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心得体会8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写心得体会切忌上下一体,字数多且复杂,让人没有想读下去的欲望,通过写体会从而培养我们自身的观察能力,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雷雨》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雷雨》心得体会8篇

《雷雨》心得体会篇1

前几天,看完了《雷雨》,想写一写读后感。

故事先从10年后的场景写起,待到引出故事的线索,又用插叙的手法,回到10年前的某一天。并就这一天展开描写。故事以一场雷雨做大背景,故事的跌宕起伏全跟这场雨紧密相连,这是文章的一个亮点,看似只是描绘天气,却更加渲染了故事的悲剧情节,这是无可厚非的。

文章另一个亮点自然是作者对情节的描写,作者单单描绘了一天里发生的各种事,却揭露了10几年来的恩恩怨怨,足见其写作功底的高超。

作为话剧,人物形象要鲜明。周朴园看似冷淡,但内心还是对孩子有着深深的爱;周蘩漪虽然有违妇道,但也体现了她对周萍执着的爱;周萍深深爱着四凤,却迫于种种压力,只能以酒解愁;四凤天真,纯洁,心地善良,她深爱着周萍,却不想她竟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因接受不了最后的实情,奔出大门,最后竟和周冲一同电死~~~这些,在作者的描绘下,各个人物的形象都十分鲜明。

花了3天,看完"雷雨",感受很多。现在不知为什么喜欢看名著了,而且一读就爱不释手。诚然,看完一本书,不会记得里面的内容,甚至可能看了就忘了,但读书过程中的收获,那种心里的共鸣,情绪受书中的情节牵动,这样的感觉想必就是读书的乐趣吧。

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读书的乐趣,那种精神的陶醉,是一种享受。晚上路过书店,又有了兴致,买了本《欧叶妮·葛朗台》这本书是以前初三老师课堂上介绍的。

爱上读书,并快乐着。寻找到读书的乐趣了,因为喜欢读书,所以喜欢读书。

《雷雨》心得体会篇2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我们知道《雷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然而它毁灭了什么呢?一个家庭的悲剧,导致了二代人的不幸。

周朴园从前的大家公子,结识了家中的女仆,他们相爱了,但谁也说不准他们的爱是真是假?到后来侍萍被逼离开周家。周朴园却又与一位富家小姐结婚,他还是不能抛弃“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和他那种追求上层阶级的社会。30年后,侍萍的女儿四凤也巧合地来到了周家,于是便有了四凤与周萍的相恋及周冲对四凤的单恋,演绎了三十年后的“主仆恋”。两代人似乎一直在重复着同一种的悲剧。

这样看来周朴园似乎是一切祸患的根源,悲剧的制造者,但这幕悲剧并非他是意愿,他也是深陷于其中的最大的悲剧承担者。周朴园,一个表面上冷酷、自私、虚伪的人,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事,他只能在内心深处祭奠和怀念真心爱的人,用一种悲剧的形式来表达爱。他爱而不得所爱,不能终其所爱。更可悲的是,他们的爱的结晶:两个儿子,成了他的阶级敌人;而另一个成为给他戴绿帽子的人,但他却毫无察觉。表面的威严和道貌岸然之下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推上最耻辱的境地。他的生存环境是何等悲哀!

侍萍终究还是疯了。他苦苦挣扎,但她终究还是失败了。但她毕竟是坚强的,有着巨大精神力量的女人。

?雷雨》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悲剧的承担者,无论是穷是富,是好是坏,都上演着悲剧的角色。

?雷雨》就这样展示了人间最惨烈的悲剧,它发生于每一个普通的人身上,不是上帝国君,也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它更没有让我们到世界之外去寻求什么悲剧的根源,因为悲剧就在是生存的本身。内含着人性生存的本身的悲剧。

人生的悲剧,悲剧的一生。

《雷雨》心得体会篇3

要读《雷雨》之前,我就看了话剧版的《雷雨》,也是十分精彩。这样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要我们高中生阅读的。

隆……要下雨了,闷热急躁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房间。闷级了。从开头到结尾,全文都突出了一种紧张的状态。

文章错综复杂的情节,并没有使读者感到无从下手。而是非常清楚,条理清晰。人物的内心独白,更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时间在这里,没有了他的特殊功能。没有使人忘记那曾经的事实。时光弄人,有使人想起了那伤心的往事。现实总是很残酷。残酷的人,残酷的社会。人物对所处社会的反抗,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悲剧依旧重演。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痛苦。

人物对所处社会的反抗,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悲剧依旧重演。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痛苦。使我们更有了一种享受当下的时光。我们庆幸有这样的好时光,有这样和谐的社会。人们可以自由的追寻自己的美好,不再虚伪,不在为社会的.束缚而寸步难行。

爱情,自古至今都是痴男怨女所追寻的。而以往封建社会摧残人的内心,腐朽思想侵蚀着人们。敢于反抗的人们,总是没有一个好的下场。社会总是在进步,我没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

作者美妙的语言,使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文学的修养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的。这就需要我们多读好书,多读大家之书,这样我们在自己的写作当中,才会有不断的提升。

《雷雨》心得体会篇4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

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含辛茹苦挣来的,衣服上的每一根丝线都包含着父母的血汗。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二十四孝故事读书感悟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雷雨》心得体会篇5

?雷雨》是一部话剧,因为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读过,但在课文中我们是学习过其中一个片段的,到现在仍然印象深刻。最近,我又通读了这本书,对话剧中的人物矛盾体会更加深刻,而这些人物的悲剧,正是封建资产阶级顽固和腐化造成的,曹禺用这本书深刻的揭露了人们深受封建社会毒害的事实,惊醒所有读者。

雷雨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与伪善的资本家周朴园相关的故事,生活在旧时代,周朴园拥有财富和地位,年轻的时候和女仆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儿子,后来有娶了门当户对的女人为妻,而那个时候都讲究门当户对,因此容不下出生卑微的人,侍萍成为了牺牲品被赶走,周朴园的妻子死后又去了蘩漪,但周朴园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蘩漪过着枯燥无味的生活,受到冷落后和儿子周萍发生了关系,深刻的揭示了资产阶级家庭里的丑陋现象和罪恶。在雷雨的夜晚,一切矛盾都展现了出来,在周朴园的客厅里,人物关系的复杂让人叹为观止,在现实面前,众人忍受不了打击,四凤和周冲触电而亡,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发疯,只剩下周朴园独自忏悔。

读了这本书,你会被剧作家的想象力感到震惊,可以将人物关系设置的如此复杂,而又构建了许多矛盾,然后让所有的矛盾冲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爆发出来,让故事变得精彩。而这种文学的手法值得我们钻研个学习,从文学巨匠的作品中得到启发。

雷雨将封建时代资本家的丑恶嘴脸和形象揭示的展露无疑,痛斥了旧社会对人民的毒害!

《雷雨》心得体会篇6

?雷雨》这本长篇小说我并没有看完,不过它曾出现在我的高中课本上,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么一段。周朴园走到窗前望外面,风声甚烈,花盆落地大碎的声音。这个像是将所有一切得情感矛盾综合在一起,仿佛正准备着迎来所有得黑暗与愁苦,将所有的仇恨都化作实体向着人物狠狠得砸来。

在本书里,拥有着一段纠葛难缠得关系,上一辈得与老一辈的。然而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完全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周朴园与当年的女仆梅侍萍发生了一段不被承认得关系,而后梅侍萍被赶出了周家,故事从此就开始发展,周朴园纳了新的女人繁漪,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当年梅侍萍得女儿四凤机缘巧合下来到了周家,和周家得少爷,自己同母异父得哥哥周萍有了关系。

在故事中,女人总是悲惨得,繁漪是,梅侍萍是,四凤也是。

还有更多的是对人性丑陋的描写,试问,假如当初周朴园没有将梅侍萍赶出周家,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四凤和繁漪,然而联系起这两个女人的是一个叫周萍得男人,两段不同的伦理关系,让我们能体会到所谓得爱情真的不过是如浮萍一般得伶仃,情字带给了这三个女人无一不是深入骨髓的绝望。

然而对于周朴园,却是有诸多的争议,有人说他冷血心肠,抛弃妻子,在结局最后是孤身自保得人。有人说他为了成就自己的大业泯灭了那么一点良心又怎么样,男人就是应该干大事。

至于我,是偏向前者的,周朴园太狠心了,将自己的妻儿赶出家门,在梅侍萍来到周家时,他那颗所谓念旧得对梅侍萍还存着爱恋的心,却又变得自私自利,让人可憎起来。

我最喜欢的人还是梅侍萍,梅侍萍在被周朴园,在被这个丑陋黑暗得封建社会抛弃下,竟还能坚持得为自己,为自己的儿子,为自己的家庭坚持下来。然而她却眼睁睁的看着一场噩梦来临,最后,她被噩梦压倒了。

本书最可怜的人是繁漪,繁漪是一个不被爱情所祝福的女子,所以她爱上了周萍,这个她以为能带给她幸福的男人,最后当整个世界都崩塌了,繁漪也随着那崩塌的世界,一齐丢了自己得魂。

再说说最后一个女人四凤吧,她本是一个无辜的女孩,聪明能干,身上却带着上一辈的恩恩怨怨,以致于到了最后不能勇敢的去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当她知晓了真相,周萍和自己是同母异父得关系,这个很独立坚强得女子也被逼疯了,最后她死了。

一本书将三个女人的命运紧紧牵在了一起,一本书,写满了对旧社会的无尽黑暗,那个可怕的世界当中,没有一点温暖。

可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在等待着我们。我们不应该被这种扭曲的社会打倒,我们应该站起来,勇往直前!!!

《雷雨》心得体会篇7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的奇葩,关于《雷雨》品析赏鉴也是不胜枚举,但是在我看来,《雷雨》更像是一部具有极其浓重的预言性质的话剧巨作。

?雷雨》是作者曹禺在他23岁那年创作的,可以说,这样一部在中国话剧领域有着标杆性质的作品出自一位年轻人之手却是极其的寻常,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出名趁早,曹禺当时或许不知道这句话,但是他却做到了,他用与其年级极其不相符的洞察力和思考力,让自己的这部《雷雨》一举奠定了其“中国莎士比亚”的美誉,直至现在。

抛开别的因素不谈,从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在《雷雨》中,确实是有曹禺人生写照的影子,虽然这样的说法会被诟病为马后炮,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赏析《雷雨》,解读曹禺,也不失为另辟蹊径。

?雷雨》中,繁漪是这样被定义的,“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女人”,是的,我想表达的就是,在我看来,曹禺的性格,人生经历和繁漪却是那么的雷同,曹禺出身在一个外表近代实质却封建的大家庭,从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甚至,有学者将曹禺纳入自由主义作家的行列,我们由此可以得见,曹禺的的确确是自由的斗士,他的《雷雨》经过无数演员的深情演绎,将自由和民主的呼喊以最直接最深刻的方式传递给了无数普通大众,或许曹禺受的不是“一点新式教育”,而他更像是一位领头人,是装备着新思想,用力的将旧社会的围墙砸烂的那个人。

当时曹禺极其敏感的内心世界与乱尘翻滚的.社会激烈的碰撞,碰撞出的火花点燃了他的创作之灯,这盏灯又为无数人照亮了路,而《雷雨》中的繁漪虽然身处封建家庭的深处,但却能洞察其虚伪罪恶的本质,于是相继做出了反抗周朴园,与其儿子周萍相爱等一系列在当时或许在现在看来也是惊世骇俗的举动,繁漪用这样毁灭性的方式寻求自己的出路,极端,更多的却也是无可奈何。内心极度敏感的曹禺或许也是将自己不曾或不敢实施的想法寄托在了繁漪身上,用一种更加夸张和无所顾忌的形式表现出来,旧社会的种种毛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当时的中国已经是病入膏肓,唯有先破后立才是救国之路,繁漪的毁灭带动了整个封建家族在一夜之间瓦解,其中的隐喻不言自明。在天津这座承载着血与泪,中外各个方面都激烈摩擦与交融的城市,在封建与现代,新时代与旧社会边缘游走的曹禺,自然而然的对于冲破旧社会的黑暗,寻求光明这样的时代命题有过深刻的思考,而《雷雨》毫无疑问就是其思考的精华。

精品文学永远都是精品,不管创作年纪是23岁还是13岁,一部《雷雨》成就了曹禺,让曹禺在以后的60多年的人生中做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

曹禺确确实实是尝到了“出名趁早”的甜头。

那么,为什么又说曹禺生不逢时呢?

雷雨读后感13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恨纠葛,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了一场悲天恸地的雷雨。这雷雨下冲刷的,是中国封建旧社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人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情仇仇,是命运之神狞笑的薄薄嘴角……一场雷雨,一场梦。梦醒之后一切成空。

悲剧的初始,往往是一个并不动人的错误。富家少爷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与家中女仆坠入爱河,这样的故事在那时的时代背景下不算少见。理所当然,富家长辈愤然反对二人"悬殊"的交往。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生生将怀抱婴儿的女仆赶走,还"用心良苦"的强要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悲剧的初形在这里开始酝酿而出。

周朴园,作为剧中中心矛盾的焦点,无疑是情感冲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轻时爱上侍萍的周朴园,或许还能说是仍有一丝纯净残留。可自那个年三十之夜,他听任家中长辈将梅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时起,他的心灵已彻彻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写照。在三十年后,他重又认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彻头彻尾的猜忌、怀疑与恐惧。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来也许会对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胁,是真相揭穿后自己将面临的尴尬处境,而不是对侍萍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他口口声声的说他一直留着她喜欢的家具,说他保留她的习惯,珍视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因为爱,都是因为要彰显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呢?即使曾经有过,那也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殆尽。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给侍萍五千大洋,承诺包管她的生活开支,要她们永远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门——全都,全都,是为了他自己。对他而言,爱情早已是漫长生命中的一点佐料,可有可无,如梦一般不切实际。这个资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于鲁侍萍,悲剧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运无疑是坎坷苦难的。但何尝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场爱情,她也是错误缔造者之一。可女人啊女人,你为何纠缠一场无疾而终的情爱三十年?三十年以后还仍拘泥于自己所受的委屈与灾难。爱也好,恨也好,难道最终受伤的不是自己么?既然如此为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间。你将这一生的苦难归于命运,归于看不见莫不着的生命之线,念叨着如何苦如何凄惨,紧紧抓住那血红色的恨意,执拗的不愿放手。难道这就是你生命价值的所在么?堂堂正正的对峙,随后潇潇洒洒的扬头离去,总比自行降自己于他人身下要舒畅,不是么?

《雷雨》心得体会篇8

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曹禹最喜欢繁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可怜的女人!

矛盾的冲突穿插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也由矛盾的驱使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下场,似乎唯独周朴园的例外,可我还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苟活。试问如果有一天地球大爆炸,到底是死的人可怜,还是活着的人可怜呢?他看着身边的人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最受煎熬的就是他了,可能曹禹先生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吧!

《雷雨》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方与圆心得体会300字8篇

水游记心得体会推荐8篇

月实习心得体会推荐8篇

中三家长会心得体会最新8篇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体会8篇

711实习心得体会优秀8篇

思政大课堂心得体会2023优秀8篇

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8篇

医生妇科实习心得体会8篇

西游记4到6心得体会通用8篇

《雷雨》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5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