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粮食教案8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编写生动有趣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挑战,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惜粮食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惜粮食教案8篇

爱惜粮食教案篇1

一、活动主题: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二、活动目的:

1、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知道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还应该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2、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粮食的可贵,进而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3、懂得勤俭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三、活动准备

1、确定男女主持人各一名。

2、确定诗歌朗诵以及讲故事的同学。

3、收集珍惜粮食方面的诗歌以及故事。

四、活动过程

班主任: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班会话题是“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主持(女):同学们,你们好!“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男):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我们的父母都是农民,我们都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每餐吃的白米饭是我们的农民父母们如何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女:请学生自由发言。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现在,我们都知道,我们每天的吃的白米饭来之不易:耕地、播种、秧苗、移种、除草、除虫、施肥、收割、晒谷子、碾米等等,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如果出问题了,那就成不了白米饭了。

主持(男):既然农民是这么的辛苦,这么的不容易。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让父母的汗水白流?(珍惜粮食)

主持(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主持(女):有人做了做了许多关于浪费粮食的调查,现在就请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1:我们的调查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学经常没有把饭吃干净,还有一些同学把菜吃了,剩下的饭就直接倒掉;还有一些吃了几口就直接倒掉,还有的同学不吃菜,把菜剩下倒掉。

课件2:如果我们每天浪费一粒米,一年的经济损失将达到上百万,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口将节约粮食64800公斤,可救灾民64800人,可供180个农民一年的口粮,多么惊人的数目啊!

课件3:世界各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损耗和浪费的粮食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粮食产量的1/3啊!

课件4:如果我们可以把节约的粮食捐给非洲或者朝鲜那些饥肠辘辘的人们,那么我们就可以救下那10亿多人的生命,小孩子们也不会活活地被饿死啊!

……

主持(男):同学们听听这些惊人的数据吧!

主持(女):如果每位同学都能做到节约粮食,我们也可以伸出我们的友爱之手,去帮助那些饥饿的人们!

主持(男):下面请观看一组图片,了解一下全球饥荒最严重的地方“非洲”

主持(女):通过刚刚展示的图片,看到这些忍饥挨饿的人,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

主持(男):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有许多人用自己勤俭节约的美德,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下面再请张浩祥同学为我们讲一代伟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

周总理生前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还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

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有时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要吃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或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也要马上捡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三年困难时期,周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总理,您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就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主持(女):这个故事可真不错呀!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浪费粮食是可耻的,也是坏的行为习惯。

主持(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诵《悯农》这首诗好不好?

主持(女):请同学们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浪费粮食或节约粮食的事例。自由说说。

主持(女):名人们节约粮食的言行,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多了。接下来请欣赏小品《饭堂》。

主持(男):同学们看了这个小品后,有什么感受呢?请举手发言。

主持女:小组讨论,遇到下面情况你会怎么办?

1、晚上家里吃饭时,妈妈给你盛了满满的一碗饭,你吃不了该怎么办?

2、妈妈今天中午给你带的饭菜你不爱吃,应该怎么办?

3、当你发现有的同学把吃不了的饭菜正要倒掉时,你该怎么办?

主持(男):请大家讨论汇报节约粮食的好方法有哪些?

1、吃饭前自己能吃多少饭就盛多少饭,如果觉得一碗饭吃不了,就先拨出去一部分。

2、吃饭时不挑食,把自己盛的饭吃完,不要剩饭,不要把饭粒掉到桌子上。

3、在外面吃饭时,如果吃不了应该把饭带回家去,保存好可以下顿接着吃。

4、如果看到有的同学把吃不了的饭菜倒掉时,我们要及时地进行制止和劝阻。

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很高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儿歌《爱惜粮食》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爱惜粮食

小朋友,告诉你,我的名字叫粮食。

一日三餐我为主,食用可以长身体。

农民种田很辛苦,风吹日晒忙四季。

一粒粮食一滴汗,粮食掉了真可惜。

爱惜粮食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的来历和爱惜粮食的道理;

2、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园进餐礼仪。

核心要素:

自己吃不用喂吃干净不浪费爱粮食惜食物粒粒米皆辛苦

活动准备:

提前熟悉故事《小猪请客》、熟悉音乐游戏《我爱吃》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唐诗《悯农》引出爱惜粮食的主题。

(二)关键步骤:

1、介绍粮食的来历:

(1)提问:“你们知道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2)结合《悯农》这首古诗,讲解古诗大意,让孩子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得之不易。

古诗大意:“在夏天的中午,农民伯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他们累得满头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可是,有谁知道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种出来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讨粮食的来历和为什么要爱惜粮食。

2、带领幼儿大声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三)引歌套词、古诗新唱

活动延伸:

1、讲故事《小猪请客》

通过故事《小猪请客》,教育幼儿怎样爱惜粮食。

2、音乐游戏《我爱吃》

组织幼儿做音乐游戏《我爱吃》,加深幼儿对各种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发幼儿的食欲,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开展“小小检查员”活动

邀请班上的幼儿轮流当“小小检查员”。每餐之后检查幼儿的餐具是否还有剩饭剩菜?督促幼儿爱惜粮食。

家园互动:

1、不论在家进餐还是外出就餐,家长给孩子的饭菜要适量。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前提下,给孩子适量的饭菜。

2、家长可利用假期,带孩子郊游。并给孩子介绍农作物的种植知识,使孩子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注意事项:

如果幼儿因为身体不适或饭量小,吃不下那么多饭菜时,幼儿可以提前跟老师说明情况,使老师在进餐前就能将多出的饭菜放回,以免造成浪费。

爱惜粮食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懂得要爱惜粮食。

3、知道浪费粮食是不对的,要学习爱惜粮食。

4、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水稻、麦子、农民种田图片。

2、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拿出水稻、麦子的图片,我们请这两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两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2、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a、"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b、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2)下面请小麦来和大家说一说。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

(3)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3、怎样爱惜粮食

(1)请小朋友讲一讲你们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2)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对待粮食呢?

爱惜粮食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餐前要用肥皂洗净双手,生食瓜果须洗净去皮,不叹食街头小吃。

2、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洗干净的苹果一只,水果刀一把。

洗净去皮苹果每人一小块,放在干净盘内。

活动过程:

1、边讲故事边启发幼儿思考洋洋为什么肚子疼。

(1)有一天幼儿园放学了,妈妈来接洋洋回家。路上,洋洋的肚子饿了,他吃了羊肉串。

(2)回到家洋洋又吃了苹果。苹果是从哪里拿出来的?(菜兜里的)

(3)吃了羊肉串和苹果以后,洋洋怎么啦?(难受、肚子疼)

(4)洋洋去了医院,你们知道医生对洋洋说了什么?

(教师可代替“医生”告诉幼儿:路边摊位上的小吃不干净,不能吃;没有洗、没有削皮的水果也不能吃。)

2、进一步启发幼儿讨论还有哪些类似的.东西不能吃。如,路边的糖葫芦、小水饺、无遮盖的点心等。

3、现场示范:瓜果洗净去皮。

4、请幼儿洗手、吃苹果。

爱惜粮食教案篇5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习针对不同的对象(农民、同伴)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谈

2、能倾听他人的谈话、理解他人的语意。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了解粮食的主要知识。

物质准备:

农民秋收活动的录像,各种粮食的图片。

材料配套:

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

⑴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⑵引导幼儿说说秋收的情景,想象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

⑶引导幼儿发准"秋收""粮食""农民"等音。

2、教师扮农民,让幼儿向农民阿姨询问粮食种植生长的有关问题

⑴引导幼儿用与同伴交谈的不同方式与农民阿姨交谈。

⑵引导幼儿体会到农民耕种的'辛苦。

3、幼儿分组进行交流

⑴分组讨论:你知道的粮食在哪些?粮食从哪里来?农民是怎么种粮食的,辛苦吗?你是怎样爱惜粮食的?

⑵每组推选一名同伴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

4、讨论:如何节约粮食?

⑴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同伴介绍如何节约粮食。

⑵小结:小朋友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种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小朋友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挑食,爱惜粮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不同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在讨论中逐渐明白吃饭的重要性,知道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明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但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孩子们在理解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有点难,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随时渗透爱惜粮食的观念,在有条件的时候带孩子们到乡下走走,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劳动的艰辛,从而使孩子们的认识更加深刻。

爱惜粮食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爱惜粮食。

4、爱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

5、爱护庄稼,不践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爱惜粮食。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谷子、麦子、玉米的头饰。

3、大米、白米饭实物。

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三位同学戴水稻、麦子、玉米的头饰上)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我愿和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板书:粮食

二、粮食来之不易

1. 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自制粮食拟人动画,同时播放课文第一小节录音)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 下载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出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演示动画课件:《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小麦女士:大家一定要切记这最后一句话:“面包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

师:让我们感谢小麦女士的精彩演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请玉米小姐说了,我来总结一下吧!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学生背诵古诗。

播放录音:《锄禾》,学生一起背诵。板书:粮食来得不容易

(3)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板书:粮食与我们最亲密。

三、怎样爱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学生回答:(同时板书在黑板上)老一辈革命家也是这样教育子女的。出示图片<董必武让女儿捡起饭粒>

(2)粮食听到同学们说要爱惜他们,非常高兴,还有话对同学们说,我们来听一听。播放课文第三小节录音你听到粮食是怎么说的呢?讲解:我国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不充裕。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时会遭受自然界的灾害。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粮食,没有粮食会怎样?板书:缺少粮食出问题出示书中35页图片:这一辆辆汽车上装着什么?要运到哪儿?为了有更多的粮食支援灾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更加爱惜粮食)

(3)最后,粮食还有几句话想让同学们牢牢记住。仔细听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出示一粒米与粮仓图,同时播放第四小节录音)

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呢?

师问:如果我们都来把粮食当成宝,节约每一粒米,会怎样呢?跟老师一起算一算。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365粒米)如果我们全班45位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约16425粒米)如果我们全国1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一粒米的话》)听了一粒米的话,你明白了什么?板书:积少成多了不起

四、辨析深化“议一议”栏目 下载

1、(投影出示两位小朋友在庄稼地里追捕蝴蝶的情景)这两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给他俩提提意见。(我们要爱护庄稼,不践踏)

2、(投影出示一位小男孩吃包子时,把包子皮扔掉的情景)这位小弟弟做得对吗?你能给小弟弟讲讲该怎么做吗?

3、(投影出示两位小学生在庄稼地里立起写有“请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学生正从庄稼地里并排走过的画面)这些同学中,哪些同学该受表扬?哪些同学该受批评?谈谈你的看法。

五、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1)在学校吃早点,怎样做到不浪费,谁有好办法?请每位同学谈一谈。

(2)在家中吃饭应该怎样做?(指导学生具体做到不在饭桌上撒饭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不想吃的东西不能随意扔掉。)小结:爱惜粮食要从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在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做到了爱惜粮食?谁来夸一夸他们。(可以支援更多的贫困地区,献出一份爱心;此外,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3、小常识: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爱惜粮食,规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贴横幅“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让我们都来记住这一天。

4、总结全课:同学们,“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最亲密,粮食来得不容易,缺少粮食出问题,积少成多了不起”,因此,让我们每个小公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

5、齐读儿歌。(见板书)

板书设计粮食与我最亲密,来得实在不容易,缺少粮食出问题,积少成多了不起。

爱惜粮食教案篇7

设计思路:

稻谷是很普通的一种农作物,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生疏的,况且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在进餐时,时有浪费粮食的现象,因此,我设计了大班社会性活动《爱惜粮食》,旨在于引导幼儿了解稻谷的由来,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活动目的:

1、了解稻谷的生长过程。

2、懂得要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进餐场面的图片,《粮食哪里来》课件;古诗《悯农》课件,快板。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导入主题

(出示实物图片)这是什么?有没有吃过?

2、形象感知,丰富经验

(1)逐图播放图片稻谷的生长过程的课件,引导幼儿边欣赏边了解稻谷的生长过程。

(2)结合课件丰富:稻谷、禾苗、插秧、稻穗、沉甸甸等词

(3)幼儿借助课件完整表述稻谷的生长过程,并让幼儿知道大米是来之不易的。

3、循路析文,经验提升

(1)请小朋友说说大米是怎么来的?这些粮食来的容易吗?

(2)小结:春天的时候,农民伯伯就开始播种,种子发芽长出禾苗,把禾苗插到田里,到了夏天,农民伯伯要经过施肥、治虫、除草,禾苗慢慢长大,长出稻谷,到了秋天,稻谷逐渐成熟了,农民伯伯就要进行收割,晒稻谷,再把稻谷加工成大米。你们看,农民伯伯种的稻谷要经过春天、夏天、秋天三个季节才能收成,是多么不容易呀。

6、拓展思维,结合教育

(1)让幼儿说说:“除了大米,你还知道哪些粮食?”

(2)讨论:如何爱惜粮食?并结合教育。

7、分辨是非,反思行为

(1)观察幼儿进餐图片,反思自己的进餐行为。

你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

8、梳理总结,重点突破

小结: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种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小朋友平时进餐时要爱惜粮食,不挑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9、借助古诗,加强认识

通过学习古诗《悯农》,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1)播放古诗《悯农》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2)幼儿复习古诗。

(3)幼儿边打快板边朗诵古诗。

(4)提升古诗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这首古诗名称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进餐现象进行调查记录。

爱惜粮食教案篇8

训练目的: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地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出示《爱惜粮食》的图片,句子、要求。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习作的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背景,发挥想象,口述图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看图作文我们早已写过,应该并不陌生,请同学回顾一下,看图作文有哪些要求。(要仔细看图,理解图意;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教师小结出示要求。出示课件1 2分钟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看图作文——爱惜粮食 出示2

二、学习“习作要求”,出示: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比较具体地写出事情的经过。 1分钟

读要求,你读懂了什么?

三、写事的文章特点是什么?(出示课件4) 3分钟

四、学习范例,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划:(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

(2)小作者抓住哪几方面来写?用“——”划出写得具体的词句。 5分钟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师小结:围绕中心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出示图,仔细观察 (课件5) 5分钟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1、图上画着哪些人? 2、他们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候的事?)

2、出示学习提示1、图上画着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课件5

3、讨论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1)人物:小明、爸爸、妈妈、农民伯伯 板书:小明 爸妈

点明:小明、爸爸、妈妈是这幅图的主要人物,农民伯伯是次要人物。

(2)时间:春天的中午

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小明胸前的红领巾说明是放学后,从农民伯伯头戴草帽,弯着腰在插秧,推测出这是春耕的季节。)

事情:出示填空(口头说话) (课件6)

一个—————的———————,小明———————,爸爸妈妈———————————————————。

(3)讨论事情的顺序。

板书:起因:小明要倒剩饭

经过:爸妈劝阻教育

结果:小明懂得道理

(4)确定重点:这三步哪一部分要写得具体些?

点明:事情的经过应作为重点写具体。(板书:写具体)

(5)同学回想一下我们积累的爱惜粮食的谚语和诗歌等

如《锄禾》出示它的多媒体 2分钟

六、想象事情的经过,分散难点。 10分钟

出示学习提示2、爸爸、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小明会怎么说,怎么做?

3、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内容要写得具体些? (课件7)

(1)自由组合讨论,小组汇报,可用小品形式。

(2)想象语言、动作是否合理。

(3)评议后,其他小组补充(力争求异)。

七、学了这篇看图作文,你们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收获、体会?)(相互说,然后交流)

3分钟

八、写重点部分,把它写具体,然后交流。5分钟,有时间交流。

爱惜粮食教案8篇相关文章:

世界粮食日的演讲稿8篇

节约粮食,水的演讲稿8篇

粮食节约的演讲稿最新8篇

节约粮食,光盘行动演讲稿8篇

粮食日的演讲稿精选8篇

节约粮食的演讲稿300字8篇

世界粮食日的演讲稿最新8篇

节约粮食的演讲稿精选8篇

粮食节约的演讲稿通用8篇

节约粮食演讲稿范文800字8篇

爱惜粮食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