,其实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为难自己,特别是做销售,当我们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只要把真诚和责任放在第一位,加上我们的专业,我相信“利益”那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幸福终点站观后感。”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2
如果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我们存在在这个世界,但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听上去,这是一个多么可笑,多么荒诞的假设,或许也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局面。但是《幸福终点站》的男主人公维克多就是如此。
故事的起因是一个承诺,维克多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找到最后一个爵士音乐人,得到他的签名,他千里迢迢从卡科日亚来到纽约。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签证失效,被迫在候车室寻找落脚的地方。
九个多月的时间,他被死死地困在纽约的候机室里,活动范围仅局限于那小小的候机室。当人们询问他的住处,他一遍遍重复“57候车室”。人们带着不解、疑惑,拒绝提供帮助,拒绝提供工作。面对眼前的困难,他似乎毫不在意,他的阳光似乎能够融化整个纽约的冰雪。
新的一天开始,故事还在继续。这一天,他帮助了别人,丢失了自己的餐券。这一天,他传递了爱,也收获了友情。这一天,他精心布置了一个局,这一天,他用勤劳和智慧演绎出一座喷泉,这一天,他赢得了。
很多零碎的点,慢慢连成了直线,构成了画面。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直,善良,机智,勇敢的维克多,面对潜在的'危险,因为别人的请求和自己对他们的允诺,就答应出面解决,看到同是流浪在异乡的无助者,除了同情,更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机智地解决了一场不大的危机,得到的是拥抱,是感激,是微笑,还有人们的敬仰。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3
初看到《幸福终点站》这部电影的名字,一直在猜测故事情节。以为是一个悲伤的结局,毕竟“幸福”到了“终点”了,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而真正看完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所谓的“终点”就是幸福来临了。起初对于名字的误解或许就是思维惯式导致的吧。
这部电影开篇就涉及到了一些敏感的问题,比如说指责中国游客制作了假的证件来蒙混过关。这样指名道姓的言论似乎欠缺考虑吧?剧本作者应该知道这样的敏感问题不能这么公开发表吧?但是为什么还是义无反顾的播出了?我想在这点上应该有生活中的原型,在这里我们就不过多的说这个问题了。
抛开这些稍显敏感的话题,我只是想大致的谈谈主角维克多的经历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感受。
电影一开始是比较搞笑的。由于维克多对英语只是粗略的了解,在与机场管理人员对话时,他幽默感十足。那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因为战争已经内乱,在政治意义上他的祖国已经消失了。管理人员在与他解释的时候,他还蒙然不知。
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在返回机场候车厅的时候,看到机场电视里关于他的国家的报道,即使他听不懂英语,但从图像上看到的一切也足以让他明白自己的国家发生了战争,那一刻,他就像失去灵魂一般,那种焦急和恐惧狠狠地向他席卷而来,他不停的奔跑于机场之中,想证明什么,在我看来,这样或许能减轻一点他的不安。终于,他的心灵还是崩溃了,他接受了一事实。可想而知,当时他有多么的无助,在一个陌生的国家,语言不通,寸步难行,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是个问题。
刚开始,机场的任何人都没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就连政府都不曾想要接受这个“麻烦”,他没有办法,他只能等,等自己的国家结束战争,等自己恢复身份,等有一天可以完成自己的诺言。
片中的好多情节都深深地打动着我:
第一,当机场管理员需要维克多回答对自己的国家恐惧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说不,“这是我的祖国,我的家,我为什么要怕”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可以看出维克多对于祖国的热爱是有多么的执著,没有什么能改变祖国在心中的地位,战争也好,政变内乱也好,祖国永远是祖国,永远是家。这种执念的力量是巨大的,没有什么可以改变。
第二,就是机场里面的工作人员,也就是打扫卫生的老人以及其他两位,他们一开始也是对维克多不待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慢慢接受了他,并和他一起相处,渐渐生出友谊之情。他帮助其中一位小伙子追求安检的女孩,最终使他们两个走到一起。这也是他的善良之处,虽然与他自己的利益相挂钩。
第三,他的工作技能还是不错的,无意间的展示倒是让建筑工人发现了他,解决了他的经济问题。他不必在机场做服务,也不必求着机场里那些店主来给自己一份工作。他靠着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这份精神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第四,由于“山羊”一词,他彻底被机场里的人所接受。他的“山羊”救了一个儿子的孝心,他的“山羊”成就了他被人接受的资本,他的壮举深深烙印在机场各种工作人员的心里。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个社会,并不是完全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很温暖的。
第五,当维克多被机场高官威胁时,将要对他最初认识的三个伙伴进行惩罚的时候,他为了保护自己的朋友,宁愿放弃自己的承诺。他不愿他们受到伤害,更不要说因为他。所以他放弃了,但是他的朋友却为他牺牲了。只因为他的等待和承诺。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诺言。
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维克多等待的只是一个诺言,他承诺过他死去的父亲的诺言。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承诺。
其中动人的情节很多,触动人心的东西也不少。我只是简单的说说我的看法,也许并不深刻,但这就是我初次看这部影片的感受。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4
遇见男主维克多时,艾米莉亚并没有和那个男人了断。她还在等待,等待他能离开原本的家庭,给自己一个完整的家。
直到维克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自己身边,默默陪伴着自己,逗自己开心时,艾米莉亚才幡然醒悟:“原来人生不止一种选择,我也可以拥有一段普通又简单,不用藏起来的感情。”
于是,在维克多的多次邀请下,她终于答应和他共进晚餐。两个人在机场的餐厅里,享受着美食和美酒,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因为维克多,艾米莉亚终于鼓起勇气,离开了那个依恋多年的男人。她扔掉那个随时等待对方来电的手机,把对方所有的联系方式删除,想从此和维克多单纯地在一起。
可是,那么多年的感情,又岂是说忘就忘呢?
维克多是个好男人,可他始终不是艾米莉亚爱的人。艾米莉亚之所以会答应和他交往,是因他能给艾米莉亚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那种不需要忍受别人眼光,自由地谈恋爱的生活方式。
可当两个人真的开始交往后,艾米莉亚才发现,她还是忘不了之前的感情。
所以当维克多的签证生效,可以返回国家时。艾米莉亚还是离开了维克多,重新回到了当初那个男人身边。
结局时,艾米莉亚望着伤心的维克多说:“一切都是命运。”
兜兜转转,艾米莉亚还是回到了原点。原本她可以和维克多一起幸福地生活,可她偏偏还要再回去当那个第三者。
她的偏执,或许才是她所有悲剧的源头,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像艾米莉亚一样,明明知道自己做第三者是错的,可是却始终不愿意走出来。
她们以为自己终有一天能收获幸福,但其实,通往幸福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在道德的底线之上争取自己爱情。其它那些不被道德所允许的感情,只不过是在满足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
走得多了,也就离幸福越来越远了。
像艾米莉亚这种女人,在感情上的悲剧,是注定的。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5
几天前,我和室友们在园区观看了电影《幸福终点站》,看完之后,感受很深。
据说导演斯皮尔伯格喜欢从真实中攫取灵感,辛德勒是真有其人,而《幸福终点站》也是xxxxxxxx于现实中的真人真事。
影片讲述了来自东欧的维克多·纳沃斯基(汤姆·汉克斯饰),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收集五十七个爵士音乐人的签名而来到美国,没想到在他前往美国的途中,他的家乡就陷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因此美国政府临时取消了他的国家公民的入境申请。本已踏上美国国土的他,只能带着那本来自一个不存在的国家的护照滞留在肯尼迪国际机场,一直呆在机场的休息室里的他只有等待,等待着祖国战争结束的那一天。
在那段在机场滞留的日子里,维克多一直在忍受着机场官员弗兰克·迪克逊的折磨,迪克逊把维克多视为眼中钉,认为他是一个mayao烦,并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他。但这并未给维克多制造太多的烦恼,他仍然自得其乐地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生活,观察这里每天经过的人,发现不同人的生活、性情和癖好,与那里的各色工作人员交朋友并分享他们各自的人生际遇,并且他还与空姐艾米利亚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可以说,维克多在这个机场邂逅了美国的一切。最终他实现了父亲的愿望,但是失去了爱情。
影片中的98%的场面都在机场发生,从开始到结束不时的有充满喜剧色彩的事情和让人感动的事情发生,它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惊讶。
剧中增肥以后、外表显得落魄的汉克斯很好地刻画了这个主人公的形象:有点无奈、自得其乐又多才多艺,其实挺喜欢维克多这个人物的。或许这个机场正是整个美国社会的缩影,在这里,每天都会上演许多悲欢离合,各式各样的人在这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维克多被困在这里,他自娱自乐地享受着生活,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美国就在门的另一边,其实他只要迈出一步就可以到达他的目的地,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他虽然很想快点去纽约,但是他知道什么是违法的事情,他的内心还没有受到机场官员的诱惑,他坚信他的等待,等待他的国家战争结束的那天,等待他可以光明正大,名正言顺地进入纽约的那一天。正像他所说的,你不是盖红色的章就是盖绿色的章,这说明我也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到美国,维克多的坚定和执着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影片的结尾,计程车司机问维克多去哪里?他说回家的一刹那,我的鼻子一阵发酸。为了一个承诺,失去了人身自由,在机场不仅等了九个月,最后还失去了刚拥有的爱情,现在他终于可以回家了,回到属于他的幸福的地方。也许幸福的终点站就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吧。
维克多的经历让我非常感动,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命运的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去迎合,让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不要因为任何不好的事情而绝望。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观察,就一定会发现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毕竟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必定会打开一扇窗。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主人公拼命去找一个又一个赖以生存下去的工作,他先靠摆放推车维持生计,然后又几经波折,最后又被一个工程师看中成了建筑工人。在此期间,那个机场官员多次从中作梗,而维克多毫不介意。同时他还帮助一个陌生人带违禁药品登上飞机去救他病危的父亲,使乘客骚乱事件结束。
在剧中维克多的真诚、善良使他拥有了机场所有员工的友谊和尊敬。在机场,他痛苦并幸福着。
主人公很执着,他的执着使他有了九个月的机场生活,他的执着使他牵成了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女官员的爱情,也因为他的执着,最终他没有跟女主人公在一起,可是他们都找到了各自的幸福终点站。影片最后只留下了让一群意犹未尽,忍不住遗憾并感动的'观众继续想象的空间。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非常令人感动和震撼,当一位清洁工得知维克多因为自己而放弃去纽约时,这位花甲老人拿着一把拖把闯入了飞机场,向着一架在轨道上滑行的飞机步履蹒跚走去,最后,他举起了拖把,顶在了飞机巨大的前轮上,而老人最后被警察带走了。老人这么做是为了让主人公不被机场官员要挟,能毫无顾忌的进入纽约。这件事间接告诉了我们在平时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也会有人挺身而出。而老人的精神也是可敬的,他逃亡了23年是为了躲避七年的制裁,23年逃亡生涯肯定是苦的,但他忍受了下来。最后为了朋友对父亲坚定的承诺,以及朋友对他的真诚,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牢狱生活,坚定而又祥和,伟大而又永恒。
可是在感动之后,又发现主人公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而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但是主人公乐意。我想这就是一种伟大的父子之情,是由坚守承诺体现出来的亲情。
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虽然它是一部喜剧,但是它通过讲述一个人的故事,体现了电影的,同时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让我们在感动的同时,进一步地了解那种人性的善良、执着和真诚。影片似乎也在间接告诉我们,只要真诚、善良的对待别人,对事物抱着坚定的态度,那一定会找到并到达属于自己的幸福的终点站。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6
这个星期看的《幸福终点站》,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
苏联解体,维克多所在国家卡冈日亚失去政权,他为了完成父亲收集报纸上所有人物的签名的遗愿(此时还剩最后一个人在美国纽约),来到美国纽约,却被扣留在机场9个月,失去了拥有签证的权利,只能靠推车,刷墙,当月老,以此来获得口粮。通过看双语词典来学习英语。光头负责人是大反派,阻碍他与女主相恋。女主是另一个人的情人,也是空姐,习惯了漂浮不定的'生活,错把爱情当作激情,从而沉迷于当第三者无法自拔,失去了女性的尊严。第一次相遇,男主扶起了摔倒在地的女主,并告诉她哪里可以领取高跟鞋。第二次相遇,男主打招呼却被忽视,看到女主和另一个男人亲吻。第三次相遇,他目击女主在给男人打电话,卑微邀请却遭到拒绝,他安慰她,并递给她纸巾,她邀请他吃饭,他无法表明处境,拒绝了她。第四次相遇,他设计好遇见她,邀请她吃饭,他们扔掉了她的传呼机,感情升华,约定下一次见面。第五次相遇,此后,光头大反派出场,告诉女主男主没机会说出的真相,女主感到受到欺骗,去质问男主,了解男主的神秘罐头中的父亲的故事,感情升温。第六次相遇,男主国家解放,女主通过男人使男主得以入境,代价却是留在男人身边。第七次相遇,男主眼睁睁看女主与男人一起离开。第八次相遇,男主在美国又遇到了女主,流荡在他们眼中的是淡淡的释然与怀念,虽然不能在一起,但这段美好的经历却能温馨地生长在二人的心中。结局并不重要。相遇就是结局。
有的时候,我们过分关注最后的结局,而失去了对过程的分析,其实经历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史铁生曾有过一段爱情,最后却因自己意外患上双腿残疾而戛然而止。当友人问他是否后悔选择离开另一半时,他毫不犹豫地说:“不。”于他而言,这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即使已经离他而去,却也永远留在了他的心间,日后回想时,脸上想必也会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吧。
?我认为这部电影与史铁生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引用电影中的一句话,愿所有心怀执念的人学会去谅解,去放下。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7
这是一个机场,充满着川流不息四处奔走不能停息的人群。人们总是会为了很多理由而奔走,或是为了财富,哦,金钱对于他的子民总是奢侈的,没有来往于天际的四处飞翔,很多人难以聚攒起惊人数字的金钱;或是为了家庭,人们需要回到自己温馨的家园享受自己的安逸人生,尽管旅途辛劳,但是当能够回想起餐桌旁爱人微笑的时候,他的脸上该挂着幸福的;还有很多理由让人们从飞机上走进机场,再从机场走进某一个城市。机场,对任何一个过客而言,它只是一个驿站,短暂的停留。没有人会把自己的等待安排在机场,就是有,那也是短暂的。但是就有这么一个人存在——维克多,《幸福终点站》告诉我们一个关于在机场等候的故事,这一等就是几个月。
他失去了国家的依托,所以他成了这个地球上唯一没有归属的人。维克多成了这个机场唯一的居住者,他穿着睡袍倘佯在机场的大楼里,他用男厕所的水龙头洗澡,他拼凑起坐椅作为自己的睡床,他甚至在机场大楼里打工为自己赚取生活费用。没有人明白他为了什么,他只是一个奇怪的漂流者,只是因为一个永远无法预料到的理由而成为一个被抛弃和被遗忘的人。但是他站在机场大厅里,提着行李四处张望的时候;他不懂装懂,答非所问的时候;我们却总能够发现他的诚实和善良。
而事实也是,当他用“山羊”为无辜的旅人解难的时候,当他一次次为了得到食物为朋友牵着红线的时候,当他屡及朋友们的前途甘愿放下自己承诺的'时候,他的善良我们为之感动。
他在这个航站是为了等待。生命中很多人无法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尽管他们四处忙碌,不停奔波,但是当他们细究自己内心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无所等待,无所期望,活着仅仅是作为一种人生的状态而存在,和死相比只是多了呼吸和思想。个性是当这个问题是发生在飞机场这么一个航站的时候,更是有许多人无法明确。生活总是会让很多人无法找到真实的自己,艾米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作为空姐,她奔波了21年,但是她无法明白自己在等待什么,在寻找什么,她的生命中除了男人还是男人,而这个男人和感情无关;她的生命中还有书本和故事,因为有着男人互相残杀的故事,那也许会有让她热血沸腾的感觉。维克多明白自己,他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个等待。
电影中没有给他太多遗憾,因为对于感情来说,正如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之后送给约瑟芬的一个礼物,金色的挂坠后面一个字“命”;他获得了艾米莉的感情,但是他注定是不能拥有她的。而关于承诺,对于他死去的父亲的承诺,他实现了。在机场漫长的等待就是为了在得到他父亲崇拜的音乐大师的签名。他在机场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的欢呼声中冲进了漫天大雪的纽约城,不是为了美国人口号中的自由,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民主,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本该完成的承诺。电影中有着对美国式民主和自由的嘲讽,一个只是怀着个人目的前来美国旅游的游客,被限制了他所有的人身自由;而他在机场领导的恶意限制下,也丧失了所谓的民主。电影开头,却很自然的拿中国人开刷。
我明白太多中国人对于美国的向往,但是这种向往在电影里却被恶意地进行了嘲讽,中国旅游团队在机场里开始企图闯关,因为他们被识破了偷渡的企图,当这帮中国人大呼小叫地跑在维克多的身后,我只是感到一种悲哀和遗憾。因为这个现象确实在西方国家中出现太多了。看着电影,我为维克多的坚持和等待而感动,而这种感动就发生在这个驿站中。人生中有很多这样的驿站,但是我想没有人能够会在其中的停留过程中看着自己的内心去明确自己等待的东西。他明白,他看着艾米莉,说:“你,我等的就是你。”刹那间,背后的原该喷水的琉璃墙璀璨闪烁。我想起了心爱的她,30年的等待最后能够不期而遇,也就是从见到她的那个瞬间开始,我相信了人世间的奇迹存在。“你,我等的就是你,亲爱的!”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篇8
我今天看了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叫做《幸福终点站》,是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也许是我比较感性的原故吧,我被他在电影里塑造的人物“维克多·纳沃斯基”所感动了。电影里他的父亲是个克罗西亚的超级爵士乐迷,为了凑齐一张爵士乐团照片的所有签名,他的父亲写了几百封信寄去纽约索要他们的签名,等了四十几年然而最后在去世的时候还是差一张萨克斯手的签名,维克多为了圆父亲几十年的心愿飞到了纽约,因自己的国家的战乱而被迫滞留纽约机场,从而认识了有个有妇之夫做情人的漂亮空姐艾米利亚·华伦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事情让我看了以后好感动。
他为父亲完成心愿的执着,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的坚持和认真,他对自己行为的固执,他对人和自己言行的.原则,还有他为自己所爱的人、所承诺的事情的热情都让我心潮澎湃。好象看到了自己十七、八、九岁的时候。
那时懵懂的我也是怀着这样一颗纯真的心,对自己的爱执着而热情,对自己的理想固执而坚定。从电影里映射出来的这份纯真诚恳的情怀,几乎让我热泪盈眶。好怀恋的感觉,只是好象已经离我太远而无法着手找回。好怀恋的情怀,只是已经少了当年那份纯真而似火的热情而默然得无力!现代的都市人好象都少了这份纯真,心里的纯真,好象以后找不回来的这份纯真。想想当年为什么要这么执着的付出呢,不管是对人或对自己的理想,这样的执着真的有用吗?至少我不能确定,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当一个影相让你触景生情的时候,你才恍然大悟的在心里感到一丝熟悉,一丝感动,一丝温暖还加上那一点点的甜蜜!
幸福的终点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 幸福的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