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前置知识和学习背景,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教案模板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读懂文章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认读识记生字。
2、学习课文1---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蚂蚁是你们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它能爬树,会搬运东西,喜欢在土里生活。可是却有这样一只小蚂蚁生活在书中又变成了汉字,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到书里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书里的蚂蚁》。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思考:小蚂蚁是怎么来到书中的,为什么成了汉字?小蚂蚁来到书中都做了什么?
2、交流听读情况。
四、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
3、小组内自学。
五、学习课文1---6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孤、零、爬、蕊”的字音, 注意“零”字读轻声。
3、识记爬。形声字,左形右声,爪+巴=爬,观看动物爬行的图片,人爬坡的姿势就很像动物在爬行!
4、扩词:爬行、爬坡、爬上、爬山。
5、体会“孤零零、花蕊”的意思。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夹、陈、扁”。“夹、扁”是多音字,又读jiá 和piān,组词:夹被、扁舟。
3、识记“夹、扁”。“夹”是会意字,甲骨文中间一个人形,人腋下还有相向的二人。表示二人合力夹持中间一人。夹的本意是从左右相扶持。组词:夹攻、夹子、夹道欢迎、夹带、夹层、夹杂。“扁”是会意字,小篆从户,从册。户本是门,册是写字用的穿起来的竹或木片。扁即匾额,是题字的长方形牌子,挂在门上或墙上。扁与长、宽相对。组词:扁平、扁担、扁豆、扁桃体。
4、感悟“陈旧“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这只扁扁的蚂蚁来书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找4名同学分别读3、4、5、6自然段。
2、交流读书情况。
3、学习生字“密、噢、挺”注意“噢”的字音是一声,区分“密”和“蜜”。
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话语在前,说话者在后)
5、练习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言。
六、指导书写。
1、“爬”字“爪字旁”的捺要托住巴,“夹”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点撇然后是横最后是撇捺。
2、注意观察“扁”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七、巩固练习。
1、读一读。
花蕊 爬行 爬山扁平 夹住 陈旧 挺直 孤单 孤独
3、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4、轻轻地( )( )( )
5、孤零零( )( )( )
6、黑黑的( )( )( )
7、密密麻麻( )( )( )
8、走来走去( )(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7---12自然段,认读识记生字。
2、描述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小蚂蚁成了旧书的新居民,它都在新家里做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学习新课。
1、轻声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
(1)小蚂蚁做了什么?
(2)“会走路的字”指的是什么?“新奇”是什么意思?
(3)“我们真是太傻了”字为什么要这样说自己?
(4)学习“傻”字。
2、此时旧书不再安静了,它有什么变化呢?
请4名同学分别读课文9---12自然段。
(1)一天小姑娘有什么新发现?学习生字“啊、读、故”。“故”是形声字,金文从反文,古声。反文字变异,本事手拿物击打,引申为有使动的意思,古声含有古旧之意,表示事物发生的源头。促使事物发生的原因叫故。古+文=故 左右结构。组词:故事 故障 故乡 故宫。“读”是形声字,小篆从言字旁,卖声。从言字旁表示言语,卖本指在街上边走边叫卖,与吟咏诗、书相似。“读”的意思是读书。组词:读书默读 读题。
(2)指导朗读“啊!这本她原先看厌了的旧书写着……新故事。”
(3)“看厌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第二天小姑娘又读到新故事了吗?
(5)“忍不住”是什么意思?学习“忍”字:形声字,金文从心,刃声,“刃”字刀刃向右。“心”字变异。从心表示心理活动,刃声与耐声相近,有耐久,能坚持之意。“忍”的本义是忍耐,容忍。组词:忍耐容忍 忍者。
(6)“更加惊奇了”这是为什么?
(7)学习“昨”字。
(8)小姑娘两天在这本旧书里看到了两个新故事,她很惊奇,你们感到奇怪了吗?谁知道其中的答案?
(9)找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段课文。
(10)第三天又发生了什么事?
(11)学习生字“识 路 离 编”。“路”是形声字。金文从足,各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各”字上边是脚趾向下的脚形,下边是口形。“路”本是道,道是走向目的地的途径。“识”是形声字,甲骨文是会意字,从音,从戈。“识“的本义是标记。引申为记住,记忆。
3、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
1、“故 路”左右相等。“读 识”左窄右宽。“忍”注意几个点的变化。
2、“故”右边不要写成折文。
四、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字填在( )里。
爬 趴
( )下 ( )行 ( )着 ( )虫
敌 故
( )人 ( )意 事( )无( )
3、你能试着换个方法说这句话吗?意思不能改变。
(1)这个小伙伴我认识。还可以说:--------------------------
(2)一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这里。还可以说:----------------
4、给下列词语重新组合成一句通顺的话。
(1)叶子下来 金黄的 飘落
(2)好朋友能 帮助 互相 才是
语文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蝴、蚯”等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 3个生字,《识字4》教案。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蚂、蚁、前、空、房、网“6个字。
3、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4、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 使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先一起看看 小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吧?
二、认识动物,看图说话,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4》教案》。
1、出示动物园(课件或挂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动物?生活中看到过这 些些动物吗?
2、动物们在干什么?
三、学习字词。
1、自由读儿歌,用”——“划出藏在儿歌里的这些小动物,并大声多读 几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
自由读儿歌 开火车读儿歌 读词
重点指导:蜻(q ng) 蜓(t ng)
2、(出示词:蜻蜓、蚂蚁、蝴蝶、蝌蚪、蜘蛛、蚯蚓)它们又从儿歌里 跑出来了,还认识他们吗?
(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再认一认。
3、游戏:找朋友”(图与词配对)
4、观察特点,认记生字。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合作,识记这些虫字旁的生字。
(3)检查。
四、读儿歌,继续识字。
1、自由读儿歌。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一行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情和小动物的 快快乐。
3、齐读儿歌。
4、继续识记“网、运、展”。
(1)(出示3个生字所在的句子)指名朗读。
(2)指名认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画一画、猜一猜、做一做等)。
五、指导书写“蚂、蚁、网“。
语文教案模板篇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18页至12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散,惹,渣,坚。
2.容易写错的字:惹,或,郊。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4.朗读课文,正音。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打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爱它们。)
板:惹人喜爱
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爱的?
出示句子: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爱灰雀?
板:男孩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思考: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全班讨论:
(1)灰雀后来到哪儿去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
板:“没看见”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指导朗读句子①
4.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5.小声自由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思考:课文是怎样写灰雀回来的?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板:果然。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6.质疑。
7.总结全文。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板书计划:
灰??
惹人
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语文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语文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写8个字。2.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3.背诵课文,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古诗或名言,做一个合理支配时间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自主识字写字。2.通过理解古诗,结合生活实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惜时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诗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自由轻读诗文。
2.师范读诗文。1.拼读生字。
2.生字正音。
二、检查识字情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生字。1.学习小组开火车识字。
2.“小老师”带读。
3.生字开花。
三、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教师范写。
5.写一写。
6.评一评。1.读准会写字的音。
2.记清会写字的形。
3.观察后: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难点字指导:昏、滚、坠。
5.独立练写,教师巡视。
6.师生一起评议。
四、分层作业:1.读一读会写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会写字。2.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诗文。3.调查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第二课时
一、初读感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推荐关于惜时的古诗或名言警句。
2.同桌互读古诗。
3.听读古诗。1.可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诵读。
2.互相正音。
3.读准读通。
二、诵读感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默读两首古诗。
2.标志自身不理解的地方。
3.全班推荐。
4.教师指引。
5.引导相互读好感叹句和问句。
6.诵读竞赛。背诵诗文。1.考虑两首诗诗意。
2.小组合作解疑。
3.针对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
4.把相对应的句子结合起来理解。
5.将读文和看图结合,想象图中人物对话、语言。
6.鼓励学生读出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小组比;男女生比……
三、拓展延伸:1.推荐古人惜时的故事或让学生诵读其他惜时的名言警句。2.联系自身的时间观谈一谈学课文的感受。
四、实践活动:1.为自身设计一张合理支配时间的学习计划。2.调查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已经调查的可以推荐)
语文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课文内容。
3、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明白只有认真、虚心、耐心学习,才能学好本领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这篇童话所要说明的道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思考题。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了许多鸟,可是你们有没有观察到不同种类的鸟,它们搭的地方和窝的样子是不一样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来学《群鸟学艺》这篇课文,了解鸟儿们是怎样学本领。
2、质疑课题
(1)、什么是群鸟?
(2)、“艺”的意思是什么?
(3)、群鸟学的是什么本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三、读画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按课文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找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做上记号提出来。
(2)、你从哪句话中学到了什么?或懂得了什么时候请提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
(1)、有哪些鸟向凤凰学搭窝?
(2)、它们各是怎么学的?怎么做的?
3、过渡句:我们来看看小燕子怎样向凤凰学搭窝?
4、请一位同学朗读6--7自然段。
讨论:
(1)、在这两个自然段中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他同学边听边画出凤凰教小燕子搭窝的过程,分成几个步骤,用“” 标出。
(3)、能用上?"先……再……然后这个并联词说一句话。
5、认为要学好搭窝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无论学什么,只要虚心好学,认认真真,有耐心就能学到本领?
四、读演结合,感悟中心: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推荐代表朗读,分角色带动作表演课文内容。
3、你们认为谁表演最精彩,为什么?
五、总结、扩展延伸;
1、指导看图编故事:
(1)、分小组讨论
(2)、本组组长讲故事
六、联系实际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群鸟学艺
想 做
猫头鹰 有什么 飞走了 仍旧不会
老鹰 挺简单 飞走了
乌鸦 我也会 得意 粗糙
麻雀 和我想的一样转身
小燕子 认认真真 漂亮 结实 暖和
教学反思
?群鸟学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以上教学设计是本学期我在某实习生上课时所做的课堂摘录。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这堂课是她精心设计过的,其中体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应该说是个不错的设计,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开篇的质疑问难,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个对比环节的设计也较巧妙,突出了小燕子的“刻苦”,有一定深度,语言训练也比较到位,最后自然地引出了学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最后的分角色表演给孩子的语言表达提供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读者和文本的对话。
这堂课的.设计充满了童话的色彩,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是,教师在努力创设童话般的课堂情境时,却被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给破坏了。我们把第五个环节放大了来看一看:也许这个教师想尊重科学,在教育孩子们要做个勤劳、刻苦学习的人时还应多了解“真实”的科学,跳出文本,理性地看待鸟栖息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好像为孩子们精心编织的童话梦一下子被莫名其妙地惊醒了,如果我是听课的孩子,也许我会想,刚才还夸小燕子刻苦学习呢,现在老师说那些鸟本来就不需要搭窝,难道不可以懒惰吗?这简直就是自相矛盾嘛!这样的引导也和先前创设的课堂情境不相符。这位教师为了不误导学生,让学生说说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其他没学会搭窝的鸟住在哪里,看似在拓展延伸,相机渗透科学知识,而事实上则起了反作用。我们是要尊重科学,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不要囿于文本知识,这样的出发点原本是很好的,可是在实际操作上欠缺考虑,出现了导的方法问题。我想,在说明科学真理的同时,能不能不破坏这个童话的情趣呢?让它自然地出现并为学生所接受,而且又能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保持一致?下课后,一位一同听课的老教师说的话简直一针见血:为什么要破坏这么好的童话情境呢?教师可来个顺水推舟嘛!因为小燕子刻苦学习,搭的窝又暖和又结实。而猫头鹰、麻雀、乌鸦他们因为懒惰,没有学会搭窝,至今还没有窝呢!你知道他们现在住在哪里吗?你见到他们会对他们说什么?这不就很自然地把其它鸟的栖息地给说出来了吗。难道这不比一本正经地告诉孩子:其实这些鸟是用不着搭窝的,你知道他们住哪里吗?要好得多、有趣得多,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吗?你看,话一转,稍做改变,照样能说明科学知识,照样能告诉孩子多看书能掌握更多知识的道理。听了老教师的点评,我暗暗叫绝!
新课改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无论如何,应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如何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关系,仍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语文教案模板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