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我们可以向他人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文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五月的风作文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月的风作文篇1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和好朋友周珊珊一起去街上逛街。
刚到街上,我就看见有一大群人围在一起,我拉着周珊珊的手直奔人群。好不容易挤进人群,便看见地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那人大约三十出头,黑瘦的脸,黄色的皮肤,眼睛半开半闭,一看就知道是个算命的,我心想: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科技这么发达,神舟六号都上太空了,怎么还会有人这么迷信。我正想着,忽然过来一个领小孩的妇女,她对算命先生说:“请您给我们家孩子算算,长大以后是干什么的?”
只见那算命先生把小孩拉到身前,摸了摸小孩子的脸,说:“你们家孩子气色挺不错的,长大了一定能当一个政治家啊!”那个妇女听了,高兴得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钞票数都没数就塞给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见那位妇女走了,看了看手中的钞票,不大不小的眼睛咪成了一条缝。
接着又来了几个迷信的人找他算命,看,那个算命的腰包都鼓鼓的了,但是还是不满足,他真是太贪了!
我想,这些来算命的人也太愚昧无知了,算命先生怎么能算出他们的未来呢?他自己的未来都算不出来,就更别提别人的未来,说不定哪天,警察就把他带走啦!难道他这也能算出来吗?
五月的风作文篇2
乡村的风光趣事是多姿多彩的,有一望无际的草园子,也有吱吱作响的大水车,虽然这些工具十分简陋,但乡村里人们就是这样生活的。今天我们组的同学就一起来到了乡下人家最为重要的地方——菜园子。
烈日当头照,我们便冲进期盼已久的菜地。哇!这里的土地真是肥沃,细长的蚯蚓在土中嬉戏,米粒大小的西瓜虫在地洞里睡觉,茁壮生长的菜苗更是根深叶茂!远处缓缓流淌的溪水为这寂静的田园奏上了一曲优美的开场曲。田地里的`菜也是非常的多,有金黄可口的土豆,有不屈向上的菠菜,还有一大片只冒出幼苗的胡萝卜……。
接下来,就到体验农活的关键时刻了。我们第一个体验的是舀水浇菜的项目。我从路旁的一个小箱子里抽出一根两三米长得空心管,它的前端有一个塑料瓶是用来舀水的。看着这根泥巴巴的杆子,我的好心情一下子就破灭了,本以为乡下人家会用崭新的水管给菜浇水,谁知道居然用的是这种破东西!我怀着失望的心情,拿着舀水杆,从水里深深地舀了一勺水,便转换方向,往菜上洒。这么一洒我突然觉得有意思了起来,利用杆子,塑料瓶里的水可以向远处或向近处泼洒,原来制作这么长得杆子是为了方便,不用走来走去,以免踩到了庄稼。哦,原来一个小小的舀水器就有如此深奥的意义,乡下人家可真是聪明呀!
夕阳西下,灿烂的阳光渐渐离开了蔚蓝的天空,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小声念叨:“乡村五月小溪潺潺菜苗长,泥土软软虫儿肥。人们滴滴汗水洒,同伴嬉戏落日下。”随后,一声声嬉笑声便留在了那片菜园子里。
五月的风作文篇3
和煦的春光象无声的清泉,流过山川,流遍原野,流到我身边的绿草地,流进我暖洋洋的心底。我尽情享受着这五月的春光,听爸爸讲起以前的事情……爸爸指着广场周围耸立着的大厦说:三十年前,这里是一片破旧的平房,那时爸爸和你一样大。大连的五月,多雨的季节,爸爸在雨地里快乐地玩耍,天黑了,回到家里,再也快乐不起来了,那时的家里好像开起了杂货店,地下、床上摆满了盆子、罐子甚至还有那个已经用了十几年的铝锅,因为家里也滴滴嗒嗒下起了雨……
爸爸指着宽阔的马路上奔驰的汽车说:二十年前,这里的路坑洼不平,爸爸每天上学都要行走在这条路上,公交车不经过这里。那时的路好远呀,一边踢着石子儿一边往前走,到了学校发现那双穿了数年、缝了几次的鞋子漏出了脚趾头。爸爸看着别的同学骑着自行车,心里好羡慕啊……爸爸指着身边美丽的花园和草坪说:十年前,这里是泥地和荒草,爸爸下班急匆匆地往家里赶,经过这块已经走过多年熟悉的地方时,天黑路湿,竟然滑倒了,跌了一身泥水,腿上留下一道至今可见的疤痕……
我望着广场周围高大漂亮的楼房、平整如镜的马路,我看着身边舞动的老人、蹦跳的孩童,我听着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我和爸爸一起陶醉在今天这迷人的五月里……
文中作者借爸爸的讲述为我们描写了二十年前大连美丽的景色,文中采用分总的结构,层次清晰有条理;对景物的描写具体细腻,语言优美。如:“和煦的春光象无声的清泉,流过山川,流遍原野,流到我身边的绿草地,流进我暖洋洋的心底。”
五月的风作文篇4
如果你固执的认为四月的雨太孤独,八月的雨太嘈杂,十月的雨太凄凉,那么不妨在五月听雨吧!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昏暗的路灯,以往熙熙攘攘的街道安静了许多,雨,就这样默默的下着,它不像细线,不像朱自清笔下密密地斜织着,一点也不像屋顶那层薄烟,但却也倍感祥和。若不是手中的伞上窸窣的声音,若不是地面在路灯下越发暗黄的光晕,若不是沁人心脾的冷风,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放下手中的花伞,嗅着雨的气息,闭上双眼,调动全身每一个细胞,去感受,似乎要和这雨夜融为一体,扑向每一朵花,没一片叶,每一株草,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江南,那么确切,那么真实。高高的瓦房,灰色的瓦,白白的墙,层层叠叠,江南小桥上,梳着古人高高的发髻,肩头垂下的几缕柔发,同样的雨中,白底碎花旗袍,撑着油纸伞,回眸一笑,姿态万千,似乎是碧水上一幅婉约惆怅的风景画。
睁开眼,回到现实中,雨还在下,偶尔过路的行人匆匆,不曾读懂雨的柔情,世俗的羁绊,牵动着多少名与利,为什么不在缠绵的雨中让他销声匿迹呢?
又想,或许他的家中有苦苦守候的妻子和孩子,守着热乎乎的饭菜等他,摆脱外界的压力和细雨中的凉气,只不过想快些回到家中,去觅一丝温暖,我又为何把他追寻的一丝慰藉丑化,苦苦相逼呢?
五月的雨,给打拼的人希望。
雨,一刻也不停息,化作一缕愁思,一缕哀怨,一缕情愫,去化解太多的痴言,太多的无人问津,将它带到树丫,屋顶,水槽,最后进入土中,深深的掩埋。
五月,雨很少,但每一场都无可挑剔,美得刻骨铭心,与我世俗丑陋的心格格不入,单纯的,默默的,无畏的,安静的美化这个世界,打破我心灵的沉寂,融化我冰芬的尘埃,让我明白,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单纯,无畏,动人……
五月的风作文篇5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重大节日。屈原见国家走向灭亡了,不想被敌人无俘虏,所以跳河自尽。后来人们为了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吃掉,就往河里丢竹筒饭,后来,又成了粽子;为了把鱼赶走不让它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人们赛龙舟,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每到端午节,人们家家户户就会包粽子,赛龙舟来过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大人们还会让孩子洗艾澡,是为了去湿气,不让孩子们容易生病。
端午节一大早,我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一下楼,原来是姥姥在蒸粽子。我和哥哥偷了五个,然后就去“赛龙舟”了。
一到海边,早已有选手在等候,我和哥哥也体验了一场“龙舟”赛。首先每个人先找来一个泡沫艇,然后去有水流的地方,然后拿一根船桨,接着坐到艇上,用人的重量和船桨来掌握方向,以此类推,多找一些泡沫艇,新和以和小伙伴们去赛“龙舟”了。三、二、一,开始!我和哥哥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三两下就打败了他们,然后我们去领奖时,发现,奖品竟然是粽子。
傍晚,姥姥煮了一大锅艾叶水,让我和哥哥洗澡洗头。艾叶水倒出来,一股淡淡的艾草香味,我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香味,然后就跳进桶里泡澡了。泡澡起来,我感觉浑身舒畅,精神清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节日文化,更多的是对我们有益的习俗呢。
晚上,妈妈叫我给大家背诵有关端午节的诗歌,我大声背诵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的风作文篇6
妈妈生活在一个小镇里。
那个时代,中国刚刚开始解放初期,所以,小镇,是名副其实的小。
那些时节,千户之镇,船连成屋,巷依着溪,分不清春夏。
一年四季都一个样,春夏一张竹席,一把破扇,秋冬一床薄被。吃都吃不饱,有时候外公外婆抓来了蛐蛐儿,拿去炒一炒串成一串,给妈妈他们三兄妹吃,一家五口,分到几只昆虫腿儿都能乐呵半天,能“吧唧吧唧”地吃出山珍海味的感觉。而大多数时间,则是吃“粥糕”,用一点点米,一点水,煮成稀饭,用碗盛着,晒上半天,到了中午,黏糊糊的稀饭就变成了凝固的糕体状,把它倒扣过来,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一人手心里捧一块,细细得嚼着,像嚼一块冰似的,怕吃进嘴里没了,怕捧在手间化了。
那时候啊,外婆就坐在竹板凳上,时常比较,哪一个比较好吃,哪一个能让自己的儿女们喜欢吃,哪一个怎么做更好吃。
于是啊,就有了槐花糕。
外婆在院子种了一棵槐花树,槐花树的树干很粗,大约三个人拉着手才能围住,当枝头的槐花开得正是靡丽时,院子便被满眼的白和扑鼻的清香萦绕了彻底。黄色的花蕊嵌在白色的花瓣里,一条一条吊下来。外婆就会用竹耙子,站在树下,伸直了手臂,来回晃动着耙子去打槐花。
妈妈就站在树下拿着竹篮子接槐花纷纷飞落,从妈妈的发顶,顺着风的轨迹,轻轻滑落,没接到的,便归于尘,白色的,纯洁的,美好的,温暖的,生动的。
妈妈说,那时候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站在外婆旁边,站在洒落的花瓣下,朝远处坐在板凳上正在抽水烟的外公招手,生气勃勃。
每当这时,空气中,漂浮的都是浓烈积累的名曰舒适的气息。
接不完的槐花,妈妈便会去厨房拿簸箕,把它们拢起来。让外婆拿去清洗,处理。再用糯米、粳米和起来,放进锅里去蒸。
蒸好的槐花糕雪白而又晶莹,甘甜而醇香。
现在呀,没有咯。妈妈时常感叹。
满头花发,佝偻的外婆,长满茧子的手已经不灵活了,老人手臂上代表衰老的斑点和面庞上的刻痕,都是岁月的流逝。
春天了呀,只是那棵高大的槐花树已经无影无踪。
不是无影无踪。
开到了妈妈的心头。
满满的,都是纯白。
五月的风作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