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心中有不少感悟和收获时,可以及时写份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为了加强自身的写作水平,我们需要认真记录体会,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驻村干部工作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驻村干部工作心得体会篇1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_村驻村已经一年多了。还清晰的记得刚到村里时,一到深夜,每条村路都是“漆黑一片”,要不带个手电筒根本没有办法出行。另外村里也没有任何业余娱乐场地,原有的老广场因为年久失修,基本已经被“闲置”了,很少能看到村民的身影。一到农闲季节大部分村民都是在家看看电视或者打打“小麻将”,没有任何有益身心的娱乐项目。工作队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与村“两委”专题研究村里的基础建设,并把_村的基础建设情况第一时间向派驻单位汇报,派驻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经派驻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多方协调,现在我们村可谓是“旧貌换新颜”,不仅村里的基础建设搞上去了,村民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精气神”。
法治广场建成了,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的同时,拉近了工作队与村民间的距离。为了帮助村民养成良好的文化娱乐习惯,加深群众对法制法规的理解认识,我们积极向派驻单位筹措资金,在整体维修村内原有广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增加广场周边绿化,购买相关活动设施和文化宣传图板,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将“新”广场打造成了一个集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文化宣传阵地,更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的理想去处。现在经常能在广场上看到村民活动的身影,特别是晚饭过后,这里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告别了漆黑的夜,在安装路灯的同时点亮了村民的“心灯”。经过工作队多方协调,积极向上争取,协调相关单位共为_村安装路灯四十余盏。“村里要安装路灯了,要像城里一样晚上有‘亮’了。”,这对村民来说可是一件大事,在路灯的整个安装过程中,都有跟随的村民,大家说着、笑着、谈论着,成为了一群“不请自来”的现场监督员。经过现场对照明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确保了每一盏路灯都能正常使用,大家才放心的散去。如今,_村的夜晚被一盏盏散发着柔和光芒的明灯照亮,这灯光照进了农民的心坎,更照亮了脱贫攻坚胜利的美好未来。
驻村这一年多来,可以说我们几个人吃了很多苦,挨了不少累。但每每看着现在整洁、美丽的_村,心里说不出的自豪与骄傲。我坚信我们一定会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和组织交给的任务,会带领贫困群众顺利抵达攻坚大决战的终点。
驻村干部工作心得体会篇2
20_年_月,上级安排我到者东镇者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带着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年的驻村工作让我感触颇多,我认为作为驻村干部一定要俯下身子,多想点子,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增强脱贫攻坚队伍凝聚力
自开始驻村以来,我和单位的同事一起拎着行李,住进了村委会宿舍。白天和村干部入户走访、发掘问题,晚上开会研究对策,每天大家轮流买菜做饭,不知不觉中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工作上形成了默契,生活中结下了友谊。我充分相信,只要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消灭贫困,带领群众奔小康。
细化任务分工 强化总体统筹
针对者东村人口多,驻村队员较少的情况,村脱贫攻坚协调组成立了外业组和内业组。外业组负责落实各类项目进度、卫生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内业组负责材料数据整理、汇总上报、项目资金申报、档案痕迹管理等工作。内外两组各司其职,分头开展工作,每周定期召开工作布置会和总结会,内外两组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将任务目标一点点细化,一件件落实。分析贫情重点解决核心问题
驻村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者东村地处河谷地带,自然条件较好,群众勤劳朴实,产业发展已经形成初步规模,生产生活条件在全镇处于较好水平,但是全村内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危房,这是者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针对这一主要问题,全体队员在全村内进行了5次危房大排查,申报项目。项目落实后,积极为群众联系施工队伍,制定建房方案,甚至替群众担保赊购建材。两年来,者东村总计实施了87户c、d级危房修缮、重建和174户人居环境提升项目,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者东村最突出的核心问题也得以解决。
俯下身子 走进群众
驻村干部不能端着架子高高在上,驻村工作不能走走过场流于形式。作为员工,我们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在一年的驻村工作中,我们驻村干部始终战斗在最基层。我们为群众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危房改造方案,拿起扫把和群众一起打扫卫生。群众慢慢地放下了心理的戒备,愿意将生活的烦恼,内心的困苦与我们倾诉。一杯粗茶,一根卷烟,几句家常,无形中拉近了驻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
去年,我挂包的贫困户吴大哥家的孩子高考分数上了二本线,但是填报志愿时候,由于父母文化不高,孩子又没有社会经验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专业。这时候吴大哥想到了我,立刻给我打了电话。第二天我和几位同事一起来到了吴大哥家,我们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分析了当前就业的环境趋势,最终孩子下定决心选择了中医学专业。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情却让我感动不已,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是足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命运的选择,面对这么重要的选择,吴大哥选择相信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面对这样一群可爱、朴实、勤劳的群众,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力量,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与他们打成一片,抱成一团,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我始终坚信,只有以诚待人,将心比心,才能拉近干群关系,才能让群众跟着党走,才为者东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驻村一年多以来,我们遇到过困难,经历过挫折。但是全体驻村干部始终齐心协力,迎难而上。随着工作的深入,我越发感受到肩上责任之重,时刻谨慎不敢放松,我认真对待每一位群众,倾听他们的诉求,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看着困难群众住进安全稳固的新房,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我们所有驻村干部的欣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驻村干部工作心得体会篇3
深秋的老龙山,远眺层层叠翠,峰峦叠嶂;谷中杨树发黄,柳叶飘飞;远山近岭,一派秋意盎然景象。一条蜿蜒整洁的水泥公路延入山谷,袅袅炊烟点缀着宁静的小村。2019年10月11日上午九时,我和山西静乐县老干部局的扶贫工作队在局长焦建平、副局长谢丽芳的带领下,钻沟翻岭,不辞辛苦,再次奔赴位于老龙山脚下的神峪沟乡任家贺村,进行对口蹲点扶贫。
扶贫结下“鱼水情”
扶贫队的汽车是10时许到达任家贺村的。刚到了村委会办公室,一位上了岁数的老大姐拿着扶贫档案,早早就来到了村委办公室。“娃儿,你们可算是来了,我等了老半天了……”,大姐激动地说道。局里的这伙年轻人与来的这位大姐已经很熟了。不大的院子,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宁静的小院立刻热闹了起来。局里的这帮子年轻人,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老干局副局长谢丽芳,局里的艳颖、香萍等女士们立刻忙了起采,有的搬东西、有的打扫家,人人抢着忙活。到了中午十二点,大姐让去她家吃饭,焦部长笑着说,不打扰乡亲们了,我们自己做饭吃,办公室主任李文杰提仪午饭吃烧山药,得到了焦部和谢局长的支持,随行的所有人员都说烧山药好。文杰主任年轻利索,找来了干柴和山药,在村委会隔墙的一个土包上,文杰主任铺好山药,然后把干柴摞上,点着火,不一会儿山药就烧好了,村里的乡亲们也来了,有大婶、大姐、大爷,还有小青年、小媳妇。一场别开生面的午饭就开始了。焦部长盘腿坐在地上,根本不像一个局长,到像一个回乡多年的老农,谢局长来回召呼乡亲们,艳颖打开带来的炸菜,铺在地上,香萍端来了在村委会煮好的玉米棒子,小山包当饭厅,地作餐桌,主食是烧山药和煮玉米,就餐人是老干局扶贫工作队和村里的个别贫困户,亲亲热热一家人,根本不生分。当大家吃了一会儿的时候,谢局长拿上烧好的几个烧山药,去了她包扶的贫困户家,把热呼呼的烧山药亲自送上门……当大家吃了一会儿的时候,从村里走来一位上了年岁的大婶,端着一碗刚腌好的茴子白菜来到了烧山药的午饭现场……
小土包上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一派鱼水情深的景象。边吃边聊,大家围坐在一起,马上进入主题,聊的最多的还是商讨扶贫大计,如何抓住县委“百日决战”的摘帽脱贫时机,确保如期摘帽……
产业帮扶稳脱贫
自2015年以来,按照忻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及老干系统扶贫工作的统一安排,静乐老干局认真贯彻“单位包村、干部到户、一包五年、稳定脱贫”的总要求,积极承担起对神峪沟乡任家贺村的脱贫攻坚任务。接到任务后,局领导与任家贺村的“两委班子”积极联系并主动到村进户,详细摸底,深蹲调研。通过调研,从村89户中筛查出33个精准特贫户,局里所有人员与贫困户对接包户,进行一对一精准扶贫,“局村结对奔富路”扶贫模式,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任家贺村位于老龙山深腹,山高林密、路隘坡陡,可耕地很少。加上气候寒冷,常年无霜期不足五个月,仅能种植土豆、谷子、小杂粮等生长期短的耐寒植物。因产量很低,当地百姓十分贫困。村子大部分人常年外出打工谋生,仅留一些赢弱劳力和孤寡老人困守山村。老干局承担扶贫任务以来,虽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紧缺,但是,局领导深知承担脱贫攻坚的任务很重,局领导经过考虑,按照县里的统一安排,选送了三名年轻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由办公室主任李文杰同志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每人包抓4户贫困户,包村几年来,局领导不定期深入村里,和工作队一起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深知要使村里稳定脱贫,还得培养造血功能。因此,经过充分调查、详细分析论证,为村里勾画出了致富的蓝图,并为村委会制作党务、村务公开栏,充公调动了广大党员、村民的积极性,赠送了办公桌椅、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设备,补齐了联系村办公设施的短板,为村民开展集体活动搭建了平台。
真情真意扶真贫
脚上多少泥,心中有多少情。午饭后,大家没有休息,焦部长和谢局长带领一个组、李文杰队长带领一个组立刻走访贫困户。焦部长和谢局长这一组,首先来到住在村中央的白拴村家。白大爷见到焦部长一行非常高兴,笑得合不拢嘴。白大爷患老腿疼,老伴身体也不好,就一个女儿在太原打工,经常也顾不上回家来看望他们。焦部长每次来总要来看望他,现在他的病情已有所好转,他高兴地和大家交谈着。接着,大家又在村里走访了几户,可是,这几户都不在村里,焦部长对李文杰队长说,等他们回村后,咱们再来……李文杰队长的另一组,走访了几户,大家问的最多的就是房子牢固不牢固?身体咋样?今年的收入咋样?有没有需要老干局帮扶的具体问题?不知不觉到了下午两点半,因三点焦部长和谢局长还要商议老年大学的立项的事谊,急着要往回赶……又到了分别的时候。村口围拢了不少人,大家恋恋不舍、依依话别……
汽车慢慢驶出村口,沿着深沟往回返。一路上,大家心情激奋,他们每个人都在想,这方灵山厚土养育了这么淳朴善良的百姓,但并未给予他们富足的生活,怎能不令人痛心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好在党和政府并未遗忘这一方天地、抛弃这里的百姓。几年来,政府扶贫力度空前,出台了“产业脱贫、搬迁脱贫、生态脱贫、教育脱贫和社会兜底脱贫”的“五个一批”脱贫举措。现在,任家贺村已经制定了很好的脱贫攻坚计划,现正按照县委、政府“百日攻坚决战”的要求,进行最后的决战。我们坚信,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已经为时不远。
焦部长和老干局扶贫工作队仍在路上……
驻村干部工作心得体会篇4
一、转变角色 融入农村 情为民所系
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特别是在新时代、新时期、新形势下,首先必须找准新定位,切实抓好党支部员工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员工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员工干部思想素质,以了解民心、反映民情、解决民生为主线,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达贯彻到群众中去,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干部的积极性,将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为贫困村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献策献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不懈努力。
我以为“第一书记”首先要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奋发有为的热情,把进村入户,参与村级事务,开展帮扶工作作为学习农村经验的机会,作为磨练意志、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途径,主动获取时政精神和涉农信息,加强党的理论学习,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以实际行动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要始终坚持先做“村民”,再做“官”,脚踏实地,扎根农村,杜绝心高气傲、唯我独尊,牢记要端正态度,放低姿态,甘愿做“小学生”,虚心向老干部、老员工、致富能手学习,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做法。通过走访农户,了解民情,倾听民生,逐步培养与村民的感情,帮助自己尽快进入角色,融入农村。
二、立足实际 培育产业 为民谋福祉
我深刻认识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村民的迫切愿望,是提高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核心问题。作为第一书记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致富门路。
在培训班观看的电影《十八洞村》中驻村帮扶工作队鼓励和带领退伍老兵杨英俊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退伍老兵杨英俊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决心打一场脱贫攻坚战,在追求物质脱贫的过程中,他们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脱贫,山民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如何去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这部电影也教会了我“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作为自己干事创业的动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影响一批人,带动一班人,致富一村人。我也深刻认识到扶贫定要扶智扶志,只有工作队大力调动贫困户的干劲,激发出他们内生动力,才能使贫困户长久稳定脱贫。
三、要倾听群众呼声 访贫问苦解民忧
作为中央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我时刻提醒自己职责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当好“第一书记”就要把心贴近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培养与群众的深厚感情,真诚与群众沟通,不摆“官架”,不说“官话”,与群众拉近距离,同时虚心向群众学习,真正把村里的事、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甘愿为了父老乡亲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工作。
作为一名从机关下派到基层工作的挂职干部,我必须沉下身子,开展好调查研究,通过走访老员工、老干部、贫困户、了解村级班子状况和村里的基本情况,通过走访,了解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帮助他们制定致富规划,与他们交心淡心,当他们是朋友,结“亲戚”,求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设身处地为他们帮助解决生活上的疾苦,资金上的困难,视他们为亲人。
总之,我认为要当好第一书记,就要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为村民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贫困户就像是坐车的乘客,而我们则像是司机,既要懂技术,还要认路,辨别方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使自己具备发展经济之“识”、创新创业之“胆”、体贴群众之“心”、廉洁奉公之“德”,才能带好一车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
驻村干部工作心得体会篇5
根据乡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我乡某x村驻村。今年驻村以来,我与村支“两委”一道走访摸排,与群众倾心交流,把党和国家的政策送到农户中,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线转变工作作风,通过驻村工作,感受颇深,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基层干部深入到农村一线我们究竟该干些什么?从中能领悟到什么?今后工作的方向在哪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深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本领。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我们各级干部来宣传,农业科技技术需要我们来推广,农民群众的忧愁需要我们来分担,生活困难群众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共同来建设。作为一名直接与村组干部、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干部,要想在下基层的过程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不断学习、深刻领悟党和政府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积极拓宽知识面、全面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服务人民的本领,为做好基层的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是要经常性深入基层、聆听群众的呼声。从机关中走出去,深入到农村、农户中去可以直接更好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了解到群众对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满意程度和宝贵意见。下基层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端正心态,树立服务意识,要真心实意聆听群众呼声,避免“摆架子、走过场、出矛盾”。只有对群众“用真心、讲真意、使真情、说真话、办实事”,才能从群众处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和建议。
三是帮扶群众,要从解决实际困难出发。在了解基层群众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有的放矢地解决群众存在的困难。做群众工作要带着感情,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驻村以后,我迅速掌握了解某x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了解员工、困难户情况,并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一起进行春耕备耕生产,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帮助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疾虑。先后走访慰问老员工、困难群众12户,详细了解这些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逐个帮助解决。
四是尊重民意,切实保障民生。事实证明,走进基层、深入群众,不是到个别群众家中“嘘寒问暖”、做做样子,也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是要尊重民意、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朋友,保障民生、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要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实践学习,尽可能地掌握实情,丰富经验,解决问题。从群众和村干部身上、从工作实践当中,也学到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矢志不渝的生活理想、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驻村干部工作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