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的演讲稿5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根据演讲主题的不同,演讲稿的内容也是大不相同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每个人都要学会使用正确的心态来写演讲稿,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培育的演讲稿5篇,供大家参考。

培育的演讲稿5篇

培育的演讲稿篇1

如果说我喜爱文学的话,就是从喜欢古诗词开始的;如果说我最早接触古诗词的话,就是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开始的。

小时候,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日三餐时,父亲都会反复念叨这一句。父亲对这句话的注解是:一是要勤劳,二是要节俭。“庄稼人就是要勤劳,不勤劳就活不了,因为粮食不会自己从地上长出来,更不会从天上落下来。庄稼活必须实打实地做,绝不能敷敷衍衍,如果你敷衍了一季,你就得饿一年肚子……”每每说到这里,父亲还会指着面前的碗里,“这碗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辛辛苦苦得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浪费,哪怕是一颗饭渣、一点菜叶,浪费粮食是会遭天打雷劈的……”

说到最后,父亲还都会补上一句:“我小的时候,你们爷爷就是这样教育我的。”

当我们放下碗筷时,父亲会一丝不苟地对我们进行检查,倘若发现我们座位上或者饭碗里撒落或残留有一点饭菜,定会逼着我们吃下去。开始一段时间,我们几兄妹都有过因此而被挨骂的经历;但渐渐地,大家都习惯成自然了,每次吃得都很干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初听父亲说这一句时,我并不知道是古人的诗句,渐渐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高小毕业,是村里文化水平最高的;而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虽讲不出什么道理来,但她却是这句话最忠实的践行者。母亲一生操劳、勤俭持家。那会儿买不起新衣服,父母穿不了的儿女穿,哥哥穿不了的弟弟穿,姐姐穿不了的妹妹穿,衣服虽旧却缝补得整整齐齐,清洗得干干净净。

如今父母都过世了,我也早成了城里人,各方面生活条件更是非当年可比。但我们家依然保留着“勤俭”的家风。不管社会如何向前发展,不管生活水平如何提高,我们都会将这个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培育的演讲稿篇2

我的母亲是一名老党员,她常说的话是“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母亲在我们村子里算得上是个通情达理、吃苦能干的女人。只要别家有困难,第一个到场帮忙的肯定是母亲;谁家闹矛盾了,母亲也帮着调解。村民们选举母亲当了村官,母亲一干就是30余年。

母亲对集体的事比对自己家里的事还要认真。有一年冬天,我们村要修拦水坝,母亲作为一村之长,跑上跑下,忙里忙外,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经常见不着人,为了“大家”顾不上“小家”,父亲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为此,父亲也会发些牢骚。母亲对父亲说:“我是一村之长,我不带头谁来带这个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还得看干部嘛!你不知道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母亲这么一说,父亲就没什么话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村里修建水库,解决全村200多村民的饮用水和用电问题。县水电局提供钢筋、水泥等材料,村民投工,负责搬运和修建。全村按户分配,每户出一个劳工,不分男女,直到运输任务完成和工程结束为止。

由于村子在山里,不通公路,搬运工程材料需要攀爬近10里的曲折山路。那段时间,我的母亲总是大清早就赶着骡子下山,一天两趟负责搬运,其他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一天一趟。每次看着归来的母亲,低矮的身躯,背上全是泥水和汗水的混合物,她和家里的骡子一前一后,都喘着粗气,一路走过弯弯曲曲。

终于有一天,父亲忍耐不住了。“你这么不要命干吗?一天两趟,你受得了,大黄(家里骡子的名字)也受不了啊!”父亲大声质问。

“你懂个啥,马上农忙了,不提前搬运完,咱们的水库还修不修了?再说我做的是大家都受益的事呀。”母亲说到 “大家”的时候,一下子仿佛又变得精神了。

父亲生气地跺脚,钻进厨房,边走边说,“你就活活累死吧。以后要还是一天两趟,你自己去,别带大黄啊,它可不是党员。”母亲哈哈大笑,“大黄,做得比我这个党员多……”

第二天,天不亮父亲依然早早起来给母亲热昨晚吃剩的饭菜,然后给大黄喂草料,然后,一切照旧。

那一次,母亲提到“党员”时的神情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我第一次听说了“党员”这个词,也记住了母亲的话——“我是个党员”。母亲情感朴实,尤其对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感到无上光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这个幸福的家。”“从小要听党的话,长大要做党的人。”“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这是母亲常挂在口头的话。

一转眼,我参加了工作也入了党,每次临走时,母亲都会告诫我,“男儿就应该顶天立地,多帮助人,坚决不能走歪门邪道。”

“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也成了我的座右铭。受母亲的影响,我手巧、腿勤、一手好活什,邻家有什么事总爱来麻烦我,我不管手边有什么事,都会先放下,随叫随到;只要我在家,总是把胡同扫得干干净净。左邻右舍无人不夸,都说“有其母必有其女,教出的后辈是好样的”。

培育的演讲稿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

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据记载,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就是一位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在家中,包括司马懿在内的几个儿子虽然已经成年,但司马防不召唤他们,儿子们便不敢随意去见父亲;见面时,如果没有允许他们入座,便不敢坐下;司马防不向儿子们提问,他们也不能随便说话。司马氏父子之间完全按照礼仪相处,秩序井然。这看上去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却是在汉末乱世时对传统礼仪的一种坚守。虽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已经成了当时社会与政坛上屡见不鲜的丑闻,但在司马防家中,仍能保持儒家所倡导的礼仪,这就是家风的影响力——不随时而变,靠治家者的自觉,维护他们所认同的价值。

另外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他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不仅仅是他自己,他对自己的后代要求也十分严格,还有他劝诫自己的孩子的《诫子书》流传在世。要求自己的后代一定要忠于一主,恪尽职守,不做对不起自己家族的事情。他的后代受他的影响,都像他一样,他的儿子诸葛瞻便是代表,为蜀国战死沙场。这便是门风,诸葛亮要求他的后代必须要忠心耿耿,严于律己,这才使他们名垂青史。而在我的家中,家风便是以仁对人,以德对人。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别人的时候以善良与德行去对待别人,在对方以不逊对待自己时,仍然用仁和的态度去对待对方。因为毕竟不能以对方的态度来看待对方,也不能将对方的话反用之。只有以仁对待别人,自己才会在别人的眼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对方也会被自己所感,便也会以仁对待自己。德行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好坏的体现,德行的好坏,也就意味着这个人的品行与处事行为是怎样的,如果自己的德行是良好地,这个人在任何地方都有立足之地。而德行底下的话,不仅会为自己徒增麻烦,在别人的眼里,这便是没有修养的体现。

优秀的家风并不是高深、玄奥,令人感到不着边际的大道理,严格的说,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关键是要把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变成每个家庭成员的自觉。家训,该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如果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培育的演讲稿篇4

我的父母很平凡,父亲是个工人,母亲曾务农。他们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殷实的财富,但是他们有一颗热情、真诚、善良如金子般的心。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做人无愧于良心,要懂得感恩;做好事不一定是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从一点一滴的小善做起;孝顺父母天降福;不能贪财……给予子女一生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母亲结婚两个月后,奶奶从老家来看儿媳。父亲外出工作不在,囊中羞涩的母亲偷偷从姥姥那儿借了几元钱,把奶奶领到饭馆,给奶奶要了一份饺子,她声称自己吃过了,让奶奶吃。姐姐和我的心里从小就烙下了孝爱双亲的印记,成家后对待公婆如同自己父母的父母,我的婆婆身患绝症入院后一直都是我和爱人侍奉左右。

儿时我和姐姐在大院门外的沙堆边捡到两盒香烟。结果还没到院里,就听到东厢房二顺妈站在院里大骂:修房子买的好烟让孩子拿去玩丢了,也不是哪个挨千刀的拾了去不还,今儿不拿出来没完……母亲拉过我们问明情况,赶快让我们把那两盒烟还给了二顺妈。母亲意味深长对我们说:记住人一辈子都不能贪财,拾到东西要在原地等着失主来取回,否则你一生也背负着见利忘义的骂名,甚至招来祸患。如今姐姐已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她通过耐心的教育使一些说谎、顶撞父母、厌学等不良习惯的孩子改过。家长带来财物感谢,都被姐姐婉拒,她说:我只是做了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姐姐和我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守本分做人,追求踏实快乐的生活。

大院里吹管子家来了逃荒的大姐,他老婆硬是不肯给大姐一口饭吃,她在院里不停地哭泣。母亲做好饭后,先盛好饭菜给她送去,好几天都如此。后来,她走后我和姐姐把那个碗放到院里,不愿碰它。母亲知道后狠狠批评了我们:谁都有走窄的时候,可我们的心不能窄了!让我们知道了行善不能选择挑剔,要做到尽心尽力、表里如一。

母亲有一个好友丈夫早逝,她要养活老母和幼小的孩子,生活十分艰苦。母亲经常帮助他们。父亲知道后对母亲说:帮人是好事。以后逢年过节,咱家吃肉馅包饺子,你先给她们送过去一半肉馅。善是可以传递的,4岁那年,我看到看井水的老婆婆总吃棒子面,就央求父亲把仅有的一点淘换来的唐山大米送给她,父亲欣然同意,逢人便表扬我:我家二闺女,心善又懂事。

一次,父亲上班途中偶遇邻村一个高中生突发急性阑尾炎,父亲赶快拦下拖拉机送他到厂医院立刻手术,保住了那孩子一条命。父母总是善以待人,教导告诉我们做好事不应求回报,默默地行善事才是真善。姐姐20多年来默默帮助了很多学生。非典那年,她班上一学生家长工作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姐姐知道后,就把学生接到家中,照顾他上学吃饭20多天。姐姐说:老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饭,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就要对他们负责。

爱的天空博大而宽广,慈祥而温馨,她福泽下代更恩施天下。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家风,成就好的民风。

培育的演讲稿篇5

父亲已是年近90岁的老人了,退休30多年来,父亲每天读书、看报、散步,生活充实而平静。

多年来,我每次回家,父亲总是关切地询问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在父亲的心里,子女的成长是他最大的牵挂。

当我对生活和人生发出牢骚和不满时,父亲总是对我说,要让、上、帮、躲。具体来说,就是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见到别人有难就帮,见到好处就躲。如果你做到了这四个字,那么,就少了些牢骚和怨言,人就会有一种朝气、一种阳光、一种力量。

起初,我对父亲说的这四个字不以为然,如果做到这四个字,那我不就是成傻子了吗?

父亲听后严肃地说道,我愿意有一个这样的傻儿子,而不愿要一个见到荣誉就抢,见到好处就拿,见到事就绕着走,见到问题就躲。处处只会抢、拿、走、躲所谓的聪明儿子,我们的家风就是让、上、帮、躲,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按照父亲的教导,我在工作、生活上,处处让、上、帮、躲,虽然苦点、累点,但人际关系融洽了,心态变得平和、淡定了,生活中,看到了更多地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景致。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这四个字,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安身立命的根本。我没有什么遗产留给你,就只有这四个字,子子孙孙都不能忘。

让、上、帮、躲这四个字,正是父亲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人能拥有这让、上、帮、躲的品格,就能抵御尘世间任何艰难和险阻,散发出迷人的人格魅力。

培育的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

爱国的演讲稿模板5篇

国旗下的演讲稿5篇

缅怀先烈的演讲稿优秀5篇

关于后悔的演讲稿5篇

写自己的演讲稿600字5篇

工作自我介绍的演讲稿5篇

运动的演讲稿300字5篇

代表的演讲稿通用5篇

学校的文化演讲稿5篇

竞选班委的演讲稿优秀5篇

培育的演讲稿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