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启发他人,帮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改进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当老师的心得体会1000字8篇,供大家参考。
当老师的心得体会1000字篇1
执着得故事不老,感恩的心永恒! ——题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迷迷糊糊地跨过了小学,岁月的末班车又将载着我们驶向下一个循环。转身,看见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有的早已被风吹散在空中如流沙,有的却还在监督我的成长……哦,记起来了,那些足迹不是我最忠实的‘伴侣’老师留下来的。
老师,您知道吗?但我怀着害怕的心情踏入学校门槛时,是您让我幼小的心灵不再彷徨、胆怯。
随着与时间的漫长约会,我开始增进对您的了解,了解外界对您的一切评价。有人说,您像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断研究,培养新一代的人;也有人说,您是春蚕,默默奉献却不寻求回报。慢慢的,我体验到了这一切的真实度。
老师,您知道吗?每当我失落时,使您的掌声让我再度坚强。
老师,您知道吗?每当我犹豫、彷徨时,是您的理解让我不再迷茫。
老师,您知道吗?每当我怀着疑惑的心面对一道道难题时,是您在一旁为我指点迷津,改正错误。
老师啊,是您在我迷茫的人身道路上做了我的引路人,是您用纯洁无私的奉献一次次地给予了慰藉和鼓励,是您用浓浓的师爱让我们的精神不再凋零。
老师啊,您还记得吗?那个酷热的下午,太阳公公拼命地将满腔的热情洒向世界,但是他却不知道,因为他的善意,那羞答答的花儿也低下了无奈的头,他不知道,因为他的善意,那只娇柔献媚的黄鹂也停止了颂赞,他更不知道,此刻的您正在毒辣阳光下徒步前行,或许正是因为才将您的伟大与平凡表现得淋漓尽致,您的伟大在于创造世界,播种未来,是您点燃了我们的理想之火,是您保证了我们民族未来的优良传统;您的平凡在于除了奉献别无所求,无怨无悔,您从不在乎所得所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这正是您内心的真实写照。这是任何数字都无法估算的生命价值。最后,那位辍学的同学在您的竭力劝说下再次回到了学堂,再次踏上了求知的道路,您的嘴角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角却又似多了一些皱纹。
老师啊,是您让我们无时无刻不被爱所深深围绕和滋润着,是您让我们无时无刻不被爱所温暖照射着。老师,您不是歌唱家,却让我们的知识叮咚作响;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可惜再华丽的语言也描绘不出您的伟大与平凡,但是,我打从心底的歌颂您,感恩与您……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当老师的心得体会1000字篇2
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再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在这里谈谈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其次,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新奇感转化为未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无论是条件好或差的学校,处处有课程资源,时时有课程资源。它是可以再生的,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中,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论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在这个"素养"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课堂评价中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
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当老师的心得体会1000字篇3
所有的语文课本中,最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最好的老师》这篇文章了。
还记得这样的内容:“怀特森先生是我六年级的科学老师。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预料的举动。记得第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授的是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他说这种动物一般自傲夜间行动,因为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绝种了。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我们全部认真做了笔记,然后是随堂测验。”
在这里老师手里拿了个已经灭绝的动物的颅骨,这让人可以提出个质疑,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出现在一位科学老师的手里有呢?这点可以质疑!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在这里,关于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猫猬兽都被否认了,这证明刚才上面我所说的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出现在一位科学老师的手里有呢的这句话。
“不用说,我们全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其实这里,我感到这些学生的反应对老师那种“恶劣”的行为感到极为反感。比如上学期的李老师,由于她的教学方法我们适应不了,再加上没怎么沟通导致全班对这位辛苦的李老师造成误会与反感。
“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想理会我们的心情。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他告诉我们,当时怀特森让我们传看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并且,就在那堂课上他还提醒过我们: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里似乎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句话就是他想同学们提供出的猫猬兽的破绽。没有发现过任何痕迹,那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横飞出来了?
“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这一句话使我最感动,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伽利略与众多的科学家怀疑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观点极为相似,譬如在比萨斜塔伽利略把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往地面上扔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理论是错误有偏差的。在中世纪欧洲有罗马教皇他们的论理是地心说但是哥白尼、布鲁诺那些反对权威的科学家用实验观测证实了自己的观点——日心说,残忍教皇的迷信始终都是坚持地心说,最后把两位科学家进行了刑法,其中布鲁诺为了坚持自己的学说被教皇们在广场上活活的烧死。
通过《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我深知想要得到真理,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也绝对不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只有接触问题,我们才能解决问题。
当老师的心得体会1000字篇4
在假期中,我抽出时间学习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书籍《做最好的老师》,这其中记载了他30年的教育教学精华。书中说到“做最好的自己”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对于已经工作12年的我来说,好的教育教学著作会成为我事业路上的路灯、航标,迈着他们成长的步伐,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未来路。
打开书,一页一页地翻阅,细细地品味,总是收获颇多。简单的字眼,诉说着老师与学生之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凝聚着师生之间那纯洁真挚的师生爱,我多么渴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的“爱”,那是心灵的净土,是人生的享受。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书中说到“大凡有事业心的年轻人,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都热情有余而思考不足,自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而干劲冲天,却很少想过其他将遇到的挫折、教育规律、教育理论、前人经验等等”这些说的很符合现在的我,有工作热情、干劲十足,却不曾想过那些未知的事。通过阅读,我明确了自己不应该自以为是,该虚心面对任何一件事,不要总以为自己怎么怎么样,应从实际出发;对于教学规律,应在自己摸索的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从中发现已有的现成规律,学习怎么驾驭课堂,怎么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教学理论,我只是简单了解一些关于新课改的理论,具体到实际中还不能灵活应用,因此应多读书,大胆尝试到教学中,虚心请教“前人经验”,多听、多看、多读、多学。
“培养学生高素质的前提,是教育者的高素质”,“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培养”。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志向、才干,首先教师应该有能力、志向、才干,这样才能去教育培养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素质。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呢?书中说到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而言,阅读量实在有限,另外由于刚毕业,对所教知识体系完整性掌握的不够,专研分析教材能力有限,因此更多的时间用在备课上,而没有时间去看其他书籍。据我了解“老教师”均有看书的好习惯,跟他们聊天时,无论是言语还是话题内容都让人感受到他们知识的渊博,我想这就是读书的好处,了解国家实事、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更多的是关于的地理的书籍中涉及到的美妙言辞,充满意境的图片,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对于写作,我更感羞愧,如今科技的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想要找到什么都能搜集到,所以就很少写过属于自己的作品。
李老师对于写作提出四方面的体会,也是对我们的建议:要日积月累,不要急功近利;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自然朴实,不能故作高深;要读写结合,不能读写分离。对于以上四点是提高我们素质的一方面,作为语文老师,我想我们教学基本功是亟需提高的。我们的教学方法在我们的努力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采用更为合适、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收获更多、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李老师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相符合,通过读书我们已经能区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怎样做到素质教育,避开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我们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优良的师德去感化学生,我们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平等的心去对待学生,当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时,学生就会除去心中老师“高高在上”的想法,与老师成为朋友。人们常说,当学生讨厌一个老师时,他便不愿意学习这科。那么反过来,当我们与学生成为朋友时,学生就会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在课堂上会认真学习,达到较好的结果。其次,我们应该起到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必须做到,另外还要一视同仁。最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这个环境中,我们会茁壮成长,另外我也积极听其他老师的课,努力来填补自己的不足,这是多听。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当老师的心得体会1000字篇5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知恩图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说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感恩故事。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也包含着感恩的情结。这些优秀的道德文化,熏陶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婪与抱怨;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自大与冷漠;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与虚荣;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的回报;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你我学会感恩,从今天开始。
当老师的心得体会1000字篇6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本充满智慧之书,它在很多方面开启了老师们的智慧,读了这本书,自己深受启发,现就某点谈谈感想。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
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在关于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很多话非常很耐人寻味。“后进学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
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从来不对“后进学生”提“下不为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结晶,读了这本书,可以体会到怎样才叫走进学生心灵,如何才能做一名好老师。
当老师的心得体会1000字篇7
说起“感恩老师”这个词我就想起《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你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没有阳光,就没有万物的生长;没有雨露,就没有百花的芳香;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但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没有我们的进步和成长,所以,我要感谢我的老师。
我记得,有一次做作业,我和其他同学把“奶”字多写一捺,变成了“女及”字,您在讲评作业时,不是批评我们,而是边在黑板上写着,边幽默地说了一句话:“社会在变化,人也发生了变化,老奶奶竟变成了老爷爷,长出长长的胡子来了。”我们听了哄堂大笑,笑得像麦浪般前俯后仰,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写错“奶”字了。
我还记得,一次在课堂上,您提出问题,我就是知道问题的答案,也总是犹犹豫豫不敢举手。您也许觉察到了,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请“高抬贵手”。是您温柔的目光,关切的话语,让我增加勇气。我立刻举起手回答,虽然答得不怎么理想,但您还是微笑着表扬了我。正因为有这第一次,使我增加了胆量,久而久之,我在课堂上养成了积极举手发言的好习惯。
我更记得,老师您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在作文课上把写作步骤、重点内容、好词好句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述。为了加深我们对写作内容的印象,还会把大白兔等实物请进教室,以演小品等形式来拓展我们的想像力。这样,尽管以前写作文只是三言两语,不成样子,而通过老师您千方百计的引导,也能写出像样的文章了。您还要求我们把部份作文发到您的邮箱里去,放弃休息时间,给我们修改作文,进行具体指导。我们的写作能力一天比一天提高了。特别是我,原来最怕写作文,现在总算能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去年参加中心校的作文竞赛还获奖呢?我这一点一点的进步,都凝结着老师您的心血。
六年了,在这六年里,无论我遇到了什么,您都会与我一同面对。您为我付出得太多太多,深似大海,高如蓝天。老师,在我的眼里您是神奇的。我终于明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道理。因为您所从事的事业是默默地奉献和无私的牺牲。我发自内心地感激您,我的老师!感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将来,无论我成为参天的大树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祝福——我的老师!
当老师的心得体会1000字篇8
记得上一学期,在“六月五日世界环境日”前几天,“小主人少年宫”的老师交给我们了一个重任:采访我们莲河学校的老师,问题是关于世界环境日的。这个任务让我们个个目瞪口呆,我们平时与老师说话时都有点害怕,更别说采访老师了。
“早干早利索。”回到家后,我立刻准备好了采访问题,准备在下午大课间的时候去采访老师。
上学时,我的心一直安静不下来,“去采访”和“不去采访”这两个大将一直在我的身体中进行生死拼搏,星期一的大课间终于还是如期到来了,结果“去采访大将”没能打败“不去采访大将”,我自然也没去。周二和周三,“去采访大将”也屡战屡败,星期四,眼看着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去采访大将”一鼓作气,终于把对手打败了。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一步步的向老师的办公室靠近,心情也随着距离越来越短而变得越来越紧张。我慢慢地推开办公室的木门,走到老师的面前,尽量把心冷静下来,认真地采访老师。终于,我的采访任务顺利完成了。当我迈出了办公室的第一步时,我的心感到了从未有的轻松,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下了地。
这次采访任务,让我不仅突破了自己,还让我变得更加大胆,使我不再这么害怕老师了。
当老师的心得体会1000字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