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一定要将心得体会写好,心得体会是指把实践中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应用文体,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抗美援朝心得体会感悟10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抗美援朝心得体会感悟1000字篇1
70年前,身为连长的杨根思在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动员会上发出战斗誓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一铿锵誓言振奋着无数战士们的豪情,激励着战士们赴汤蹈火,一往无前。穿越70载,三个“不相信”精神持续回响,弥足珍贵的浩然正气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新时代焕发着新内涵。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更要发扬三个“不相信”精神,涵养三个“相信”精神,用果敢挺过风雨,用真情凝聚力量,用青春践行驻扎基层的誓言。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相信“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与进取!在70年前的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即使敌我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极不对称,面对陌生的战场与环境,任务异常艰巨,但赴朝作战的勇士们没有丝毫退缩,做到“腿肚子不抖、腰杆子不弯”,在枪林弹雨中激发钢铁斗志,在弹尽粮绝之际以血肉之躯与敌人誓死搏斗,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赢得了伟大的胜利,完成了不能完成的任务!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量较为繁重,在“最后一公里”,承载着无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一名选调生,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要发扬“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的精神,认真学习,积极沟通,涵养“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担当与勇气,勇敢向严峻的任务进军,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出色完成任务,赢取“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进步与昂扬。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与开阔!70年前,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人民渴望休养生息与和平安宁,但美国悍然发动战争,把战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危急关头,中华优秀儿女不畏强暴,义无反顾远赴朝鲜,在艰苦的作战条件下,以树叶当衣、以草根为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越 战越勇,越 战越强,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克服了不能克服的困难!刚入基层,面临学生身份和工作方式的转换,面对无数陌生的面孔,经手纷繁复杂的工作,总会遇到各色各样的困难。“梅遇霜雪色犹洁,人遭风雨志弥坚”,我们要敢于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决不认输,敢于向困难叫板死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与开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解决各种难题,实现工作的别开生面。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相信“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赳赳与气昂昂!哪怕敌人实力强大,哪怕敌人战备先进,中国人民志愿军依旧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侵略者的图谋,郑重地向全世界发出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用胜利赢得了和平与尊重,战胜了不可战胜的敌人!一个人在一生中需要战胜很多“敌人”,这个“敌人”包含着我们自己的内心,在基层工作就要修炼好心态,不慕虚华,脚踏实地,不被外物所扰,坚定自己的内心。只有战胜了自己,实现自我的知行合一,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势如破竹般战胜重重险阻,战胜看似强大的“敌人”,从而提振选调生的精气神,用最强音奏响“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赳赳与气昂昂。
抗美援朝心得体会感悟1000字篇2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以战止战、以武止戈,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做人梯,争做先锋不退缩,敢于“空中拼刺刀”,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处处争当先锋。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当仁不让讲作为、不计得失讲奉献、积极乐观应对困难和挑战, 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不断夺取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胜利新“高地”。不负先烈牺牲,不负人民重托。
争做“动员先锋”,写实群众利益“宣言书”,夺取政治建设胜利新“高地”。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最大程度地把群众动员起来,就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和无法应对的挑战。抗美援朝战争如此,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也是如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保家卫国的政治动员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立功运动”,3000万青年踊跃报名要求参战,点燃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一人立功,全乡光荣”的斗争激情,激发出夺取胜利的强大力量。面对当前复杂形势,党员干部要做好带头冲锋,找准力量源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写实群众利益“宣言书”。
争做“补给先锋”,筑牢精神粮食“运输线”,夺取思想建设胜利新“高地”。“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现代战争主要靠后勤保障,必须建立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进入新时代,理想信念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勤保障”,思想建设就是“运输线”。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自觉地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到最前面,个人利益放到最后面。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孙景坤在1955年复员时说:“曾经咱从农民当上战士,现在国家粮食还不够,就应该从战士回到农民!”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立志将洼田变耕田、让荒山变青山,六十年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战斗”。社会主义事业没有大事和小事之分,真正信仰坚定的人,每一件事都是值得奉献的“战场”。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重温峥嵘岁月,不断夯实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增强工作使命感和光荣感,不讲待遇和条件,默默作出贡献。
争做“担当先锋”,贯彻政策方针“战略图”,夺取能力建设胜利新“高地”。“称一称知轻重,量一量知长短”,党员干部要从历史中获得教益,像邱少云一样烈火烧身巍然不动,像黄继光一样枪林弹雨挡不住向前的步伐,敢于担当,砥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国家政策方针贯彻执行到位。增强制度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不拍脑门作决策。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加快更新知识结构,增强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做政策专家、实践专家,不当脱离实际的“文件专家”和只说不动的“会议专家”。
抗美援朝心得体会感悟1000字篇3
传承“中国精神”要增强“三种定力”
回望历史,不论是革命时期的五四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等,每一种精神的背后都是一段段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故事,都闪耀着无数英雄模范的时代光芒。这些精神构成了内涵深刻、意义深远的“中国精神”,像一盏盏指路明灯,引领着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之路上斗志昂扬、砥砺奋进。
作为党员干部,担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重任,当自觉立足岗位,增强传承“中国精神”的定力,让伟大的“中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增强斗争定力,算好政治账,破除思想藩篱,让中国精神熔铸血液。思想决定行动。伟大的五四精神,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立志报国、奉献青春;弥足珍贵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了几代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可贵的女排精神,激励着各行各业在平凡岗位苦练本领、顽强拼搏、勇攀高峰。传承“中国精神”,党员干部须当仁不让做先锋。然而现实中,有的人遇到工作困难便畏缩不前,遇到挫折失败便一蹶不振,面对利益取舍便犹豫不决,涉及自我批评便避重就轻,说到底还是对“中国精神”的内化不够火候。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算好一笔政治账:身为党员干部,必须心中有党、忠诚于党、以身许党,必须心中有民、为民担当、甘于奉献,这样才能在自我思想斗争中突破心灵桎梏、破除思想藩篱,才能把“中国精神”熔铸血液,成为名副其实的践行“中国精神”的标杆。
增强践行定力,善创敢闯,以平凡创造不凡,让中国精神永续传承。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深圳人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航空手艺人”胡双钱、“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等一批大国工匠,凭着“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无数生动的例证启示我们,让平凡的岗位绽放不凡的业绩之花,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鼓足“创”的劲头,遵循规律,着眼发展,勤学善钻,开拓新思路,研发新产品,创造新业绩;要永葆“闯”的精神,面对新征程上的艰难险阻,敢接“烫手山芋”,敢啃“硬骨头”,闯出一片新天地,从而让伟大的“中国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号巨轮”破浪远行。
抗美援朝心得体会感悟1000字篇4
鸭绿江畔的铭记
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回望气壮山河的伟大战争,将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血脉。长津湖、上甘岭、钢铁运输线……新馆内陈列的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实战沙盘、场景模拟等,让人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却岿然不动,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志愿军战士用年轻的生命书写了一页页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战斗、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女,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党员干部要弘扬并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名誉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向好向快发展。
聆听“最可爱的人”讲述“伟大胜利”,将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扛在肩上。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和坚不可摧“斗争精神”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有力武器。如果缺乏斗争精神,就会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理想动摇、宗旨淡化,严重影响干事创业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时刻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啃得动“硬骨头”、挑得起“千斤担”,将新时代“斗争精神”贯穿工作始终,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顽强奋斗、扎实奋斗、不懈奋斗。
站在鸭绿江断桥上,遥望志愿军战士曾经浴血拼杀的地方,将慷慨奉献的“革命忠诚精神”牢记心中。如今,站在断桥上遥望对岸,再无战火硝烟,但许许多多的英雄早已长眠异乡。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了一片和谐锦绣。他们用舍生忘死、慷慨奉献,诠释了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永葆初心、甘当绿叶,时刻与党组织同频共振,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努力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
唱响《人民志愿军战歌》,将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举过头顶。“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激昂的旋律和铿锵的唱词中无不透露着中国军民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决心、信心、齐心和恒心。这场敌我力量相差极为悬殊的战争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的上下同心、精诚团结。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党的根基和血脉,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牢记自己不是“官老爷”,而是人民的勤务兵。多到基层拜访“诸葛亮”,广泛集中民智,充分依靠群众力量。厚植为民情怀,带着感情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内生动力,带领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丰收果。
抗美援朝心得体会感悟1000字篇5
让英雄精神照亮砥砺奋进之路
和平的来之不易,幸福的来之不易,是“英雄的生命开满花”,让我们感受美好、尽享芬芳。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条件下,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捍卫新中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一部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志愿军百万将士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奋不顾身堵敌人枪眼的英雄黄继光、忍受烈火燃烧一动不动的邱少云、怀抱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打断双腿后拉响手榴弹滚向敌群的孙占元、长津湖战斗中死鹰岭高地上的“冰雕连”……从鸭绿江到“三八线”的群山中,从汉江到清川江两岸的土地上,处处浸透着中华儿女的忠诚与鲜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此时此刻再唱此歌更是令人热血沸腾、感慨万千。英雄的志愿军,践行着英雄的壮举,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昭示着中国人民是英勇顽强的、不可战胜的。
抗美援朝心得体会感悟1000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