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总结优质6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工作总结,我可以发现自己工作中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激励自己持续学习和成长,通过工作总结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年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总结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2024年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总结优质6篇

2024年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篇1

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查找医疗机构在院内感染管理,报告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现将科里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科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科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科里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科室由专人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组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层层落实,保证了我科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通过自查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

1、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淆不清。

2、诊疗处置操作后快速手消使用不及时。

3、处置患者时口罩佩戴不合理。

4、院感染登记有时漏项。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并加强培训管理

1、可室认真学习《医疗垃圾管理办法》,并进行提问考核,做到人人明确,人人掌握。

1、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提倡七步洗手法,讲解快速手消毒液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加强监管,处置患者时口罩正确有效佩戴。

3、各项登记本责任到人,定期、不定期检查如有漏项及时改正。

2024年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篇2

一年的工作快接近尾声了,三甲复评也即将到来,这不仅给我个人也给内五科全体人员带来了紧迫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由于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使得护士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院感染办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注重对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教训与培训,增强感染意识,并体现在护士日常工作的一招一式中,对降低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院领导也相当重视这项工作,制定了考核计划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内五科是文明科室,是优质服务示范科室,是市级重点科室,我想说院感防范从我科做起,从我从你做起!感想如下:

一、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中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护理技术操作各种注射、输液、输血、动静脉置管、或接触人体皮肤、黏膜,如操作不当,易引发医源性感染。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必须有强烈的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护士在临床护理中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病室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晨间护理时对床铺采用消毒剂湿式清扫,以避免被单上的皮屑等脏物在空气中飞扬。对接受麻醉、胸腹部手术的病人、具有器质性肺功能不全的病人,鼓励勤咳、深呼吸以助排痰。对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做扩胸运动,保持肺功能。给氧器具、雾化吸入器具等按要求消毒与灭菌。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按隔离要求处理。

2、预防泌尿系感染 对卧床病人、糖尿病病人和尿失禁病人要督促并协助病人按时行会阴部清洗,勤换内裤,保持清洁。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导尿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

3、预防胃肠道感染 做好病人床单元的卫生管理,清洁床头桌要一桌一巾一消毒,暖水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餐具及便器使用一次性的;做好病人的饮食管理,避免食用不洁食物,要求病人饭前、便后洗手。

4、预防血管相关感染 在进行中心静脉插管、外周动静脉插管时,要严格掌握插管指征,选择好置管材料与穿刺部位,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并做好置管后的护理。

5、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做好手术前病人皮肤的准备,如手术前一天洗澡或擦澡,除毛时注意所有物品的消毒;手术皮肤消毒时,皮肤准备区的大小,应大于切口。做好手术前器械护士的准备,如剪短指甲、除去甲缘下积垢,按规程刷手、用无菌巾擦干,穿无菌手术衣,口罩要盖住鼻孔,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戴无菌手套等。做好手术后伤口的护理,如护理手术切口前后按规定洗手,换药器械与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换药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等。

6、预防皮肤感染 做好危重、卧床病人的皮肤护理,每2h翻身按摩骨突出处1次,有条件的可卧海绵床或气垫床等,以减轻对病人某个部位的长久压迫。另外,要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皱折、无碎屑,以使病人皮肤保持干燥并减轻皮肤摩擦。一旦出现褥疮,应想方设法加速褥疮愈合,预防进一步损伤和感染。

三、护士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严防医院感染发生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处理不当,易引发医院感染。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要严格执行20xx版《消毒技术规范》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如: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根据污染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四、护士在抗菌药物使用中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抗菌药物被广泛滥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引发的医院感染不胜枚举,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护士在治疗工作中要接触大量的抗菌药物,应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和应用原则。

五、注意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

给药时间最好根据所用药物的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来决定,较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既可维持血浆中的有效浓度,又不至于发生蓄积中毒。

六、注意抗菌药物的配伍问题

在抗菌药的使用中,合理配伍非常重要,若配伍不当,易引起药理或化学变化,甚至引起细菌耐药。

七、注意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在用药中、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如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不良反应对病人的危害。

八、护士在工作中严防意外伤害引起自身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被利器损害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医院感染时有发生,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凡接触锐利器物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不用手直接传递锐利器物,不用手直接安装或取下锐器,用后的锐利器物立即置于利器盒内等,严防意外伤害的发生,一旦被锐利器物刺伤,须立即处理并备案。

由于医院感染的学科特点,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十分复杂,因医院感染引起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我们要引以为戒,不要因小事酿成大祸。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隐患在某些方面相当严峻,做为医院的员工对院感的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杜绝医疗纠分,己经是势在必行,也为三甲复评做好准备工作。我坚信,只要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统一认识,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切实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定能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2024年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篇3

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及全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保证了医疗安全,器械消毒合格率100%,抗生素使用率60%,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确保了医疗安全。现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

完善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充实了感染管理委员会及感染监控小组成员,成立了感染质量检查小组,负责每月的感染质量大检查,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每周通报一次感染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各科感控组长负责整改,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一)质量控制:每月进行检查,每周随即检查,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二)环节质量控制

1、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治疗室、换药室等感染管理重点科室,每周不定时检查,制定各重点科室感染质量检查标准,按照标准对手术室重点检查手术后各类器械

清洗,消毒及室内消毒效果监测,工作人员管理,各种物品的消毒等,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供应室重点督查器械的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程序及灭菌器械的合格率,灭菌器的监测等。各类器械的用后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使各重点部门感染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2、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为此为医务人员提供洗手设施,大大提高了洗手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

三、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监管,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紫外线强度监测:对新购进紫外线灯管每批次进行抽检,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等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循环风消毒机。没半年统一换一次灯管,消毒效果均达标。

2、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审核产品的相关证件,复印件进行保存。

3、本年5月份感染科开展了住院病人现患率调查,调查前对参加现患率调查的监控人员进行了调查方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的填写,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知识培训。顺利的完成了调查。

4、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了监测: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职业暴露,并对职业暴露进行监测登记。

四、沉着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加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针对我省和我市相继出现的手足口病疫情,控感科每天下病房、门诊进行督导,及时发现消毒、灭菌、隔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同时加强医疗废物分类和收集处理,严防因管理不善引起的感染暴发,确保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实行规范化,流程化管理

编制医院感染控制各种流程,如洗手流程、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理流程,以及各种诊疗操作流程等,并组织学习,使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化,便于操作,便于记忆。

六、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进行了整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专人回收,登记。对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了认识,落实了各类人员职责,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等做到规范化管理。

七、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

1、对保洁人员进行了“医疗废物管理,病房消毒隔离”培训

2、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预防和医院重点部门的管理”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3、对全院临床医生及辅检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手卫生”的培训,组织考试均合格。

4、对手术室工作人员人进行了“手术室感染管理”培训。

5、对新上岗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内容“医院感染与感染管理”,考试均合格。对感控医生进行了现患率调查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感染知识,把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吸引了进来,使医院感染工作规范化。

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使医院感染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降低了感染发病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及就医环境,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4年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篇4

20xx年,院感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院感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仍存在着若干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现将xx年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院感质控工作,特别是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1、每月根据院感检查标准对全院各科室,尤其是供应室、手术室、产房、人流室、化验室等重点科室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和院感隐患,及时进行书面反馈,科室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院感科根据整改措施,跟踪检查改进效果。

2、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抓了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医疗废物管理规范的落实,发现不落实的,及时反馈、制止。减少交叉感染和院感发生的机率。

3、每月对所有病房、门诊、物业保洁进行1次全面督导、检查,检查各科室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科室院感控制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检查整改效果。

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1、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对全院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等采样监测细菌生长情况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进行总结。

2、紫完线灯管的检测除科室测外。院感科对紫外线灯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3、对压力蒸汽灭菌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每日进行预真空试验,每锅进行化学、物理检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4、全年灭菌效果的监测合格率为100%,生物监测合格率为100%,空气细菌培养合格率90%(整改后为100%),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99%(整改后为100%),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合格率99%,(整改后为100%)消毒液染菌量检测合格率100%,合格率均高于去年。

三、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重点加强了日常对医院医疗废物、污物处置的督导工作,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开,医疗废物在产生科室即分类收集,标识清楚,密闭运输,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超过48小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确保了医疗废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院感防控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院感科每年对全院科室进行培训一次。提高了医护人员院感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依从性。

五、存在的问题

1、全院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规范的依从性仍然不高,各科室落实手卫生制度普遍不得力,存在院内交叉感染的隐患。

2、部分医务人员及物业人员缺乏无菌观念,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不严格。学习、执行消毒隔离的依从性差,存在交叉感染的安全隐患。

3、我院院感培训方面做得不足,准备下一年克服各种困难加强培训次数。提高医护人员院感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时消除医疗隐患。

2024年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篇5

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院感科积极工作,进一步健全落实院感组织网络,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监测检查工作。医院各科室有力配合,护理部切实抓好科室消毒隔离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操作及检查考核,临床科室及时认真填写和上报科室院感病例,院感科做好院感病例的监测与分析,指导临床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通过以上工作,20xx年,我院院感病例共5例,院感率0.9%,全院无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有效将医院感染控制在较低水平。

一、健全组织,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今年3月医院调整了院感委员会,健全了院科两级院感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章,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修订了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传染病管理制度、职责、措施、流程等。

二、针对院感薄弱环节,加强院感质量控制

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制订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产房、检验科、治疗室、急诊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三、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进一步加强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加强了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四、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20xx年,全院共出院病人5456人次,其中外科出院2205次,内科出院2596人次,妇产科出院655人次,其中外科感染病例共3例,感染发生率为0.14%;内科医院感染病例有1例,感染发生率为0.038%;妇产科医院感染感染有1例,感染发生率为0.15%;中医科、五官科、肛肠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均为0%。

五、抓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工作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委托县疾控中心对全院重点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产房、护理部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门诊的空气进行了监测,合格率达100%。

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并常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医院感染暴发。重新设计医疗废物回收登记表,利于回收存档。对我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了重新选址改建。是的医疗废物的管理过程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污染和医护人员受伤害的机会。

七、强化院感培训及考核

进行了四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共118人次,培训内容为:①院感基础知识培训,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③医疗废物的处理,④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手卫生标准预防,解读“二乙医院”院感有关标准。

通过培训,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得到了增强,争取人人做到“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八、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为加强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院感科对其使用进行常规督查及定期抽查。对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抽查是每季度一次,方法是从临床科室采样,到物质库房索证。结果各证齐全,全部合格。

九、积极参与医院建筑设计

在新建病房楼时,建议使用感应性水龙头、重点科室配备干手纸,

院领导同意并已经实施到位,投入使用。此措施大大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建议治疗室和换药室的空气消毒全部采用悬挂式紫外线消毒机动态臭氧空气消毒机,其中悬挂式紫外线消毒实施不到位,将进一步完善,争取落实到各科室。

十、虽然我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医院感染环节质量需进一步加强。

2、临床感染管理小组尚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3、感染监测结果应定期向临床科室反馈。

4、部分临床科室医生对院内感染重视程度仍不够,对病人的有关院内感染的诊断及病情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医院感染登记表不能及时报送。

5、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手卫生知识仍需加强。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科将继续开展各项工作,并针对本年度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争取“二乙医院”顺利通过。

2024年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篇6

2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细化管理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年无院感暴发事件发生。现将本年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新修订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卫计委不断更新和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根据重新修订的制度每月进行严格的督导检查。

二、全面综合性监测完成情况

1、感染病例监测情况

截止10月末监测出院病例933例,归档病例覆盖率100%,医院感染病例0例,医院感染率为0,漏报率为0。

2、现患率调查情况

我院8月4日进行了院感横断面的调查,总人数46人,医院感染病例0例,院感现患率为0。我院20xx年的院感横断面调查工作进入内蒙古自治区横断面调查优秀名录中,并获得荣誉证书。

三、目标性监测完成情况

1、Ⅰ类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全年监测Ⅰ类手术病例共115例,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抗菌素使用符合要求。

2、多重耐药菌监测

住院患者总数900人次,使用抗菌药物前检验标本送检病例16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例数404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4.89%;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3.96%;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10例,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0.22%;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20%、监测结果显示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太低,低于30%的目标。

3、三管相关感染监测

本年度留置导尿管总天数0天,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0;患者使用血管内导管留置总天数132天,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0;患者使用呼吸机总天数0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0、

四、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情况

本年度院感管理办公室加强院感采样监测,每季度对手术室、腔镜室、口腔科、血透室、生物安全柜、各病区的治疗室、处置室等高危险区的环境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监测。共采样147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34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30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29份,消毒液采样培养41份,消毒灭菌物品采样培养25份,合格率100%。

五、手卫生监测情况

本年度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225人次,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476人次,洗手正确次数444人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47.26%,低于80%;洗手正确率93.27%,低于95%。

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情况

加强了员工职业暴露的.管理,检验室,血透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科室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感染四项检查,并指导重点科室进行职业暴露演练,强化了员工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处置能力,全年发生职业暴露1例,感染者是护士,感染源是乙肝,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了正确处理,未发生不良后果。

七、强化了院感知识培训及考核

全年进行了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知识集中培训9次,考核9次,合格率100%,深入科室进行有针对性的专科感染知识培训12次。

2024年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总结优质6篇相关文章:

2024年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总结6篇

2024年项目管理工作计划6篇

2024年教科室工作计划参考6篇

2024年工程管理工作计划5篇

管理者2024年工作总结5篇

2024年餐饮管理工作计划5篇

2024年仓库管理员工作计划8篇

2024年物业管理工作计划优秀7篇

2024年工程管理工作计划8篇

酒店管理人员2024年工作计划5篇

2024年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总结优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