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战士的事迹7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日常工作中,小伙伴们都一定遇到过事迹材料,事迹材料是一种具有真实性的书面文体,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白衣战士的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白衣战士的事迹7篇

白衣战士的事迹篇1

“我就想问问老师,这是不是您跟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啊!”“太突然了,到现在我都不愿意相信发生这样的事情。”3月22日上午,白晓卉生前带过的多名研究生赶到济南市殡仪馆悼念恩师。他们相互抱头痛哭,始终不愿相信老师已经离他们而去。一名研二在读的女同学眼噙泪水,“我们还要赶回实验室,完成老师留下的工作”。

学为人师,她是学生的楷模榜样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带领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医师们一直奋战在一线。她们先后辗转于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疫情主战场,与病毒展开了面对面的交锋。

检测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一次就要持续好几个小时。脱下厚重封闭的防护服,除了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还有布满护目镜压痕的脸庞。就是在这样紧张工作的间隙,白晓卉还要不断学习最新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措施,及时向同事、学生讲解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生物安全知识。

“说实话,由白姐领队带我们去,我们都很踏实。”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主管技师王泽筠对记者说,“有学生问我,为什么每次都是她去?我说,这可能就是使命感吧,她觉得自己该去,既然自己有这个能力就该去完成这个任务。”

同为医务工作者的高唐县人民医院的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苗静,是与白晓卉同窗六年的中学同学。苗静说,从少年到中年,白晓卉一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人员的初心和誓言!”

亦师亦友,她给学生家的温暖

“春节假期的一天晚上,发现研究生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过去一看是白主任在做实验。”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临床微生物科主任金炎回忆。在科里,白晓卉除了完成日常工作,还负责科研教学,这一方面的成绩非常突出。

出事的前一天,白晓卉在师生群里发布了一条消息,晚上7点要与大家一起开视频会议,讨论课题。当晚7点,同学们按时上线,白老师却迟迟没有出现。第二天她们才得知,敬爱的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倒在了日以继夜奋战的检测一线,永远离开了她深爱的工作岗位。

“白老师出发去威海的当天,我们刚好一块过完了三八妇女节,老师还悄悄为我们准备了巧克力。我们整个实验室就是一家人,冬至煮饺子,元旦一块儿看电影,腊八节喝腊八粥……”

“她每次下了班之后都是和我们待在一起,每周都会抽出时间来给我们开两次组会,风雨无阻。”

“她就像一个小太阳,为周围人带来了光和亮,永远温暖着大家。”

今天,再次见到备受爱戴的老师,同学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名学生失声痛哭,痛心地说:“我不想让你当英雄,我只想让你来教我们。”

“作为医生,我愿意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白晓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白衣战士的铮铮诺言。

白晓卉,一路走好!

白晓卉,女,1980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杰青人才,2020年荣获“全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当选“齐鲁最美职工”。

白衣战士的事迹篇2

“我们不想让她当英雄,只想让她继续教我们……”有学生想起白晓卉便哽咽不已。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学生王丽丽觉得,白晓卉不仅是自己学业上的指导老师,更是生活里的“白姐姐”。腊八节给大家带粥,平时还喊着一起看电影。

王丽丽第一次去实验室的时候,白晓卉还专门等在楼下。

“白老师看我不太适应,还专门开导我,指点论文怎么开题,ppt怎么排版。”王丽丽有时候实验不顺利,耗费了一些试剂和耗材,白晓卉也没有批评。“她安慰我不要灰心,失败很正常。”

3月8日那天,实验室的女生都收到了巧克力。“白老师还跟我们开着玩笑。”王丽丽说,就在大家聊天的时候,白老师突然接到准备出发的通知。

一如往常的果断、干练,白晓卉立马收拾好随身物品,和大家挥手作别。

“白老师注意防护、注意安全!”学生们送她到实验室门口。

“放心吧,你们也记得跟上实验,回来咱们再开组会!”

这是学生们最后一次看到她的样子。

“以为和前几次支援疫情的时候一样,她会再次元气满满地回到实验室,给大家分享出差的趣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诊断专业马婧瑜回忆,白老师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脱下隔离服,换回普通的防护服。

年初河南疫情结束,返回济南的路上,同样有小孩的王泽筠和白晓卉聊起天:“姐,这么久没见着孩子,真想啊。”

“马上就回去了。我从北京、从新疆隔离完回家,都搂着两个孩子一起睡,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哈哈。”

在白晓卉女儿眼里,妈妈就是“天使”。她曾给妈妈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是她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我的妈妈是天使。新疆全民核酸检测,妈妈她们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经常工作6到8个小时,中途不能吃饭。每天的标本堆得和小山一样高,所有的医生都在努力和疫情作斗争。”

在妈妈讲抗疫故事的那个下午,阳光如水般温柔。女儿依偎在母亲怀里,端详着妈妈,似乎看到了脸上曾经的压痕。

白衣战士的事迹篇3

白晓卉,生前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在山东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检测工作中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

时间回到3月8日。那一天是国际妇女节,白晓卉早早给自己的学生们准备了巧克力,放在实验室公共区域的桌子上。

腊八节的粥,冬至的饺子,元旦的电影……尽管工作很忙碌,课题节奏很紧张,但大大小小的节日,白老师和她的礼物从不会缺席。

一起过完节,还没走出办公室,白晓卉就接到了省卫健委支援通知,要作为领队与5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威海疫情处置检测队。

匆忙交接好手头的工作,白晓卉拎起自己的电脑包,冲还在实验室的同事和学生们挥了挥手,“我走了,你们也早点休息!”

疫情之下,核酸检测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作为目前判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标准”,人们对样本采集的过程已然熟知,却不知道报告上的结果,就出自这群“离病毒最近的人”。

标本接收、录入、试剂配制、核酸提取、加样、上机检测、审核结果、发放报告……自20_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就和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医师们就奋战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白晓卉立即前往威高诺润检验所查看实验室条件,指挥所有运抵的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当天下午2点,即作为第一组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时间,成千上万的标本被送到实验室,时间紧、任务重,每次检测工作都要持续数小时。”

封闭的实验室里,机器一直在运转,检验人员从采集来的样本中一一提取出核酸片段。口罩和护目镜紧紧压向口鼻,厚重封闭的防护服里,汗水早就浸湿了衣衫……

白衣战士的事迹篇4

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用来形容齐聚武汉的白衣天使们最恰当不过。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打乱了许多人的过年节奏。不少人获得了超长假期,但呼吸科的医护人员却还没来得及多吃几顿饺子,就冲上了战“疫”最前线。

“因为我是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委会的,在武汉有很多同仁。疫情一开始,我就非常关注武汉的情况。据我所知,大年三十那天就有医疗队来武汉援助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做好了准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王雯说。

时刻准备着。明明前方有危险,但号角响起时,依然选择披上战衣。“本身这次新冠肺炎就是属于呼吸科感染科的领域,所以我们全国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大多是相关领域的。碰上了这种大灾大难,我们肯定是使命在肩,义不容辞。”王雯坦然地说。

医生守在抗疫的第一线,离不开护士琐碎而繁重的护理工作支持。“来之前,其实心里也有过预估,但并没有想到这么辛苦。虽然我本人曾经也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斗争,但这次还是大不一样。”王雯说。

从防化服到防护服,从手套到口罩,从护目镜到纸尿裤……这身行头穿脱不易,全副武装后的医护人员先是大汗淋漓,后又在忙碌中用体温把汗水蒸干,数不清有多少次。

“我清楚地记得接病人的第一个晚上,穿好所有防护装备后,自己的心率就达到了120。我想这样不行。首先,大家都是第一次穿,都很不习惯。其次,我们当护士的,心里病人总是第一位的,看到病人有状况心里就开始起急。所以我就赶紧稳住我的护士团队说,咱们都慢点走,不能急。”

“一着急一跑,血氧就降低,自己心慌头晕、照顾不好自己,就不能很好地护理病人。虽然救人心切,但在这个当下,一步一步按流程走,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性不可小觑。”王雯说。

脱下一身“戎装”的医生护士,着实让人心疼。前胸后背,满是汗渍,护目镜和n95口罩勒得额头和面颊上都是压纹。“我们管这个叫‘天使印记’。”王雯说。

“早上9点的班,我们8点就得开始穿防护服。3点下班的时候,还要和后面的人交接完工作再出去脱防护服。”虽然是6个小时的班,但是加上前后准备和临时状况,往往短则8个小时,长则10个小时,他们都没办法喝水上洗手间。纸尿裤不见得真能用上,但却是必备品。

“第一次很难适应,后面慢慢就好了,而且一忙起来,我们其实想不到喝水,也想不到上厕所。说起来,这也算是医护人员特有的韧性吧。”医护人员忙到想不起来照顾自己,但那美丽的天使印记却深深拓印,时刻提醒着世人,有人在那么努力地付出着。

一个护士的日常除了基础的护理工作,比如观察病情、输液、发口服药、抽血化验、调呼吸机、看监测等,还负责许多杂事,比如收拾工作区的垃圾、给病人打水等,这还不包括危重症的突发病情处理。

“我们呼吸科平时在医院经常处理危重症病人,都在icu工作过,所以合作上非常顺利,再加上这次来的都是自愿报名的,来的时候都抱着一颗火热的心,所以大家都特别积极肯干。”王雯作为护士长特别自豪。

医护人员安心在前方拼命,离不开温暖坚定的后方支持。“我们大多是北方人,刚来武汉的时候特别不适应。头天晚上来就觉得特别冷,夜里两点多院长紧急协调给我们调来了被子和暖气,这才睡了一个好觉。我们的家人孩子留在北京过年,医院也一直在照顾、关心他们,真的特别感激。”

白衣战士的事迹篇5

3月8日晚,接到山东省卫健委支援命令,白晓卉再一次作为领队,与其他六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威海疫情处置检测队,其中四位队员是在刚结束支援河南核酸检测工作不久后,再次与家人分别踏上抗疫征程。

白晓卉作为支援威海疫情处置省直检测队领队,带队于3月8日22时赴威海支援核酸检测工作,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随即前往威高诺润检验所查看实验室条件,指挥所有运抵的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14时即作为第一组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为了尽快遏制新冠疫情发展,核酸检队每天四个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工作提高标本检测速度。为了减少穿脱全程防护服次数避免浪费时间,核酸检队工作6小时全程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常常是一个班次结束后回到房间已经精疲力尽,一觉醒来又再次投入到下个班次的“战疫”中。

3月20日6时45分,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临床专家初步诊断系心源性猝死。

记者了解到,除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白晓卉还针对遗传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进行分子基因层面上的诊断。从医10余年,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省级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3项。

“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劳动者。”白晓卉曾说,“作为医生,我愿意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神圣的医学誓言。白晓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了责任与担当。白晓卉,一路走好!

白衣战士的事迹篇6

“我们检验科近年来取得的诸多科研成就,都和她的付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对工作充满了干劲,总是活力满满,就像小太阳一样影响着我们。”……3月20日,山东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3月21日,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来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白晓卉的同事、学生一起回忆起她生前的点滴。

“小卉来医院之前,我就对她有所耳闻,因为她的科研成就多,成绩也很突出,所以我们对她印象都很深刻。她没有因为自己有很多优秀的成就,就对工作有所怠慢,反而很踏实地执行院里安排的各种工作任务。”作为白晓卉的前辈,金炎和她共事4年多,谈及白晓卉初入职的时光,金炎感慨好像就在昨天。

“因为她比我小,所以我平常都叫她小卉。后来她去主管科研了,我们不在一起共事,但也有很多接触,每周都会有科研汇报会议在一起。学生论文和工作人员的标书,她都会一一过目并提供很多详实的意见。在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她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检验科近年来取得的诸多科研成就,都和她的付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炎说,晓卉活泼开朗,是一个富有正能量、很有感染力的人,她走到哪里都能很快地融入到集体当中,是一个让人非常喜欢的人。

金炎还说,工作中的白晓卉,不但在前沿研究领域贡献非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是勤勤恳恳。“过年期间我们主任巡查科室的时候,发现她的实验室亮着灯,推门一看,原来是她在进行科研实验。她的成绩如此之多,也跟她的努力密切相关。”

原本主攻遗传性失聪领域的白晓卉,为何走上了抗疫之路?金炎说:“她原本的学科在分子诊断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恰好与当前防疫检测的前沿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疫情暴发后,分子实验室建设成为了医院建设的重中之重,她便主动请缨,前往北京支援抗疫,从此为实验室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冠防疫实验室对气流稳定、分区规划等技术要求很高,实践起来面临许多困难,但她从来没有胆怯过。从设备规划到流程制定,她都亲力而为。”同事刘芸说,她今年1月份和白晓卉一起支援河南新冠病毒检测,在河南期间,真正感受到了白晓卉的聪明能干、工作严谨。因为她的能干,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白晓卉的去世,是科研领域的一大损失,尤其是她主要从事的包括遗传性耳蜗的致病基因研究、分子检验等领域,也是难以估量的损失。”刘芸说。

白衣战士的事迹篇7

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省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组派“山东医学检验队”支援北京。白晓卉担任检验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对口支援提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队员们在一天内完成集结,携省卫生健康委紧急筹集的5套仪器及配套试剂等物资,逆行北上。抵达北京后,白晓卉等人立即赶到实验室,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中。白晓卉作为队长,承担总协调、优化流程的工作,并迅速提出了实验室的改建方案。

山东队员们和北大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一起分工协作、争分夺秒,在48小时内紧急改造完成了布局相对合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具备4个功能区和高压灭菌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后每天可检测1万份样本。山东医学检验队与北大人民医院检验科人员混编,停人不停机,24小时轮班工作。同时,他们健全了实验室管理体系,进行了pcr扩增仪的性能验证,建立了室内质控判读规则及复检规则,组织了多次的业务培训,参与撰写及完善sop文件30份、记录表格31份等。此外,他们还拍摄了原创的检测流程视频,并剪辑加入文字和配音,为后续实验室人员工作的规范化操作奠定坚实基础。经过多日的艰苦奋战,白晓卉所带领的山东医学检验队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累计完成核酸检测数万人份。

刚刚结束在北京20多天的“战斗”,疫情又在新疆出现。具有强烈使命感的白晓卉和山东医学检验队的队员们,在隔离期间就写下了激情澎湃的“请战书”。刚出隔离期,白晓卉再次作为队长,带领山东第二批援疆医学检验队41名检验人员从济南出发,奔波近万里,驰援新疆。队员们在喀什与当地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累计完成了20多万人份的检测工作。为提高喀什地区的整体核酸检测能力,白晓卉等队员们以理论授课和实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开展了为期9天不间断的全程培训。培训结束时,学员们全部顺利通过业务技能考核,并由白晓卉颁发了培训结业证书。就这样,白晓卉和队友们“以干带教”,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当地培养了60多名业务骨干,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队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欢送仪式上,有来自7个省份的11支援疆队伍参加,白晓卉作为唯一一名援疆代表上台发言。

2022年1月5日,接到省卫健委支援河南命令后,白晓卉又一次踏上征途,作为领队,带领医院6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河南疫情处置检测队,6日凌晨5点集合后仪器设备装车出发,与山东省直支援检测队汇合,增援河南省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在谈及2021年的新年愿望时,白晓卉曾许下一个心愿:

“我希望能换回原来的隔离服,当我换回原来衣服的时候,就说明疫情已经结束了。”

我们以前常说,从来没有岁月静好,一直有人负重前行!

白衣战士的事迹7篇相关文章:

有关除夕的演讲稿7篇

写文明的演讲稿模板7篇

国之情的演讲稿7篇

以厂为家的演讲稿300字最新7篇

去北京的演讲稿7篇

中秋佳节的活动总结7篇

粮食日的演讲稿模板7篇

竞选大队干部的演讲稿精选7篇

入团申请书的范文最新7篇

楼管的实习心得参考7篇

白衣战士的事迹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