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是一件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事情,在写作文之前需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列好提纲,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格桑花的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格桑花的作文篇1
“有一个向往在心灵的牧场,有一种圣洁在目光里飞翔,有一种祝福温暖着你的帐房,有一种青春沿着雅鲁藏布江流淌……”我的耳边传来《格桑花开的地方》空灵而悠扬的乐声。恍惚中,我的思绪飘飞到曾去过的青藏高原,那里有星星点点的小花散落在一望无边的草原上。那些小花有紫的,如烟,笼罩着山川与田野;有白的,似雪,点缀着草原与农田;有红的,似火,祝福着藏民与圣土。这些摇曳生姿而又倔强挺拔的小花,就是格桑花,格桑在藏語里的意思是“好时光”。
走近青藏高原,第一次与藏民相遇,让我感觉到了他们的纯洁之中带着的浓烈热情。
在青海湖边,我碰到一个藏族小男孩,初见他时,天空下着毛毛细雨。远处的牛羊掩在碧绿的草丛里,风一吹,便隐约露出它们的模样。男孩手握弓箭,独自在细雨中练习。他告诉我,他今年已经可以学射箭了。我也拿起了箭,学着他的样子。他笑了,笑我跑得慢,笑我力气小。笑罢还有些得意地告诉我,他们是藏族人,从小吃酥油和糍粑长大,从不生病。他笑着,露出一排洁白的牙。他年龄不大,却教得有模有样。
人渐渐多了,为了为数不多的箭,人人使足了劲,脚上似装了风火轮,眼睛精灵般转动着。无奈,终是敌不过草原的'孩子,他也不吝啬,常与我分享“战利品”。偶尔,他也是较真的,动作不标准了,他也会反复地提醒我。到后来,我们便戏称他“小师傅”,他不恼,只是有些不好意思地笑。
途中路过一座寺庙,看到一个老人,两鬓花白,藏袍有些旧了。她颤颤地跪下,双手在头前合起,又哆哆嗦嗦站起,周而复始。在许多藏民眼中,用自己虔诚的心灵,对着神灵朝拜,这似乎是理所当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万众心怀悲悯,一条虫子,指盖似的大小,他们会为了让虫子安全过马路,停下来,静静等待。
还有两个年迈的喇嘛,一生痴迷佛法,一入空门万物皆忘。他们独自守护着青海湖上无人问津的小岛,风吹日晒,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诵经,只有到了隆冬之际,才可回家探亲。
我眺望祁连山那边的圣土,那儿经幡迎风飘扬,看着藏民们对信仰虔诚的样子,我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深处亦产生一种震撼,那是一种精神的召唤。我们每个人也应当去追求自己人生的价值。
格桑花的作文篇2
4月23日,青海玉树小学的40名学生来到我们学校观摩与交流,可以与来自远方的朋友一起活动,我们别提多开心了。
他们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黑”,黑黑的脸蛋上一块高原红,像红苹果一样,充满着活力。我们互相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听着他们的生活,我不禁产生了向往之情。
下午,《周报》小记者与玉树的朋友们一同参观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面对纪念碑,我们肃然伫立,新四军的英雄事迹在我们的耳畔萦绕,心里满是对英雄的钦佩之情。
之后我们去纪念馆附近的红色步道上登山,并做一次“环保小义工”,与玉树的朋友们“并肩作战”。组长给我们布置了任务:一人捡垃圾,一人提垃圾袋。路上的垃圾真多啊!我们手脚忙个不停,被我们的“火眼金睛”捕捉到的垃圾都逃不过我们的“魔爪”。瞧呀!那个青海小朋友的垃圾袋塞得满满的,满头大汗,仍然在热火朝天地捡垃圾。途中,我还采访了一位支教的老师,她和蔼地告诉我们:“青海的孩子只学藏语、语文和数学。与他们说话时要慢慢说,不然她们听不懂……”我望着她,她也望着我,嘴角一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时候,只见蓝悠悠的天空、郁郁葱葱的树木、山间的野花……万物都充满了勃勃生机。
回到学校,我们举行了联欢会,青海玉树的'朋友们表演了好多节目,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松保老师的独唱——《拉姆梅朵》。梅朵是格桑花的意思,格桑花代表着幸福与美好的生活。松保老师嘹亮又充满激情的歌声表达了他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激情澎湃。
汉藏人民是一家,看到他们,我仿佛看到了高原上美丽绽放的“格桑花”!
格桑花的作文篇3
天气很冷,花园里妈妈种的格桑花却不畏严寒地绽放了。
那艳红艳红的格桑花让我想到了朝圣路上,虔诚的藏民脸上那纯洁可爱的高原红。想到他们为了信念,多少个没有星星的夜晚,前行在朝圣的征途上。当晨曦初拂大地的时候,手捧一把山泉水洗尽尘埃,再次开始不变的行程。他们双手套着木头做的'护手,带着皮革或橡胶做的围裙。磕头时先伸展双臂五体投地匍匐着,双臂尽量向前伸直,起身后前行到上次手伸到的地方,双手合十轻触额头,嘴里喃喃念着六字真言,然后再伸展双臂葡匐,不断重复这样的动作,向着他们心中的圣地不断前行。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不管是残障还是健康,都这般虔诚与执着……
他们脸颊上的高原红,在阳光的映照下是那么美丽,坚定的眼神里透着纯朴与坚毅。澄澈的蓝天下,朵朵白云间,那环山的道路上总是可以见到朝圣的藏民叩拜的身影。
山边绽放的格桑花耀眼绚丽,纤细的枝条却可以抵御寒风。风愈狂,身愈挺;雨愈打,叶愈绿;阳光愈猛烈,格桑花开得愈灿烂。它们傲视着蓝天,在阳光下恣意绽放,那艳丽的色彩让圣洁的雪域高原感受到生命的多彩多姿,这一切就如一幅展开只有开篇却找不到结尾的美丽长卷,美丽神圣又充满神秘色彩。
花园里的格桑花依然如它在故乡那般顽强,冬天的寒风也吹不散它的美丽。而每次看到它绽放,总会让我想到那些为了心中圣洁的目标,虔诚叩拜在朝圣路上的藏民。他们为了信仰而执着前行的坚持至今深深地感染着我。
妈妈把格桑花种子带回家,不仅是因为她喜欢这花,更多的原因是她想让我也如这格桑花一样可以经历风雨,不屈不挠,美丽绽放……
格桑花的作文篇4
那是一个安静的夏天,风儿轻拂,空气中弥漫着香樟的味道,我和妈妈踏上了西藏之旅。
在西藏,我们领略了宏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体会了桃花沟的优美迷人,感受了宛若人间仙境的圣湖。
旅行的最后一天,我和妈妈走在辽阔无际的大草原上,天高云淡,路边的格桑花向阳而生。突然,我看见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小哥哥,他身着藏族服饰,长袖大襟,皮肤黝黑,两颊有深深的高原红,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整个人看起来十分朴实。
他一直默念着什么,双手高举过头前行一步,将手移至面前再行一步,最后双手收回胸前,迈第三步,掌心朝下,膝盖着地后全身伏地,额头叩向地面,再站起来重复之前的动作。他面对高远的雪山,像是对着圣洁的神灵,目光中透露着虔诚的光芒。
我疑惑地问妈妈:“妈妈,小哥哥为什么要五体投地地磕头呀?”妈妈摇了摇头,也很是疑惑。
于是在小哥哥停下之后,我走到他身边问他:“你好,小哥哥,请问你为什么要五体投地地磕头呀?”小哥哥的笑容像格桑花般绽放,灿烂而温暖。他说:“这叫朝圣,我们藏族人民生于天地间,以草原为家,以万物为友,一切皆来源于天地,朝圣体现着我们的信仰所在,我们以此祝愿六道众生离苦得乐。”
“你们磕头竟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我惊讶地问道。三步一叩首,漫漫朝圣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竟是为了芸芸众生!“是啊,为众生的幸福而祈祷,无论多苦多险,我们都会坚持下去。”听了他的话,我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和妈妈走回住处的'路上,我总是想起小哥哥的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教会了我何為信仰,“以天下为己任”,为芸芸众生的幸福而奋斗,这是小哥哥的信仰。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奋斗,为了共产主义而奉献出青春和热血这是我们的信仰!
格桑花的作文篇5
格桑花,以八瓣成一朵。其色由乳白至深紫的瓣托起浅黄的蕊,不带甚枝叶,亭亭玉立的。它仰着头,恰似一张欲绽的稚童的笑脸。格桑花开得简单朴素,就如初学绘画者的笔触。但你若有幸能看见石崖上大片的乱丛中格桑花,你又会惊叹,真美啊。
我伫窗而坐,无聊地滑动着死气沉沉的手机屏幕。我的眼掠过行行讯息,忽然被一张照片所吸引,再仔细翻阅,霎时怔住了……
在四川大凉山上,有一条直直垂下的八百米“天梯”。远看,它就像是岩石上的一道花纹,极震撼的将山分割成两块。实际上,它却是山上的居民到山下唯一的通道,特别是对于正处在学龄的儿童们——这意味着他们每天都需要翻山越岭,来来回回攀爬天梯去上学。
每天初晨,天未破晓,一行领系红巾的儿童便已经陆续排好队,开始爬梯。他们的脸都是红扑扑的——那是冻出的高原红。不是橘红,不是粉红,是暗紫暗紫的红,是山风熏染出的红。那是800米的高空啊,我自小恐高,怎能想象出那是一种如何的艰辛?若是攀累了,就让晨光俯照;若是手被藤磨伤了,便让微风吻上。一天来回两次,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无数个八百算下来就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况且他们不是多么健壮的青年,他们普遍都只有八九岁,便已经为了求知而翻越天梯,去去回回。
可有时我又想,他们应也是快乐的。因为生活不只有眼前无尽的天梯,还有山下的学堂,和石崖上的格桑花啊。当攀爬了很久后满目的岩色忽然闯进一抹鲜艳的紫红,那是多么愉悦的啊。我总觉得格桑花与爬梯的孩子在某些意义上是一样的。格桑花奋力破出石岩,只为看到山边的一隅蓝天;而孩子们不辞辛苦的攀爬天梯,也只是为了奔赴山下的学堂啊。格桑花的花语是幸福。对啊,就是追求幸福的花嘛。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你退避三舍,它不一定会就此温柔;但当你迎难而上,它定会拨开云雾,引你向诗与远方。
偶时,爱美的女孩会别下一朵格桑花,插在头上,艳丽的花俊俏的笑脸一起绽放。若是更起兴了,有人就清清嗓子,唱起彝族曲调。这歌声便拂过山峦,拂过格桑,拂过山上的村庄,在山中回荡,引人驻足回望。待到大家都下山了,便以另一种读书声为凉山吟起歌声。
直至黄昏,山顶升起炊烟,上学的孩子们也已经爬梯回家了。夕阳映照的石崖上,仍有格桑花在轻摇着笑脸……
格桑花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