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设计教案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的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与应用,教案中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密,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单元设计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大单元设计教案7篇

大单元设计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数一数(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大单元设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能把一处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按顺序写具体,突出景物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观察、乡乡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文题

同学们刚刚进行了景观的口语交际,看得出你们不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同时还涌动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你们愿意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吗?这次作文要求大家写一处自然景观。 板书:写一处自然景观

二. 读书,明要求

请同学们读第18页的第二自然段,看这次习作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1. 写一处自然景观(旅游景点,身边景物)

2. 突出一处奇特之处

3. 按一定的顺序写

4. 具体生动

三. 习作指导

1. 请同学们思考对这次习作有什么看法

(说话与写文章应该一致。我们以联系说出了一处景物,那么就可以按照说的顺序和重点来写)

谁能回忆一下顺序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2. 应该注意什么?

(1) 选择的景观要熟悉,有特点,给你印象深刻,令你喜欢。

(2) 突出奇特,可以从几个方面写

(如《雅鲁藏布大峡谷》从大、植物、动物等几个方面介绍;《火烧云》从地面景物、颜色、形状三方面写出他的奇特之处)

3. 具体指导重点部分

(1) 想想你写什么景物,重点从那几个方面写

(2) 学生思考,指名说说

(如写庭院的大树生命力强,可从树干、树枝、树叶三方面写;写雨,重点应该写雨中的情景,可一些雨点的变化,地下积水的变化,雨中景物的变化等)

4. 写中指导

学生自行写文章,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随即点拨

5. 写后指导

请几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大家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 板书设计

习作:一处自然景观

要求:1.突出奇特 2.按顺序 3.具体生动

顺序:1.是什么

2.什么样(重点)

3.形成

4.感受

大单元设计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教学流程

复习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东面)

你能指出教室里其他七个方向吗?师问,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分别请坐在他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辨认教材呈现的场景里的方向

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能)

出示场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说。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看这幅图中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这幅图中的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观察后,指名答。(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你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思考,指名交流。

在校园里定方向

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想)

师说要求: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每一组带一本书、一枝笔。每五人一小组,商量一下,那么这组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然后分工测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组测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回班,整理表格。汇报测定结果,大家给予评价。

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测定方向的体会。

教后记:

大单元设计教案篇4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附:板书◆

大单元设计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负荆请罪”的起因,交流《将相和》中的“完璧归赵”和“湎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初步认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3、了解剧本的特点。

教学过程预设:

一、揭示课题,故事激趣。

1、揭题板书。谈话。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你由这个这个成语想到了哪些问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根据初步的回答板书:廉颇蔺相如

2、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之前,还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1)请一生介绍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的情况,了解秦国的实力。

(2)请几生介绍“完璧归赵”和“湎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老师和同学做补充和评价。

(3)说说从故事中你认识了怎样的廉颇和蔺相如?(英勇善战、忠心为国的廉颇、有勇有谋、忠心为国的蔺相如)

3、导入课文。

因为这样,赵国的两根顶梁柱一个文官,一个武将之间竟有了隔阂。故事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文章与其他课文从形式来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厉害:难以对付。惧怕:害怕。宽恕:宽容。昏庸:糊涂而愚蠢。

(3)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这篇文章与其他课文从形式来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认识多幕剧。了解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剧本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揣摩,体会廉颇知错就改、顾及大局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和他宽广的心胸。

2、体会当时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预设:

一、复习“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来源。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课文又是如何描述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一幕。

二、品读第一幕,感受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认识了怎样的蔺相如?你是通过那些语句感受他的这些品质的?

2、交流

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胸怀宽广、深明大义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态度的对比:蔺相如笑笑再笑笑韩勃:生气不满)

3、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这结果蔺相如有没有考虑到了?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4、分角色朗读第一幕。评点。

三、品读第二幕,感受廉颇的鲜明特点,深化蔺相如的形象。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认识了怎样的蔺相如?怎样的廉颇?你是通过那些语句感受他的这些品质的?

2、交流

(1)蔺相如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谦虚有礼的人。

(2)廉颇知错就改,态度诚恳,深明大义。

3、品析表现廉颇特点的语言行为的词句

(1)负荆请罪、身为大将,光着上身,到门上来请罪。

(2)跪、抽、不肯起来。

(3)重点品味:老迈昏庸。

※如果说他是老迈昏庸的,表现在哪?(联系第一幕,处处侮辱、为难蔺相如)

※如果说他并不老迈昏庸,从哪里看出来?(经人提醒明白。也能从赵国的利益出发来负荆请罪。出示廉颇的话,指导学生读好。并恰当地加上提示语)

4、品析表现蔺相如特点的语言行为的词句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迎上去扶起双手扶起扔在一边)

5、赏析:“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3)指导朗读。

6、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作业

将剧本连同其他两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准备进行表演。

大单元设计教案篇6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具体措施

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大单元设计教案篇7

学习内容:

认识更大的数

学习目标:

1、巩固上节课知识,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

2、使学生能对较大数产生兴趣。

3、为以后数的读写与比较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习重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十个百是( ),

10个千是( )。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二、合作探究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4、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

(2)一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是( )。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 )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都

是( )。

三、达标检测

1、13819000中的8在( )位上,表示8个( );3在( )位上,表示( )。

2、个级包含的数位有( )、( )、( )、( );万位、( )、( )、( )在万级上。

3、一万一万的数,按顺序填数96万、( )、( )、 ( )、( )。

4、十万十万的数,按顺序填数70万、( )、( )、( )、( )、( )、( )。

四、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

大单元设计教案7篇相关文章:

大苹果教案及反思6篇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5篇

大动物小动物教案模板6篇

生日大蛋糕中班教案8篇

大动物小动物教案优秀8篇

体育游戏大西瓜教案5篇

教案设计小学英语教案8篇

大大班安全课教案优质6篇

谁的本领大教案5篇

小老鼠和大老鼠的故事教案5篇

大单元设计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