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教案的优劣可以通过实际教学效果来评判,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雨娃娃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雨娃娃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明快的旋律。
2.尝试自编舞蹈动作,学会跳圆圈舞,体验创造的喜悦。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玩具洋娃娃和小熊歌曲音频熟悉歌曲旋律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洋娃娃和小熊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各种动作
二、用洋娃娃和小熊进行师生互动,引出话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客人,听!它们在说什么呢?
出示洋娃娃:嗨!小朋友,我是可爱的洋娃娃,我的舞跳得可棒啦!大家喜欢我吗?出示小熊:你们好!小朋友,我是小熊,别看我长的笨头笨脑的,我的舞跳得也不错哦!大家欢迎我吗?)出示洋娃娃:我舞跳得好,我还会唱歌呢?请听。
三、学唱歌曲
1.集体欣赏:(播放歌曲)我们来听听洋娃娃是怎样唱的?
幼儿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2.个别交流:洋娃娃唱得好吗?你听后有什么感觉?这段快乐的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它怎样唱的?
幼儿泛讲歌词内容,教师用歌曲里的句子总结。
3."现在让我们跟着电子琴把歌词念一遍吧!"教师带领幼儿按音乐节奏、节拍速度念歌词。
4..其实是一首外国儿歌,歌曲的名字叫《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现在我们跟着洋娃娃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吧!
(让小熊评价)集体跟着琴来演唱一遍。
出示小熊:恩,唱得不错,不过能不能唱得再好点呢?
师:小熊鼓励我们再唱的好一点,大家能不能做到呢?我们一定要让小熊满意哦!(再次演唱)
四、想象创编
1.洋娃娃和小熊跳什么舞?你会跳吗?
2.创编: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教师进行引导。
3.个别交流:教师请表演好的幼儿来表演,其余幼儿模仿表演。
4.请全体幼儿来表演。
五、跳圆圈舞
1.师:我们用刚才编好的动作,重新再来跳一遍好吗?
2.请幼儿来表演跳圆圈舞,其余幼儿观看、模仿(先个别再集体)。
3.集体表演圆圈舞,教师加入其中。
六、听音乐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能总体上达到,但我在教学的动作上还需要夸张一些,同时在幼儿与幼儿之间舞蹈的互动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可以让中班和大班的幼儿穿插在一起跳舞等。在幼儿道具的分发时,我是让孩子们一起上来自己选择想要当的角色,但这样较为混乱,改成想当洋娃娃的小朋友先出来选择,再请小熊出来装扮自己,这样可能会较为有次序一些,同时在幼儿的表情上我还需要提醒幼儿要欢快的、愉悦的。
雨娃娃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感知跳跃的音乐性。
2、培养幼儿注意力、想象力、自控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
3、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自制的乐器若干,节奏卡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感受歌曲的
1、师: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出示木偶--洋娃娃和小熊。
2、复习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它们是怎么跳舞的'。
3、师:洋娃娃说"我有些累了,我想请小乐器帮我跳舞,好吗?"
二、引导幼儿探索,为歌曲创编节奏
1、教师请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分组创编,请幼儿把创编的节奏用节奏卡表示出来。
2、师:"那个洋娃娃的舞姿最漂亮?"请幼儿说说你喜欢那个组的节奏谱,为什么?幼儿自由讨论。
3、请全体幼儿敲"洋娃娃"的节奏谱,教师伴奏小熊跳舞的的部分。
4、师:"洋娃娃的舞姿真优美呀,小熊急的快哭出来了,你们能不能也帮我来跳舞呀?"
①要求幼儿讨论:小熊跳舞是什么声音?它会跳哪些舞?
②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组创编。
③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在小组中再分组,把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进行合奏。
5、请一组幼儿进行表演,提问:
①他们敲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在修改一下?幼儿自由发表言论,教师留意"小熊跳舞"的节奏谱的制定。
③师"请你们觉得自己的节奏谱还有不完美的地方赶快修改,接下来我们'洋娃娃和小熊'舞蹈专场就要开始啦"
三、器乐表演。
1、幼儿分别上来表演,
2、教师讲评。
3、师:"今天'洋娃娃和小熊'开了舞蹈专场真高兴,他们要谢谢你们帮他们跳出了这么棒的舞蹈。"
教学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波兰儿歌。结和本班学生年龄特点,我给本课设计的歌曲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学生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学生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雨娃娃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会舞蹈,并能完整地进行表演。
2、幼儿能够在舞蹈中正确变换位置,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幼儿感受舞蹈的欢乐情绪,体验跳双人舞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2、小熊头饰若干
3、教学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进入音乐坊环节,请幼儿欣赏歌曲,并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
教师:这首歌好听吗?让我们一起点点头,高兴地转个圈圈吧!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音乐坊中的画面,引出活动内容。
(1)画面中都有谁?
(2)你们知道洋娃娃和小熊跳的是怎样跳舞的吗?
3、教师继续播放播放歌曲,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熟悉歌词。
教师:你知道洋娃娃和小熊跳的是什么舞蹈吗?
4、教师启发幼儿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将动作串联起来。
(1)教师将幼儿分为两两一组,并面对面站好,做拍手的动作。请其中一名幼儿佩戴小熊的头饰。
(2)洋娃娃和小熊见面后,两人可能会做什么动作呢?
(3)教师请面对面的幼儿互相拉手,转一圈后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拍手。
(4)圆圈舞是怎样跳的呢?
(5)请面对面的两名幼儿做点头的动作。小熊小熊点点头,洋娃娃也跟着小熊点起头来。
5、教师启发幼儿想象和模仿洋娃娃笑起来的样子。
(1)猜一猜洋娃娃是怎样笑的?
(2)启发幼儿想象洋娃娃笑起来的样子,小熊的表情和动作。
(3)洋娃娃哈哈笑的时候,小熊可能在做什么?
6、教师请一名幼儿完整地表演舞蹈,请其他幼儿欣赏。
前奏:有节奏的左右摆头。
第一句:两人面对面拍手。(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
第二句:两人手拉手转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继续拍手。(他们在跳圆圈舞呀,跳呀跳呀一二一)
第三句:两人面对面点点头。(小熊小熊点点头呀,点点头呀一二一)
第四句:洋娃娃用食指指着自己的脸蛋,小熊站在原地拍手。(洋娃娃呀笑起来呀,笑呀笑呀哈哈哈)
7、师幼共同随音乐舞蹈,感受跳双人集体舞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
等到幼儿熟悉舞蹈动作后,请幼儿之间互相换角色或寻找新的舞伴继续舞蹈。
雨娃娃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关心他人和为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
2.能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了解五官的名称及其功用。
活动准备:
故事ppt、图片两张(笑脸和哭脸)彩笔、贴五官材料一套
配套课件:
小班社会课件《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笑脸、哭脸、幼儿欣赏,老师提问:
这两个娃娃你喜欢哪一个?你平时是喜欢哭还是喜欢笑?笑脸、哭脸哪些地方不同?(引导幼儿说出笑脸嘴巴向上翘;哭时嘴巴向下弯。)
2.你看到朋友的笑脸你心里会怎样?(很高兴)看到朋友哭时你高兴还是跟着伤心?
3.现在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看故事中的小蜗牛是怎样对待朋友的。
二、基本部分:
1.老师讲述故事ppt《微笑》一遍后提问:
小鸟为朋友做了什么事?(小鸟为大家唱歌)
大象为朋友做了什么事?(大象为朋友们干活)
小兔为朋友做了什么事?(小兔为大家送信)
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感到高兴的事?(她把微笑送给了大家)
它是怎么把微笑送给大家的?(她把画着微笑的小蜗牛画像,装在信封里,请小蜗牛送给了大家。)
2.边提问边复述故事一遍,并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3.请幼儿表演故事一至三遍
4.讨论如果你的朋友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使它高兴起来?
三、结束部分:
1.小蜗牛把什么送给了大家?
2.你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给朋友带来快乐?
活动延伸:
1.画一画每天的心情,不高兴嘴角向下弯,高兴时嘴角向上弯。
2.游戏:贴五官(操作材料)
让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贴出哭时或笑时的嘴巴、眉毛。
雨娃娃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娃娃”有洋娃娃、布娃娃、泥娃娃等,有的漂亮可爱、有的淘气可爱、有的傻的可爱,下面我们再认识一位好心又可爱的娃娃。
知道它是谁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娃娃》边板书课题边指导书写:风娃娃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2}标出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去掉音节读。
{3}练习组词读词语。
{4}练习,我会连。
{5}交流识字方法。
{6}小游戏《找苹果》。
{7}找找说说,看看部首和熟字能组成哪些新字。
3、指导书写“表、极”。
{1}课件演示这两个字的笔顺,学生认真观查。
{2}指名学生回答如何写好这两个字。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三、 深入学习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拿起笔边听边划出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了哪几件事?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风娃娃做的这几件事哪些受到了人们的称赞,那些受到了人们的责怪,同学们知道吗?
4、指名学生回答。
5、学习第二自然段 。
{1}师:风娃娃长大了,它是一个最听妈妈话的孩子,有一天,风妈妈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许多事。”于是,风娃娃来到田野,它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到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好吗?;
{2}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风娃娃来到田野看到了什么景象,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能用朗读告诉老师吗?
{3}读第一句,师:“抽上来的水怎样流的?”
{4}演示理解“断断续续”。
{5}再读第一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6}这个时候,风娃娃怎么做的呢?{看图}
{7}学风娃娃的样子吸气、吹气,再读一读。
{8}带来的结果怎样?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娃娃肯定高兴,你们高兴吗?
{9}请同学们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等会儿我们比赛读,看谁读的好。
{10}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风娃娃做了好事非常高兴,心相帮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可是它后面做的事有的受到人们称赞有的受到人们责怪,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自然段,风娃娃来到田野吹动了风车,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风娃娃来到河边,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指名学生回答。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4——8自然段。
1、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2、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3、研读“做好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4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5朗读4——8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 指导书写“号、伤、吸、示。”
?风娃娃》说课稿
呼图壁县第一小学 安文梅
一、 说教材
?风娃娃》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讲述了风娃娃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起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它,它还不知道为什么呢。
二、 说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教师的有效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懂得“做事请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3、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由、名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让学生围绕风娃娃做了那几件事?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方法
1、调动识字的积极性,由带音节读,到去音节读。从字过渡到词、逐步加大难度。
2、充分调动识字的主动性,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
3、挖掘识字的趣味性,用偏旁和字组成新子比一比,看谁组的多,通过有趣的游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巩固识记了生字。
4、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中受到教育影响。通过找出能说明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的段落及重点词句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 说教学过程
1、由风娃娃插图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我会认、我会读生字掌握情况。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 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生字,先自己读然后指读,全班齐读。
2、去掉音节再读一读。
3、组词,出示词语认读,指导“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
4、检查生字读音:连线练习。
5、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引导学生归纳识字。
6、拓展延伸:找找说说,看看偏旁和字能组成那些词,看谁组的多。
五、指导写字:表、极
六、学习一、二自然段,了解风娃娃做的第一件好事。
七、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风娃娃》教学反思
呼图壁县第一小学安文梅
?风娃娃》是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中介绍了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它,它还不知道为什么呢。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顺。通过学习感悟,使学生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下面对本人上课情况进行反思。
这堂课较成功的地方是:整堂课我能紧紧围绕专题设计,在课堂上能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识字,同时不缺乏趣味性,识字的巩固练习做的比较好,通过有效的练习和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前能做精心的准备,对教材比较熟悉,课堂教学中目标比较明确,生字的书写指导比较到位,强调写字习惯的养成,朗读指导能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效果较好。
这堂课中存在的不足:
1、课堂机智不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学生做找找说说练习时,有几个可以组成的字,学生没有说出来,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发现。
2、在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叫的次数太多。
3、朗读指导不是很到位,有点仓促,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
4、写字指导时,对学生的写字姿势强调不够,有的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教师没有及时提醒。
5、在时间调控上做的不够好,出现拖堂现象。
针对以上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正,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
雨娃娃教案篇6
制作对象:
袜子娃娃。
制作目的:
丰富宝宝的童年生活。
准备材料:
1、彩色袜子。
2、不同颜色的线和针。
3、彩色纽扣。
4、玩具棉或是一般的棉花等等。
制作过程:
1、采用藏针法将两块布的缝合在一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布料。
2、再采用回针法将四肢和耳朵翻到背面后缝好,再翻回正面。
3、然后将各个部位填充好棉花,将其缝合好。
4、再把头与耳朵结合在一起,头与身体结合在一起、身体与四肢连接在一起。
5、最后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将纽扣等物品装饰在娃娃面部,作为眼睛和嘴巴等。这样就完成了
雨娃娃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各种印制材料以移、压、提的方法为娃娃家装饰围裙和头巾。
2、用轮流的方式与同伴共享游戏材料,学习说“你用完了给我用,好吗?”。
活动准备:
1、幼儿对各种印制材料有初步的认识,事先欣赏过家里的花围裙。
2、欣赏材料:围裙、头巾、小花被。
3、白棉布裁剪成围裙、头巾、被子等形状,各色颜料若干。
4、印制工具:青菜头、芹菜头、灯笼椒、苦瓜、藕(横切面)等蔬菜印章,有图案或花纹的各种小玩具。
活动过程:
1、欣赏围裙和头巾。
教师: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小花可以印在围裙的哪里?
2、出示娃娃家的围裙和头巾(白棉布),探讨围裙的印制方法。
(1)教师:这是娃娃家的同裙和头巾,你们觉得好看吗?为什么?怎样才能把它们变漂亮?(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2)教师:怎么印?(压一下)可以印在哪里?还可以印在哪里?(中间、边缘)想换一种材料怎么办?(用过的材料在抹布上擦一擦)
(3)教师:你想用的材料,别的小朋友正在用怎么办?和他说什么?(你用完了给我用,好吗?)
(4)教师:桌上有哪些材料?印出来会是什么样子?每一种材料都去试试看。
3、幼儿操作。
要点提示:
1)鼓励幼儿使用两种以上的颜色,提醒幼儿印制时不移动实物印章才能印得清楚。
2)尝试运用色彩或图形间隔的方法印制围裙。
4、作品评价。
教师:看看我们的罔裙上都印了什么?像什么?
5、帮助幼儿将印制好的物品穿戴在头上、身上,幼儿互相欣赏,并随音乐游戏。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
①将装饰好的围裙等放在娃娃家供幼儿游戏时使用。
②穿戴上印制好的'围裙、衣裤等进行时装表演。
☆区角活动系上围裙继续印制,体验炒小菜的感觉。
教学材料
蔬菜印章的制作
蔬菜印章的制作关键是蔬菜的选择和加工。蔬菜的选择一定要新鲜,最好是当天早晨买,特别是温度比较高的季节。这样的蔬菜比较硬实,利于操作。除了新鲜,蔬菜的品种、大小也很重要。一般的蔬菜要选择中等大小的,太大、太小都不利于幼儿抓握,印出的图案也不是太美观。选购来的蔬菜需要进行加工:如芹菜、青菜要切下大小合适的菜头,印出来像花一样;将山东大芹菜的茎切成段,印出的花纹像小月牙一样;苦瓜和藕切成段,印出横切面的花纹。
雨娃娃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学习与同伴的协调表演。
2,学习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体验创作及合作表演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娃娃家相关教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喜欢玩娃娃家吗?娃娃家里面有谁呢?你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呢?
2,观看情境表演并欣赏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和听一听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玩娃娃家的。
3, 熟悉学习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边听老师的琴声,一边听两个小朋友的范唱,并跟着他们一起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扮家家》。
4,分组表演。
师: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两人为一组来进行演唱表演。
5,结束。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合作与分享。
雨娃娃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