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教案推荐7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教案提供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孔子曰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孔子曰教案推荐7篇

孔子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认读及书写。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板书:孔子,老子,并正音:子读zǐ)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认记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

四、综合性学习

布置任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一、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

(4)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再读全文,再感受。

三、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老子

学生拜师

课后反思:

学生能利用书中的资料和文后的资料来了解人物,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然希望能从课外获取更多资料作为补充,这样可以丰富大家的知识。读文谈感受有进步,能找出文中的词句来理解,读懂了课文。

孔子曰教案篇2

事前准备:读熟课文,理解文中不懂的词语,分段。

教学内容:感受泗水美丽的春景;感受孔子有关水的循循善诱的一段话。

一、导入

1、你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板书:孔子

孔子还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这是为什么呢?课文《孔子游春》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2、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二节

1、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涨着春潮的泗水河畔,究竟是怎样的一副景色呢?自由读读第二小节,找出描写泗水春景的句子。

(小黑板)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指读------齐读

2、你瞧,那一幕已经被定格在了画面上。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泗水河畔的美景。(齐读小黑板)

3、听着你们的朗读,不由让我想起了朱熹笔下的泗水河畔----(引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此时,我仿佛也来到了泗水河边,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春意。你们呢?让我们用朗读吟出那份春意吧。(齐读小黑板)

5、这么美的春景,看了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呢?作者想像的一点也没错,---(小黑板)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

6、在每个人心中,母亲是最慈爱,也最美丽,作者如此描写春天,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谁来用朗读告诉大家。

7、填空练习:这样的美景是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造就的。但大自然这位母亲仅仅创造了大地、森林、太阳和轻风吗?你怎么知道的?(省略号)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描写我们的大自然母亲吗?

(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衣衫)(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壮阔的大海)是她(沸腾)的(血液)

8、你们简直就是诗人,你们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了诗一样美好的春天。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泗水以及大自然的那份美,同时。(齐读第二节)

三、学习第八节

1、过渡: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但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

2、(小黑板)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指读)

3、这段话你理解吗?

(1)这段话哪句话最能概括本节的意思?

(2)“真君子”,这应该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算是“真君子”呢?

(3)是啊,就为了这个目标,许多人曾付出了许多的努力,甚至生命。而在孔子眼中,水也是“真君子”?你认同吗?

(4)理解并朗读------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

(5)水这位“真君子”仅仅只有这些优点吗?还有什么优点?(提示:孝敬无论什么河流,最后都将投入大海妈妈的怀抱。无私奉献灌溉田地。舍己为人洗净别人,却脏了自己)

4、让我走进这位“真君子”吧,去感受她的伟大吧!齐读小黑板

5、孔子对学生这么说水,其实他的目的是什么?(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也要做个真君子)

6、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呢?

(孔子循循善诱、很聪明充满了智慧。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

7、或许,这就是孔子成为大教育家的原因所在。这么平凡的水,经过孔子的一番议论,成了真君子,这真称得上是“宏论”了。那什么叫宏论呢?(见解高深的言论。)

8、那么让我们再来聆听一下这宏论吧。齐读小黑板

9、弟子们有没有领悟老师的教诲呢?你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理解:司空见惯

10、齐读第9节

四、学习第三段

1、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再老师身边,……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这浓浓的情谊源于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源于学生对老师的教诲的领悟。

2、河畔,孔子和颜回、子路再次畅谈,他们又在聊些什么呢?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读11-17节。

(1)聊了各自的志向。

(2)孔子对两个弟子很满意。因为他们的志向都表明他们要做个真君子。

(3)孔子是个平易近人的老师,能和学生一起载歌载舞。

五、小节

1、春意,我们可以用眼感受到,所以我们感受到了泗水河畔那春意盎然的景色,但更浓的春意,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能感受到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2、是的,所以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浓浓的春意来自大自然的伟大,来自老师的循循善诱,来自学生的高尚志向。

六、作业

孔子曰教案篇3

一、情境导入

1、这节课就让我们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板书孔子。你们了解他吗?你说,你说。

师: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的弟子有三千之多。孔子受到后人的广泛尊敬。人们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诞辰的时候,人们还会举行大型的祭孔活动。

2、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板书:拜师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孔子拜谁为师呢? 板书:老子

师:古人的姓名比较复杂,有姓、名、字等。老子,姓老,名耳,字聃,因此老子又叫老聃;孔子名丘,字仲尼,因此又可以称为(生:孔丘。)

板书:孔子(名丘 字仲尼) 老子(名耳 字聃)

师:而现在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孔子、老子、这是因为古代子表示对有学问人的尊称。

3、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传授 佩服 纳闷 曲阜。

师: 课文中的字词学会了吗? 自由读、开火车读(强调多音字)、齐读。

4、再读课文

师: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棒。指名读,年轻的孔子拜知识渊博的老子为师,这其间经历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请你边读课文边画画令你感动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交流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师: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文章中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吧!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1)指名交流段落。你说

(2)交流原因。(指名几位同学交流)

师:能说说感动的原因吗?什么叫渊博?多么谦虚好学的孔子。

(3)个别读

师:把你心中对孔子谦虚好学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评价语:你强调远近闻名 ,读出了孔子的谦虚,了不起!

一个总字的强调读出了孔子的好学。

(4)师引读

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师:这是一个多么谦虚好学的孔子啊!在年轻的时候,他就,他总觉得

2、学习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感受孔子不怕吃苦的品行。

师:孔子踏上了漫漫的求师路,在课文中,还有什么令你为之感动的地方吗?谁来和大家分享?

(1) 指名读。你来读。2生

(2) 学习重点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引起你的注意?

师:同学们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你说,路途好遥远,孔子却不怕。

你说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还是很有信心。

孔子曰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和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引导学生体会“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你对春天的印象吗?两个字呢?用个成语行吗?

导读过渡:春意盎然,孔子带着弟子们来到了泗水河边,那里的春天怎样呢?

二、精读课文:

(一)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

2、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位“伟大的母亲”?自由读考虑;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联系生活,重点在母亲上:温馨、舒适、甜蜜)

4、再进行有感情朗读。

5、学了这小节,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过渡:泗水河边的春意很浓了,但是课文最后一节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从“春意更浓了”你又能读出什么呢?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3-17小节,考虑:你又读出来怎样的“更浓的春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身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朗读。

(1)教师的循循善诱;

(2)教育的效果(子路、颜回的语言);

(3)、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师生的朋友般的和谐,浓浓情谊。

4、重点学习:教师教诲

(1)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腾不息,是抚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句子,仿照写句子(让学生上黑板写);

(2)交流评点句子;

(3)句子应该怎么写?学生交流;

(4)指导朗读理解、体悟这段话,然后学生再写句子,再交流;

(5)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读了孔子的话,你想说什么吗?(真君子的涵义,结合资料学生自由表达。)

三、总结:学到这里,你还想怎么样?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语文综合实践: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言论,做手抄报。

3、语文综合实践: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异同点。

板书:

春意浓

孔子游春 真君子

春意更浓

孔子曰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答:不及他们。

6、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9、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里话,真好!那么知道了彼此的优点缺点,你们将会怎么做呢?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

11、“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指什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答:……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5、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答:……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四、布置作业

1、生字一个四遍,组两个词。

2、背过“三人行……”

3、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孔子曰教案篇6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课题:12

孔子游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

五.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二、精读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是她()的()

()是她()的()

()是她()的()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

(3)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2.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课文: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

(5)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图

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7)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

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

1、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这三部分内容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指导造句:

本课中有不少成语给文章增添了魅力现在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1、同桌交流、讨论。

2、指导造句,评议。

3、把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

板书:

12、孔子游春

板书:

12、孔子游春

有德行

有情义

看水、议水 有志向 真君子

善施教化

弟子言志 有福同享

不好表功

孔子曰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孔子画像。

2、这个人你们熟悉吗?(板书课题)通过对21课的学习,我们对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请两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大家边听边回忆,通过对1、2自然段的学习,你都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1、2自然段。

②交流:通过1、2自然段的学习,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③出示大屏幕。看看老师屏幕上给大家总结的是不是这些内容呢?

④鼓励学生说说课外知道的关于孔子的事。

2、看来,大家通过学习,对孔子和《论语》中的'故事并不陌生了。今天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通过再次的阅读课文,我们能更进一步地走近孔子。想一想在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事的道理。

3、同学们回想一下,第一课时,我们提出了好多的疑问。经过我们共同梳理,剩下了几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问题:

为什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

孔子为什么因为厌恶“盗”字就不喝盗泉?

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

孔子为什么到了晚年还反复读《周易》?

后人为什么那么推崇和尊敬孔子呢?

这些问题还记得吗?都是大家思考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想一想,在孔子的这些故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希望通过自己的阅读,能有一个答案。

出示默读提示:

默读提示:

边读边思考课件中的问题,注意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感受最深处可做简单的批注。在解决疑问的同时,想想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学生默读课文。

4、学习课文的3————8自然段。

①交流第一个故事,说说你的感受。

要做到“终身奉行”难不难啊。我们曾经学过一句话,大家还记得吗?“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希望同学们把这句话作为终身奉行的座右铭。连老师也要努力这样去做。

谁能有感情地把这段读一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是什么呢?(板书:推己及人)

②交流第二个故事。

同学们课间给课文配插图,演课本剧,有一个同学给课文插得图特别好。想不想看看。学生根据插图讲第二个故事,并说感受。其他学生补充,可用课外资料来补充。

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饮盗泉里的水,书中有没有具体描写。指名朗读描写孔子和弟子干渴的句子。

从孔子的言行中,你们感受到他是怎样为人处事的道理或准则呢?联系下文,你觉得孔子和君子有什么联系呢。往下看一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③读“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师小结:君子自律。板书

最后我们把这段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他的干渴和毅然决然的离开。

读书的时候不仅要联系课外资料,还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④交流第三个故事。

你们准备怎样给大家交流呢?

学生演课本剧。

你们演完有自己的体会吗?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发?

其他同学补充交流。

你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

联系学生实际深入理解。

大家从这个故事里还得到什么启发吗?

回忆孔子关于改正错误的经典话语:

师小结:善于自省。板书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评价。

最后一个故事又给人们带来什么养的思考。

⑤交流第五的故事。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呢。板书:学而不厌

5、出示课件:问题……

看看课前提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请同学们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三、作业

出示:有教无类与人为善富而兴教

孔子曰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

党曰活动总结8篇

党曰活动总结精选6篇

党曰活动总结优秀8篇

党曰活动总结通用5篇

党曰主题事活动总结6篇

社区学雷锋曰活动总结8篇

党曰主题活动总结通用5篇

党曰主题活动总结优秀5篇

党曰主题事活动总结最新8篇

党曰主题活动总结模板6篇

孔子曰教案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