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系统化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高效利用课堂时间,避免时间浪费,通过教案的实施,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勇于探索,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抓老鼠小班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抓老鼠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动物的局部进行猜测并乐意表达。
2、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旅行”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ppt:小老鼠的旅行
活动过程
1、激发去旅行的愿望(播放ppt第一张)“看,这是谁呀?”(小老鼠)“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小老鼠,你好)
“它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开心、高兴)
“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幼儿一起问:“小老鼠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呀?”)
播放小老鼠的回答——我要出去旅行
“听到了吗?”(我要出去旅行)
“哦,原来它要到好玩的地方去玩哦!那我们也跟着它一起去旅行吧!”
2、播放ppt第二张,初步感受旅行的快乐
播放画面:草地“小老鼠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呢?”(草地)
“在草地上我们能玩什么呢?”(捡树叶、跳一跳、做游戏)一起做做动作。
“咦?小老鼠哪去了?”“我们一起叫一下吧!”(小老鼠,你在哪里呀?)
3、播放ppt后半部分,尝试根据动物的局部进行猜测
(1)画面一:爬象鼻子“噢,原来小老鼠在这里呢!它在干什么呀?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
“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管子呢!
“那我们也跟着小老鼠爬一爬吧”“怎么爬呢?”个别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
请幼儿一起随老师做“爬管子”的动作。
“那小老鼠爬的到底是不是管子呢?”幼儿猜测。(幼儿说“大象”,师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播放大象的半身图、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哇,猜对了)
(2)画面二:爬驼峰“小老鼠真顽皮,它又找到好玩的地方了,看,它又在玩什么?”
问一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山峰呢!
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
请幼儿一起做“爬山峰”的动作。
“小老鼠真的是在爬山峰吗?”
幼儿猜测。(牛鼻子……猜不出,点击出示骆驼的半身图,就有幼儿说出是骆驼了,及时追问为什么,加深幼儿的印象)
播放骆驼的半身图、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
(3)画面三:爬牛尾巴
“看,它在玩什么呀?”“谁来问问看?”
个别幼儿问,然后大家一起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绳子呢!
“爬绳子的.时候手要怎么样?”(抓紧绳子)个别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请幼儿一起做“爬绳子”的动作。
“小老鼠真的是在爬绳子吗?”幼儿猜测。(狮子的尾巴,牛的尾巴,拖把)
播放牛半身图、牛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哦,原来是牛尾巴哦)
(4)画面四:穿鹿角“现在,小老鼠又在玩什么呀?”
问一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穿树林呢!个别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腰要弯下来一点,手伸向前,穿来穿去)
请幼儿一起做“穿树林”的动作。“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去穿树林,可要当心别撞到一起哦!”
“小老鼠到底是不是在树林里玩呢?”幼儿猜测。(鹿的角,梅花鹿的角)
播放梅花鹿的半身图、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哇,又猜对了)
4、完整欣赏、讲述。 “今天小老鼠带我们玩了哪些好玩的,一起来说一说吧!”
边观看ppt边讲述:“吱吱吱,小老鼠爬管子喽,哦,原来是大象的鼻子;吱吱吱,小老鼠爬山峰喽,哦,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吱吱吱,小老鼠爬绳子喽,哦,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吱吱吱,小老鼠穿树林喽,哦,原来是梅花鹿的角;。”
5、结束:“今天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去旅行开心吗?”“有点累了吧!”
“看,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还没去呢!”逐个出示四种动物的局部(长颈鹿的脖子、乌龟的背、斑马的身体、老虎的背),幼儿交流。
“下次我们再一起去探险吧!”
活动反思
小班的孩子喜欢做一做,动一动,所以在完整的念儿歌时,我加入了手的动作,不仅让幼儿容易识记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爬绳子,爬山坡,滑滑梯,钻树林这些动作都让孩子很是喜欢。也在动作中将这首儿歌学会了。
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应该是服务于孩子的,孩子也是活动效果的最优检测者!
抓老鼠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进行初步判断、想象,并乐意达。
2、理解儿歌主要内容,体验其诙谐性,初步学说儿歌。
3、在情景中感受“旅行”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儿歌的童趣。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重难点:
理解儿歌主要内容,初步学说儿歌。
能根随画面进行初步判断、想象。
活动准备:
ppt:小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旅行的愿望:
今天呀,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会是谁呢?(播放ppt第一张)
“噢,原来是小,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小,你好!)
“谁能猜出小今天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我们还是来问问小自己吧!”(小,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呀!)
(播放小的回答——吱吱吱,我要出去旅行)
“听到了吗?要去旅行,要到好玩的地方去玩哦!那我们也跟着它一起去吧!”
(师幼表演唱郊游歌去旅行)
?活动一开始就利用ppt将本活动的主要角色——小呈现在小朋友的面前,并通过自然地与小打招呼,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小之间的距离。小的表情那么高兴,说话的声音那么神气,也感染了幼儿的情绪,使“我们也跟着它一起去旅行”顺理成章,也就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
二、播放ppt第二张(草地),初步感受旅行的快乐:
“哇,小带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草地上)
“在草地上我们能玩些什么呢?”(蹦蹦跳跳、闻闻花香、做游戏)一起做做动作。
“咦,小哪里去了?大家快叫一下!”(小,你在哪里?)
?这是一个过渡环节,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小后面“爬绳子”的动作就会显得有些突兀。因为草地是户外比较常见的场所,可以让幼儿产生很多的联想,再加上一起做动作,使幼儿很快就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旅行”的氛围也一下子被烘托了出来。后面的“小哪去了”的环节,更是激发起了幼儿的好奇心,使活动顺利进入到主要部分。〗
三、播放ppt后半部分,尝试根据动物的局部进行猜测:
1、画面一:钻猪鼻孔
“噢,原来在这里,它在干什么呀?”,“我们来问问小吧。”
“小,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钻洞洞呢!
“看小得意的样,真的很好玩吗?该怎样钻呢?”(请一幼儿示范)
“走,我们也钻洞洞去。”(师幼一起随音乐做“钻洞洞”的动作)
(播大肥猪打喷嚏声———阿嚏…阿嚏…谁弄得我的鼻子痒痒的)
“小钻的是洞洞吗?怎么会有这种声音?到底会是谁呢?”(幼儿猜想)
播大肥猪的鼻孔至全身,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哦,原来是大肥猪的鼻孔)
“让我们把小钻洞洞的事,用一句话说完整吧”(吱吱吱,小钻洞洞喽,哦,原来是大肥猪的鼻孔)
“咦,小又到哪里去了?”
2、画面二:爬象鼻子
“跑这里干什么来啦?”,“谁来问问?”
“小,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管子呢!
“爬管子?一定很滑,要小心呦!”,“来,一起爬管子了。”
(师幼随音乐做“爬管子”的动作)
“小爬的到底是不是管子呢?”(幼儿猜测)
“哦,真的是的鼻子吗?”
播的局部到全身,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哇,猜对了)
“那我们一起把话说完整吧”(吱吱吱,小爬管子喽,哦,原来是的鼻子)
3、画面三:穿鹿角
(播小的呼救声——救命啊、救命啊…、这么多树该怎么出去啊!)
“小穿树林,好像出事了,我们快找找去。”
师幼随音乐做“穿树林”的动作。(腰要弯下来一点,手伸向前,穿来穿去)
“小穿的是树林吗?”,“那会是什么呢?”(幼儿猜测)
播梅花鹿的角至全身,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哦,原来是梅花鹿的角)
“谁能把话说完整呢?”请一幼儿尝试(吱吱吱,小穿树林喽,哦,原来是梅花鹿的角)
“真是一只有趣的小,想知道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吗?”
4、画面四:爬牛尾巴
“看,它又在玩什么了?”我们来问问小:“小,你在玩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绳子呢!
“爬绳子,怎样爬呢?”(抓紧绳子)
师幼一起随音乐做“爬绳子”的动作
“小爬的是绳子吧?”(幼儿猜测)
播牛尾巴至牛全身,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哦,原来是牛尾巴)
“一起来把话说完整吧”(吱吱吱,小爬绳子喽,哦,原来是奶牛的尾巴)
?这是本次活动的主要部分,不但通过观察局部猜测出了相应的动物,还进行了讲述、交流,积累了猜测的经验,这就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同时,每个画面给了幼儿不同的动态感受,在引导幼儿学习动作的同时,充分地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而且是跟着小一起去,使幼儿在兴趣的支配下,自主地获得了知识。这个环节中,四个画面的呈现虽然感觉有些雷同,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因为四个画面中小的动作和“旅行地点”的本质不同,同样使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还因为四个画面的类似,增加了他们表达的自信,对于完成“乐意表达”的目标是非常有效的。〗
四、完整欣赏,学说儿歌:
“今天小带我们玩了哪些好玩的,一起来说一说吧!”
师幼边观看ppt边动作说儿歌:“吱吱吱,小钻洞洞喽,哦,原来是大肥猪的鼻孔;吱吱吱,小爬管子喽,哦,原来是的鼻子;吱吱吱,小穿树林喽,哦,原来是梅花鹿的角;吱吱吱,小爬绳子喽,哦,原来是奶牛的尾巴。”
“说的真不错,如一首儿歌,给儿歌起个名字吧,叫什么呢?”(师幼一起给儿歌起名。)
师幼再次完整边说儿歌,边动作。
?这是对幼儿猜测过程的提炼和总结环节,帮助整理已经积累的经验,并且引导他们大胆地讲述,体现了本活动的领域定位,也给了幼儿一个完整的体验。〗
五、结束:
“今天我们跟着小一起去旅行开心吗?”,“有点累了吧!”
“看,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还没去呢!”逐个出示三种动物的局部(长颈鹿的脖子、乌龟的背、老虎的身体),幼儿交流。
“想去吗?”,“老师跟小约好了,等下次再去旅行,我们还一起去”。
“好啦,就让我们期待着下次之旅吧!”
?最后的环节是整个活动的结束,又是下个活动的起点,三种动物局部图片的逐个出示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从幼儿的表情和语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猜测的自信,这也是对他们是否领悟到猜测技能的考察。〗
反思:
“小的旅行”是小班“小不点儿”中的一个活动。活动着重体现一个“小”字,,从小的角度出发,来到一些特别的地方去旅行,其实是其他一些体形偏大的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应该说是充满了趣味性。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从局部认识整体,积累一些相关的.经验,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动物特征。本着让幼儿“自主学习“的理念,我将本活动重新设置,定位在语言领域,设计了音效俱佳的ppt,优化了猜测过程,使幼儿融入其中,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
一开始就利用ppt将本活动的主要角色——小呈现在小朋友的面前,并通过自然地与小打招呼,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小之间的距离。小的表情那么高兴,说话的声音那么神气,也感染了幼儿的情绪,使“我们也跟着它一起去旅行”顺理成章,也就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此过程中,ppt的运用是非常有效的,在图像和声音的烘托下,小的形象生动、饱满,一下子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因为ppt设计得比较巧妙,所以幼儿互动的机会就多,这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首先是跟小的互动,包括语言的互动和动作的互动,通过打招呼、提问等情节的设置,使幼儿身心积极投入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跟着小去旅行的快乐。其次是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尝试做动作的环节中,教师充当串联者,请个别幼儿试着做一做动作,其他幼儿来学一学,在互相学习中获得了经验。最后,是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在这项互动中,教师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旨在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抓老鼠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汇“变大”和“变小”。
2、能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大”和“小”。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准备:
米老鼠头饰一个,魔术棒一根,魔术杯一个, 小魔术棒若干,故事图片四张。
过程:
一、欣赏故事
1、以“米老鼠”变魔术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借助图片,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回答问题。 提问:米老鼠的“魔术棒”有什么本领?米老鼠是怎样说的?
3、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二、游戏:“木头人,变变变。”
1、教师交代游戏名称及玩法。
玩法:教师与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念:我们都是木头人,一起跑跑变变变,大大大!(当念到“大大大”时,幼儿自由夸张地做“大”的肢体动作。)我们都是木头人,一起跑跑变变变,小小小。(动作与“大”的相反。)
2、组织幼儿游戏,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大和小”。
三、迁移游戏经验
1、如果你有“魔术棒”,你想让哪些东西变大或变小? (个别提问)
2、幼儿自由探索。
幼儿每人手持一根“魔术棒”,在周围环境中寻找自己希望改变的物体(自由结束)。
附故事:米老鼠的`“魔术棒”
有只米老鼠,它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能把大东西变小,把小东西变大。有一天,米老鼠来到草地上,看到小鸡和小狗在争吵,它跑过去问:“你们为什么吵架?”小鸡说:“我们都想吃这个苹果,可是苹果太小了,不够分。”米老鼠说:“ 别担心,试试我的魔术棒。”米老鼠用“魔术棒”指着小苹果,嘴里说:“变变变,大大大!”小苹果真的变成了大苹果,小鸡和小狗高高兴兴地吃到了香香甜甜的大苹果。
有一回,米老鼠到兔妈妈家串门儿,路上,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它就拿出魔术棒,指着大石头,嘴里说:“变变变,小小小!”大石头立刻变成了小石头,米老鼠跨过了小石头,继续向前走。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阵“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喊声,米老鼠赶紧跑上前一看,不好!大灰狼正准备吃小鸡,它赶紧拿出魔术棒,指着大灰狼,嘴里说:“变变变,小小小!“大灰狼立刻变小了,米老鼠用脚使劲一踩,把大灰狼踩死了,小鸡得救了。
米老鼠救了小鸡后,来到兔妈妈家,兔妈妈正在犯愁:“唉,胡萝卜刚刚长出来,孩子们就吵着要吃。”米老鼠说:“别急别急,让我来试试!”它用魔术棒指着一颗小小的胡萝卜,嘴里说:“变变变,大大大!”胡萝卜就长大了,兔妈妈高兴得谢了又谢。
抓老鼠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
2、能用简单的模仿动作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有一天,一只小老鼠爬上灯台去偷油吃,“啊,真香啊!”它正吃得津津有味时,来了一只猫,你猜小老鼠怎么样了?
提问:小老鼠最怕谁?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
二、教师请幼儿看图片,学念儿歌。
1、教师边讲述儿歌情节,边演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2、教师利用图片为幼儿完整地念一遍儿歌。
3、教师表演,幼儿跟教师一起念儿歌、学儿歌。
三、引导幼儿在念儿歌时做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用双手做道具,配上儿歌进行表演。
儿歌 动作说明
小老鼠, 食指相对。
上灯台。 左手握拳垂直,右手食指和中指沿左臂交替攀爬。
偷油吃, 双手四指并拢,手心朝里,与大拇指一起张合做吃油状。
下不来。 双手并拢做摆手状。
猫来了, 双手五指张开在脸两侧做胡须状。
害怕了, 做抱头害怕状。
叽里咕噜滚下来。 双手握替自上而下滚落。
2、幼儿自由练习动作,感受其中的乐趣。
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幼儿扮演小老鼠,教师扮演猫。游戏开始,幼儿边唱歌边作相应的动作。唱到“上灯台时,“老鼠”爬上椅子,唱到最后一句时,从椅子上跳下来,在地上做各种滚翻动作,这时,“猫”去抓“老鼠”。
抓老鼠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屈身钻过6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学会将身子团紧移动重心。
3.能遵守规则不碰障碍物。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放置一道离地高60厘米的绳子作障碍物。
2.猫的`头饰一个。
3.学会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2.教师交待场地,提出练习要求。
教师:这是一个长长的洞门,我们小老鼠进出洞门时要把身子团紧,千万不能撞倒洞门。大家试试看。
引导幼儿练习“钻”的动作,提醒幼儿在“钻”时团紧身子。(反复练习数遍)
表扬能团紧身子不碰到绳子的幼儿。
3. 交代游戏玩法及规则,并组织幼儿游戏。
教师:有一只大猫整天想抓我们,我们出去玩时要小心,听到妈妈喊“老猫来了”,你们就赶紧钻回洞里,千万要小心,不能碰到洞口、撞到头。
幼儿游戏。当所有幼儿钻出洞后,教师发出信号“老猫来了”,同时提醒幼儿团身、低头。
表扬能按照要求“钻”的幼儿。
教师注重提醒和指导个别胆小、动作不正确的幼儿。
4. 小结幼儿学习情况,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
抓老鼠小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想象的快乐。
2、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到(七)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一):十二生肖
1、xx年新的一年到了,在这十二只动物里谁最开心呢?(放大小老鼠)
2、小老鼠最开心,因为xx年是它的本命年,是鼠年。它最大。
二、出示课件(二)
1、老师:小老鼠很开心,所以它要去旅行了。(最好是一只背着旅行包的小老鼠)
2、老师:可是到哪里去旅行呢?小朋友给它想想看。让幼儿大胆表达。
老师小结:那么我们来看看。
三、出示课件(三):牛尾巴
1、老师:咦!这是什么呀?小老鼠这是在那里旅行啊?
让幼儿想象表达。
2、揭开谜底:噢,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
四、出示课件(四):驼峰
1、老师:咦!这是什么呀?小老鼠这回又到哪里去旅行了?让幼儿大胆想象表达。
2、揭开谜底: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呀!
五、出示课件(五):大象的长鼻子
1、老师:咦!这是什么呀?小老鼠这回又爬到哪里去了?让幼儿大胆想象表达。
2、揭开谜底:原来是大象的长鼻子呀!
六、出示课件(六):“树林”
1、老师:这是什么?这回小老鼠又到哪里去旅行了?让幼儿大胆想象表达。
2、揭开谜底
七、出示课件(七):“地洞”
1、老师:这是什么?这回小老鼠又到哪里去旅行了?
2、揭开谜底
八、老师:今天小老鼠真开心,它到了好几个地方去旅行了。老师边放课件边完整念一遍儿歌。幼儿一起跟着念。
九、老师:小老鼠出去旅游真开心!我们也学小老鼠出去旅游吧!
开小火车出去旅游。
抓老鼠小班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
★ 抓鸭子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