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反思部分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写教案不仅需要创意,还要有条理,以便于课堂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纸科学活动活动教案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纸科学活动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一一对应关系。
2、发现物体、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活动准备:
1、在娃娃家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小手套和小袜子。
2、红、绿两个玩具筐。
活动过程:
1、利用娃娃家中(或幼儿自己的)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袜子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关注,教师:"小娃娃们要出去玩游戏,可是找不到一样的袜子和手套了,谁能帮他找找呢?"
2、提示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将小袜子放在红筐里、将小手套放在绿筐里、在小筐上贴上相应的标志,等等。
3、找出成双成对的袜子、手套。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拿出一双袜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请幼儿寻找另一只。
4、也可请幼儿找错或创设有错的问题情境,请幼儿观察、辨别手套、袜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对幼儿说:"我觉得对吗?"如果幼儿认为不对,可以接着问:"你们说说它们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边说边指出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几只小袜子是好朋友呀?"鼓励幼儿尝试点数1、2。
6、教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两个好朋友不分开呢?"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并动手尝试。如果小夹子夹上,把一只袜子或手套放在另外一只的嘴巴里,把两只袜子卷在一起放在小盒里。在幼儿完成后,教师给予鼓励:"小朋友真能干,小娃娃谢谢你们!"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143页。
纸科学活动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明确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 能排除颜色、排列方式等干扰,寻找与密码箱相匹配的钥匙;
3. 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主要形式
集体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正确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明确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活动难点
能排除颜色、排列方式等干扰,寻找与密码箱相匹配的钥匙
教学准备
1.用废旧盒制作的密码箱7个,每只箱子上有2组8以内的数量;
2.纸制钥匙若干;
3.幼儿操作用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密码箱,了解破译密码的方法
1.今天,森林里的`小熊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它的密码箱打不开了(出示密码箱)。
2.小朋友们看看密码箱上有什么?
3.密码就藏在这些小圆点里。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线的左边有几个小圆点。(幼:6个。)
师:“6个小圆点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幼:“数字6”)。右边又有几个小圆点呢?用数字几来表示?(8)
4.密码就是由数字6和8组成的。
5.(出示3把钥匙)知道了这个密码,看看哪把钥匙才能打开这个密码箱呢?
二、分组为密码箱寻找钥匙,学习感知8以内物体与数量的关系
1.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学会破译密码的方法了。这里还有6个密码箱,每个箱子有6把钥匙,这么多,小熊都被弄糊涂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一组合作,一起帮忙找出正确的钥匙。(提醒:找到后把密码箱和正确的钥匙送上来放在指定的位置上)
2.幼儿小组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3.集体检验: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你们找的钥匙对不对(依次检查每组)。
三、个别练习,学习排除颜色等干扰,感知8以内物体与数量的关系
1.除了小熊,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密码箱呢(出示表格),而且密码都不一样,仔细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箱子密码颜色不一样,有箱子密码形状不一样,还有箱子密码排的不一样。)找钥匙时可要看清楚密码。
2幼儿操作,找到正确的钥匙后,用浆糊贴在对应的小框里。
3.集体检验
四.延伸活动
将不同形状、排列、颜色的作业纸投放在区角,使幼儿继续练习巩固。
纸科学活动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太阳的作用(发光、发热、光合作用、发电等),知道太阳给生物带来的好处。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个谜语——天上有位老公公,圆脸庞,红面孔,天一这就出工,人东到本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2、小组讨论太阳的作用。
老师:你们知道太阳有什么作用吗?请你先和小组里的朋友们讨论一下。等下来告诉大家,好吗?
3、集体交流太阳的作用。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1)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请你找找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2)老师总结:太阳的本领可大了,人们需要它,动植物需要它,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是亮亮的(发光),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光合作用),太阳还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呢,暖暖的太阳可以把湿衣服晒干(发热),因为太阳的能量很大,人们很聪明,想出办法,利用太阳的能量发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其他能源,而且还很环保呢!
5、延伸活动:太阳还有什么作用呢?回家去找找并收集一些资料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今天孩子们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过有心人,带着孩子们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善于观察习惯,提高孩子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我愿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一起走进美好的大自然中去探索和发现科学小秘密。
纸科学活动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探索“三脚架”的稳定性。
2.能在仔细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尝试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3.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乐于表达交流。
活动准备:
1.操作用具:橡皮泥团、游戏棒、筷子、水彩笔、pvc管、皮筋。
2.表格类:记录表人手一份,闯关积分表。
3.经验准备:见过生活中常见的“三脚架”。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规则,萌发兴趣。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玩一个有意思的闯关游戏。
游戏共分为4轮,大家已经分成了红、黄、蓝、绿四个小队,每一轮都需要你们
小组内所有人共同努力,完成游戏,在规定时间内闯关成功人数多的小队可以获得
更多的勋章。最后累计获得勋章多的小队就是我们的胜利者,大家清楚规则了吗?那我们的游戏正式开始。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操作验证。
(一)第一关:用游戏棒将橡皮泥团撑起来。
1.明确任务,进行猜想。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交流操作结果。
(二)第二关: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团撑起来。
1.明确任务,猜想并记录。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进行现场演示。
(三)第三关:说说生活中的三脚架。
1.说一说生活中的三脚架。
(1)明确任务,
表达已有经验。
2.拓展认识生活中有用的`三脚架。
(四)第四关:自制三脚架。
1.明确任务。
2.幼儿尝试制作三脚架,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五)汇总闯关成绩。
三、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了一个科学闯关游戏“神奇的三脚架”,大家都学会了做三脚架。
活动结束以后,我会把更多的材料投放到科学活动区,请你们想一想,你们觉得加上一些什么材料可以使制作的三脚架撑起更多的弹珠,大家可以去试一试。
纸科学活动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透明胶带、橡皮泥、积木、瓶盖、米 土豆、泡沫、黄沙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 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 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3、 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电线有什么用?
二、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 电线会传电,有了电线可以使灯亮起来,可是今天吴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2、 教师将电线弯曲成“o”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3、 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
三、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既安全又好玩的电线,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电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电线,教师观察指导。
3、师: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四、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电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电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插入彩泥等)
3、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电线站起来。
4、幼儿尝试操作,让电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评一评,保持探索兴趣
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办法让电线摆出了各种造型,其实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造型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造型呢。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以观察性、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为核心,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
我觉得在活动前还应让幼儿丰富一些知识经验,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件作品,让幼儿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纸科学活动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发现幼儿园中树的多种多样,初步了解树的基本组成。
2.能用多种感官探究幼儿园的树的外形特征,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3.愿意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对园区树木进行观察、了解。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张记录表、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在观察幼儿园不同树的情况下,开展自由讨论(说说已经认识的树,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今天到小山坡来上课,你觉得在这里上课感觉怎么样?小山坡上有好多树,你认识哪些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描述,教师通过追问来帮助幼儿完善)
师生小结:小山坡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树。
2.通过老师的提问和讨论,再次来到户外观察。(观察树的组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师:我们已经知道,树有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那是不是每一种树都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从树的大小、粗细、高矮去发现树的不同)
(2)介绍记录表,幼儿带着记录表进行观察,教师参与其中。
(3)分享观察结果,师: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树是什么样的,都一样吗?
(4)幼儿根据记录表分享自己的发现。
(5)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了几种大树,它们的树干有粗细不同、大小不同、高矮也不同。有一根粗粗的树干,个子高高的,有细细的树枝,树枝上有树叶,这种树叫乔木。还有一些树(如金边黄杨),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个子矮矮的,那些是灌木。
3.我与小树做朋友
(1)幼儿根据图片特征,寻找几种我认识的树。
(2)与大树拥抱,说说悄悄话,与小树做朋友。
纸科学活动活动教案推荐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