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是我们对工作高度负责任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写工作总结是大家得到进步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畜牧2023工作总结5篇,感谢您的参阅。
畜牧2023工作总结篇1
按照市局今年畜牧工作目标管理的通知[自畜发(20xx)27号]文件要求,本区委、区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非常的高度重视,为了全面落实和抓好今年的畜牧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好中央的1号文件精神,区委、区政府制定了《20xx年贡井区农业考核指标的通知[贡委办发(20xx)55号]》文件,把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分解到四镇,并要求分管领导亲自抓。为了更好的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我们把目标管理为核心,结构调整为主线,基地建设为重点,农民增收为目标,项目为支撑,有力的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快速的发展。现将我局对畜牧上半年生产和畜牧业上半年实施目标管理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上半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⑴、生猪出栏3.655万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3万头50.1%。
⑵、肉牛出栏199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00头66.3%。
⑶、山羊出栏1.31万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3万只57%。
⑷、肉兔出栏62.6万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20万只52.2%。
⑸、小家禽出栏75.2万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0万只50.1%。
⑹、牛奶生产量20xx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250吨48.6%。
⑺、禽蛋产量523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0吨52.3%。
⑻、肉类总产量4889.75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万吨48.9%。
上半年这些工作的完成,跟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1、为确保全区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主要做的工作是:一是各级认真落实省、市、区党委、政府已出台明确扶持的产业化政策;二是各镇因地制宜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出有利于产业化经营突破性发展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措施。三是我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深化指导服务,为业主、大户发展生产,为龙头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全区生猪、肉羊、肉兔、奶牛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全面推进。
2、根据自畜发[20xx]27号文件精神要求,我区狠抓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程的开展。
(1)去年,我区的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3%,完成目标任务50%的100.6%;因此,区委、区政府在今年下达的任务中,力增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相信在有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级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在今年年底,能完成这个目标任务
(2)在今年,我区争取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贡献达90元。
(3)我区生猪产业化建设:
①在今年上半年新引留纯种母猪22头;
②新引留ly(yl)母猪41头;
③发展5头ly母猪规模饲养户4户;
④发展10头以上ly母猪规模饲养户1户。
(4)、肉羊产业化建设:
①全区发展存栏种羊20只以上规模户7;
②全区发展存栏种羊50只以上规模户1。
(5)肉兔产业化建设:
存栏种兔50只以上的规模户2户。
在今年上半年畜牧产业化实施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区委、区府高度重视我区畜牧业产业化的建设及实施情况,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进行明确职责,纳入年终目标管理和考核。为我区畜牧产业化目标任务落实起到了推动作用;
②、深入基层,做好宣传动员,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要求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化工程的实施,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认识到畜牧产业化工程是我区农村经济、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从而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技术部门,结合各项目实施镇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在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各类培训10多余次,培训人数1100多人次,发放各类资料2500余份,从而有力地提高广大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同时切实履行职责,把好引种关,确保引进种畜质量,抓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培训和指导,保证畜牧产业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③、制定优惠和扶持政策:区、镇政府制定出台扶持发展畜牧产业的相关优惠措施和政策,多部门配合。
畜牧2023工作总结篇2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县农业局正确指导下,我们按照《乡现代畜牧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乡20xx—20xx年现代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思路、转变观念,圆满地完成了年度畜牧产业发展目标,先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现代畜牧生产健康发展。
全年来,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疫病防治工作极为重要,我乡对疫病防治的认识有了极大地提高,加强了乡、村兽医工作人员的管理,确把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主要是:
一是突出重点病种,抓好高致病禽流感,猪、牛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狂犬病、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应免尽免,不留死角,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全乡全年猪瘟脾淋苗注8000头,猪口蹄疫注射8000头,牛口蹄疫1700头,鸡新城疫滴鼻16000余羽,蓝耳病注射8000头。
二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防制疫情。在各村公路沿线抓好重大疫病防治工作的同时,对全乡7个村进行严格的监管。对动物进行造册登记、建档,消毒,特别是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是兽医跟班作业,亲自防疫注射。兽医亲自进行登记造册,具体负责防疫注射工作,社长监督,坚持“五统一”,做到“五不漏”,确保“五到位”,扎扎实实开展好防疫注射工作。
四是加大对疫情监测力度。站长亲自负责,重点对辖区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养殖大户、小区、肉市的监管,消除疫情隐患。使监测与免疫工作相结合,做到准确监测、及时上报、及时处置,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
二、强化动物卫生监管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对我乡调出的生猪、耕牛严格检查耳标,查证验物,是否与免疫档案相符。并逐头实施临床检查,严防疫病输出。全面完成非税收入任务,无一例病害畜禽输出。二是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培训屠工、饲料经营者20名,进行法律法规宣传讲解,严格病死猪肉上市销售,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三是对生猪养殖规模户督促建卡立档,重点病重的防制、消毒,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督促防疫措施落到实处。对辖区养殖场的病死生猪进行深埋、清理,建立无害化处理档案。四是对辖区内的兽药饲料摊点进行拉网式的检查,严防“瘦肉精”在市场上销售流通,兽药gsp已达标一个。
三、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户养畜科技意识。
我们把科技培训列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要发展,科技培训是关键。我们邀请专家授课、现场讲解、集中培训、院户培训、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共培训农户520/人次,发放培训材料1180余份。培训内容除青贮饲料、饲养技术外,特别把防制牲畜传染病知识列为重点,采取上门一家一户,边讲解,边防疫注射疫苗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户的畜牧科技意识。
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通过政府支持、部门主导、信贷扶持,鼓励农户大力发展以巴山土鸡、黄羊、空山黄牛和生态猪为主的特色养殖,今年新发展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牧场)25户(其中牛存栏20头以上2户、猪存栏150头以上3户、羊存栏80只以上20户),专合组织2家。全年实现生猪出栏3705头,牛出栏481头,家禽出栏113280羽,实现畜牧总产值800余万元。
畜牧2023工作总结篇3
今年我局的扶贫工作,紧紧围绕省、市、县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扶贫开发“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积极完成“双包”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金鸡产业项目建设等扶贫开发任务。
一、“双包”扶贫
按照“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要求,继续向冯庙镇黄家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同时向大路乡大龙村派驻一名扶贫专干,全局干部职工全部参与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大排查、脱贫攻坚百日会战等活动,做好贫困户“一户一档、一户一包”等工作,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分类施策靶向精准,资金安排使用精准,稳定脱贫成效精准。
我局所包的冯庙镇黄家村,在20xx年实现村出列,20xx年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一是发展主导产业,进行产业扶贫。培育了年存栏种蛋鸭3.5万套的绿丰源种蛋鸭场、年出栏肉鸭40万只的肉鸭场、年出栏2000头的规模化猪场,建立了占地50亩的浅水藕塘和150亩的中草药基地;争取中地腾辉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占地128.6亩的光伏发电站,同时为47户贫困户协调扶贫小额贷款233万元,让贫困户发展养殖。通过对主导产业的培育,各大产业已形成规模,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实行智力扶贫。共举办种植、务工维权常识、养鸭、养猪等各种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农民310余人次,发放《养猪》《养鸭》《特色种养业扶贫菜单式手册》等技术资料养殖350余册、养殖技术明白纸1600余张。三是引导农民外出创业,实现异地脱贫。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58人,介绍外地务工45人,村级企业吸纳13人就业,目前全村外出创业人员达800多人。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生产条件促脱贫。新建水泥路 24 公里;新修桥涵 110座,自动喷灌 200亩,新修机井55眼,新修砂石路6.5公里。植树绿化10000棵;疏通大中小沟25公里,安装路灯42盏;农网改造全村实现了全覆盖,改建村为民服务代理室200平方米;自来水新入户120户,彻底解决农户吃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为29户贫困户争取危房改造资金,解决了贫困户住房问题;为51户贫困户子女争取了教育资助和雨露计划项目,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20xx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8.3万元,75户324 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41户69名贫困群众享受社保兜底(其中23户为五保户)。
二、特色种养业扶贫
由县农委牵头,我局积极配合抓好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均超过省考核标准要求。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抓好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实施,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猪、山羊、肉牛、家禽等养殖产业。特色产业规模达标的62个贫困村中,养殖业达标村32个,占51.6%。全县产业规模达标的扶贫户8431户,占特色种养业扶贫户比例90%。其中养殖业达标户6868户,占达标扶贫户比例81.4%。二是强化培训和服务。对发展扶贫项目的贫困户开展“菜单式”培训,各层次集中培训21821人次。抓好畜禽疫病防治,统一组织防疫,建立贫困户养殖免疫台账,加挂牲畜耳标,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农技人员在指导科技示范户的同时,每人包保不少于2个贫困户,指导种养业生产技术,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增加收入。三是发挥主体带动作用。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挖掘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带动潜力,把扶贫成效作为支持经营主体的前提条件。引导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示范社示范农场与贫困村的合作社、农场开展合作,根据不同产业,采取订单、入股或务工等方式和贫困户对接。要求每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2个贫困村、每个省级示范社带动不少于5户入股。每个贫困村都有不少于1个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202092户,占全部贫困户数比例66%。
三、金鸡产业项目建设
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5.62亿元,蛋鸡生产规模360万只,集蛋鸡饲养、生产加工、循环利用于一体,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4亿元,可解决1500人就业,带动15000人长效脱贫。
畜牧2023工作总结篇4
今年以来,在县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的有力支持下,按照20xx年全年总体规划和我县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得到有关领导的认可和肯定。现就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配合动物监督所进行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
1、制定本县20xx年生鲜乳质量安全整治行动方案。
2、3月10日3月15日,对奶牛场的卫生开展督导检查,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改正。
二、对我县的特种养殖进行调查
1、对全县的特种养殖进行了摸底排查,依靠基层兽医站对全县的17个乡镇作了调查,个别的养殖场亲自实地调查。经调查,共有特种养殖场三个,分别是交楼申鹿场(主要饲养品种是梅花鹿,目前存栏123只)、张家岔鹿场(主要饲养品种是马鹿,目前存栏6只)、蔡家会狐狸养殖场(目前存栏500多只)。
2、根据市局文件精神完成兴县特种养殖调查报告
除了介绍基本情况外,对特种养殖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提出方案。
三、组织村级协防员进行技术培训
在县农委的支持下,对全县的村级协防员进行为期1天的培训。培训聘请畜牧师温兴民就动物的繁殖技术,特别是黄牛人工受精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并聘请优秀改良员魏补明同志进行实地操作培训。聘请畜牧师张伟就动物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讲解。张伟同志就动物常见疾病如:口蹄疫、猪蓝耳、猪瘟、禽流感、布病。从它们的症状鉴别,到流行病学调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进行了考试测验。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
多少年来,由于各养殖户各自为营,单打独斗,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于应对市场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应用而生了。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解决了养殖户启动资金不足,零散经营,有计划生产销售能力不强等的问题。在畜牧、农经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我县共成立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72家,养殖协会3家。大大提高了我县养殖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五、存在问题
1、培训资金不足,基层兽医人员,特别是协防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一年至少一次。由于经费不足,难以开展。
2、养牛协会还没有成立起来,成立起来的协会也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3、农校招生工作没有做好。
六、20xx年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技术培训工作。
2、积极与国内知名的良种繁育基地联系,搞好良种引进工作,改良我县畜禽品种。
3、抓好农校招生工作。
4、积极培育我县种畜禽场的建立。
畜牧2023工作总结篇5
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市畜牧和粮油生产情况,切实搞准畜牧和粮油生产统计数字,促使畜牧业和粮油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化、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市统计局、市畜牧食品局、市农业局于20xx年6月17日联合以内统发(20xx)51号文发出《关于开展畜牧和粮油生产等主要统计数据质量检查的通知》,要求市及各县区对上半年主要畜牧和粮油等主要生产统计数字进行一次质量检查。7月上旬,顺利完成这次畜牧和粮油等主要统计数字质量检查,现总结如下:
一、检查内容
1、上半年生猪、山羊、家禽(只含鸡、鸭、鹅)出栏数量;生猪、牛、山羊期末存栏数量。
2、小春粮油播种面积、产量;大春粮油播种面积。
二、检查范围
1、畜牧业:县区及乡镇上报数据质量、数据及其评估依据。各县区及20个乡镇的上报数据及数字、依据;11838户生猪规模养殖(上半年已出栏生猪10头以上)、1457户山羊重点户(上半年肉羊出栏10只以上)、3267户家禽养殖大户(上半年出栏100只以上)出栏情况;500户普通农户的生猪、山羊、家禽实际出栏数和存栏数进行检查。
2、农业:县区及乡镇上报数据质量、数据及其评估依据。各县区及20个乡镇的上报小春粮油播种面积、产量;大春粮油播种面积数据及数字、依据。100户农户今年和去年小春粮油播种面积、产量;大春粮油播种面积情况。
三、检查方式
统计部门与畜牧、农业部门共同配合,由分管局长带队,抽调业务人员组成检查组;先由县区组织认真检查,后市级部门进行抽查。一查统计基础工作情况,二查数据上报情况,三查农户的实际情况。
四、检查结果
这次畜牧、粮油等主要生产数据质量检查工作各级非常重视,市统计局、畜牧食品局、农业局抽调有关人员组成了联合检查组,由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到资中的马安、渔溪,东兴区的田家、郭北等乡镇进行抽查。各县区统计局、畜牧局、农业局也组成了由三局分管局长和有关业务人员参加的联合检查组,按照“通知”要求进行了自查、检查和总结报告。通过这次畜牧、粮油等主要统计数字质量检查,充分反映出我市各级畜牧和粮油等生产主要数据统计基础工作比较扎实,数据质量较高,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采取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一)畜牧生产主要统计数据
1、畜牧统计基础工作比较扎实。被查的20个乡镇畜牧站都配备了专门负责畜牧统计的人员,乡镇各办事处也指定了由防疫员兼任各片区的畜牧统计工作,村会计负责各村、组的畜牧统计工作,各乡镇政府有专职综合统计员;建有分月、分季统计台帐;基础资料齐全,有防疫、检疫原始及汇总资料、农户调查数、规模养殖户花名册及饲养出栏、存栏情况,分村、组的生产统计数字;畜牧站和乡镇综合统计配合密切并制定了专门的畜牧统计规章制度。
2、数据有根有据。我市畜牧统计数据以乡镇为起报单位,分级进行审核汇总上报。乡镇一级则以防疫数以及各办事处、村、组上报数字为基础,再结合产地检疫数、屠宰检疫数、调查掌握数、部分乡镇还根据农业部下设的畜牧生产调查点、规模养殖数来印证,最后由畜牧统计和综合统计两家共同商定,分别上报主管部门。各县区畜牧和统计两部门以各乡镇上报汇总数为基础,再结合畜牧生产的农业部、省、县调查点等生产情况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审核评估上报。
3、畜牧数据质量检查汇总情况。全市上半年出栏肥猪上报163.32万头,同比增10.89%,检查核实出栏肥猪163.52万头,相差0.12%;出栏山羊上报33.35万只,同比增13.98%,检查核实出栏山羊33.79万只,相差1.32%;出栏家禽上报1780.77万只,同比增8.85%,检查核实出栏家禽1759.48万只,相差1.20%;生猪存栏上报数212.03万头,同比增8.39%,检查核实生猪存栏212.44万只,相差0.19%;山羊存栏上报41.74万头,同比增10.77%,检查核实山羊存栏41.85万只,相差2.64%。11838户生猪规模养殖户出栏肥猪24.28万头,同比增长60.74%,1457户山羊规模养殖出栏山羊3.89万头,同比增长52.60%,3267户家禽规模养殖户出栏家禽131.13万只,同比增长68.55%。500户普通农户出栏肥猪946头,户均1.89头,同比增长15.09%,出栏山羊124只,户均0.25只,同比增长27.84%,出栏家禽4898只,户均9.80只,同比增长11.83%,生猪存栏1101头,户均2.20头,同比增长15.05%,山羊存栏131只,户均0.26头,同比增长32.32%。
这次在全市范围内的抽查中发现一个共同点:养殖业中农户饲养户数在减小,数量在增加,养殖大户发展迅猛,规模做大了、增强了,不少原来在城市经商办企业的人现在回乡办场,据这次畜牧数据质量检查统计,全市规模养殖户中生猪养殖户11838户(去年同期8731户),同比增长35.59%,山羊养殖大户1457户(去年同期900户),同比增加61.89%,家禽养殖户3267户(去年同期3922户),同比减少16.70%,但家禽量却增长68.55%。
4、全市及各县区上报数字基本准确可靠。今年上半年全市出栏肥猪上报数163.32万头,按102.14户农村户数计算,户均1.60头,同比增长10.89%,与检查乡镇,规模养殖户出栏同比增长20.77%,普通农户出栏同比增长15.09%,这些数据基本吻合。上半年出栏山羊上报数29.26万只,同比增长13.89%,与检查乡镇,规模养殖户出栏增长27.25%,普通农户出栏增27.84%,基本吻合。上半年出栏家禽178.08万头,同比增长8.85%,与检查乡镇,规模养殖户增长26.32%,普通农户增长11.83%,基本吻合。
(二)粮油生产主要统计数据
1、农业生产统计机构健全,工作良好。各县区农业生产统计机构健全,县区农业局设有农经站,乡镇设有乡镇农经站,各相关机构有专业人员负责农业生产数据统计,农业统计数据是以村为起报,各乡镇农经站根据各村上报数据汇总后,再用本乡镇10户“生产调查点”(县农经站下设)和调查掌握数据进行评估论证后,上报乡镇综合统计站,乡镇统计站再根据调查掌握数与农经站协商评估后分别上报主管部门。县区统计部门和农业部门再根据各乡镇上报汇总数、国家农业部下设的“农业生产调查点”的调查数进行评估论证后再上报市主管部门。
2、上半年粮油等主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今年上半年各县区上报小麦面积95.92万亩,产量19.73万吨,调查核实小麦播种面积95.87万亩,产量19.74万吨要,相差0.05%和0.03%,被查20个乡镇上报数与调查核实相差0.24%和1.54%;上报油菜播种面积37.20万亩,产量4.41万吨,调查核实油菜播种面积37.21万亩,产量4.41万吨,基本一致,被查20个乡镇上报数与调查核实相差0.07%和0.18%;上报水稻播种面积129.07万亩,调查核实数129.15万亩,相差0.06%,被查20个乡镇上报数与调查核实相差0.04%;上报玉米播种面积85.91万亩,调查核实数85.86万亩,相差0.06%,被查20个乡镇上报数与调查核实相差0.09%;上报红苕播种面积90.39万亩,调查核实数89.49万亩,相差1.00%,被查20个乡镇上报数与调查核实相差0.07%;上报花生播种面积22.79万亩,调查核实数22.76万亩,相差0.12%,被查20个乡镇上报数与调查核实相差0.20%。由此可见,今年我市农业生产主要统计数据是客观真实可靠的。
五、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少数乡镇对畜牧生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统计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个别人认为既然是统计工作,就应该是统计部门的事,与他们关系不大。
2、部分乡镇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工作不认真,同时个别统计人员身兼数职,无力全心投入统计工作,致使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无法进行,造成个别数据失真,出现漏报、错报等现象。同时有的地方统计人员的待遇不能较好地落实,造成少数统计人员心理难平衡,工作热情欠佳。
3、基层经费困难,统计人员偏少,工作量偏大。由于目前乡镇经费困难,个别乡镇级和村组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量逐年减少,一些本该开的会、本应下发的统计任务和搜集的统计资料、本应做的调查等都免了或草率了事,个别乡镇上报的个别统计表,只合计一栏有数据,没有基层数据或分项调查数据。另一方面,有的乡镇行政村较多,目前只能以片区为统计起报单位,数据质量难保证,要较好地保证数据质量,必须以村为起报单位,但工作量很大,统计人员又太少,致使基层压力太大。
4、由于各种原因,过去有少数地方存在着少报、瞒报统计数字的情况,造成基数偏低,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个别地方存在着多报和少报数据的现象,使速度增长虚高和农业复种指数虚高的情况。
我们对在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市县区统计、畜牧、农业部门将进一步加强配合,抓好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和统计法制宣传;规范畜牧统计方法,完善调查制度,不定期地、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字质量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畜牧2023工作总结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