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搓汤圆教案7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不能忽视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设计教案,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案的质量密切相关,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元宵节搓汤圆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元宵节搓汤圆教案7篇

元宵节搓汤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难点)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重点)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二、学做元宵。

1.师: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幼:吃过。师:吃过什么馅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它的口味)。

2.师:院校是什么形状的啊?幼:圆形的。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幼: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现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小百科: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搓汤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元宵节的来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问题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

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教学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搓汤圆教案篇3

主题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主题活动:

活动一:甜甜的元宵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

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

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

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

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圆之情。

活动二: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元宵节搓汤圆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要吃元宵,对制作元宵感兴趣。

2、初步学习用油泥搓圆的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油泥和一块塑料垫板。

活动过程:

1、出示生元宵,问:这是什么?今天为什么要吃元宵?老师请大家吃元宵,高兴吗?

2、欣赏教师做元宵。教师把一小块油泥放在手心,手指伸直,手心对着手心用力绕圈。

3、幼儿学搓元宵。教师轮流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

4、让幼儿把自己搓的元宵送给小动物尝一尝。

活动反思:

有句老话“上灯圆子,落灯面”,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亲自做圆子,吃圆子,在正月十八的时候呢将会吃面,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的开始了。而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三,所以我将“搓元宵”这节活动安排在了今天,希望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元宵节”同时学会“搓元宵”

元宵节搓汤圆教案篇5

目标:

1、在对线条、圆形进行变化并进行想象的基础上,学习把不同的基型结合起来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

2、在画画、猜猜、玩玩的过程中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

过程:

一、出示“汤圆小姐”图片。

师:这是汤圆小姐,你们觉得她像什么?(西瓜、地球、球类、鸡蛋)

以前的汤圆小姐可不是这样的,看一看,是怎么样的?(有一点瘦)像什么?(橄榄球、胖香肠)

出示更瘦的汤圆小姐,像什么?(香肠、椭圆形)

二、出示面条先生图片。站着的面条先生像什么?“︱”

看看面条先生在干什么?(摔倒了,睡觉)“—”

哎呀,面条先生怎么了?它坐着在干什么?(看电视、喝茶、聊天)

看看面条先生又怎么了?(小便、倒水、洗手)“

看看面条先生又怎么了?(上楼)“/”

你觉得面条先生还会作做些什么动作呢?(扭来扭去,弯来弯去)她在干什么?

(这两个环节的讨论、想象,为后面的创意绘画做好了扎实的铺垫)

三、请幼儿把自己想象的面条先生画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用亲切的语言来鼓励幼儿大胆作画。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随便画好了。这也能看出来教师的一种全新的观念,就是对小朋友的尊重和支持。)

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鼓励幼儿,还不时地跟幼儿进行交流,并有目的`的将一些作品拍摄下来,做成了ppt。

接下来就是交流的环节。

师:这是谁的面条先生?身体都卷起来了?为什么呀?她在干什么呀?为什么要卷成这样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用语言来激发幼儿的想象,用已有的经验来把自己的作品加以美化)

四、创意绘画。

教师用故事的形式激趣:面条先生可以变来变去,可是汤圆小姐却不能变,只能滚。面条先生对汤圆小姐说:“汤圆小姐你别急,只要你跟我在一起,就能变出很多东西来”。

师:想想,面条先生和汤圆小姐在一起能变成什么?

接下来老师出示了几幅范画让幼儿欣赏。

最后是幼儿创作的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是始终巡回地观察小朋友。跟小朋友个别的进行了交流,指导。

评析:

我觉得这个活动最大的优点是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以及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运用的是恰到好处。她将圆形和线条加以拟人化,更能激发小朋友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孩子作画的过程中,老师能够观察指导每一个小朋友,并鼓励小朋友大胆作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体现了美术活动的一种全新的理念。

最后我觉得就是如果让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做一个简单的交流,哪怕是小范围的交流也可以,让孩子们能够欣赏一下同伴们的作品、创意,这样也许会更完美。

元宵节搓汤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元宵花灯多样的美。

大胆讨论制作花灯的方法并尝试自制花灯,体验自制花灯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在教室或走廊布置出一块区域用于幼儿悬挂制作好的花灯。

课件准备:“元宵习俗”组图;《元宵节》动画视频;“花灯展”组图;“花灯”手工组图。

材料准备:塑料瓶、纸盒、剪刀、彩色笔、颜料、绳子、彩纸、皱纹纸、橡皮泥、吸管等。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元宵习俗”,请幼儿说一说元宵节的习俗,导入主题。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你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呢?

——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的人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吧。

小结: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每逢元宵节人们就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舞龙舞狮等来庆祝元宵节。

播放动画视频《元宵节》,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有这么多好玩又有趣的习俗,那你们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吗?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小结:很久以前,因为人们误杀了一只神鸟,天帝决定在正月十五火烧人间,好心的仙女便告诉了人们一个办法,于是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灯笼、燃放烟花爆竹,天帝以为人间已经陷入火海便没有下令放火。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人们就把每年的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出示组图“花灯展”,引导幼儿从花灯的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欣赏花灯,感受花灯多样的美。

——到了现在,人们在元宵节时依然会挂上各式各样的花灯,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样的吧。

1.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造型”,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造型。

——看看这盏花灯是什么灯?(荷花灯、松鼠灯……)

——你还见过哪些造型的花灯?

小结:花灯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造型,有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荷花灯、松鼠灯等;有的是故事或传说中的人物,如美人鱼灯、龙灯等。

2.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色彩”,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色彩。

——看看花灯上都有哪些颜色?

小结:花灯上有红色、绿色、黄色、蓝色、橙色等,色彩非常丰富。

3.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图案”,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图案。

——看看这盏花灯上有什么图案?它像什么呢?(花朵、云朵、龙头;花朵、葡萄、小狐狸)

——这些图案都分布在花灯的什么位置?

——你还在花灯上见过哪些图案?

小结:花灯的中间画着明显的大图案,如花朵、动物等,边缘装饰着不同的小图案。

出示手工组图“花灯”并发放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讨论花灯的制作方法并自制花灯,体验自制花灯的.乐趣。

1.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花灯有这么多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做一盏漂亮的花灯?

2.出示手工组图“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花灯的制作方法。

1)出示图片“花灯-1”,引导幼儿讨论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花灯造型。

——你们知道这盏漂亮的花灯是怎么做的吗?

——看看它的造型是什么样的?可能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的呢?

——除了塑料瓶和卡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纸盒、橡皮泥等)

2)出示图片“花灯-2”,引导幼儿讨论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花灯的色彩和图案。

——看看这盏花灯是什么样的?

——花灯上有哪些颜色?哪些图案?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怎么做呢?(将彩色卡纸剪出图案或彩色橡皮泥团出形状固定在花灯上)

3.发放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制花灯,教师巡回指导。

——你想做一盏什么样的花灯?要用哪些材料呢?

——试试自己动手做一盏漂亮的花灯吧。

4.引导幼儿从花灯的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分享作品。

——你的花灯是什么样的?有哪些颜色和图案?

(教师邀请个别幼儿分享作品,启发其他幼儿制作花灯的创意)

5.请幼儿将制作好的花灯布置在环境中,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灯,共赏花灯。

温馨提示

环节4中所使用的操作材料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提供,主要为低结构材料,如纸盒、各类纸张、橡皮泥、毛根等,以发挥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美工区,投放制作花灯的材料,如绘画工具、纸盒、打孔机、颜料、橡皮泥等,鼓励幼儿继续制作花灯。

2.在语言区,投放纸笔,鼓励幼儿尝试绘画灯谜并悬挂在花灯下,请同伴猜灯谜。

日常活动

在点心环节请幼儿品尝元宵,感受元宵节愉快、热闹的节日氛围。

家园共育

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观看元宵晚会或参与社区、街道等举办的元宵活动,与幼儿共同感受元宵节愉快、热闹的节日氛围。

元宵节搓汤圆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儿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增强爱家乡的感情。

2、培养儿童收集信息、资料的意识和方法,发展儿童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3、了解“汤圆”的由来和风俗。

准备活动:

1、学生—“汤圆”的由来及风俗等资料。

2、教师—糯米粉;各种馅;电脑课件;录音带;录像带等。

3、备用器材—录音机、录像机、实物投影仪、电脑。

活动内容设计:

(一)看广告引入

师:从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又大又圆的汤圆)

全班齐唱《买汤圆》

上次活动课老师布置小朋友们去找有关元宵节的材料,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材料。

(小组讨论交流)

师:按厦门的风俗习惯,我们在什么时候要吃汤圆?

生: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师: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意义吗?

生:代表全家团圆。

生:农历六月十五也要吃汤圆。

师:农历六月十五为什么要吃汤圆呢?

生: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

生:冬至也要吃。

师:冬至又为什么吃汤圆呢?

生:为了庆贺一年的丰收。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在我们闽南地区祖祖辈辈留下了这样的风俗习惯,凡是元宵节、农历六月十五、冬至这三个节日都要吃汤圆,那你觉得哪个时候吃汤圆最热闹?

生:元宵节

(二)讨论

1、元宵节的由来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元宵节的故事,指名上台讲故事。

师:小朋友的故事是从哪儿了解的?

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

生:我是看电视了解的。

生:我是上知道的。

生:我是问家长的。

生:我到图书馆找到的。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够动脑筋从不同途径去收集材料。

2、元宵节的风俗

师:元宵这天人们除了全家聚在一起吃汤圆,还搞了哪些有趣的活动?

生:

(1)点爆竹。

(2)划旱船游街。

(3)挂灯笼。

(4)提灯笼。

(5)全家到公园赏灯。

(6)舞龙、舞狮。

(7)踩高跷。

(8)打腰鼓。

(9)扭秧歌。

(10)广场上放烟火。

(11)公园里有猜灯谜的活动。(电脑课件展示)

3、汤圆的做法

师:人在节日里都要举行这么多活动,热热闹闹庆贺一番,我们把它称为风俗习惯。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地元宵节都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唯独吃汤圆是各地都有的,那么你们知道汤圆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现在老师播放你们第一次活动的采访录像,请小朋友们边看,边思考录像中小记者提的问题。

a、播放中华汤圆店实地采访录像

b、介绍

(1)师: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阿姨用花生糖做汤圆馅,还可以用什么做馅?

生:还可以用巧克力、肉、芋头、红豆做馅。

(2)师:我见过白色、红色的汤圆,还有其他颜色吗?

生:我见过彩色汤圆。

(3)师:我们这儿的汤圆都用搓的,吃带汤的,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泉州的汤圆是用滚的。

生:我从书上知道还有油炸的,用蒸笼蒸的,炒着吃的,煮熟捞干拌花生的。

师:你们收集到的材料可真丰富,刚才小朋友说的泉州“上元”的做法,老师在这里表演表演。

4、讨论制作计划。

师:老师根据小朋友们的调查表选了汤圆四种不同的做法,分别是做有馅的汤圆,做彩色汤圆,滚汤圆,还有做造型的汤圆。请小朋友们来动手做一做。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你打算到哪一组,要做出怎样的汤圆?指名说。

(三)动手操作

1、带围裙,念洗手歌,洗手。

2、生动手学做,师巡视指导。

3、桌子,洗手。

4、展示作品。

a师:老师这有几则广告语,是给你们推销用的,先领小朋友们读一读吧!

b、师:每个小组取走一则广告语念一念。

第一组做的是有馅的汤圆,广告语是“伙伴就要在一起,亲亲密密像汤圆。”

第二组做的是彩色汤圆,广告语是“全家团圆吃汤圆,你揉我搓热腾腾。”

第三组做的是滚汤圆。广告语是“滚汤圆,滚汤圆,滚得汤圆圆又圆,滚得大家笑开颜。”

第四组做的是造型汤圆,广告语是“团团圆圆包汤圆,正月十五吃汤圆。”

5、师:每一组都做得很好。我觉得造型组今天,做出了各种不同形状的汤圆,很特别。下一次活动,许老师要专门让小朋友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做各种造型的汤圆,好吗?(好!)

(四)布置下次活动任务

元宵节搓汤圆教案7篇相关文章:

元宵节送元宵活动方案最新7篇

元宵节吃元宵作文精选7篇

元宵节灯谜活动总结7篇

元宵节卖花灯心得体会7篇

元宵节商场活动方案7篇

元宵节物业活动方案最新7篇

早教元宵节活动方案7篇

元宵节物业活动方案7篇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字7篇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400字7篇

元宵节搓汤圆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6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