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个体差异,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课堂资源的利用,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超市幼儿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超市幼儿教案篇1
活动内容:
超市购物
活动目的:
1、巩固已掌握的小数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2、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购物,使学生学会购物,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想出多种不同的付钱方法或多种找钱方法,寻求多种解法,发散和拓展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重点: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解决问题。
活动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用具: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超市购物”情景图。
提问:你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出示:超市购物
提问:你去超市购过物吗?说说你的购物经历。
教具:超市购物情景图。
形式:指名、同座互说。
二、提出思考
师:罗列部分文化用品、部分食品和部分儿童玩具的单价。投影出示问题:
1、任选三样物品,算一算应付多少元?
2、给你20元人民币。开学前买文化用品,你想买哪几样,共用多少钱?
3、你最喜欢的玩具是几种?买回家一共要多少元?
4、购方便面8包、饼于1包、锦菜5瓶、铅笔10枝,带50元够不够?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具:物品的'单价
形式:小组学习、集体讨论。
三、实践活动:
1、谈话导入:如果你到商店买东西。如果你是售货员,应该怎样付钱、找钱呢?
2、模拟:两人在讲台前演示付钱和找钱情况的。
3、说明:假设只有5元、10元、20元的整钱。
4、记录:将交易情况模拟超市小票简单记录。如:物品名称、价格、支付多少钱、找多少钱。
教具:学生准备实物。
形式:小组内学生互相模拟付钱和找钱。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我们学习超市购物,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乱购物,要根据生活需要节约用钱。
小超市幼儿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 参观超市,感受超市购物的乐趣。
2、 掌握在超市购物时应遵守的文明规则。
3、 能遵守外出参观的安全礼仪。
活动准备
教师提前与超市联系,争取参观活动能够得到超市的支持。家长给幼儿带2到5元钱。
活动过程
一、参观、购物前文明礼仪教育。
——师:今天,我们要去超市参观购物,请大家说说在参观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在参观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安全,听从指挥。超市是公共场所,是购物的地方,不能乱动货架上的东西;看到想要的东西要问一问多少钱,看看自己的钱是否可以买到,要有计划地选取物品。
二、参观超市。(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分成若干小组参观超市,教师随时解答幼儿的提问)
——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货物的摆放,有什么规律。
——幼儿观察了解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不打扰别人购物,不乱动东西。
——引导观察超市收款的过程,比较和在商店购物时有什么不同,了解超市购物的流程。
——教师引导幼儿选择商品,然后拿着商品到收银台交费。
三、参观、购物后的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超市的特点和超市购物的流程。
2、鼓励互相分享讨论: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你在超市参观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教师小结:参观超市的过程,归纳超市的特点以及超市购物的注意事项,帮助幼儿了解超市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超市购物了。
活动应变
1、外出参观对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是非常有效的活动,可请家长委员会的家长提供帮助,提前通知家长,请家长给幼儿准备零钱。
2、为了避免人过于集中,可以分组参观,如每组观察不同区域的货物、工作人员、购物流程等。
活动延伸
活动后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娃娃超市。
区角活动
角色区:将角色区布置成超市,让幼儿分角色扮演超市购物的情景。
环境创设
主题墙内张贴幼儿超市购物的照片,鼓励幼儿学习有计划地购物,能遵守公共秩序。
家园互动
请家长带幼儿一起去超市购物,感受超市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感受超市购物的乐趣。
随机教育
超市是一个公共场所,引导幼儿在公共场所要注意个人安全。
小超市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筐,计算用的纸和笔。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设计――文具小超市
小超市幼儿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饮料色彩。
2、学习按颜色给饮料分类。
3、通过自制饮料体验到自己动手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布置饮料超市,榨汁机三台,洗净切成小块的新鲜水果三盆,各色皱纸每组一份,胶水每组一盒,抹布,音乐磁带两盒。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饮料色彩。
1、(带幼儿到室外)师:“今天天气真好,宝宝们,我们一起到饮料超市去玩吧,现在我们出发吧。”(开火车,放音乐)
2、“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饮料,宝宝们看看有些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导幼儿说出苹果汁、橙汁,红色、黄色……)
3、“请每个宝宝挑选一瓶自己喜欢的饮料坐好,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的饮料。”(幼儿相互交流)
4、“哪个宝宝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饮料?宝宝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把饮料送到他们家里去吧。”
(二)学习按颜色给饮料分类1、“快看,哇、这些饮料真漂亮,它们是五颜六色的,宝宝们,你们能不能把一样颜色的饮料放在一起呢?(能)那我们来摆摆好吧。”
2、“呀,宝宝们真能干。你们把饮料排得这么整齐,而且还把一样颜色的饮料放在一起。我们来说说看,这些是什么颜色的饮料?(幼儿说)
3、“你们想不想给这些不同颜色的饮料做标记?(想)(贴上水果卡)这些标记没有颜色,今天就请宝宝们来给这些标记贴上颜色。(教师出示一张纸)这是什么颜色?(红色)红色的标记送给那种饮料?(红饮料)我们可以用手撕、用小剪刀剪,哪个宝宝来试试?(某某真能干,大家鼓鼓掌)我们一起来给饮料做标记吧。(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宝宝真能干,给红饮料做了红标记,给蓝饮料做了什么?(蓝标记)给橙色饮料做了什么标记?(橘红色标记),给绿色饮料做了什么?(绿标记)”
(三)自制饮料,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1、师:“饮料可以买,也可以做。水果还可以变成饮料,你们看,妈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水果块。这是什么呀?(出示三种水果)什么颜色的?呆会儿来看,这些水果回变成什么颜色的饮料?(同时榨黄瓜、西瓜、桔子)放音乐。
2、宝宝真能干,我们一起做好了饮料。你们看,刚才超市里的饮料老师已经给倒出来了,我们每人拿一根吸管去喝不同的饮料,看看什么颜色?尝尝什么味道?(一边问一边说)我们再把这些饮料带给其他的小朋友尝尝。
小超市幼儿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超市工作人员的职责,学会玩超市的游戏。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游戏,增进各游戏之间的联系。
3、进一步培养幼儿按要求归类摆放游戏材料的意识、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营业员标志、钱、柜台及超市的各种货物
活动过程:
1、简单讲述上次“超市”的游戏情况,提出游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超市中,不能按类收拾游戏材料。
(2)个别幼儿不懂得礼貌待客。
(3)游戏情节较单调,与娃娃家的交往不够。
2、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游戏,教师给予适当的调整。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指导超市。
引导幼儿在学会分清“超市”游戏中营业员、保安等角色的工作职责基础上,能与娃娃家进行简单的游戏交往。
教师以经理的角色身份帮助幼儿发展相应的游戏情节。
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按各角色区收拾游戏材料,并要求能整齐摆放。
小超市幼儿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