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案是教师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水墨画鸟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水墨画鸟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对水墨画感兴趣。
2、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法创作水墨画。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水盆、墨汁、砚台、毛笔、宣纸、课件、盘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认识笔墨纸砚,感受中国水墨文化,
1、出示笔墨纸砚提问幼儿,“是什么”、“做什么用的”“怎么用”。由熟悉的纸到墨,让幼儿认识墨、墨水。
2、看图片感受中国水墨画(诗词、青山绿水、花草树木、飞鸟鱼虫)
3、提问幼儿是否喜欢,有什么感受。(美丽、开心、骄傲)
(二)、寻找水墨画中藏着什么
1、欣赏三幅画,提问看其中藏着什么,是怎样画的?(同一幅画,放置角度不同)让幼儿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的效果。
2、欣赏水墨视频“相信品牌的力量”,得出:墨去了水里,每次流动都有不同的画面。提问“那怎样留下画面?”
总结:把墨滴在水里,让它流动,把纸放在水面,拿出来就是一幅好看的水墨画。
(三)、学习创造:(音乐)
1、 教师示范:滴墨印画
讲明要求:
①滴墨
②轻摇,使之流动(不能摇匀)
③将纸放入水面
④提出来
2、 幼儿操作(桌子上每人两个盘子,一个放水准备让幼儿滴墨,另一个空盘子放纸张,并且印好后放到空盘子里,操作一次)
3、 作品展示
活动反思:
请两组幼儿通过两次教学,得出的成果:孩子们能够通过熟悉的纸张与笔,联系认识了解文房四宝中的墨,认识墨汁,并在欣赏不同风格的水墨画的基础上,用滴墨来印画的方法了解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通过幼儿自己的领悟,动手操作,亲手印出各种不同的画面,让幼儿感受到了水墨的神奇。
我的第一次教学中没有让孩子们共同欣赏大家的作品,就少了孩子们对自己作品的总结,少了对同样活动中不同结果的奇妙的感叹,以及孩子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感受不同的水墨意境。第二次在接受了同事们的宝贵建议之后,过程也进一步完善,孩子们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对于一些意象不到的画面会有发自内心的赞叹,还有孩子对自己作品的神奇想象,加上孩子的语言,在古典音乐的意境下是一种美的感受。
水墨画鸟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水墨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课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水墨画,他们对这门艺术很陌生,所以本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水墨画,初步感悟水墨的特性,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培养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
本课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并配以精炼的文字,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获得启发。本课有两版,—版着重介绍了水墨画的工具、材料;也就是游戏的工具、材料,以及初步的线条练习,水墨特性的尝试。二版着重介绍了一些范作欣赏,文字中隐含着教学的目标与形式,以及一些小难点的突破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及其特点。
2、尝试练习、体验水墨特性。
3、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墨特性。
毛笔、水分的控制。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欣赏作品、图片、装墨汁的小碟等;中国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古筝曲等);音响器材。
师生共同准备:墨汁、毛笔、水瓶、2~3张小宣纸、每一小组1~2张大宣纸、毛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气氛营造:在教室四周挂上水墨画原作,播放中国古典音乐。
1、游戏介绍
①“小朋友们都喜欢做游戏,大家知道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做什么游戏吗?”“今天的游戏非常特别,做什么待会儿告诉大家,但是要想做好今天的游戏吗,就得先了解清楚它的规则!你们看墙上这些画,它们与我们平时用水彩笔、铅笔等画出来的画有什么明显不一样的地方?”(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回答。)
②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把毛笔蘸饱了水和墨,在宣纸上重重的画一笔)。“快看!出现什么变化?再画第二笔,又出现什么变化?第三笔呢”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学生试画。指导交流。
③ 板书课题:《水墨游戏》(一)
2、游戏开始
① 游戏接龙:
教师在黑板上贴好宣纸(注意宣纸下面要垫好报纸),每组边上放上一支毛笔,小组排好队,第一个学生先用毛笔饱蘸墨汗和水在宣纸上画上一笔(各种大小点、长短变曲线均可),再后面的学生接着笔不再蘸墨和水继续画,画出的墨迹要与前面同学的不一样。(一个一个接龙,让学生感受一下水墨的特性,体验墨迹从湿到干的变化。)
② 认识工具:
a.图片欣赏: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发明了笔、墨、宣纸和中国画颜料,它们是进行水墨游戏的主要工具材料。
b.小组讨论:毛笔和其他笔有什么不同?宣纸和其他纸有什么不同?
③ 图片欣赏,体会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用笔方法的不同及为什么会有淡淡不同的变化。
(通过欣赏,认识到一支笔行会因为用笔方法的不同可以画出细的线条、粗的笔触;水分的多少导致的变化:干燥的擦痕、渗化的墨渍……)
④ 探讨尝试:墨色的浓淡与水份多少的关系。(此处墨色变化只作点拨,不作重点要求。)
3、游戏比赛
a.小组比赛:一起合作在一张大纸上随意涂鸦,看看谁的墨色、笔触的变化最丰富。
b.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手中的毛笔,用各种不同的用笔方法画出各种不同的笔触。感受线条的粗细、点的大小、墨迹的干湿等笔触的变化。
4、比赛结果展示
a.把每组作品一起贴到黑板上,教师随意点到哪个笔触目惊心,就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b.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作品。
c.教师点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作业。
5、课后拓展
今天的游戏大家表现得非常积极,各组都画出了好多的好作品,但是今天的游戏并没有结束,下次的美术课上,我们将继续进行更有意思的水墨游戏,如果想在下节课上取得好的成绩,那就可以在课后尝试更多更新的画法,并多作练习。另外,可以从课外书报上搜集大人们的水墨作品,将你认为好的作品图片带来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1、游戏介绍
a.谈话:上节课的水墨游戏大家玩得非常开心,今天还想玩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更有意思、更富有变化的水墨游戏。
b.揭题:《水墨游戏》(二)
2、游戏活动
a.听雨声:小朋友,听!是什么声音?原来是小雨点在说话。
b.示范:
a.教师示范用笔蘸墨在宣纸上画点。
b.重点解决墨色的浓淡:再画一个不一样的小雨点。(师:“再加点水,这次点重一点,慢一点。比比看和刚才的小雨点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用墨用水多少及用笔轻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c.学生练习:在纸上尝试各种点,画好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说说和老师画的点有什么不一样?是怎样画出来的?
(教师小结:点可以变的:浓浓淡淡、干干湿湿、大大小小、疏疏密密……)
d.作业形式:“这些各咱各样的点组合在一起像什么?你能不能把它们变成一张画呢?”
e.欣赏:
a.大师作品:黄宾虹及张大千用点来表现的山水画。比较两幅画的不同。
b.学生作品:看看小朋友画得多丰富啊!
f.搞个小小展览,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既好又多又有创意。教师巡回辅导。
要求:
a.小组合完成。
b.教师提醒学生小心墨汁不要弄翻,注意不要把墨汗翻掉型脏教室。
g.展评:
各小组将作品集中展示,大家巡回欣赏,谁的点变化最多?谁的画最美?
3、课后拓展
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各种各样丰富的线条、色块、形象,看能否像大师一样画出更加精美的水墨画来。
搜集画报上画家们画的水墨画作品,并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交流。
水墨画鸟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画家吴冠中作品《榕树》、《小鸟的天堂》,感受画浓淡相间、虚实相应的表现方法。
2、通过观察、想象、交流、表现等多种形式,充分感受画面的律动和意境。
3、尝试使用水墨画的创作风格进行模仿创作,喜欢画。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天籁森林》;毛笔、宣纸、国画颜料;ppx课件。
2、吴冠中水墨作品《榕树》、《小鸟的天堂》。
活动过程
一、欣赏榕树图片,知道榕树外形特征。
1、来看一看。
展示ppx榕树远景图片,幼儿观察。
师指:在公园里有一棵大榕树,我们一起
大榕树是什么样子的?大树的形状有点像什么?
2、展示ppx榕树近景图片,幼儿观察。
师指:我们再看到大树的下面来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树干、枝条是什么样子的?
树干长在什么地方?
师:大榕树啊从树枝上又生长出一些树干,直直的垂到地上,伸进了泥土里。
二、欣赏作品之一《榕树》,分层次欣赏。
师指:有一个画家爷爷给这棵大树啊画了一张画。
?榕树》分解图一:
师指:树干是用什么样的线条画出来的呢?(粗粗的、黑黑的、弯弯曲曲的线条)
?榕树》分解图二:
师指:这些细细的,黑黑的,弯弯曲曲的线会是大榕树的什么呢?
?榕树》分解图三:
师指:淡淡的黑色向下垂落的线条可能是什么?画面里线条的黑颜色一样吗?除了黑色,画面里面还有哪些颜色?
?榕树》分解图四:
师指:有人说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听到鸟叫的声音了吗?你看见小鸟了吗?小鸟在哪里呢?快!我们把手拍一拍,一只小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三、欣赏作品之二《小鸟天堂》,感受热闹、欢快的气氛。
1、观察、想象画面中的律动和意境。
师指:在小鸟的天堂里小鸟们很开心,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了解画的名称,画家及创作材料,加深幼儿对作品的印象,激发创作愿望。
师指: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好听的名字吧!刚才小朋友起的名字真好听,画这幅画的画家爷爷叫吴冠中,他给这幅画起的名字叫《小鸟的天堂》。
四、幼儿创作活动,师巡回指导。
1、介绍水墨画工具材料,重点介绍宣纸。
2、引导幼儿尝试使用水墨工具画出粗、细、弯弯曲曲以及浓淡层次不同的线条,感受水墨比例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
3、鼓励幼儿模仿水墨画风格,运用水墨创作《榕树》。
师指: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吴冠中爷爷画一画漂亮的大榕树吧!
4、幼儿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指导要点:关注幼儿工具材料的运用,鼓励幼儿尝试水墨浓淡的变化等。
五、幼儿经验分享及作品展示、欣赏。
1、分享对宣纸的感受及体验,进一步了解宣纸特性。
2、幼儿介绍自己作品。
六、教师,结束活动。
水墨画鸟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几个画面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儿童快乐的心情。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描绘的场景展开联想和想象。
3.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描绘的三个典型场景,感受诗歌意境,感受儿童可爱的形象和快乐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了解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欢乐美好,体会儿童在大自然间的天真快乐的心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造句。
2.朗读课文,背诵《溪边》,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展示的三个场景,理解课文内容。
2.从学习中感受儿童诗的意境,体会儿童生活的多彩与美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童年》)童年如诗,充满了奇思妙想;童年如画,溢满了五彩斑斓;童年如歌,萦绕着欢快悠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儿童诗,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三幅美妙的图画。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打开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去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幸福快乐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碎”,翘舌音“染、爽”和后鼻音“腾、浪”。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竿、蘑、菇、葫”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墨”字时,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腾、碎、爽、溅”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拨、浪”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字谜示例:
黑土地,上下立,变成水,能写字。(谜底:墨)
对比识字示例:
竿(竹竿)—干(干净)—杆(笔杆)
拨(拨动)—拔(拔牙)—泼(活泼)
浪(波浪)—狼(狼皮)—狠(凶狠)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墨”上下略窄,中间四点底略宽,末横比其他几横稍长一点。
“腾”左窄右宽,右边两横写短,撇捺不宜伸展,盖住下面的“马”。
“爽”整个字结构宜紧凑,横宜写短,中间竖撇和捺伸展;四个撇点要分布匀称。
“浪”左窄右宽,三点水写在田字格左边中间,“良”写在竖中线靠左一点处。
易错提示:
“染”左上是三点水,不要写成两点水;右上是“九”,不要把竖弯钩写成竖弯。
“竿”的部首是竹字头,不要写成了草字头。
“拨”右边是“发”,不要写成“犮”;末笔是点,不要丢掉。
“蘑”是草字头,不要写成竹字头;下面是“磨”,不要把广字头写成了厂字头。
“菇”是草字头,不要写成竹字头;下面是“姑”,不要写成“如”。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带竹字头的字:竿(竹竿)—笋(春笋)—管(水管)—篮(摇篮)—筷(筷子)—笛(笛声)—竽(滥竽充数)
带草字头的字:葫(葫芦)—蘑(蘑菇)—苗(禾苗)—莓(草莓)—茅(茅屋)—芦(芦苇)—英(英雄)
(4)多音字。
斗
dǒu:斗笠气冲斗牛
dòu:争斗明争暗斗
扇
shān:扇动扇风
shàn:扇子电风扇
钻
zuān:钻洞钻研
zuàn:钻石钻孔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全文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描绘了哪些场景?
明确:用三首小诗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描绘了孩子们在溪边钓鱼、在江中游泳戏水、在林中欢笑嬉戏的场景。
(2)你从这几个场景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欢乐,他们亲近大自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让人羡慕。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童年的水墨画》由三首小诗组成,虽然不是图画,但字里行间却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童真童趣。同学们喜欢作者描绘的这三幅图画吗?大家课下可以互相交流。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水墨画鸟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主要原料是水和墨。中国画中也常见水墨蔬果,许多中国画家运用简单的色彩及丰富的笔墨技法表现蔬果,传达生活情趣。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水墨画,初步了解中国写意画工具材料。
2.技能目标:学习中国画写意技法的笔法墨法,色法。学习画蔬菜水果,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用水墨画蔬菜。
教学难点:
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的掌握。
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水、墨汁、宣纸、国画原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设问:以前画水果,同学们都用什么来画的多?(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画法来表现水果。(板书课题:写意蔬果)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大师作品。
教师介绍几位著名的花鸟画大师:齐白石、王森然。让学生谈谈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示范作品,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中又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当讲解用墨用笔用色的妙处,使学生明白正确的方向。
3、教师示范
教授笔法、墨法、上色方法。(白菜、丝瓜)
4、学生临摹作品。(临摹课本上的,也可临教师画的)
教师将示范画一一挂出来,让学生选择临摹
教师巡回指点。(重点注意水分的多少)
5、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评,从造型、墨色、笔法、色法等方面。
6、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的想法,对中国画的认识、学到什么等方面来说)
7、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水墨画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绘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发扬光大。
三、作业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请你们展开想象画一幅水墨画,内容自由选择。
四、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水墨画鸟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依据幼儿园美术教育大纲中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学前幼儿美术教育大班年龄段的培养目标,结合教材本身的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以下二点。
1、在幼儿已初步掌握水墨画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用水墨画表现方法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性绘画。
这条目标是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中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设计的。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讲述能力,使之萌发热爱秋天的情趣。
这是一条情感目标,我在教学中允许幼儿讲述自己在秋天里的有趣故事,可小组交流、个别交流,并请幼儿欣赏范画,激发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及积极参与的欲望。
二、预知幼儿情况
水墨画是幼儿平时接触较少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前阶段的接触,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非常愿意参与活动,但在表现方法上还欠缺,本次活动将鼓励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创造,同时帮助幼儿解决画面的布局问题。
三、教材分析
根据季节变化及主题的确定,我选择了《我爱秋天》这个内容,在这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有关秋天知识的音乐、语言、科学等教学活动,对秋天有着丰富的认识,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活动的内容符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
四、活动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根据主题创作。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形式,除材料的不同,对幼儿用笔及水分掌握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控制好用笔的水分。
难点是幼儿对画面的安排。通过讲述、交流、欣赏,幼儿的脑海里有着许多有关于秋天的画面,很多很多,不会安排画面,会使画面出现乱、脏的现象,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选材、抓住主题。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
1、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重点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次提醒幼儿用笔水分,可以示范毛笔蘸墨的过程,帮助幼儿掌握水分,要求蘸墨后要在准备好的废报纸上试一试,调整好水墨量后才可在宣纸上作画,以免出现脏的现象。
难点策略:幼儿年龄较小,他们会认为画的越多越好,这恰恰是水墨画最忌讳的。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开阔幼儿的思维,还要帮助他们归纳,找出最主要的、最贴近主题的内容。例:如果是丰收为主题的,以田地、农民伯伯为主;或是以果园为主。如果是表现秋天风景的美丽,可以抓住秋天的落叶做重点描绘。总之,画面有一两个主要表现的内容就可以了,多反而会乱。
2、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1)通过谈话、欣赏,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讲出秋天最喜欢去的地方,丰富幼儿关于秋天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谈话中,鼓励幼儿讨论、交流,并相互学习。通过观察、讲述、启发想象、配乐表演等,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
(2)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
在活动中,我还有意给幼儿创设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倾听、思考、来获得相关知识。如;在展示作品中,鼓励幼儿为自己的画命名、讲述画面、和同伴共同欣赏别人的作品等,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条件。
(3)灵活运用体态语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本次活动里使用较多。一方面,它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它又是教师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鼓励的目光、赞扬的手势、认可的点头对幼儿都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这也是纲要所提倡的。
六、教学环节设计
本次活动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大部分。
1、开始部分
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萌发幼儿进行“我爱秋天”主题画的创作愿望。
2、基本部分
首先是出示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掌握主题画的画面安排及色彩的运用方法,并能大胆用水墨画的手法进行创作。
接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进行讲述,要求讲的有顺序,较完整。
3、结束部分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挂在教室四周,供幼儿欣赏,并请幼儿从画面安排、色彩运用、形象处理、想象力丰富等方面进行自我、相互讲评。
水墨画鸟教案篇7
设计思路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第13届残奥会在北京胜利举办,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以此为背景开展了一系列与中国文化艺术相关的活动。看到幼儿手执毛笔迟迟无法下笔的样子,我在思考如何选择一种方法,既能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水墨画的自由写意,并发现其中的美感,又能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的喜悦。最后,我想到了水墨拓印这个比较简易的方法:当墨汁滴入水中后,便自然散开并慢慢地形成各种图案,如同飘逸的长发、弥散的烟雾、多姿的'自云……千变万化,趣味无穷。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并根据拓印的图案大胆想象。
2.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乐于表现,体验中国水墨画的美感。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奥运会开幕式dvd资料;现代水墨画作品(幻灯片);墨汁、水缸、宣纸和牙签若干:幼儿自制的土豆印章、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和范画
师:(播放奥运开幕式“画卷”片断)这是2008年8月8日开幕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一个节目,名字叫“画卷”。这个节目中的演员用舞蹈动作“画”了一幅精彩的水墨画。水墨画是我们中国的国画,你们知道画水墨画需要哪些工具呢?
幼:画水墨画需要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
师:对,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又叫“文房四宝”,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绘画和写字的工具。
(二)欣赏水墨画作品,感受墨色变化呈现的美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神奇的水墨画,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幼:小兔、狮子、河、波浪、云,右下角的圆点像一粒小石子……
师:你们的观察真仔细,想象也很丰富。你们能看出画面中颜色的变化吗?(教师提示:颜色深――浓、颜色浅――淡、水分少――干、非常湿润――湿;并依次出现“浓淡干湿”四个字。)水墨画中墨色的“浓淡干湿”,让画面变得丰富和美妙。
(三)水墨拓印
1.教师示范并讲解
师:这幅画最神奇的地方是不用笔来作画,而是墨汁和水玩的一个游戏――我们叫它“水墨拓印”。
(1)先将墨汁轻轻地滴一滴到水盆里,大家观察一下墨汁滴进水盆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幼儿自由想象)
(2)用牙签在水中轻轻划一下,可以让墨汁化得更美。
(3)双手拿起宣纸的一边慢慢放进水里,让墨色染在宣纸上;再轻轻地用手提起宣纸,宣纸上便出现了美丽的图案。
(4)把染上图案的宣纸平放到铅画纸上固定好,宣纸要放平整。
(5)作品完成后用毛笔写上自己的名字,再盖上土豆印章。
(四)展示并交流作品
活动反思
孩子们能够通过熟悉的纸张与笔,联系认识了解文房四宝中的墨,认识墨汁,并在欣赏不同风格的水墨画的基础上,用滴墨来印画的方法了解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通过幼儿自己的领悟,动手操作,亲手印出各种不同的画面,让幼儿感受到了水墨的神奇。
水墨画鸟教案7篇相关文章:
★ 幸福鸟演讲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