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书写演讲稿,来增加演讲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优秀的演讲稿需要通过实际主题的分析和研究,提供深入和有洞察力的见解,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孝的故事演讲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孝的故事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一(8)班的施娇娇。
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_年了,无数的长征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长征,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红军流血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与奉献,能有我们的今天吗?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_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这娃儿恐怕不行了。”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红四军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说:“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
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说:“爬的过去!”
徐军长又说:“山上冷得很啊!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
王新兰说:“哪个会哭啊!”
这天夜里三点,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姑娘叫了起来,说该上山了。大部队五点钟出发,宣传队早点上山去准备宣传,还要搭个棚子。
每人发了一块布,让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雪山皑皑,冻煞人啊!
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队队红军一遍遍说着她背的滚瓜烂熟的顺口溜:
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
十一师政委陈锡联带着队伍走上来了,他爱怜地摸着王新兰冻得通红的小脸蛋,说:“部队快走完了,这里风大,不能多呆。”宣传队领导决定让年龄小的队员先上山,大一点的再坚持一会儿。
王新兰还想坚持,但是不得不服从命令。到了雪山顶,她往下一看,只见红军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把茫茫雪山划成了两半,十分壮观。
王新兰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跑着长征是人生的奇迹。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关于孝的故事演讲稿篇2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可爱国是个千古不变的话题,历史的车轮转动千年,爱国也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爱国文化越来越精彩,我不禁陶醉其中。
爱国就是关羽的持刀北望,当战场上的风沙将他得手雕刻得龟裂,当城楼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眉,他依然手握青龙刀,眼睛跨越千万个城池,寻找着大哥刘备的方向,故友张辽的威胁不能让他容色稍变,曹操千金封候的许诺不能让他动摇片刻,因为他心里装着两个字“祖国“。为了这两个字,他把”生是汉朝人,死是汉朝臣的信条铭记心间,正所为身在曹营心在汉,于是我知道了,爱国要一种坚毅的品格,它使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
爱国就是屈原,屈原被楚王贬到楚国边境,可乃不能动摇他浩然的爱国之气。当他听说秦军攻陷楚国国都,十分悲伤,他以死实践了“臣心一片磁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坚定热着的爱国心。于是我明白了爱国就是“国在人在,国亡人亡,同国家,同生死,共患难。
当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爱国就是救灾的官兵救人时的奋不顾身,就是志愿者在灾区的一个个眼神,一处帮文明现在看比赛行为……
正所为“一方有难,八方资源”,于是我领悟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乘着爱国的公交车,我们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乘着爱国的公交车,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乘着爱国的公交车,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和谐,更强大。
关于孝的故事演讲稿篇3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平淡的教学生涯里,点缀其中的,也只是些平凡的小插曲,小事件。
思品课的教学最为忌讳的就是沦入空洞的说教,所以,每次,我都会根据课标的教学目的多多的准备一些历史典故、寓言故事、新闻事件等素材来点缀课堂。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注意力。有时,为了能充分的掌握课堂,我还会在心里预想多种方案,好更为准确的把握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走向。
一次,我在讲授《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时,给学生们出示了一个小故事,大致意思是说,两位美国警察在圣诞夜执勤时,发现了一个流浪汉在一处公共场所睡觉。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流浪汉诉说了自己的可怜遭遇,请求在这里过一夜。一个警察很人性化,认为圣诞夜本就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流浪汉很可怜,既然没有造成什么危害,就放了他,让他在这里过一夜吧。但另一个警察不讲情面,坚持按章办事。后来,事情被公众知道,都拥护人性化的警察。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们从这个故事里探究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要求。大部分同学也都很踊跃的参与着。气氛活跃,兴致很高。估算着时间,我正想做知识点的归纳小结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老师,我觉得,处罚流浪汉的警察做的很对。既然法律上有规定,那么,身为执法人员,依法办事没有错,反而那个讲人情的警察做的不对。”
望向这个学生,他那双充满疑惑的眼神正闪闪发亮的看着我。扫视全场,学生们的眼神更为灵活了。甚至有的学生开始了小声的争辩。到底是哪个警察的做法对呢?学生们的求知欲达到了高潮。
是轻描淡写的把这个不一样的声音抹去,按照我的'预设把这堂课成功的上完,还是让学生的思考进行到底?
“将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我们天天学,天天说。那么,真正做到了吗?现在,如果我想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就得制止这个声音,按着自己编写的“剧本”演完这堂课。但是,我知道,如果这样做了,我会打击这个学生的积极性,会扼杀他思想的火花。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思考啊?
“说得好。”我以同样发亮的眼神望着他,大声的称赞道,接着,我把眼光洒向四周,说道“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或者赞同这个观点的同学想补充补充?”
“老师,我”“我,我!”争先恐后的声音,高高举起的手臂,课堂气氛异常的热烈。我边鼓励着学生小组讨论说出更多更广的想法,边在心里调整着思路。
最后,在剩余不多的时间里,我向学生们补充了一些必要的法律常识,并引导学生们贴合着课本知识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其中的一位警察,你会如何做?怎么做,既能履行了职责,又做到了与人为善?
那天,我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一课时变为了两课时。但是,我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兼顾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保护了他们的学科兴趣,求知欲,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当我们不再刻意给自己框一个架子时,才会更接近真实,接近本质。同时结果往往也是让自己有更多的惊喜。因为我发现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的兴趣更为浓厚了,思维更为活跃了。每次走进教室,学生的眼中总会闪烁出期待和喜悦。这是属于我的平凡小故事,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可歌可泣。但对于我来说,印象深刻,意味深长。
关于孝的故事演讲稿篇4
巴拉斯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不但无法正常工作,一旦病情发作还常常冲巴拉斯大声地吼叫甚至动手打她。父亲因患小儿麻痹症,瘸了一条腿,对生活早已失去了希望的他,不但好赌还酗酒。无人管束的巴拉斯整天像个男孩子一样四处疯跑,跟人打架,还染上了偷盗的恶习。
巴拉斯12岁那年,邻居的一个名叫威尔逊的跳高运动员,把她带到运动场上教她练习跳高。巴拉斯站在运动场上不敢动弹。巴拉斯胆怯地问:“威尔逊先生,我真的能像你一样成为一名跳高运动员吗?”威尔逊反问她:“为什么不能呢?”巴拉斯说:“您难道不知道,我的母亲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我的父亲是残疾人,并且还是一个酒鬼,我的家境很糟糕……”
威尔逊再次反问她:“这些对你跳高又有什么关系呢?”巴拉斯回答不上来了,是啊,这对她跳高又有什么关系呢,巴拉斯嗫嚅了半天说:“因为我不是个好孩子,而你却是那么优秀。”威尔逊摇了摇头说:“除非你自己不愿意成为一个好孩子,没有人天生就很优秀。另外,我要告诉你的是,别将不好的家境当成你变成好孩子的阻力,而要让它成为你的动力。”
威尔逊给她加了一个1米高的栏杆,结果被巴拉斯跳过了。威尔逊又将那根栏杆撤下来,结果巴拉斯仅能跳过米。威尔逊说,现在这根栏杆就是你苦难的家境,而没有这根栏杆,你跳高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如果你不相信的话,我现在就将栏杆加到米,你一定能够跳过去的。巴拉斯咬了咬牙,真的跳过了米。巴拉斯深深地相信了威尔逊的话,决定要出人头地,以自己的实力来改变家里的现状。
以后,经过威尔逊介绍,她加入了体育俱乐部,并认识了罗马尼亚的全国男子跳高冠军约·索特尔。在索特尔的精心培育下,14岁的巴拉斯跳过了米。1956年夏天,19岁的巴拉斯终于跳过米,第一次打破了世界纪录。
1958年,她又以米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并从此开始了巴拉斯时代。她在1956年至1961年5年中,共14次刷新世界纪录。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以米的成绩获得她一生中第一枚奥运金牌,比第二名的成绩高出14厘米。1961年她再创世界纪录,越过了被誉为“世界屋脊”的米的高度。此纪录一直保持了10年之久。她从1959年到1967年,在140次比赛中获胜,是世界上跳高比赛获胜最多的女运动员,被人们誉为喀尔巴阡山的“女飞鹰”。
教练法则:其实,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根栏杆,那根栏杆的名字叫贫穷、饥饿、失业、灾难,或者是生活中其他的种.种不如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将它当成一根栏杆来跳,只要跳过了那根横亘在自己面前的栏杆,你就成功了。
关于孝的故事演讲稿篇5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从教8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有辛酸,有喜悦,有成功,有失败,有诸多说不完的故事。
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让他们都绚丽的绽放,其中有一个故事给了我永远的鞭策和启迪。刚参加工作接任的是高一3班。常言道'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我必须严厉点,要镇住他们。当时班里有一个出了名的'捣蛋大王“叫王彪,他学_成绩差,经常欺负同学,全班同学都惧怕他。暗地里还给他起了个绰号:王捣蛋。一次,他又揍了同学,我一把揪他到办公室,上来就是一顿训斥。您猜怎么着,他不但不服气,还理直气壮地顶撞我,骂骂咧咧地冲出了办公室。当时我蒙了,感到自己受了奇耻大辱。
事后,我对他冷若冰霜。他呢,上课经常变着花样给我捣乱,下课,变本加厉地欺负同学,我对这个孩子既恨之入骨,又无计可施。
可后来的故事却改变了他,那次,我打开抽屉,发现抽屉里有一张字条,上面写道:'老师,你一定非常非常地讨厌我、恨我吧,但我不讨厌你,因为我知道你恨铁成钢,可我讨厌你对我毫不留情的训斥“。我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该是我好好反省的时候了。我决定找他好好谈谈。
我和他进行了一次和颜悦色的谈话,这是我第一次非常亲切的和他说话。我首先向他道歉,他有些不自在,又好像有点受宠若惊,一改往日那副蛮横的样子,向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自己捣乱、欺负同学都是故意的,原因就是对我不满,想对我报复。他很真诚地表示以后不会这样了。还十分诚恳地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今天的你,相信我也会喜欢以后的你。“最后还问到:'老师,我给你惹了那么多麻烦,你还会喜欢我吗?“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我会把你看成我最好的朋友“。
这件事一直珍藏在我心底。这张纸条我也一直珍贵的保存着,它时刻鞭策着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时时提醒我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灵动的个体,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去尊重和热爱自己的学生。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
关于孝的故事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
★ 善孝的演讲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