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寄母亲教案6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指导每节课的教学步骤,通过教案,我们能更好地组织课堂,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纸船寄母亲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纸船寄母亲教案6篇

纸船寄母亲教案篇1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念之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型]

教读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当代著名散文大家杨朔借眼前的荔枝树,抒发了对“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

关键词语有: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

3、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吹卷打湿不灰心总希望(集体朗读体会,并加以指导)

4、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不要惊讶含着泪叠的载着她的爱和悲??

5、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

明确: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

6、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⑴明确本诗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⑵教师和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千纸鹤》。

⑶问:《千纸鹤》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明确: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借千纸鹤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⑷因为环境的变化,我们每个人有时都会思念自己的同学、伙伴以及长辈。每当这种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的时候,你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寄托你的思念之情的?

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四)梳理、总结、扩展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思念之情。诗歌朗读起来,感情深沉浓郁,令人回味悠长。

[布置作业]

把你对同学、伙伴以及长辈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写出来。字数500字左右。

纸船寄母亲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的内容、主题和主要表现手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寻找诗眼、把握诗情;揣摩饰语、体验诗情;叩问意象,品赏艺术”,让学生学会阅读、品析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会背诵部分诗分。

三、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是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四、教学方法:

情境法、诵读品赏法、探究体验法

五、教具:

录音、千纸鹤相关背景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近文本。

1、高尔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爱。谁能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母爱的诗歌、母爱的歌曲、母爱的名言等和大家分享。

学生口述,激励评价,适当点拨。

2、投影出示: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生齐诵〈游子吟〉。

启发:母爱就是那衣裳上密密的针脚,是那远行之前的一声声叮嘱,是那失意时鼓励的眼神,是那村口企盼的身影……做儿女的又会如何对等母亲呢?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出示课题:纸船——寄母亲

4、学生简介诗人的生平及代表作,及诗文的写作背景,最后投影出示加以补充。

写作背景: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8月17日她从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本诗写于太平洋上的旅途之中。粼粼的波光,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水鸟让诗人亲近了大自然,只有母爱愈来愈远,无法亲近。在诗人的早期的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个要素:母爱、童心、自然。因此旅途之中诗人格外地思念母亲,甚至于因思念而得病,也因梦中见母亲而病愈。

(设想:“母爱话题的交流和古诗〈游子吟〉的为文章内容儿女对父母的爱蓄势。)

(二)初步朗诵,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1)运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读准字音

(2)划出自己的疑难词句

(3)划出诗句朗读的基本节奏和重音

2、穿插重点词语学习:妄弃无端至爱

3、教师有感情范读,学生对照给诗句划分节奏和停顿,及确定的重音情况。

4、学生有停顿、有节奏,有重音的读课文。注意关键重音确定及点拨。

启发:我们读得怎么样,在朗读技巧上我们有了停顿、节奏和重音,还缺少什么呢?

(情感)

过渡:(或课文用什么一个形象来表作者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用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三、抓点题之笔,领悟诗情

1、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诗文中的点睛之笔是哪句?(你认为哪句最能体现诗人要表现的情感)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启发:你对这句话有疑问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用“为什么说这句是点睛之笔?诗句中有不懂的吗?诗中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作为补充启发的问题)

(关键启发学生探究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从而领悟诗情)

四、揣摩语言、体验情感

1、再读全诗,围绕中心意象各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诗歌每个小节的主要情节。

(叠纸船放纸船梦纸船)

2、设问:三个小节都是表现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爱,但具体程度上有何不同呢?我们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索。

投影出示学习方法及示例:

探究主题:探究修饰语,品悟诗中情

步骤:

1、寻找能表达情感的句子

2、寻找句子关键的修饰语

3、围绕关键词自我发问

4、自我解答

5、小组内交流(问题要精选、要有记录)

6、小组代表报告学习成果

示例:

1、找到句子: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2、确定诗句中关键的修饰语:为“从来不肯”

3、自我提问:

(1)“从来”什么意思?

(2)“从来不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在朗读中这个词应如何处理才能表现情感?

4、自我探究:

(1)从来是一直都这样,从不破例。

(2)“从来不肯”了体现诗人对母亲的深情由来已久,不是一时的冲动。

(3)这句话的重音也应放在“从来不肯”,“从来不肯”的语气要坚定而深沉。

自主探究:寻找一句诗,利用关键修饰语,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

总是留着——留着:(同例)一只一只:表明所叠纸船之多,对母亲思念之深。

每天、总希望:体现思念的执著、诚挚和永不改变

含着泪求:体现了思念之强烈已达顶点。

启发:三个小节在表达思念之情上有何不同?

讨论小结并板书:思念之深——执著诚挚——强烈。

(四)叩问意象,品赏艺术。

1、诗人总喜欢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即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投影出示: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抒写爱情心理,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写自己博大的胸怀。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写自已亡国之恨,犹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

发现:你在这三句诗中的写法上有何发现?(借物抒情)

投影出示:

探究题:作者为什么选纸船作为抒情的凭借,而不选择千纸鹤、纸飞机呢?

(纸船可以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可以象征诗人的纯洁之心,符合当时海上的情境,纸船带着童稚气,适合儿女表达思念母亲之情。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结论:诗人往往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事物进行借物抒情。

2、体验情感:让我们用手中的千纸鹤、纸飞机等来表达一下对父母兄弟、亲朋好友的情感。在自己折的事物上写上一首诗、一句话、或一个能表达情感的词。

让学生说说送给谁?为什么选择这个事物?赠语有何有意思?

3、重读〈纸船〉加深体验。

五、课外延伸。冰心的〈繁星春水〉以一个充满爱心、充满童趣、充满和谐的文学世界,让以其为代表的小诗体盛为流行,使许多的读者爱不释手。究竟魅力何在?请读《繁星春水》下面我们先睹为快一下:

用小黑板出示: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繁星

一五九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六、作业:

1、背诵全诗

2、读〈繁星春水〉

3、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给将课堂上所写的心愿和祝语送给或寄给相关的对象,让他们知道你在想着他们。

结束语:爱情是自私的,友情是相互的,而亲情总是无私、

七、板书设计: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纸船母亲

叠爱深沉

放和执著

入梦思强烈念

纸船寄母亲教案篇3

学习过程:

诗歌导入:

(出示投影片)同学们,这是一张什么图片?(学生回答:纸船)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只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致志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一首诗歌——《纸船

寄母亲》,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同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简介作者:

1、(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中国文坛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的确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激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教师导入:同学们,更详实地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创作情况,将为我们更好的品评文学作品搭设一方平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让我们来更进一步走进冰心的世界。

(学生自由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冰心生平创作的有关资料)

附:学生课堂交流资料摘录

学生一: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母亲、童心和自然,这可以在课后的《繁星》、《春水》的导读中得到印证;

学生二: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冰心自小是身着男装长大的。七八年的海边生活给冰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冰心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大海;

学生三:冰心是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使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冰心”的笔名始于作者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学生四:根据诗歌的创作年代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冰心年轻时代正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也和诸多爱国志士一样,选择了先外出求学,后回国拯救国民的救国道路。这首诗歌便是作者这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学生五:我阅读了《繁星》、《春水》这本书,我注意到了作者在1923年8月27日还创作了另一首诗歌,名字叫做《乡愁》。我们可以结合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朗读课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寄给母亲最深沉的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学生根据银幕提示,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诗。

(出示字幕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不灰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

(本节是作者的想象,全诗的高潮)

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

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学法指导:

教师导入: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分析重点字词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出示第一小节,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品味诗歌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教师总结:“从来”、“妄弃”“留着”这些词语说明冰心对母亲的爱由来已久;

“一只一只”、“抛”说明作者的心情迫切,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合作探究:

1、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含着泪”: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远离母亲,以前钝化了的对母亲的情感突然间变得鲜明起来;女性纤柔敏锐的心灵难堪重负,灵魂难以得到解脱等等;《惆怅》一诗可以印证生病的冰心悲苦的心灵体验)

2、作者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冰心以孩子般的天真和纯洁,在儿童的游戏的世界中找到了寄托母爱的情感中介物)

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关于本首诗歌的疑难问题,由学生老师帮助共同进行解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

拓展延伸:

?纸船

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学生练笔,同学交流评价,老师点拨)

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希望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同时,也在诗人的博大情怀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早日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栋梁。

纸船寄母亲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有表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语气和节奏,读出感情。

3、斟酌【.1mi.net】诗中的字、词,体会诗情,仿写诗句。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在柔和的背景音乐中)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许多不显眼的一景一物也往往因为融合了这种深沉、伟大的爱而让我们多了一份向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共同感受那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纸船。

2、介绍冰心及《纸船》的写作背景(可由学生搜集介绍)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和《寄小记者》。

?纸船》选自《繁星》,是作者1923年秋赴美留学途中所作,这是作者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她孤零零的随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时,对亲人、对父母倍感思念,于是作者把自己复活的一颗童心寄托在小小的纸船上,写成了感人至深的不朽诗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轻声倾诉”的形式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能传达出诗的情感。

2、个别学生朗读,其它同学点评

(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划分重音、节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

3、全班同学分男女角色,用“深情演读”的形式朗读课文。

方案如下:

(女领)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女合)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男领)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男合)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女领)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全班)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女领)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的入梦。

(女合)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全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感知、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赞歌。

三、合作、探究、质疑

学生四人小组自由讨论、提问,加深对诗中较难诗句的把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悟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可参与学生交流。

我在教学中学生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文中为什么连续用2个留着?

2、 作者为什么折的是很小的船儿?

3、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那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4、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句中,为什么要用求他?

5、 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6、 诗人为什么借纸船来抒情?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适当引导,同时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对5、6两题参考如下:

(5)、思念之苦,难以摆脱。一直在母亲身边,一旦远行,与母亲远隔千山万水,想念母亲的滋味,最是难受,浓浓的爱与悲哀萦绕在诗人心中。

(6)、作者当时在太平洋的轮船上,无法与母亲通信,

惟有幻想能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而纸船正符合身处海上的环境,也富有童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四、练字练句,体会诗情

(以第一段为例,改动个别字词,体会表达效果)

我从来不肯丢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叠成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丢下在海里。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原诗字、句的含蓄、凝练,诗人借纸船托物言情,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思念之情和纯洁、美好的心愿。

五、体验拓展

?纸船》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

课后反思:

1、教学设计非常关注朗读感受的过程,从“轻声倾诉”式的自由朗读,到“个别朗读”到“深情演读”式全体朗读,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朗读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基本上能传达出作品的真情,能感受美、体验美,朗读气氛活跃。

2、改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感受了诗用词的精练,也进一步理解了诗中蕴含的感情。在此基础上的仿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写诗的热情,全班同学互相探讨,热情高涨,纷纷用纯真、童稚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我对好的作品整理修改后,专门编辑了一期《献给母亲的歌》的诗文,在班中阅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纸船寄母亲》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纸船寄母亲教案篇5

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念之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型]

教读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当代散文大家杨朔借眼前的荔枝树,抒发了对“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

关键词语有: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

3、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吹卷打湿不灰心总希望(集体朗读体会,并加以指导)

4、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不要惊讶含着泪叠的载着她的爱和悲??

5、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

明确: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

6、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⑴明确本诗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⑵教师和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千纸鹤》。

⑶问:《千纸鹤》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明确: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借千纸鹤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⑷因为环境的变化,我们每个人有时都会思念自己的同学、伙伴以及长辈。每当这种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的时候,你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寄托你的思念之情的?

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四)梳理、总结、扩展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思念之情。诗歌朗读起来,感情深沉浓郁,令人回味悠长。

[布置作业]

把你对同学、伙伴以及长辈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写出来。字数500字左右。

纸船寄母亲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内涵。

2、掌握本文写作手法。

3、体会母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课外材料的补充加深对母爱的体会。

教学方法

赏析法教学煤体投影

教学设计

情景切入:

人们都知道,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纯洁、最不指望回报的感情,对母爱的感恩与歌颂,是人类最美好的共同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体会那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成的“纸船”。

(通过学生朗读,听范读,大家齐读的方式体会文意。)

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图景,你体会到了吗?请同学们依据材料,结合个人的体会,谈一谈对诗的理解?

分析:

诗人凭借叠纸船戏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了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诗人以纸穿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读吧《纸船》谁能不为诗人对母亲的笃情所动容呢!你还搜集到哪些冰心的有关母爱的诗歌。

冰心的小诗犹如平静的春水里繁星的倒影,晶莹璀璨,却有耐人寻味,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仿照她的这种三言两语的形式书写对亲人的爱好吗?

总结:

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让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祝福所有的母亲幸福。

纸船:

1、执著让人感动,对感情的执著,对爱的执著,即使纸船并没有流走,但仍然要叠。

2、对母亲的思念极深,很浓烈,找出具体的语句,并有感情的读出来。“一只一只”所叠纸船数量多,“从不肯”写对母亲思念之情由来已久。

3、叠纸船是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纸船不一定要漂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要漂到母亲的梦里。

4、意境很美,在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写出游子漂泊在外的寂寞,永远也不停止对家的思念。你会想到一个女孩儿坐在船上,正痴痴的盼望纸船能够带走她给母亲的心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会在叠着一只只纸船的。

5、你在诗中体会到一种忧郁,这种忧郁从何而来呢?

来源于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爱。尤其是,这时他背井离乡去美国求学,爱的更深切,更热烈。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冰心爱的三大主题。

从作品中读出了深深的母爱,母爱也会很快乐,也会很深沉,当诗人把自己对母亲的爱寄托纸船上的时候,你会用一种什么形式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呢?

纸船寄母亲教案6篇相关文章:

地球,我们的母亲作文6篇

陪母亲作文400字最新6篇

母亲黄河作文600字6篇

我想看母亲的作文6篇

母亲节感恩活动总结6篇

感恩母亲活动演讲稿6篇

感恩母亲作文模板6篇

颂母亲演讲稿模板6篇

小班母亲节活动方案6篇

关于母亲情的作文优质6篇

纸船寄母亲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