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教学过程和活动,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和支持,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更好地安排实践性学习任务,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语言我的门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语言我的门教案篇1
一、音乐活动《好妈妈》引出主题
师:你喜欢你的妈妈吗?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一唱《好妈妈》。
教师:你喜欢你的爸爸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爸爸》。
二、幼儿自主谈论“我喜欢爸爸、妈妈。。。。。。”
师:小朋友,你喜欢爸爸妈妈的什么地方?
让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对爸爸、妈妈的认识。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三、教师示范谈论自己的爸爸或妈妈。
师:我最喜欢我爸爸的双手,爸爸的手臂又长又大,在我小的.时候,他常常把我举得高高的,放下来,再举得高高的,再放下来,可好玩了!我可喜欢我的爸爸了!
四、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谈谈
我喜欢爸爸妈妈。
五、围绕“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进一步拓展谈话内容。
师:你的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
让幼儿出示记录表与同伴交流自己爸爸妈妈喜爱吃的食物。
师:你的爸爸妈妈喜欢什么东西?
幼儿展示自己爸爸妈妈喜欢的东西,并与同伴交流。
师: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说的话是什么?最喜欢做的是什么事吗?
六、引导幼儿结合自己谈论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师: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你什么地方?
师: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
师:你最喜欢和爸爸妈妈说什么?
小班语言我的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爱上幼儿园,感受幼儿园也是小朋友的家。
能跟随老师念儿歌,感受儿歌欢快的韵律。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
“米娅的家”图片;“幼儿园是我家”组片;《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儿歌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米娅的家”,鼓励幼儿猜想米娅的第二个家。
——你家里都有谁呢?
——家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小朋友都有一个家,可是米娅小朋友却告诉老师她有两个家,你们知道她另一个家在哪里吗?
小结:其实米娅的第二个家是幼儿园,你们猜到了吗?
出示组图“幼儿园是我家”,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里的人和事,并感受幼儿园也是小朋友的家。
1.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里的人和事。
——我们来看看米娅的这个家里都有谁呢?可以做哪些事呢?
小结:在这个家里有老师、保安、保健医生、厨师、小伙伴们。我们在这里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老师也会带领小朋友玩游戏;中午会吃一顿厨师阿姨准备的美味午餐;吃完饭后还可以睡一个甜甜的午觉。
2.引导幼儿感受幼儿园也是小朋友的家。
——米娅在这个家里有什么感受呢?
——你们在幼儿园里有什么感受呢?
小结:米娅在幼儿园里很开心,小朋友们也一样,因为有小伙伴和你们一起玩耍,还有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做游戏。还有保健医生、厨师、保安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照顾大家,幼儿园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这个家,在这里你们也可以快乐成长。
播放儿歌音频及伴奏、图片《幼儿园也是我的家》,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1.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米娅喜欢幼儿园这个家,她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早晨米娅离开家前做了什么?她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到了幼儿园,米娅做了些什么事?她开心吗?
——你们离开家是怎么做的呢?心情怎么样?
——你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做了什么呢?开心吗?
2.再次播放儿歌音频,引导幼儿感受欢快的韵律。
3.播放儿歌伴奏,带领幼儿有感情地念儿歌。
——在幼儿园这个家里,小朋友们和米娅一样高兴,所以我们要把高兴的情绪表现出来,一起大声、开心地念儿歌吧!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多鼓励幼儿说说幼儿园里开心的事情,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附【儿歌】
幼儿园也是我的家
亲亲爸爸,
亲亲妈妈,
高高兴兴离开家。
做做游戏,
听听故事,
幼儿园也是我的家。
小班语言我的门教案篇3
设计意图:
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小猪一次次地让一些动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饼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动物们的牙印,以此找到那个趁自己睡觉而偷咬自己大饼的动物。该绘本语言重复简短,画面夸张形象,而且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动物的不同牙印。
在活动的设计上,我紧紧抓住"齿印"这个线索,引导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在这块大饼上留下的不同齿印,从而帮助小猪找出这个咬大饼的真正"小偷",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习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对于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让孩子们在"设悬--释悬--设悬--释悬……"这样的结构下逐步深入,这样的方式也使得重复的故事情节和对话变得生动有趣。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参加分享活动,一起品尝饼干,观察比较自己和别人的齿印。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感受不同动物的不同齿印,并能进行匹配活动。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体验阅读的快乐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准备:
1.《谁咬了我的大饼》ppt。
2.动物图片及咬过的饼干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测想象,激发兴趣。
1.出示圆形,猜测。"看,这是什么?"
2.迁移想象。"什么东西是圆形的?"
二、看看说说,阅读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激发阅读的兴趣。
"有一只很胖的小猪……等它醒来,咦?怎么了?"
"会是谁咬了它的饼干?"
2.感知小猪询问小鸟的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部分内容。
(2)提问:"小鸟咬出了什么形状?原来咬出的是什么形状?是小鸟咬的吗?"
3.感知小猪询问小兔的故事情节。
(1)感受角色,询问小兔:"谁来学学小猪问问小兔?一起来学学呢。"
(2)比较齿印:"哪个是小兔咬的?比比原来的呢?"
4.感知小猪询问狐狸的故事情节。
5.感知小猪询问鳄鱼的故事情节。
6.感知小猪询问河马的故事情节。
7.感受有趣的故事结尾:"小猪咬的在哪里?原来的牙印在哪里?现在你们能告诉小猪谁咬了它的饼干了吗?这是只怎么的小猪?"
三、观察齿印,进行匹配。
1.出示有齿印的饼干图片,观察并表达出是谁的齿印。
"这些饼干怎么了?""没有吃完的饼干应该怎样?""这些饼干都是谁咬的的?"
2.幼儿进行匹配活动。
"仔细看看你手中饼干上的牙齿印是哪个小动物咬的,将这个饼干送个那个小动物,并告诉它吃东西要吃完,不能浪费!"
3.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匹配是否正确。
四、品尝饼干,感受自己的齿印。
"小动物们都吃到了饼干,你们想吃吗?小猪也给你们送来了饼干……"
活动反思:
?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猪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整个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好像那只小猪就生活我们身边一样。这样的绘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根据这本绘本内容的特点与小班幼儿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将幼儿的注意引入与绘本故事有关的情境中,并在观察、猜测图片信息中获得结果解释疑惑。这样的提问简单有趣但是具体,围绕故事情节而展开,足以吸引幼儿全神贯注地阅读与倾听教师讲述书中的故事。
小班语言我的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知道做事不能粗心大意。
2、会观察和对比大饼上的牙齿印,并说短句“不是我,你看”,“果然不一样”等。
3、知道不同动物的牙齿印是不一样的,乐意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图片、展示板。
活动过程:
1、出示大饼,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大饼,提问:你们看看这是什么?谁想尝一尝?(请个别小朋友尝一尝),
(2)引导幼儿观察牙印:咦,这是什么?(咬过之后留下的形状),
(3)出示被动物们教过大饼的图片,引出故事:你们猜猜看,是谁咬掉了大饼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
2、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
(1)教师讲述故事一遍,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出现了几个动物?谁偷吃了小猪的大饼?
(2)教师和幼儿一起看ppt说故事:
①小猪做了一块又大又圆的饼,太累了,躺在大饼上睡着了。(动作睡觉)等小猪醒来的时候,咦?大饼怎么啦?(被咬了一口)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是你们咬了小猪的大饼吗?
小猪想去问问它的朋友们。小猪的家附近住了小鸟、兔子、狐狸、河马。(出示动物图片)
②小猪拿着大饼去问小鸟,你们猜猜看小猪会跟小鸟怎么说呢?我们一起听听看,小猪是怎么说的“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留下了一个怎么样的牙齿印?(尖尖的)小鸟的嘴巴尖尖的,留下一个三角形的牙齿印。小鸟的牙印和刚才的牙齿印一样吗?(不一样)刚才那个牙齿印是半圆形的,不是小鸟咬的。引导幼儿学说短句:不是我,你看······
③你们看,小猪又找到了谁?(小兔)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兔吧:“小兔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兔拿起大饼也在上面“啊呜”咬了一口。大饼上的牙齿印是怎么样的?小兔的牙齿印是小小的方方的。为什么会这样?(小兔有两个平平的大门牙)引导幼儿学说短句:果然不一样
④接下来,你们觉得小猪会去找哪个朋友?(幼儿自由回答)看,小猪找到了?(狐狸)猜猜看狐狸的牙齿印会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观察牙齿)狐狸狐狸,你也来咬一口吧。“啊呜”看,狐狸的牙齿印是大大的三角形。
⑤“啊呜”咦?大饼被哪个小动物咬掉了一大半呀?(河马)为什么?哦,小猪肯定是去问河马了,河马的嘴巴可真大,留下了许多大大的方方的牙齿印。
⑥这个半圆形的牙齿印到底是谁咬的?小猪还是不知道是谁咬了自己的大饼。小猪正在发愁的时候,朋友们都说“小猪小猪,你也咬一口吧”,小猪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咦!小猪的牙齿印是怎么样的呀?(半圆形)现在你们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吗?(小猪)
3、引导幼儿交流想法,知道做事情不能粗心的道理。
(1)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猪说什么?
(2)小结:原来是粗心的小猪,自己咬掉了大饼,却到处问别人。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粗心大意哦!
4、品尝饼干,体验活动的乐趣。
(1)出示饼干:小动物们的牙齿印都是不一样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牙齿印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去洗洗手,然后去咬一咬、看一看。
(2)幼儿分享饼干。
《是谁咬了我的大饼》
小猪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得睡着了。
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小猪问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
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兔子:“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兔子说:不是我,你看——”
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你看——”。
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鳄鱼:“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鳄鱼说:“不是我,你看——”
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恩,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河马。“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河马张大了嘴巴……
轻轻地咬了一小口……
“啊”?
小猪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啊呜,他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
“吧唧吧唧”,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究竟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小班语言我的门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能将妈妈和自己的照片贴在爱心里。
2、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对妈妈的思念,舒缓内心的不适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册第2—5页。
2、《美工》第1页。
3、挂图《我和妈妈在一起》。
4、音乐cd(舒缓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妈妈,宝宝好想你。
观察并表述幼儿用书第2—5页的画面:
(1)第一幅图上有谁?妈妈在为宝宝做什么?(讲故事)你喜欢听妈妈给你讲故事吗?
(2)看看旁边的图,妈妈和宝宝在一起做什么?(玩玩具)宝宝和妈妈看起来怎么样?(很开心)
(3)我们把书翻过来看看,现在妈妈在给宝宝干什么?(洗澡)看看旁边的图,起床了,妈妈在给宝宝干什么?(穿衣服)
(二)妈妈,我们在一起。
1、观察并描述挂图《我和妈妈在一起》。图上有一颗大大的、红红的什么?——爱心里有谁?宝宝和宝宝相互怎样?你喜欢和妈妈这样抱抱吗?
2、说说自己的妈妈。看着自己和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打开《美工》第1页,按图示折出立体相框。再吧自己和妈妈的照片贴在相框上,就像妈妈和我们开开心心地在一起,你愿意吗?觉得开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拍拍手!
3、观察教师粘贴照片。
我们都想和妈妈在一起,但是妈妈要去上班,所以暂时把小朋友送到哪里?下班了妈妈会怎样?——我们把自己和妈妈的照片贴在立体相框上,就像我们和妈妈抱得紧紧的一样。
3、自主尝试粘贴照片。
想和妈妈在一起的小朋友,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小班语言我的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能大胆的介绍自己眼中的妈妈,清楚讲述一件与妈妈有关的事情。
积极地与同伴交流,分享。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绘画自己的妈妈。
击掌,花
活动过程:
激发幼儿介绍自己的妈妈的热情。
幼儿分组交流"我的妈妈"。
幼儿集中交流。
每组请一至两名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妈妈。
全体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妈妈。
游戏击掌传花。
花在谁的手中。拿花的幼儿就讲述一件和妈妈一起开心或难忘或有趣的事。
集体朗诵自己创编的儿歌《妈妈,我爱你》以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延伸:
发动幼儿收集各种卡片,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制作一张与众不同的,能表达对妈妈爱的卡片。
小班语言我的门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设置“看全家福”、“介绍家庭成员”、“交流生活中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开心事”等环节,指导幼儿学习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一家。在看看、听听、讲讲中,让幼儿体验到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进一步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的爱。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中的成员,感受家的温暖。
2、能用简单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事。
3、体验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简单了解父母的工作。
2、幼儿自带全家福1张。
3、教师用全班幼儿的全家福电子版自制课件“幸福一家人”,配温馨、舒缓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导人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课件中都有谁?怎么能看出他们是幸福的一家人?
小结: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你,有爸爸、妈妈,或许还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其他成员。大家相亲相爱,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2、组织幼儿自主讲述自己的一家人。
(1)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带的全家福。
提问:你的照片上有谁?你们在做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请个别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当众讲述。
教师及时捕捉幼儿讲述中的亮点,鼓励幼儿相互学习。
4、引导幼儿尝试用较丰富、连贯的语言讲述照片,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1)教师出示自己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的照片,示范讲述,帮助幼儿学习连贯表达。
例如:我的妈妈是一个老师。她经常给我讲故事。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他经常和我一起做游戏。我最喜欢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很开心。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模仿讲述,尝试用完整的语言按要求讲述。
要求:说出爸爸、妈妈的工作,讲述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开心事。
(3)请个别讲得好的幼儿示范讲述,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分享讲述中的亮点,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活动延伸:
用幼儿带的全家福自制图书,投放到语言阅读区,供幼儿区域活动时继续讲述。
小班语言我的门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对图画书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阅读《我的家》。
2、学习读图,通过人物的外形特征,拿着的道具和所处的环境分辨人物的身份。
3、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都是一家人,大家要相亲相爱。
活动准备:
1、故事ppt及歌曲《我爱我的家》
2、大书《我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入。
1、师:你们的家里都有些什么人?(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人。)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每天都和你快快乐乐地住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家,这些人就是你的家人。
2、出示图画书《我的家》,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过渡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书里也有个小朋友要向你们介绍他的家人,想不想看?
师:你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看见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认识封面人物小宝。)
小结:封面上有个小朋友坐在沙发上看书。这个小朋友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小宝。(引导幼儿跟小宝问好)小朋友猜猜小宝的家里有些什么人?
二、继续看书《我的家》,引导幼儿跟老师一起阅读,了解书中内容,巩固对家人的认识。
(一)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介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狗。(p.2-11)
1、师:这是谁?你从哪里看出他是爷爷(奶奶)的?老人家手里拿着什么?(引导幼儿学学拿着拐杖的老年人走路的样子。)
小结:这是小宝的爷爷,爷爷可爱看报纸了,他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到沙发这里做什么?爷爷在找什么?爷爷正准备看报纸,可是发现眼镜不见了,正在到处找,原来在小宝手上。
2、师:小宝家有爷爷,还有谁?你怎么看出是奶奶的?奶奶在做什么啊?(引导幼儿学学奶奶炒菜的动作。)奶奶到底在煮什么好吃的东西呢?
小结:奶奶煮的水饺可香了。你们看,小宝正大口大口地吃着呢。小宝最爱
吃奶奶做的水饺了。
3、师:我们认识了小宝的爷爷、奶奶,猜猜他们家还有谁?爸爸在干什么?
他手里拿着什么?(认识哑铃,知道要很有力气的人才能举起哑铃。)你们看,小宝和谁玩的这么开心?
小结:小宝的爸爸可有力气了,像大力士一样,每天下班回到家,都要把小宝抱得高高的,飞一圈,就像玩荡秋千一样。小宝可开心了。
4、师:你们猜猜小宝家还有谁?这是哪里?你们知道宝宝为什么这么开心吗?妈妈拿书要做什么?
小结: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都会拿着书给小宝讲故事。妈妈讲的故事可好听了,小宝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5、师:小宝家有爱看报纸的爷爷,有会煮香喷喷饭菜的奶奶,有像大力士一样的爸爸,还有会讲故事的妈妈,你们猜猜,小宝家还有谁?小宝和小狗在干嘛?
小结:小狗是小宝的好朋友,他每天陪着小宝一起玩,和小宝一起去挖蚯蚓、堆沙子,一起在草地上跑步,小狗就像是小宝的小尾巴,天天跟着他。
(二)引导幼儿观察p.12-13页内容。
师:你们看,小宝笑眯眯的,张开双臂要跑去哪里啊?
小结:小宝笑眯眯的张开双臂是要跑到爱他的家人那里,他要跑去拥抱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狗。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爱小宝,小宝也爱家里的每一个人。
(三)回到封面,引导幼儿认识图画书的名称。
师:封面上除了有小主人小宝,上面还有三个字,这是这本书的名字叫《我的家》。(幼儿跟读书名。)
(四)完整播放一遍故事ppt,教师以小宝的口吻完整讲述一遍图画书内容。要求幼儿认真倾听。
师:接下来,小宝要自己来介绍他的家人,请小朋友认真听。
三、情感教育。
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都是一家人,要爱家里的每一个人,一家人要相亲相爱。
小班语言我的门教案8篇相关文章:
★ 通用语言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