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它可以让我们发现文字的美丽和力量,写作文是一个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过程,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写中秋作文300字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写中秋作文300字篇1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到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的由来有一个传说:“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计划起义来摆脱蒙古族的统治。他们用月饼传递密信,掰开月饼就可以找到里面的密信,起义军通过这种方法成功的发动起义,赶走了元朝的统治者。这场起义发生在八月十五之时,于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月饼也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现在的月饼花式可多了有广式的,苏式的,冰淇淋的…..我最喜欢吃冰淇淋喽,它的外面是一层巧力,里面全是冰淇淋有各种口味的,可好吃了。
今年的月亮是近年来最圆的一次,报纸上报导:“如果没看到今年的月亮,就要等到20xx年才能看到这么圆的月亮啦。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写中秋作文300字篇2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天空的月亮是最圆的。
天渐渐黑了,四周静寂无声。调皮的星星闪烁着它的点点微光,好似在给我暗号:月亮姐姐要来逛街了!大家快来迎接她吧!
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在山头露出了半个脑袋。过了一会儿,月亮壮着胆子,展现出了她妖艳的身姿。顿时,大地沸腾起来,奔波了一天的小河在洁白的月光下缓缓地流淌着。我不禁感叹到:“好迷人的圆月呀!”
看,那一轮月亮终于升起来了!云雾轻轻地在月亮上缠绕着,好像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蒙上了银灰色的面纱。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让十五的月亮显得更加的迷人。
月亮冉冉上升着,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在深蓝色的天空中让月亮更大,更圆,更亮,更美了!
我呆呆地望着月亮,咦?月亮上的这块黑影子表示什么呢?我连忙拿出百科全书一查,哈!原来这块黑影子表示着“月海”,是月球上被陨石撞击留下的大坑,并不是嫦娥、玉兔、吴刚住着,神话毕竟是神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月亮姐姐,我们明年的八月十五再见。
写中秋作文300字篇3
一天下来了,我也没有想好要写什么日记,于是我不禁抬头观察起天空,看见了星星对我眨眼,看见了月亮那迷人的笑脸,有了,就写月亮吧。
我看见墨黑的天空上,慢慢有点变化,天上渐渐泛出一圈金色,黄色的光晕,月亮徐徐升至天空中,刚刚出现的月亮就像一位柔美的舞蹈家,姿态很优美;也像香蕉;还像弯弯的眉毛……黑色的夜晚有点暗黄色,后来明亮了起来,大地上像有人给披上了一层黄纱,渐渐,月亮不见了,仿佛是跟我们玩捉迷藏游戏一样。不一会儿,月亮再次出现了,原来是几朵顽皮的云朵把藏在了它的身后,那几个顽皮的云朵一下子又变成奔跑的骏马……
月亮虽时常可见,但我没有仔细观看过它的变化,今晚一见,真是意外,原来大自然中的.所有事物都是有变化的,平时的我太粗心,根本无心发觉这些微小的变化,也给我看到了那个可爱的月亮。
写中秋作文300字篇4
早上,我起床的时候,外面正下着很大的雨,我想,今天可是中秋季,这样的天气,怎么赏月呢?
吃过晚饭,雨终于停了,我和爸爸妈妈把赏月的东西拿到天台上,这时,月亮露出来了,今年的月亮很亮很亮,是不是经过雨水的冲洗才这样?我望着月亮,月亮上好像有一棵树,树很大,好像在月亮中间,很像柳树,在树的下面还像蹲着玉兔呢!
我望着月亮正入迷,这时,一串烟花飞快地向上飞跃,在天空出现了五个字:“中秋节快乐”,陆续又爆出了许多烟花,有心型、花型、红的、绿的、、、五彩缤纷,光彩夺目,在天空中,一个接着一个爆开来,漂亮极了。
我们一边赏月一边烧烤,奶奶和哥哥早就在烤东西吃了,我也烤了起来,我先用油擦一下鸡翅,放在上面烤,妈妈拿起小刀在鸡翅上割了两下,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可以快点熟。”鸡翅不一会儿熟了,我放了点调味料,就吃了起来。
月亮渐渐上升,想必是听见我们的笑声更亮更美了。
写中秋作文300字篇5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月饼还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今年中秋节我的爷爷奶奶姑父姑母还有哥哥,全家人聚在一起欢度佳节。那天我们说好每个人都说一个笑话,把大家逗笑才能吃月饼,哥哥说了一个笑话把大家逗笑了,就得意的拿了一块月饼,边吃边笑的说,“快来吃,一会就没有了!”我把笑话说完大家笑不停,笑的肚子都疼了,然后我说,“哥哥月饼是我的了,你看他们笑成什么样子了。”然后把放有月饼的盘子端着就跑,还喊“救命啊!110,快来救我啊!”全家都大笑起来,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这个中秋节真快乐。
写中秋作文300字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