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1的读后感8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阅读后,我们不禁产生了对作者的敬意和读后感受,经过阅读,我们对故事中的情感变化有了深刻的读后感,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日》1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日》1的读后感8篇

《红日》1的读后感篇1

在公司组织的读红色经典书籍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吴强所著的长篇小说《红日》。记得在此之前,每次阅读这种红色书籍或是观看红色电影,都会感触良多,而《红日》这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以全景式的战场描写,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触,而是极大的震撼,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看到了那个枪林弹雨的战场;看到了那些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舍生取义,愿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伟大情操。

?红日》主要描写的是1947年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王牌军74师在山东战场上的涟水、莱芜、孟良崮的这三个连贯战役。文中首先描写了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由于国民党军队既有装备和数量的优势又有美国的支持,所以此战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作为结局。之后,描写华东野战军重整队伍,总结经验教训,兵贵神速的迅速拿下了莱芜。以此战大捷作为过渡,小说中着重描写了孟良崮战役。1947年4月,张灵甫率领王牌军74师,再次向沂蒙山区大举进攻,华东野战军把敌人逼进了孟良崮一带,包围了起来,此时国民党的外围后援部队又把华东野战军包围了起来,企图与74师里应外合,一举歼灭华东野战军,情势非常危急。但华东野战军上下一心,一面抵御外围敌军,一面集中火力24小时内攻上了孟良崮的高峰,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终于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华东野战军英勇善战的气魄,团结一致的军心,和那为了理想与希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内部的腐朽,军队里派系林立,各自保存实力,打自己的小算盘,在莱芜战役中,74师为保存实力,没有支援友军,致使在孟良崮战役中,外围后援部队也没有全力营救74师,最终导致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华东战场的全面溃败。

?红日》除了让我缅怀革命烈士们的崇高气节外,更教会我面对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应该全力以赴,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学会与人协作,重视团队精神。

《红日》1的读后感篇2

“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被战火烧的已经残破不堪可看上去却依旧鲜艳的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峰顶。山下,一片欢声雷动,士兵们高举着枪杆,庆祝着战争的胜利。”

脑海中的画面最终定格在了这里,看完了《红日》,心情久久不能恢复平静,心中仿佛有一团熊熊的火焰,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而燃烧,在为那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而燃烧!

?红日》是一部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堪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的书籍。书中由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串起,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在涟水、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孟良崮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号称国民十大王牌军之一、五大主力之首、虎贲御林的第七十四师几乎全军覆灭!“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遁”。从中,我体会到了解放军们的勇敢,也感受到了共产党人舍生取义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她永远是中国人民最坚强的后盾,永远是最闪亮的那颗星星。

看我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这一代该做次好好地反省。如今如此幸福的生活,是伟大的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换来的,流了那么多血,牺牲了那么多生命,我们难道不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吗?反观现在的学生们,上了大学之后,似乎只记得吃喝玩乐,完全没有高三时那种拼搏的精神。面对挫折,也少了份勇气。不是哭哭啼啼,就是选择自杀。革命先辈们那种坚强、拼搏的精神去了哪里?还有现在弥漫全国的考公务员热,多少人挤破了脑袋要往里钻。为什么?因为公务员待遇好,工作又轻松。这正好对上了现在年轻人的胃口。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都希望过上好的日子。他们真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共产党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有过胜利,但也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作为接班人的我们,我们怎能以这样的面貌去接过前辈手上的旗帜。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树立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同学们,我们的肩膀上抗着的,是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使命,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了前辈们对我们的期望,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红日》1的读后感篇3

读《红日》,敬先烈,奋力学习。

在近日,我又读了吴强写的《红日》。《红日》是一部以解放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讲了1946年冬天,蒋介石军队大规模进攻华东解放区。人民解放军沈振新军长与蒋介石王牌部队整编74师在苏北涟水城发生了激烈的交战,为保存实力,我军主动北撤。但敌军非常猖狂,又联合83师,组成20万人的部队进犯山东沂蒙山区,妄图将我军主力击溃。但我军战士士气高涨,作战顽强,在47年冬爆发的莱芜战役重创了敌74师。但在战斗中,连长石东根一时大意,中了敌人假投降的奸计,使部队受到了不必的损失,战斗结束后,他又陶醉于胜利,骄傲自满。军长沈振新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在随后的孟良崮战役中,他有勇有谋,攻进敌人的指挥所,并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全歼了74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新编的电视剧却有些牵强,加了许多情节,扭曲了原著作者的本意。所以,我认为读原著才能真正品味本书的强烈的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才能真正体会先烈们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前赴后继、不惧牺牲。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越来越好,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对得起没能看到今天美好生活的先辈们。

《红日》1的读后感篇4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的确,人的一生中读书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只有从书中才能了解历史,才会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才会懂得一个个富有哲学的道理……,书带给我们的实在太多太多。这几天我正在阅读一本名叫《红日》的经典著作。

?红日》这本书讲的是中国的那段不朽的革命历史,描写的是孟良崮战役的同志们怎样英勇地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该书描写生动有趣,栩栩如生,字字透露真情,句句感悟道理。作者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让我体会到每个人独特的形象,真可谓是一本经典的历史记载,读完令人回味无穷。

本书共分十六个篇章,在这么多的章节中,我最喜欢第二章节,它主要描写军长沈振新,通过对这个的人物塑造,我眼前顿时浮现出一位做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军长,看到了一个为他人着想,和蔼可亲的领导人物。军长沈振新通过对俘虏的审问,对工作人员的亲切慰问,以及对死去战友的怀念,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他的军长人格。相比之下,他与其他官员大不一样,其他官员自以为是,而他身先士卒,时时照顾奔波在一线的战友,对战友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战士感到心中一股暖流温暖着全身。他是一位顶天立地,拥有独特人格魅力的男子汉,我们应当向他学习,学习他的领导风范,学习他具备的党员的闪光点,对人和蔼的态度,更加学习他的舍己救人,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这种品质将激励着我走得更远,更久!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想想以前的红军战士、共产党员、孟良崮战役的战士们的无私奉献,他们用鲜血染红一面面五星红旗,唤醒了广大人民,唤起了沉睡千年的东方雄狮!终于,中国重新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此时,我们这些少先队员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坚定地沿着他们的足迹走下去?是的,目标就在自己的脚下,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有了确切的奋斗目标和持久以恒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我们更加应该站起来,举起拳头,高声大喊:奋斗吧!中国男儿!,我们更加应该用100%的自信与辛勤的汗水,建设更美好的中国。我相信,未来属于我们!

高山在脚下,红日在前方,向着胜利的目标前进吧!我想,在红日万丈光芒的照耀下,中国人民一定会焕发出更加夺目和耀眼的光辉!

:

《红日》1的读后感篇5

?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展成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党七十四师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这部小说出于吴强老爷爷的笔下,他把人物写得十分生动、正直、勇敢、坚强。书中写的连长石东根,非常敢于打仗。比如:参谋长说:“军部随后就到,你们留下来控制渡河点。军部一到,你们立即赶上去。”石东根一听,咕噜开了:“又叫我们留下来!”罗光正要解释,团长刘胜过来嚷道:“先走后走不是一样!现在还是堵缺口,战斗在后头哩!”石东根这才不唠叨了。他时刻希望能冲锋在前。又例如班长秦守本是一个热爱团队、关心战士的干部。他在一次总结大会上说:“国党七十四师真是可恶,他们在碉堡里举白旗、缴枪、诈投降。使得石东根上当中计,大家劝也没用。战士们刚冲到碉堡前,里面的敌军用机关枪扫射,害得我们这个连的许多战士英勇牺牲了!我一想到这件事心里就难过。”

这本书在紧张气氛的时刻,却又不失乐趣。例如“副军长也在这里!”“好大的眼睛,有那么大个人在你面前,居然看不见!”副军长梁波哈哈大笑起来。“刚才说了两句怪话。”刘胜摸着脑袋说。“知道错就行啦”梁波笑声不歇地说。

有一句最有气势的话,在我心里可下了。这是军长沈振新对敌方一团长说的:“我们要你们把喝下去的血,连你们自己的血,从肚子里全部吐出来!”这句话是那么激昂,那么热血沸腾。我非常感谢打败了强敌的那些共产主义事业的英雄。像沈振新、丁元善、梁波、刘胜、陈坚、王茂生、秦守本、杨军……我一看到写野战军消灭七十四师的`时候,就十分激动,欣喜若狂。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战壕,什么是刺刀。“战壕”就是打仗用的地沟,“刺刀”就是装在枪头的用来格斗的兵器。我还知道了现代军队中的指挥员有: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真是收获不小啊!

我们今天的幸福时代,幸福生活都是用烈士们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

《红日》1的读后感篇6

在开学之后,我读了《红日》。描写了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书中解放军战士战胜敌人的英勇行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部小说是以1947年重点进攻山东开展的一系列军事战役为主导,从最初 华东野战军沈、丁部涟水战役失利,到莱芜战役的战术转移,以及孟良崮战役的决战,最终全歼五大王牌中的王牌——全副美式装备的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红日》作者吴强说过:“记住昨天的战斗生活,对于我是永远的;只要还在活着的时候,都是必要的。因为它已经给了我,今后还将给我以前进的力量。”当面对无法挽回生命的战友时,共产党战士含着泪咬牙前进;当艰巨的任务、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战士们反而愈战愈勇,冲锋陷阵。

一听说有任务,他们就兴奋、就快乐,就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战斗是战士们的生命!就是这种信念之下,共产党打败了,而使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两个党派之间的最大不同:团结与不团结。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献身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关键时刻舍身为民的优秀品质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加倍努力的学习!

《红日》1的读后感篇7

书架上,醒目的红色刺激着我的视觉。这是一本书,一本我刚刚看完的书,它的名字叫《红日》。

这本书以194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精锐军团——张灵甫的七十四师为背景,通过众多英雄事迹而讲述的一个在中国战争史上举足轻重的战役。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没有他们知难而进的精神,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吗?但是,现在有很多人都不像他们一样知难而进。就比如说我。那次,我看见妈妈在打字,“啪啪啪”的击键声不停地传入我的耳朵,不一会儿就打上去很多字,而我打完这些字至少要半个小时。于是,一个想法在我脑子里产生了:我要练打字。开始,我的兴致很高,还认真地把打错的字母改成红色,可是后来越来越烦躁,才练了几次就把它删掉了。可是,当我看完《红日》这本书时,我感受到了战士们知难而进的精神。于是,我又把它恢复到了原来的位置,继续练打字。现在,看着红色的字母越来越少,我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战士们知难而进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知难而进才会成功,知难而退的人永远是失败者。

《红日》1的读后感篇8

?红日》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书,描写了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战役,读了,让人深深地震撼。它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以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为主线,从1946年第二次涟水战役我军失利,到最后全歼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

书中沈振新、刘胜、石东根等人物性格丰富,特别是张灵甫和张小甫,他们的反面形象更是叫绝。作者背景描写上也很生动,能把山水写得像真的一样,山东的风景和风俗作者都很熟悉,能把山东的特点写得清清楚楚。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被迫撤退而结束。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红日》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希望这样的书能激发大家的爱国之心!

《红日》1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银行1季度工作总结报告7篇

初1演讲稿精选6篇

初1演讲稿推荐7篇

初1演讲稿优质6篇

初1演讲稿通用5篇

初1演讲稿6篇

教师1月心得体会7篇

1做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6篇

2023年1月-3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精选7篇

2023年1月-3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优质5篇

《红日》1的读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