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的心得体会8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只有将体会写好,读者才会有更好的阅读体验,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彰显出我们的态度,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出游的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出游的心得体会8篇

出游的心得体会篇1

早在几千多年前,吴楚大地上便有了乌镇这独特而秀丽的地方。她像一位冰肌玉骨的佳人,披着轻纱,缓缓地走过了几千年,至今任完好的保存着当年的水乡古镇风味。

对于乌镇的第一印象,便应该是流水,宛如绿绸缎似的流水铺向远方,使人忘却了城市里的喧嚣和浮躁,不由得自失起来,就像抿了一口醇香的三白酒。清晨的乌镇流水不知是慵懒还是羞涩,静静的,淡淡的。太阳冉冉升起,地平线一片玫红。乌镇像受到召唤一般,睁开了绿眸。我坐在古老的摇橹乌篷船上,轻摇慢摆,两岸是历经风浪的斑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我伸出手去,任清凉的河水从指尖流淌,任和煦的阳光在心间轻舞飞扬。

乌镇就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这是中国的威尼斯,依水而建,桥街相连。这里的桥姿态各异,有宽阔的平板桥,古朴的小木桥,庄严的多孔石拱桥等等。就拿石拱桥来说吧,一座一座姿态各异的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上,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有的已磨损的雕栏是岁月的痕迹,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油然起一股对历史的庄重。在若有若无的朦胧烟雨中,试问还有哪里能比得上这样一个清欢之地。

穿过小桥,走到对面的古街。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一棵棵随风裁剪的翠绿细柳,那楼台香榭,那兰亭楼阁,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路过一家蓝印花布店,店内一位女子的吴侬软语听的'人不禁耳朵发酥,如水的女子,如水的明眸,灵秀而又温婉,似凌波仙子般清新脱俗。偶然一抬头,发现沿河的每家店的招牌下都挂着一顶大红灯笼,是细而长的那种大红灯笼。可惜的是我没能问到那种灯笼的由来,只知道那是种习惯,像乌镇古朴民风一样流传了很久。

乌镇,我多想在那里生活,在那里邂逅,在那里守护,在那里铭刻。在那里安葬,在那里长眠……

出游的心得体会篇2

金黄的树叶离开了树梢,在空中如蝴蝶样飞舞,最后以柔美的弧度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黄,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点缀,渐渐的,秋天的韵味浓了起来。秋天又来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节到了。我踏上了家乡的路。往日泥泞的小路。如今还十分亲切,路旁的景物依旧。只是觉得更添了一份愁绪。因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阳节,难免让人回想起过往的人,过往的事,过往的一切。更难免让人触景伤人,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亲爱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欢声笑语,又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对他的思念在秋风中更加强烈。

几年前的一个重阳节。那时外公还在我们身边。他是一个很活泼很可爱的“老小孩”,因为他有一颗常青的心,又有宽广的胸怀。他的笑。是那么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边的人。

可生老病死—这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终究让外公从此成为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似枫叶般的回忆,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压在心头。那爽朗的笑容从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长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明白何谓亲情,明白在世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一切。

如今重阳节,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习习秋风,夹杂着思念,吹乱了我的思绪,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悲秋。又值重阳,我终于明白这“悲”从何而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时此刻,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诗的韵味,尝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我于这迷离的秋色中,试图寻找昨日一幕幕珍贵的画面,不知不觉,太阳已滑到了山间,像一只泛黄的大石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心里默念着,踏向了归途……

出游的心得体会篇3

我坐在渡船上,看艄公的船橹撑入平静的河面,划过一道波澜。

风不大,轻轻撩过我耳边的垂发。船泛在河面上,很静,没有想象中很大的水声。景色向后,船人向前,垂柳的长枝很静的垂在河面,投下她绿色的影子,窈窕身姿。几条渡船停泊在码头边,乌色的顶与乌色的瓦对映。渡船不像乌蓬船那样,行驶起来左右晃荡,很稳,让我的心渐渐静下来。

我喜欢在船中看那些傍水而建的老屋。在河面上看江南的细腻多姿,像是个女子,灵动秀气,乌镇真正的美,是那种经年而累的韵味。粉墙上爬满葱翠的藤蔓,又突然从中拓开一扇木窗。粉墙斑驳,哪位伊人在屋内享这黄昏美景呢?

走在青石路上,看长廊蜿蜒。长廊是自然的作品,那紫藤萝缠绕在上,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屋檐”。远望过去,余晖洒在叶上,折射出点点光晕,不经意晃了我的眸。我看不到尽头,又恍惚看到就在那绿色与光辉的交接处。那个交接处仍隐隐散着光圈,像是一片雾霭。最后才发现,其实不过区区几十步,但那种如仙境般的幻觉又挥之不去。

登上石桥,看湖面波光粼粼。累了,依靠在石桥上,看渡船在石桥下穿过,看华灯初上,暮色四合。也没发现什么时候天竟全暗,只觉那天边的一朵红云褪去了,褪去了。夜晚的乌镇是个妩媚多情的女郎,她身着华丽长裙,笑容多情。灯光映在水中,被船橹轻轻一拨,便晃荡起来。金辉,灯火,在水中交织。现实与虚幻让我有些分不清,乌镇的窈窕身姿在幻境间缓缓呈现。灯火依旧看不见尽头,我想这便是辛弃疾的《青玉案》中的“灯火阑珊”罢。

狭长的小巷,空气有些湿润,糕点的淡淡清香飘散开去。不多会儿,我隐约听到了唱戏声。急着走去,踏上木桥,终于瞧见河岸旁的一家客栈,在水面上腾出一块戏台,对面正是看戏的好地方。可惜的是,我只能看到一侧,那唱戏的身穿一身绿色戏服,尖细的嗓音唱出江南的灵动,水中几条红锦鱼欢脱地食着鱼食。这种江南风光,我已是许久不见了。

离开木桥,买了些糕点,突然我发觉手背上一凉,只听耳边有人惊呼:“下雨了!”才撑起自备的伞往回走去。雨夜中,乌镇换了原先的妩媚,变的哀愁,伤感。微凉的雨打在河面上,溅起圈圈涟漪。水,是乌镇美得源泉,是乌镇古老的神话。我看到的雨打江南欲发美得如仙境般朦胧,捉摸不透。这种感觉,就像在夜晚雨中去看一个江南美女,她打着油纸伞,在青石路上行走。她回头,对你浅浅一笑,你还未看清她的真容,她边离开了。我呆滞地站在桥上,久久没回过神来。

我感谢乌镇,让我看到了她的多情多姿,她的细腻柔美,怕是今后再也见不到与这相似的美景了。

出游的心得体会篇4

九九重阳,多谢你!

这天,我依旧像以前一样,坐上公交车去上学。

在路上,我发觉这天好像个性热闹,有一些老人排着队,击着大鼓,拿着凳子,在“砰……砰……”的大鼓下快乐地走着,公交车内很热闹。有的在亲切地交谈;有的看着写在公交车前“祝老人们身体健康”这几个字出神,还流露出笑容。我有礼貌地向一位老太太问:“老奶奶,这天是什么日子?”“这天是九九重阳节。”老奶奶慢慢吞吞地回答,还带着一种自豪感。

这时,我不知不觉就想起了爷爷,想起爷爷那慈祥的笑容,温暧的怀抱,他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记得每次爷爷出去,我就像是一条“小尾巴”一样和爷爷形影不离。每当傍晚,我们来到人民路的香樟树旁听着老人们拉二胡,有的人干脆在音乐伴奏下起舞,爷爷也边学边哼,边唱边笑,我也在一旁蹦蹦跳跳,开心极了!

爷爷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爷爷走了,临终前,他给我说了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这句话的激励下,我发奋学习,让九泉下的爷爷能够安息。

此刻,我身边的老人只有外婆一个了,我们要好好对她,满足她的愿望,让她有个安祥的晚年。九九重阳,多谢你!是你让我懂事了。

出游的心得体会篇5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名“老人节”。今年的重阳节过得个性有好处,因为我们学校组织了三,四,五年级的中队长和五(1)班的全体同学到东成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陪老人们度过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来到敬老院我们按照辅导员的吩付在敬老院门前的大空地集合,然后提着抱者花花绿绿的营养品和日常用品走向公公婆婆们。公公婆婆看了我们后,心花怒放,立刻排成两队队伍欢迎我们。好象当我们是他们的孙子了。

之后,红十字会的一位阿姨和华润超市的一位哥哥姐姐们还有我们学校的校长轮流上台演讲。最受人欢迎的要数华润超市的一位哥哥了!他冲冲忙忙地上台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就说“拜拜”了。逗地大家哈哈大笑。演说就暂告一段落。

我们十分醒目,立刻把礼物交给了公公婆婆,而且我还对我前面的一位老公公说了一段祝福的话:“祝老公公老当益壮,身体健康”呢!老公公听了乐呵呵的好象十分开心。为了哄公公婆婆开心,我们几个同学找到一位走路不便的老婆婆,和她聊天,给她按摩,听她讲故事。虽然讲的是那些老掉大牙的故事,可是仔细一听,故事里蕴含着老婆婆的热情和好客,使我百听不厌。

快乐的时光过得真快啊!我们要回去了。一路上,我没有了像刚才来老人院时的兴奋,心里好像有什么想不通似的:我看见东城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触景生情,担心我老了之后也会在那里安家,没有亲人来看望,每一天孤孤单单,生不如死。可是,经过一会儿思考我那个想不通的事情已想通了。此刻老人院的工作人员已经改变了很多,对公公婆婆像对自我的父母一样好,所以,我又恢复来时的情绪,和朋友聊天、歌唱……

出游的心得体会篇6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出游的心得体会篇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绕绕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重阳节。我跟随伯父父亲一起去拜山。

经过十分钟的攀山越岭,终于来到山中。我惊呆了!天哪!长了这么多草在祖先的坟前,我不由想起:“祖先可真坚强,日晒雨淋,却始终坚定不移,我们要学习祖先这种好精神,让自己也像祖先这样坚强!”

爸爸.伯父们在吃力地铲杂草,累得大汗淋漓。我呢?却在郁郁葱葱的荔枝树下乘凉。一边哼这动听的小曲,一边做“树叶小喇叭”,做好“树叶小喇叭”后,我像一只快活的小夜莺,快活的吹起来,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嘀嘀嘀……嘀嘀嘀……”我又像一名出色的.笛手,正为大家表演。

看见妹妹在太阳底下“烘烤”,心疼啊!毕竟她是我的妹妹,我可不忍心,便摘了几条树藤子编织草帽,先用藤子绕着卷起来,然后,灵巧的双手用树叶绑在藤子上,哈哈!一顶精致的草帽就这样做好了。我呼唤妹妹过来,把草帽放在她头顶,她竟然撅着嘴说:“这帽子戴起来很痒,我不要.我不要。”真愤怒,辛辛苦苦为她做的草帽,她竟然不戴!

太阳的光芒十分强烈,午时已,该回家了。

一路上,微风牵着我们的手,伴随我们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出游的心得体会篇8

曾以为周庄如梦,一如庄周梦。当一苇溯溪轻缓入画,悠然中我却黯然。许是梦里有花落,这里的江南,玉碎瓦全。周庄已绝版,还好乌镇闺中待,成就这最后的枕水人家。

从东栅到西栅,这里的水,在眸中清澈,古老的精致,似掌纹蜿蜒。如瓷,施以青釉、抹入玉色;如月,水晶帘卷、云母屏开。仿佛这里有一段温润的时光被遗忘,兰桡入水再重逢,便想起被灯红酒绿溶解太久的黛青过往。

正是天气清明时候,搓得鹅黄欲就。雨飘瓦,轻沾衣;风不满,慢摇旗。忽想起水村山郭、千里莺啼。长长的竹篙撩拨着涟漪,却扰不了这里水云的栖息。枯朽的木门把故事合起,一声评弹带软语,又牵起前世今生的思绪:“故人早晚上高台,送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蓝花印布,每一匹都在沉淀;木雕竹刻,每一笔都是永恒;染坊茶楼,每一处都正安详。茅盾故居,东瓶西镜放一如旧时模样;石板半巷,湖笔乌锦点缀成时代的长廊。莲状的定胜糕盛着绯红的希冀,静穆的岁月滞留在这费尽机巧的千工床之上。

此处无声,却又像谁把冰弦拨弄,谁把小令吟唱。她就像位佳人,遗世而独立,对镜贴花黄。有人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而你又是藏了几多春花秋月,夏蝉冬雪才换如此舒雅恬淡,宠辱随意,聚散无关。可怜我不像你,放不下世间种种眷恋,今日叨扰不妨梦里添酒回灯再重邀,举杯共饮流霞芳醪。

出游的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

读三字经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安全教育类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正确消费的心得体会8篇

护士实习完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感父母恩的心得体会最新8篇

尽孝道的心得体会8篇

道德经的善与恶的心得体会8篇

学生观看榜样七的心得体会8篇

教育感恩的心得体会8篇

出游的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