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5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鸟的天堂》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鸟的天堂》教案5篇

《鸟的天堂》教案篇1

课时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教学方法:

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录音机,绿叶,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昨天,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作者是谁?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的生花妙笔走进鸟的天堂,进一步深入学习。

二、学习课文,品读悟情

1、速读课文,划出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幻灯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齐读,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为什么鸟的天堂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引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书,再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吧。

2、学习作者写榕树部分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8自然节,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谈谈你的体会;哪些地方未懂,做上记号,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

(2)资料介绍榕树,简笔画展示。

(3)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指出榕树枝、干、根、叶的位置,体会榕树特点。

(4)抓重点词句,畅谈体会。

(5)指名生读,教师范读,总结朗读方法。

(6)感情朗读,品读悟情。

(7)认识静态的描写方法。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第二次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两次感受不同?

3、学习作者写鸟的部分(运用以上学法自学)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鸟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展示各自手工制作的鸟,以趣激情。

(3)师生合作,模拟演示,创设情境,激活参与。

(4)认识动态的描写方法。在今后的读书写作中要积极运用动静结合法,这样对文章理解更深刻,写作也就更生动。

(5)看幻灯,听录音,谈感受。

(6)感情朗读,领悟中心。

(7)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含义,解题释疑。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大榕树,抓住了榕树大、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的静态美。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许多鸟,抓住鸟多、快乐的特点,写出了鸟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的热爱之情。

四、设问促思,升华情感

如果你来到这美丽的榕树下,看到了这活泼可爱的鸟儿,你会怎么做?

五、砥砺思维,拓展延伸

看,这精致的笼中有一只美丽的鸟儿,学了这一课,你一定明白该怎么做了(学生放飞)。望着这只久居笼中,而后展翅飞向蓝天的鸟儿,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说,可写,可画,可唱)

《鸟的天堂》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写法。

2、领悟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情感与直接表达情感相结合的方法。

【设计特色】

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回顾文章的内容,说出大榕树及鸟的特点。

二、领悟静态描写的方法

1、感情朗读,领悟方法:

⑴ 读描写榕树的部分,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特点的,哪些句子写得好?

⑵ 交流体会,要求:

学生可以从总体上谈文章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也可以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谈自己的体会。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并用感情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

读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边读边想像画面,读出味道,读出理解。其他学生点评同学的朗读,说说在具体的语句中怎样才能抓住关键字词读出榕树的硕大无朋。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抓住翠绿明亮新的生命在颤动读出大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

2、学习方法,实际运用:

学习作者描写大榕树的方法,口头描绘一下自己喜欢的一种花草或树木。

三、领悟动态描写的方法

1、感情朗读领悟方法:

读课文中写群鸟纷飞的部分,划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或标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师生交流:

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说说喜欢的原因,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读出那样的味道。如读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个句子时,抓住叫飞扑字,读出小鸟的自由快乐,读出鸟的天堂里的热闹场面。读后师生评价,根据评价意见,再次感情朗读。

2、学习写法,实际运用:

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用上适当的动词,说一个句子,描绘一下课间时的情景。

四、领悟直接抒情和寄情于景的写法

结合第三单元读写例话中要求的方法: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

交流:

1、找出作者直接赞美鸟的天堂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读出这样的语气。

2、读读描写大榕树和小鸟的段落,体会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借助交流时的所得,再次感情朗读,体会直接抒情和寄情于景的写法。

五、积累语??

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熟读成诵。

六、拓展练习

播放《我是噢一只小小鸟》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倾听小鸟伤心的诉说,观看小鸟的悲惨遭遇,然后以大榕树或小鸟以及这里的农民的口吻,给那只可怜的无助的小鸟写一封邀请信。

提示:

可用上本节课积累的语言以及写作方法,介绍鸟的天堂情况,以便让小鸟敢来这里,愿来这里。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在学生明确了大榕树和众鸟的特点把握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的,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好的问题,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写法的。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让学生把心放进具体的语境中,边想像画面边体会情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出感受,读出滋味,然后是师生评价,评价后结合体会再读再悟,使读的层次逐步提高,在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言语、情感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另外,在本课的学习中,还注意了读与写的结合,在领悟作者抓住榕树特点进行静态描写的方法后,进行了迁移训练,学习作者的写法,口头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草树木。在领悟作者动态描写群鸟欢腾的热闹场景后,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描述可见同学们的活动──这些训练队直到孩子的写作能起到较明显的作用。

本课的拓展练习,虽然之设计了一项,但这次抛砖引玉,却体现了多元化的原则:学生可以从环保的角度谈认识,也可用上本节积累的语言,也可学习本课的表达方式,因此呈现的果应是开放的,多元化的。

但是,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再以读促悟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参差不齐,所以,感情朗读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2、由于这节课的目标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所以在体会方法的实际操作中,工具性的分量有点重了。

3、拓展练习的开放性较大,所以学生写出来的东西面面俱到,层面很浅,倒不如专门落实积累或学习表达一个方面更扎实。

《鸟的天堂》教案篇3

课题:人教版新版第十一册第12课《鸟的天堂》教学要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学习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 释题,导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 释题:

① 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

② 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③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

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广东新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习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 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 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③ 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 ”(加多一点)

“隙”不要写成“ ”(第三笔是“丨”不是“亅”)

“暇”不要写成“ ”(“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④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

2. 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 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4. 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

5. 请按“上路――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每段段意。

6. 分组分段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 指名读。

思考:巴金爷爷在何时去何地?怎么去?天色和景色如何?心情

怎样?

2. 回答思考问题。

3. 默读课文,作者在乘船途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找出相应词句划下来。

4. 作者的所见、所闻(听)给你什么感觉?

5. 练读句子。(男、女分练)

6. 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7. 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五、布置作业。

1. 抄生字、词,组词。

2. 预习3、4段。

① 朗读3、4段。

② 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作者的所见所闻有何不同?(可在

书上圈点。)

③ 思考课后题2. ⑴ ⑵。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二第三段。教学目的:

1.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录音机、幻灯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三段,随巴金爷爷泛舟出

游,一起到……(齐读课题)。

二、 讲读第二段,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作者以前来过吗?这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留给他最深印象的是

什么?(板书“大榕树”)

2. 请同学们边听(第二段的)课文录音,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学生回答问题。

①(示幻灯片)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

写? (板:远、近) ②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句子中的“逼近”可换作什么词?表示

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 作者从远到近,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大、美”)

5. 请四人小组讨论,划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 告诉大家你的结果。

7. 自由读自己所划的句子。

8. 大榕树真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文章里写得特别好的句子。

《鸟的天堂》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和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知道著名作家巴金吗?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巴金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这节课,我们就在巴金先生的引领下,一起走进我们南国的一个梦境般的地方——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2、配乐讲述传说。

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

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这就是——齐读课题。

3、揭题,读题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呢?

生自由交流(景色优美舒适……)

我在网上下载了不少“鸟的天堂”的图片,它确实如你们所想象的,是个很美的地方。只看图片,就是一种享受,让人陶醉,它的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再读课题——

3、学习生字词。

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这儿有三个生字,三个多音字,看他是否全读准了?

(课件出示:一簇簇不计其数树梢做巢应接不暇兴奋)

(1)正音;

(2)理解“应接不暇”;

(3)指导书写“巢”和“暇”。“巢”上部分是三个“﹤”,要写的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暇”是日字旁。

4、理清层次。

借助预习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汇报交流。

到底是六年级的学生,能再预习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理清了文章的。你们的表现让我感到骄傲。下面清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两词去了鸟的天堂后,有怎样的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

堂啊!

指导朗读:能不能把这感慨的味道读得再浓一些?突出“的确”,齐读。

5、质疑。

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

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1、初步感受榕树的美。

(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师配乐朗读课文1——9自然段。

学生听后谈感受,总结榕树的特点。(你仿佛看到一棵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板书: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交流榕树的“大”

(1)随机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指名谈体会,突出“一株”,指名读,自由读。

(2)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图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

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3)指导读,体会榕树的大。

知道这株榕树究竟有多大吗?咱们的操场大不大?这一株榕树所覆盖的面积相当与咱两个操场,甚至比两个操场还要大。

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

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还有那里具体写了榕树的“大?

随机出示:“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抓住“卧”字来体会: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小结: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啊,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榕树了……

体会榕树的“茂盛”、“绿”

(1)随机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如果把“似乎”去掉,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比较读。指名说。

师小结: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的生命的感觉!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指名读。

(2)感受“生命力”

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

(“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还可以与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读,体会,交流。

师小结: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是榕树显示出来的茂盛的生命力,所以——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感受树的美

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这美丽

的南国的树。”

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齐读):这美丽

的南国的树。”

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

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

齐读第八自然段。

指导交流背诵。(好的语言应该积累。)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

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交流。

生写,写完后交流。

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

生读:鸟的天堂。

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这次,我们没有失望,不仅看到了群鸟出巢的热闹场面,而且听到了百鸟齐鸣的动听音乐。那是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鸟的天堂。如果有机会,你们可以去广东,去鸟的天堂——那梦境般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案篇5

一、回顾课文:

提问: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物色?

二、谈话导入: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没看到鸟,却看到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众鸟飞腾的热闹场面。课文中著名作家巴金向我们展示了一静一动截然不同的两幅画卷,你更欣赏哪一幅呢?你画出来了么?(画好的同学贴到黑板做为背景)

三、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如今,鸟的天堂已成为我国著名景点之一,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之外,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呢?

1.请学生汇报。

2.老师出示,请学生读

四、写解说词: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文从而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

1,出示写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

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中国,你准别怎样讲解?

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

3.写好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评选出组内最佳。

4.推选组内最佳在班级汇报、师生共议(结合三种情景)。

五.表演:

你们的导游词可以说是各具特色,设计的都很精彩。然而耳听为虚,如果此刻你们就面对着各色旅客,你怎样发挥你导游的身份呢?

1.出示评比标准

(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

(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

(3)游客表现自然、主动询问。

2.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表演

3.练习后请小组上前表演。

六.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案设计,注意从以下论念出发:

1.成功地设计了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乐于接受口语交际这一颇感头疼的内容,也乐于参与其中。

2.将所学与生活相联,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但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学生在情境中可以说跃跃欲试,但站起表述时还只是个别学生在动,使得参与面较小,全体互动不足。今后仍需致力于调动全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鸟的天堂》教案5篇相关文章:

鸟的旅行读后感优秀6篇

根鸟的读后感推荐8篇

介绍鸟的演讲稿6篇

有关鸟的演讲稿推荐7篇

描写鸟的作文四年级作文6篇

根鸟的读后感优秀8篇

有关鸟的演讲稿优秀8篇

有关鸟的演讲稿精选7篇

有关鸟的演讲稿模板8篇

根鸟的读后感精选6篇

《鸟的天堂》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