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更清晰地规划教学目标,通过教案的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能力,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滚动大班科学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滚动大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产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物体滚动的轨迹,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准备
1、三角形、梯形、方形积木;
2、海洋球、玩具球;一次性杯子、圆台形的化妆品瓶子;电池、透明胶带等物体;
3、记录卡片16份、小筐8个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教师:这是什么?
老师把它轻轻一推,看它怎样了?
(向前运动、动了、滚动……)
2.小结:像这个球一样咕噜咕噜往前转动我们叫它滚动。
二、出示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1、教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
(揭密神秘袋,幼儿了解操作的材料)
2、教师:请小朋友去玩一玩、试一试,看看哪些会滚动哪些不会滚动?然后给它们分一分家,把它们分别放在相应符号的筐里,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一)。
3、个别指导:你玩的是什么?你把它放在哪个筐里了?为什么?要求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4、师幼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5、教师:大家帮这些东西分好了家,我们来看看能滚动的筐里放了哪些东西?
幼儿说物品,教师在记录纸上贴上这些物品的标记图。
6、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为什么这些物体能滚动?这些东西不能滚动?
小结:这些没有角的圆圆的东西,只要对它们用点力,它们就能滚动。
三、幼儿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1、教师:这些圆圆的东西它们滚动时走的路线一样吗?
请小朋友再次玩一玩。这次要仔细观察,把它们滚动时走的路线画在你的记录纸上。
2、个别指导:你玩了什么?它滚动时走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3、幼儿说自己的操作发现,教师征求大家意见后记在大记录纸上。重点讲述球体的滚动路线。
4、从这张大记录表上你能发现哪些东西在滚动的时候走的'路线是一样的。
为什么它们走的路线会一样?
5、小结:(边小结边贴上相应的球体标、圆柱体、椎体标记):
像皮球、海洋球它们的身体都是圆球体,走的路线是曲线。
像透明胶带、电池它们的身体是圆柱体,走的路是直线。
一次性杯子、化妆品瓶子身体一头大一头小,走的路是圆圈。
也就是说不一样的形状它们滚动时走的路也就不一样。
我们把这些物体滚动是走的路叫滚动的轨迹。
四、活动延伸
这个筐里还有一些不能滚动的东西,你能想出好办法,让它们也滚动起来吗?
然后再去发现它们的滚动轨迹。
滚动大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带圆的物体会滚动的特性。
2、探索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愿意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滚动路线。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方便面筒、积木等。
2、幼儿座位前面地上贴点,标有“√”“×”的两个筐,赶“猪”棒2根。
3、大记录纸一张,小记录纸人手一张活动过程:
一、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玩一玩,分一分(操作一)t:小朋友看,地上有什么?请你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会滚动,把它找出来,放到打“√”的筐里,不会滚动的放到打“×”的筐里(过会收掉)。
2、幼儿操作,集体检验结果(请两名幼儿来检验)。
3、认一认,各形体(圆柱体,球体,丰富“圆锥台”)
t:会滚动的东西里面可以分成几类?它们是什么形体?
小结: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叫圆柱体。
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一头大一头小的叫圆锥台。
4、t: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地方是圆的,圆的东西没有角,所以会滚动。
二、游戏“滚进球门”,探索不同物体的不同滚动路线,并记录。
1、t:你知道这些圆柱体、球体和圆锥台它们的滚动路线是怎样的?(自由讨论)我们通过游戏“滚进球门”来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
2、玩法介绍:两人面对面,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集体听老师口令“123,滚”,注意提醒幼儿观察物体滚动路线。第二遍交换。
3、幼儿游戏“滚进球门”(操作二)
4、集体交流游戏结果t:你在玩这些东西时,有没有都滚进球门?(没有)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t:为什么圆锥台滚不进球门?(圆锥台一头大一头小,滚动的时候会转圈。)结论:原来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弯,不能滚进球门,而圆柱体和球体都能滚进球门。
三、游戏“赶小猪”,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1、师一手拿圆筒,一手拿皮球t:我们知道了圆柱体和球体都能滚进球门,那你知道它们滚动时谁更灵活吗?
让我们通过游戏“赶小猪”来找到答案吧!
2、出示“赶猪棒”,介绍游戏玩法t:这个游戏需要三个人合作,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绕过“两棵小树”。看看谁先到达,谁就灵活。
3、请两组幼儿游戏,其余幼儿观看结果。(操作三)
4、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t:你觉得“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谁更听话,更容易赶?(皮球)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难赶呢?
小结:我们赶圆柱体时,它只会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很听话。
t:你们说球体的滚动路线是什么样的?圆柱体呢?(四面八方、直直的)5、出示大记录纸,带领幼儿完成记录表t:玩了这么久,我们赶紧把它们的滚动路线记录下来吧!老师这里有一张物体的.滚动路线记录表,我们来看看。
t:你能看懂这些标记吗?谁来记录?
总结:原来圆柱体的滚动路线直直的,圆锥台会转弯,球体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
四,延伸活动
1、t: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会滚动的玩具,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他们滚动的路线不同。平时在家,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玩一玩、试一试,把它们滚动的路线记录下来,明天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看好不好?
2、每人发一张记录纸,回家记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滚动大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纸杯、塑料杯等物体,知道形状不同滚球路线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薯片桶、纸筒、纸杯、塑料杯、八宝粥筒、斜坡、球门等若干。
2、彩线绳、双面胶、橡皮泥等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激发兴趣。
1、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将其分类。
2、出示薯片桶、塑料杯等不同的材料,初次探索它闽动的路线。
3、教师出示斜坡,球门,让幼儿观察各种材料的`滚动路线。
教师小结:有的物体能滚进球门,有的滚不进去,不同的物体滚动的路线不同,两头一样粗的能直线滚动,而一椭一头细的则会拐弯。
二、再次探索,发现不同的滚动方向。
1、提问: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它是向哪边拐弯的呢?
2、幼儿再次探索,关注物体向哪个方向拐弯。
小结: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总是朝向细的一端拐弯,这种滚动路线叫弧线滚动。
三、三次探索,尝试让物体的弧线滚动变为直线滚动。
1、提问:小朋友怎样让纸杯、塑料杯不拐弯,直接就回家呢?
2、出示彩线绳、双面胶等材料,请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
3、展示幼儿成功的作品,鼓励幼儿胆交流讨论,分享探索经验。
小结:只有让物体两端变得一样粗细才能滚进球门。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会滚动的玩具,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他们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平时在家,你们还看到哪些会滚动的东西?那他们的滚动路线一样吗?请你们回去后把他们也找出来玩一玩,试一试,然后把他们的滚动路线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和给家一起分享。
滚动大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轮子的作用。
2、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探索精神。
3、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有轮子的汽车玩具、三角形、正方形积木玩具、有轮子的盒子和没轮子的盒子。
2、幼儿操作所需材料:
①用购物车运沙袋和两人抬沙袋;
②可拉动的行李箱和背着旅行袋;
3、场地布置:运物路线(圆形、双圆)可接力的站点(两种颜色的点)。
4、区角操作材料:
①图画纸、彩笔;
②纸盒、轮子、双面胶、绳子等;
③展板(展出幼儿作品)
活动过程
一、玩中生趣,直接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请小朋友试着玩一玩你面前的东西,看看谁玩的方法多、最有趣。
二、分类游戏,讨论探知
让幼儿找出可以滚动的东西,进行讨论。
1、师:刚才我发现小朋友玩得很有兴趣,很开心,现在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你刚才玩的'时候发现哪些东西是可以滚动的?然后把它们找出来放在这个篮子里,看谁找得最多?
(幼):老师我们找完了。
师:剩下的就是……?不可以滚动的。请小朋友们快速把它们放进这个篮子里。好,小朋友们真能干,现在到我这里来。(伸手招呼幼儿过来,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
2、小朋友来看,你能告诉我这些玩具为什么能滚动吗?
幼:他们有轮子。
3、师:哦!因为它们有轮子,所以才会滚动。那如果我们用长方形和三角形做轮子会怎么样呢?
可以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4、师:那有了圆形的轮子有什么好处呢?
幼:……
师:还有吗?
三、实验感知
教师请幼儿分组推动有轮子和没轮子的盒子,然后报告试验结果,哪一个盒子更容易推动。
1、师:现在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想一想,轮子还有什么作用呢?看这里老师准备了两个不同的盒子,一个是有轮子的,一个是没轮子的。现在我们分成四组,去试一试哪一个盒子更容易推动。(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盒子更容易推动了吗?举起来让我看一看。
2、师:小朋友刚才都试过了,有轮子的盒子轻轻用力就能走很远,而没有轮子的盒子,要用很劲才能往前走一段路。(教师边说边示范)这样看来有轮子的盒子要比没有轮子的盒子更省力一些。
四、操作对比(轮子的省时省力的功能)
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件有意思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
教师出示物品(儿童购物车和米袋)。
现在我们来像运动员一样玩个接力赛,这里有两个跑道,一个跑道一组小朋友,现在老师把你们分成四组,我们按箭头的方向进行运物比赛,看看那个组能轻松获得胜利。
①用购物车运沙袋和两人抬沙袋;
②可拉动的行李箱和背着旅行袋;
师:小朋友都参加比赛了,比赛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运物的时候怎么样做会既节约时间又省力气呢?
五:拓展思维
看!轮子的本领是不是很,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节约了时间,省去了很多力气,那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用轮子呢?(推小娃娃的车、洗衣机、沙发、抽屉里有轮子等)
六:自由发挥,延伸活动
请幼儿当设计师,为某一种东西加上轮子或者利用轮子的作用设计某一件东西,然后利用材料制作出来或在图画之上画出来。
师:轮子的本领那么,现在就请小朋友当设计师,为我们生活中的东西也加上轮子,让家用起来更方便、更省时间、更省力。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进行设计,或者也可以把它画下来,举办一个《轮子本领》的展览会好吗?
活动结束
幼儿自由创作。
滚动大班科学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在贯彻《规程》、《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从常识教育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一味地灌输、传授的方式,让科学教育赋予孩子们以操作和探索,让科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盲无目的,而是要适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问题。
本次设计的活动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教育方向。活动前让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能滚动的现象,然后在本次活动中抛出一个需要幼儿去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不能滚动的东西,也能滚动起来,这就需要幼儿将已有的形体认识运用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将已有的动手能力发挥出来。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将会生成出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也就是下一阶段孩子们可以探究的内容了。如此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不断的生成新问题,就可以不断地引导幼儿深入地探究学习。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长方形的牙膏盒和纸张滚动起来。
2、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纸张、记录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纸张、vcd光盘、圆形玩具、彩色卡纸、小球、铅笔、剪刀、胶带座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老师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复习滚动的概念。
2、出示牙膏盒、纸张,引导思考皮球和易拉罐为什么会滚动?
二、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将不会滚动的牙膏盒和纸张变得也能滚动起来。
提示: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卡纸、小球、vcd光盘、圆形玩具、铅笔帮忙,让它们滚动起来。
要求:可以先帮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帮助纸张变一变,做好一个后要放在地上滚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后再去拿另外一个。看谁今天想出来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据他们出示的作品记录。
2、同样作品的幼儿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
滚动大班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感知轮子是圆形的;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它会滚动。
2、引导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生活中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通过尝试、比较,体验轮子能省力,体验发现的乐趣。
3、鼓励幼儿相互合作、积极交流,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创设环境,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各种各样带有轮子的玩具、实物;各种积木、物品(书)等。
2、液晶投影仪、相关图片。
3、幼儿手工制作材料:废旧纸盒、瓶盖、剪刀、双面胶、画笔、画纸等。
??心智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带有轮子的各种东西。
2、幼儿有玩汽车、玩风火轮的经验。
3、幼儿有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第一次探索活动。知道有轮子的东西会滚,感知轮子是圆形的,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会滚动。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待一会儿要请你们玩一玩,你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两个人玩,还可以几个人玩。玩的.时候可以的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分散玩耍、探索,老师参与指导,引导小朋友相互之间交流。请每位小朋友拿两个不一样的东西坐到位置上。
二、谈话:
组织小朋友和邻座交流一下:两人手上拿的东西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提问:谁来告诉家,刚才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你现在手上拿的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讲述,总结,知道轮子是圆形的,会滚动,轮子还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
三、第二次探索
教师指导语: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这儿有许多书,我想请小朋友把这些书从教室的这边送到那边,再从那边送回来。小朋友可以想各种办法把书送过去,看谁想的、用的办法最多,你们可以自己去找朋友一起想办法送书。
幼儿分散送书游戏,分别体验用手拎、抱、抬和用车推的方法,感受用车推的舒服,体会轮子能省力的优点。
四、集中交流
1、先请小朋友相互交流一下刚才自己是如何送书的
2、提问:谁来告诉家,刚才你用了哪些方法送书?你觉得哪种方法
最好?为什么?
3、引伸谈话:轮子的作用很,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
什么用处?(启发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的一些有轮子的东西。教师还可以介绍几种,如吊车、压路机、挖土机等)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发明一些有轮子的东西呢?
五、发明创造有轮子的东西
有多种方式供幼儿选择:
①画: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②做:用多种材料制作。
③说: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和其他人听。
滚动大班科学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初步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能清楚地描述物体滚动的路线并用适宜的符号表示。
二、设计思路:
第一个月我们的主题活动设计到一个“滚动的圆”,小朋友对于轮胎和圆形的关系已经了解,而且区角陆续也投入了关于可以滚动的物体。可以滚动的圆,幼儿一般想到的就是球体,这个教学活动希望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做一个提升,认识圆台体和圆锥体,更多的了解滚动的不同。
三、准备材料:
1、经验准备:对生活中能滚动的物体和滚动现象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让物体滚动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材质、重量基本相同且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圆锥体、圆台体若干套,木制小山洞6个,自制“压路机”,纸盒7只,在黑板上画好代表三种形体的符号,记录表格(集体、个人),铅笔,橡皮,即时贴等。
四、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幼儿操作———讨论—————操作小结
五、活动内容:
(一)初步感知三种形体的特征
1、教师出示“神秘袋”并提出要求:今天,老师给家带来了几只“神秘袋”,现在每组请一位小朋友去取一只“神秘袋”和一只纸盒,放在你们面前。
2、请每个小朋友把手伸进袋里摸一摸,想一想袋里的东西可能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拿出来,看一看和想的是不是一样。可以和伙伴说一说它是什么,说完后把它放在面前的`纸盒里。
3、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三种形体的特征:谁手中的物体和我一样,请把它举起来,家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4、教师逐一指着黑板上三种形体符号提问:这个符号代表哪个物体?引导幼儿感知形体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二)猜想和验证三种形体的滚动路线
1、教师创设“打敌人”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猜想和验证三种“武器”的滚动路线。
(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现在,我们要拿这几样物体当武器玩“打敌人”的游戏。这边是营地,这条线是战壕,前方就是敌人,装武器的小盒子就是我们的弹药库。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滚动这三种武器去打击敌人,它们可能会走什么样的路线?
幼:圆柱形武器可能会走直线。
幼:圆台形和圆锥形武器可能会走弯线。
(2)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三种武器滚动起来到底会走什么样的路线呢?我们可以轻轻地滚动它们来试一试,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认识三种形体符号及其在表上的位置,了解记录方法:这是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三种武器的符号。你们把姓名先写上,然后轻轻滚动武器,仔细观察每种武器的滚动路线,并把看到的路线画在符号旁边。
(幼儿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有的小组急于填写记录表,教师提醒他们:“一定要先试一试,然后把看到的画在表上。”有的小组出现了争议,教师就提议:“没关系,你们可以再试一试。”有的小组任务分配不均,幼儿要么抢着记录,要么抢着试武器,教师就点拨他们:“你们是一个小组,只有特别团结才能打败敌人。我觉得你们可以轮流来做,你们觉得呢?”有的小组记错了,教师就随时提供橡皮。
(4)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把每组的记录表贴在展示板上,幼儿自由观察交流。然后师幼一起把几种武器的滚动路线画在黑板上的形体符号下面并作介绍。
幼:我们发现圆柱形武器轻轻一滚就会向前走直线,圆台形武器会拐弯走,圆锥形武器会在原地打转儿,走成一个圆圈。
幼:我们发现圆台形武器开始走弯线,后来还能走成一个的圆圈。
2、比较分析:哪种武器最好用?
(1)(教师布置好山洞)敌人就藏在山洞里,我们需要一些轻轻一碰就能滚进山洞的武器。家说一说,哪种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为什么?
幼:圆柱形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因为它是走直线的。
(2)请家试一试、比一比。
(在尝试过程中,幼儿发现虽然圆柱形武器比较好用,但由于山洞较小,他们需要复尝试并且对准山洞,武器才能滚进去。)
3、讨论尝试:另外两种武器能打到敌人吗?
(1)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圆柱形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那么圆台形和圆锥形武器能轻轻滚进山洞吗?为什么?
幼:圆台形武器概可以滚进去,因为它是向前拐弯的。圆锥形武器述不进的,因为它只会在原地打转儿。
(2)请家去试一试。如果武器不够,弹药库里还有一些,家可以来取。
(幼儿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当幼儿不能将圆台形武器滚进山洞而又想不出好办法时,教师引导幼儿胆尝试:“武器的形状变了,它走的路线一样吗?试试从战壕的其他地方滚过去,能不能钻进山洞。”当幼儿终于将圆台形武器滚进山洞时,教师提示幼儿关注滚动路线:“你用了什么办法?武器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你为什么要调整战壕的位置?你的武器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当幼儿尝试让圆锥形武器滚进山洞而未获成功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它进不去?它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
六、教师小结。
(略)
滚动大班科学教案篇8
一、教学内容
了解带圆的物体会滚动,有角的物体不可以滚动。
二、教学目标
1、幼儿了解物体的形体,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滚动;
2、通过操作幼儿感受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3、激发幼儿乐于动手动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难点:认识物体的形体,并可以流利地说出它的形体和特征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操作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1、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体育场今天有一场滚动比赛,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参赛选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报纸、八宝粥桶)
2、学习新知识:
(1)引导幼儿了解球体和圆柱体为什么会滚动?
(2)幼儿了解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为什么不可以滚动?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3)、幼儿操作并作出判断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体,幼儿来动手试一试它可不可以滚动,可以滚动的`打√,不可以滚动的打×。
(4)、归纳总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3、布置作业:家中寻宝
我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滚动的物体。
滚动大班科学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