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王熙凤读后感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读后感的时候,需要选择自己最深感受的内容表述出来,读后感也叫读书笔记,属于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红楼梦王熙凤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红楼梦王熙凤读后感7篇

红楼梦王熙凤读后感篇1

短短寒假,寥寥数日,却不乏书香满天的气蕴。读红楼一梦让我体验世间百味杂陈,人世爱恨情仇。

病西子——颦儿

“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寥寥数句便将你病似西子的美展现出来。你痛失双亲,无奈含泪寄人篱下。不知是福是祸,你爱上了给与你温暖的宝玉,但单纯柔弱的你始终敌过城府极深的宝钏。“侬今日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你葬的何止是残花,更是自己的诚心。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知两不知”颦儿,你又是如何看破这世间的人情险恶?

怡红公子——宝玉

“眉如墨画,画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你本是富家子弟,却无半点奢豪之气,你性格温顺,平等待人,当你与他初见时不知意的给她取一字“颦颦”,却注定了一段无结局的姻缘。迫于无奈你娶了宝钗,最终选择远离尘世,出家做了和尚。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宝玉,你可曾记得病若西子的颦儿?“又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红楼痴梦,一个对完美爱情的痴梦,尘缘飞花,人去楼空,梦中花落为谁痛?“愿依肋下生双翼随风飞到天尽头”颦儿,宝玉,愿你们在一笑痴梦中看红楼烟雨。

繁华落尽,浮生一梦,看红楼梦,我的假日将充满人世情愁的爱恨情痴!

红楼梦王熙凤读后感篇2

人间浊世,何为正,何为邪?大__大恶之人这世间少有,多的便是那亦正亦邪、善恶一间的平凡人类。

贾雨村在第一回出现的时候,容貌不俗,为人处世洒脱不羁,才华横溢;但又贪恋女色,思慕甄家的丫鬟,与她私下遇见时,不仅不回避,反而一直盯着她看,还“时刻将他放在心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或说是“伪君子”的贾雨村,却说出了一番“宿慧”之言。

文中冷子兴告诉我们,贾宝玉抓周时“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他的“政老爹”恼道“将来酒色之徒耳”,而此时,偏贾雨村慧心一颗,赞宝玉,说“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语毕,他又细细解释:“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他曾举“尧、舜、禹、汤”等应运而生者,大赞其修治天下、清明灵秀之功绩;也曾举“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等扰乱天下者,抨击其残忍乖僻之劣行。他道:“成则王侯败则贼。”此一番大智,读来可谓是令人茅塞顿开。

可我认为,这“正邪”可不应当分得太过清楚。就拿他所提的“秦始皇”,可就不应妄下断论。公元前221年,始皇一统天下,他虽残暴,可他为统一六国,为中华民族之间文化传播,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也作出了极大贡献。他为秦朝定下极严谨的律法,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开创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他使秦盛极一时,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也掩不住他所显现的光芒。我觉得,他不应只是在书中被抨击为“暴君”,不应在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论”中被当作反面例子。

当然,贾雨村能够说出他的“正邪两赋”,也再次丰富了他的形象——饱读诗书,见解独到,独具慧眼。这番见解虽然给人启示,但也值得人深思。

红楼梦王熙凤读后感篇3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随着宝玉了却尘缘,红楼一梦终于归结。也许是由于阅历过浅,在这一部绵长细腻的经典面前,我竟有些哑言,如同涓涓溪流无意间初入大海,《红楼梦》那高不可攀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学作品中,也理应。

若是把《红楼梦》单纯地当作 爱情悲剧来读,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内涵。宝黛的爱情悲剧,固然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专制和那时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痛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曹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抨击。而贾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时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贾府的兴衰史,是否又可来影射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当然,这都是一些宏观的角度。就个人而言,贾府的命运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运?他思想的先进,又未尝不是隐含着对功名未就的抱怨?

这些的确是读过《红楼梦》之后应有的共识,但从那些华美传神的文字背后,我读出的则大多是曹雪芹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每每读到贾府丰裕的家产,诸如黄金几千两,白银几千两,绸缎多少匹,总会隐隐担心,如此富贵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续下去,毕竟“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贾府中鲜见勤奋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断,鼓乐不休,结果难逃败落凋敝的命运。这不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另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曾经活跃于历史风烟中的那一群五陵少年。他们多是皇亲国戚的后代,大富大贵,衣食无忧,不必考虑学业,不必操劳生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他们变得百无聊赖。为了打发难以消磨的时光,他们互相攀比,互相炫富,为非作歹,花天酒地,结果如何?终被世人遗弃,被历史遗忘。现今中国人常怀着一种暴富的心态,各式各样的奢侈品难以满足其欲千金散尽的胸怀,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风气正逐渐蔓延至年轻一代的学生身上,并且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不难想象,这种无节制的享受最终将演变成国民性,让整个中华民族都失去前进的欲望,更难以完成复兴的使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巴西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尚能引发美国一场龙卷风,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又何尝不会酿成不堪的悲剧!我不愿再进行痛斥,柏杨先生早已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我唯愿独修其身,却又不忍责任的折磨。整个社会的大风气,早已不是你我能够左右的了,保持住内心的一方净土,是周国平先生、余秋雨先生、王蒙先生等,以及所有有良知的读书人的心愿。我愿做这样的践行者,践行着心中永远简朴安静的生活,践行着美好的祈愿。想必曹雪芹先生也是这个意思,字里行间,他仿佛在对我们说,一切繁华都是红楼一梦,何苦为儿女情长苦苦纠缠,何苦为人情世故操劳奔波,何苦为琐屑小事争喋不休,何苦为追求金钱呕心沥血,何苦徒增无尽烦恼。心安即是归处。

虽然《红楼梦》只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真是把“人”写绝了:人的美好,人的智慧,人的劣性,人的悲哀。读这样的作品,我们便懂得了自己,懂得了我们的家庭,懂得了我们的民族国家。向曹雪芹先生致敬,正因有了他,荣辱兴衰、人性冷暖尽收眼底。向那些努力修行品德的志士致敬,英雄造时势,唯愿不再是个传说。

红楼梦王熙凤读后感篇4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曾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惠普尔曾道:“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书籍,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校园里,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感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瞧!很多同学捧着自己的书,爱不释手,孜孜不倦地阅读起来。在这书香浓厚的环境下,我也早早地接触到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风云、《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而我对《红楼梦》十分难忘,每每读起《红楼梦》,万千思绪涌到心头。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之一,它是曹雪芹老先生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故事讲述了四个家族由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以他们爱情为主线,写出了当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封建制度的腐朽。其中,曹雪芹老先生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系列人物的鲜明个性。林黛玉倾国倾城,用贾宝玉的话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一位娇弱绝美的林黛玉跃然纸上,但这只是她的“外表美”。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她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玉,少了薛宝钗的圆滑世故。她身子弱不禁风,在知道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后,抑郁而终。而贾宝玉也蒙在鼓里,当知道林黛玉的死讯后,贾宝玉悲痛欲绝,决定从此青灯为伴,了却红尘。再然,家族仗着有一女当妃子而横行霸道,生活奢侈,不节约节俭。这应该是最后家族衰落的原因了吧。

读完《红楼梦》,我感触极深,它讽刺了当时封建社会恶势独霸一方的丑态和最终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也告诉我们生活要勤俭节约,不可奢侈浪费,生活中也应该做到这一点。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红楼梦王熙凤读后感篇5

王熙凤:一枝独秀,八面玲珑

——《红楼梦》读后感

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她是泼辣豪爽、贪权爱财、好生醋意、狠毒狡诈、为人世故圆滑、善于阿谀奉承的凤姐,她也是精明能干、会管家理财、能制服下人、懂人情、能吃苦的凤辣子。谈起凤姐,总是让人又爱又恨,也让人不得不敬佩作者曹雪芹对她的评判:聪明累。带着对这个一生悲辛的红楼女儿的缕缕真情,我试着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想要走进凤姐,走进红楼。

一、凤姐之练达

?红楼梦》中有句话叫“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王熙凤就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她既能巧妙地讨“老祖宗”贾母欢心、伺候好王夫人、邢夫人等,也能不露声色地讨好众姐妹。这样的本领,并非是一两天就能练就的。凤姐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本领,讨得贾母欢心,坐稳了贾府管家的位置。

凤姐能说会道。凤姐初见黛玉,夸她长得标志,通身的气派,像老祖宗的嫡亲的孙女。这一席话,既夸赞了林黛玉长得标志,也夸赞了老祖宗,同时也不忘夸赞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一样长得标志,有气派。凤姐之厉害就在于他巧妙的夸赞不落下一个人,能讨得大家欢心。

湘云的螃蟹宴上,凤姐陪着贾母走路,贾母说自己鬓角上有一块窝儿,讲起自己小时候摔倒差点破相的故事,凤姐却笑称老祖宗头上的窝儿和寿星老头上盛满福寿的窝儿是一样的。这一席话,表面上是笑话老祖宗,但实则是夸赞老祖宗福寿绵长,讨得贾母称赞。凤辣子出奇制胜之“谐谑”指陋为美、化祸为福,因此受到贾母的欢喜娇宠。

凤姐之练达,不仅在于能说会道,还在于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当凤姐路过宝玉房中,听到李嬷嬷怒斥袭人,凤姐连忙进来,拉了李嬷嬷,笑着让李嬷嬷别生气,还说要拉他去自己家里吃酒。凤姐劝架,方法十分巧妙,她首先晓之以理,并称赞李嬷嬷懂规矩、有身份,再点明她的错处,给袭人足够的尊重,最后又让李嬷嬷有台阶可下。王熙凤劝架的方法,既不得罪有身份的老嬷嬷,又公正讲理,还袭人一个公道,她的管家之法可谓是恩威并施、十分高明。

二、凤姐之泼辣

贾母曾向黛玉介绍道,凤姐从小就是当男孩儿养的,称她是“泼皮破落户儿”,还称她凤辣子。凤姐之泼辣,可见一斑。

对家里的下人们,泼辣的凤姐将他们管束得很好,让贾府井井有条地运转起来。在秦可卿葬礼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办理丧事,并代管宁国府。于是,宁国府下面众人便偷偷称凤姐是“烈货”,“脸酸心硬”。她刚刚接手宁国府,对不遵守自己定下规矩的人,毫不留情地重重罚下,杀鸡儆猴。自此,众人事事服顺。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虽不识字,但她管起家来,心思细腻,不畏勤劳,是男子万不及一的。

不仅如此,凤姐看人也很准。她能赏识有才华的人。凤姐偶遇宝玉房中的小红,让她帮忙办事,小红完成的十分出色。凤姐从她的言语、行事,一眼看出她是一个和自己性情相似,能力出众,为人豪爽,不扭扭捏捏,做事干净利落的人。她当即要小红来自己手下办事,还要认小红为干女儿。凤姐喜欢的小红,是和自己一样的泼辣爽快的人。

面对自己的丈夫贾琏,凤姐也依旧泼辣。她从不许贾琏纳妾,连作为自己陪嫁的平儿,也不许贾琏碰她。贾琏背着王熙凤偷取尤二姐,凤姐知道后,悄悄将尤二姐接入贾府,又明里暗里的欺负尤二姐,甚至还打掉了尤二姐与贾琏的孩子。她毫不畏惧丈夫对她的责备甚至是恨意。凤姐的强势,在那个时代是很少见的,这也正是她泼辣性格的表现。

三、凤姐之贪婪

凤姐的一生,追求着权势、钱财、地位,她为之计谋、为之能说会道、为之圆滑世故。

凤姐渴望权势地位,她竭尽心力地管理贾府上下的事务。秦可卿葬礼时,她十分乐意地接受了宁国府代管的事务;在贾府中,她享受着奴仆对她的敬畏、主子们对她的尊敬;即便是面对丈夫贾琏,她也要胜他一筹,不允许丈夫纳妾,还比较贾府不如自己娘家王府。她的威势,让下人们敢怒不敢言,到凤姐病倒时,便“力拙失人心”。她害怕失去自己的管家权力,不愿请医生看病,一拖再拖,却最终因病丧失了生命。

王熙凤也贪爱钱财,她为了谋财,可谓是不择手段。在铁槛寺里,她为了三千两银子,破坏了别人的婚姻,最终还害死了两条人命。王熙凤还借着管家之权,把贾府众人的月例银子拿去放利钱,把利息收入自己的私囊。后来她和贾琏竟然还打贾母手中钱财的主意。如此贪财,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但最终也因为这些罪状,害得贾府抄家,自己也被众人嫌弃,“反误了卿卿性命”。

四、凤姐之真情

作为红楼梦中的女子,凤姐也会和其他女儿们一样流露出真情。

凤姐与秦可卿是关系极好的妯娌,王熙凤每到宁国府,都要去看秦可卿,与她说很多交心话。秦可卿生病,凤姐看望她,又嘱托她好好保养身体。看到可卿病情严重,她又忍不住流下泪来。可卿死后,又托梦给凤姐,帮助她认识到贾府的危机,并为她指路。在偌大的贾府里。真正能和凤姐交心的姐妹并不多,在秦可卿这里,凤姐真情流露。

除此之外,凤姐对农妇刘姥姥也是一片真心。刘姥姥初进贾府,见到王熙凤,凤姐便叫刘姥姥不必拘礼,平等地对待她,又与她说了许多交心话、讲述了自己管家的艰难。凤姐的话未尝不是客套话,但也确是实情,她在刘姥姥这个淳朴善良的人面前,做了一回“真凤姐”。后来,贾府败落,凤姐在临去之前,让巧姐认刘姥姥做干娘,将巧姐托付给刘姥姥,还让她帮忙去庙里许愿。凤姐风光一生,此时却因平时的严格治家失去人心,贾母故去、贾琏与凤姐夫妻离心。刘姥姥虽为外人,但她理解凤姐、愿意帮助凤姐,是凤姐信任、愿意托付的人。凤姐在权势、钱财、地位中过了一辈子,她内心里也很向往刘姥姥那样无拘无束、质朴简单的人,她与刘姥姥建立的真情,是她的生命在广阔的田野上开的一朵最灿烂纯洁的花。

凤姐是《红楼梦》中一个特别的女子,与大多数红楼女儿的柔弱形象不同。她的练达、泼辣、贪婪、真情等特点,既成就了她的辉煌,也造成了她的一生悲辛。王熙凤是一个奇女子,她有能力、有胆识,我们不得不敬佩她的才能和本领,也不得不惋惜她的生命凋零。她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她一生机关算尽却自毁前途悲剧的写照。

红楼梦王熙凤读后感篇6

我们都知道,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作者把她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我们还知道,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狠角色,是个嘴甜心苦,蝎心蛇胆一般的人物 。我们也知道,在红楼梦中贾母是整个贾府的最高统治者,是个众人众星捧月的对象,上上下下的人都巴不得去奉承讨好,所以一干人有事没有事总是围贾母打转转,都想迎合贾母,奉承贾母,讨好贾母,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奉承讨好的,弄不好就可能是出力不讨好,自讨没趣,碰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遭到贾母的训斥和辱骂,从此不再待见,因此很多人都显得小心翼翼的,不敢轻易说笑。

而王熙凤是最善于迎合奉承贾母的,奉承讨好贾母的功夫也是一流的,就连贾母都笑骂她猴精。迎合贾母的一个方面就是逗笑,王熙凤把逗笑贾母的功夫运用得得心应手、恰到好处。王熙凤常常逗得贾母笑呵呵大笑。

小说中多次描写到逗笑的场景,而且逗笑的演员都是王熙凤,观众都有贾母在场,而且贾母是整个中心的人物。

最逗笑的是第四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那一出戏,把逗笑的表演推向了高潮。虽然王熙凤不是逗笑的主要角色,但却是逗笑的导演和筹划者。如果你读红楼梦稍微注意一点就知道了,在刘姥姥逗笑后各人被逗笑后的表情有一句话是“王夫人指着王熙凤笑”就知道了,因为王夫人深知道刘姥姥那些逗笑是王熙凤在背后搞的鬼。其实王熙凤逗笑的笑话并不是有多可笑,薛宝钗就曾经评价说:“世上的话到了王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却是没味的。

但是别人喜欢不喜欢都没有关系,因为其他人一概不重要,其他人只不过是个陪衬,有贾母这个高级观众喜欢就行,王熙凤只要紧紧抓住贾母的喜好就好。当然王熙凤是深知贾母这个人的喜好的,贾母喜欢热闹,更喜谑笑科诨,所以不仅点戏围绕贾母的喜好来点,这里面也不泛有王熙凤的功劳,在逗笑上也是及尽贾母之喜欢和爱好来讲。

王熙凤是如何知道贾母的喜好的,一个方面是通过察言观色,一个方面是在贾母身边安插自己的亲信,甚至不惜买通贾母的心腹——鸳鸯。在刘姥姥逗笑的描写中,就有鸳鸯和王熙凤的共同出谋策划。

其实,如果离开贾母这个观众,没有贾母的捧场,王熙凤就吃不开了。在元春省亲时,贾母不是中心人物了,而只是个陪衬人物,元春也不喜欢那些世俗取笑的笑话,所以王熙凤就就连个跑龙套都没有混上了。”再后来贾母过世了,王熙凤失去了观众,而王熙凤虽然八面玲珑,但是却不是面面俱到,平常就得罪了一批人,所以在办事情上都就只能求爷爷告奶奶了,更不要说奉承了。

红楼梦王熙凤读后感篇7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人们对她的议论较多,“凤辣子”是她的绰号。世人都非常讨厌她,说她的道德不好和心狠手辣。但我对这个人物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是大文学家曹雪芹写得最真实的一个人。她不像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在平常生活中很难找到原型。而是像我们身边的人物,感觉离我们很近。

她精明强干,在贾府,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有着巨大的权利和地位,可以说呼风唤雨。所以她很有性格。遇到别人在背后说她,她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不是忍一忍就让它过去,而是呲牙必报。遇到不开心的事,她就会乱发脾气。就是素常惩治丫头的办法就够让人受的,说这个“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当她发现为贾琏望风的小丫头,喝命“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而且威吓她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那个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戳人是很疼的,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丫头立刻两腮紫胀;另外在清虚观的时候,一个小道士,那还是一个小孩子,无意中冒撞到王熙凤身上,王熙凤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都站不住。

爱发脾气的性格就像我。妈妈老说我发起脾气没完没了,可比起来王熙凤来,我平时遇到不开心的事稍稍发泄一下,或者大哭一场的行为可要理智的多了。所以说这个人物的性格对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只不过她发起脾气来不讲情面,没个度,让人受不了。

但是王熙凤在《红楼梦》中还是个非常精彩的人物。如果没有她,这本书少了很多看头。

我爱这本书,更爱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在书中给我们塑造的这个人物。

红楼梦王熙凤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的心得推荐8篇

读红楼梦阅读心得5篇

红楼梦读书心得800字8篇

红楼梦每回读书心得8篇

1500字红楼梦心得体会8篇

读后感名人传读后感通用7篇

读后感名人传读后感优秀7篇

骆驼祥子第十二章读后感7篇

理想国柏拉图读后感7篇

莎士比亚的故事读后感7篇

红楼梦王熙凤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