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案应当注重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我们可以根据教案中的提示,设计互动活动,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励志课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励志课教案篇1
一、名画导入,初读课文
1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同学们知道这幅著名的奔马图是谁画的吗?对,是我们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所作。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同学们那不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徐悲鸿。(学生介绍徐悲鸿)。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板书课题。
2读通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检查
(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选择容易读错的字在黑板上板书:租、怒、倦、犯、躬、鸿、仰。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学生对于徐悲鸿比较陌生的,课前搜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一是可以丰富学生对徐悲鸿的感性认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是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二紧扣关键词句,研读课文。
(一)扣题质疑
1、课题中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可能会把励解释为激励,把志解释为志向,励志的意思解释为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由于没有进行文本细读,学生只是揭示出了励志的字面意思,需要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慢慢理解。)
2、同学们励不仅仅是激励,它还有振奋自己志气的含义。在课文中徐悲鸿先生到底励的什么志,我想还是要在读课文中寻找答案。
3、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徐悲鸿励下的志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引导学生围绕励志一词质疑,是在关注学生的已知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阅读的冲动,形成阅读期待,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兴趣。)
(二)围绕关键词句,细读文本
1、投影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徐悲鸿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哪?同学们读课文,细细地去体会。
(1)学生回答徐悲鸿是在外国学生的嫉妒和讥讽下说这话的。指名读外国学生的话。
(2)为了加深学生对外国留学生话的理解,教师叙述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的社会现实,使学生知道徐悲鸿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深入理解外国留学生话中的意思。再读外国留学生的话。
2、必须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必须是一定要这么做。徐悲鸿一定要做什么?学生再读这句话,回答一定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他们指谁?教师追问。当学生回答出他们指外国留学生时,教师继续提问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有的学生回答真正的中国人指有骨气的中国人,有的学生回答真正的中国人指勤奋刻苦的中国人学生对这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实现着多元解读。
3、徐悲鸿用哪些事实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可以找一找、划一划,同位之间进行合作讨论。
(1)、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时,教师提问学生,以前的徐悲鸿学画时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鸿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学生回答徐悲鸿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完成自己的志向。学生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2)当学生回答出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时,教师提问学生徐悲鸿为什么要这样潜心临摹?学生会又一次回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语句上,体会出徐悲鸿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再次齐读这句话,感受徐悲鸿为中国人争气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徐悲鸿每逢节假日在巴黎博物馆潜心学画只是他刻苦学画的一个例子。徐悲鸿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坚持学画10个小时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连动物园的老虎也常常会成为他的写生对象。(出示《骏马图》,这只仰蹄奋起的骏马,不就是徐悲鸿的最好写照吗?学生读四、五节去体会徐悲鸿的刻苦学画精神。
(3)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宁可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时,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徐悲鸿的生活进行对比,感受徐悲鸿生活的清苦。接下来提问学生是什么支撑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学生再一次回到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上,一起大声读这句话,深化理解徐悲鸿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学生读有感情读第六节,朗读时抓住关键词语小阁楼、一杯水、两片面包,体会文章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衬托徐悲鸿奋发努力的精神。
4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的画展轰动了整个世界,他用事实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齐读第七节。
5、学生读此时留学生的表现,提问,为什么留学生的态度与刚开始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读留学生的话,在通过对震惊、鞠了一躬、有眼不识泰山朗读品味中,感受到那个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忏悔。)。
5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年轻的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已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了光,他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永不服输的精神,让外国人再也不敢小视我们民族,小视我们中国人。我们再读课文,记住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再读课文,力图对徐悲鸿励志学画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我们常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基础是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直奔文本主旨、径奔知能关要,触动学生的心灵,实现对文本的创造性解读。这时的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寻找美,获得审美愉悦过程。这一部分的阅读就是围绕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深入进行,一唱三叹,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出语言背后的深意。)
三、升华情感,小结写法
1、引导学生抓外国留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很不礼貌鞠了一躬
是什么让这位外国留学生前后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学苦练的精神)
2这位外国留学生由因偏见很不礼貌出言不逊,到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了一躬。他对徐悲鸿表示深深的敬佩!
此时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哪?
(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小结
为了表现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课文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徐悲鸿的表现,承上启下,转承自然,还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了外国留学生的前后表现,进行前后对比,反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
(目前的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过渡弥漫造成了语文课上大多关注对言语内容的分析和挖掘,忽视了言语形式的学习。假如没有言语形式,言语内容只能停在空中,变成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求出语言的运用之法,从操作层面上引导学生运用于语言。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求外国留学生的前后表现,体会进行前后对比,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就是如此。)
四、联系自己,拓展延伸
同学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励志。只有励志了,我们的人生才有目标,生活才有奔头,学习和生活起来才充满活力和力量,会让我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励志的经历。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哪?又应该向徐悲鸿学习什么哪?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和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寻找一条人生幸福之路。)
评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教学中我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课文的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研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讨论,自读自悟、潜心会文,领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学设计实现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结构,力图探求作者构造语言的方式、文本的思维结构,努力深入文本的深层意蕴,实施有效教学。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把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对语言运用之妙的感悟结合起来。在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育人教育似春风化雨浸润在言语的学习和运用中。咀嚼、品味、诵读语言中,领悟语言的精妙,对话得以深入进行。
励志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⑴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⑵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⑶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法
学法启发引导,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 揭示课题
⒈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通过提问,简介徐悲鸿。
⒉板书课题,理解。
⑴齐读,“励志”是什么意思?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⑵读题目质疑。
二、 初读课文
⒈自读课文。
⑴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⑵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
⒉试读课文
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
⑴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怒”鼻音;“租”平舌音。
⑵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⒊学写生字
⑴出示生字词,齐读再次正因。
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
⑶学生描红。
三、在读课文,理清段落
⒈自由读、思考:
⑴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⑵讨论归纳分为三部分。
⒉练习分段
⒊指名安分好段落朗读课文。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⒈指读生字词。
⒉辨析多音字。
二、 细读课文
⒈读题引入,齐读课题。徐悲鸿立下了什么志向?小声读1-3自然段。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体会徐悲鸿说这句话时的想法及心情,讨论为什么这么激动?
⒉指读外国学生的话。
⑴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
⑵那一句话最使我们气愤?
讨论: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读除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体会此时徐悲鸿的心情。
⒊齐读第3自然段,了解此时徐悲鸿的想法,再指读已出示的“必须用……”这段话,体会此时徐悲鸿内心世界。
⒋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讨论:
⑴比较句子,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与文中冤句比较体会,体会原句的生动。
⑵指导朗读,强调“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几个词语。
⒌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解释。
讨论:徐悲鸿花了多少工夫?默读5、6自然段,自由勾画讨论。
抓住“每逢”“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词句,通过读、评、议悟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正含义。
⒍三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了呢?
讨论归纳出:a成绩优异,引起轰动。b外国学生震惊,佩服。
⒎重点分析第8自然段。
⑴指读外国学生说的话,与第一次语言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说话的内容、神态、语气等分析,读中感悟引起变化的原因。
⑵徐悲鸿此时内心的想法呢?再次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中国人”这句话。
⒏总结全文
励志课教案篇3
班会目的:
经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班会准备:
调查问卷、课件制作
开展方法:
讨论法,说说、议议。
班会程序:
一、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我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
a、亲密
b、比较紧张
c、疏远和一般
填完立刻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景,
导入: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此刻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图片,资料是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经常“煲电话粥”
除了以上情景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景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如果你有以上情景,父母会如何惩罚自我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
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四、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励志课教案篇4
一、主持:尹--、倪--
二、流程设计:
开场白草原上的故事 观看视频(小人物) 成功者的范例(往届届学生代表) 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准备高三(发表自己的看法) 制定目标卡 班级宣誓 签名仪式 结束语
三、班会过程:
尹:多雨的六月悄然远离,一批寒窗苦读的学子终于卸下沉重的包袱,在充满期待的心情中准备迈入大学校门。
倪:然而,这个暑假有另一群人始终无法轻松,他们踩着学哥学姐们的足迹,即将走进高三这个战场
尹:高三意味着什么,几乎人尽皆知——这是任重道远的一年!
倪:新高三学生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开始你的备考生活了?
合:高三19班“准求卓越,让生命更精彩”主题班会现在正式开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老师的到来;
尹:在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阳西下,这时,一头狮子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投影)
倪:此时,一头羚羊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逃脱跑的最快的狮子” (投影)
尹: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狮子羚羊要这样想?
------发??
尹:对,它们都是为了能在草原上生存(在黑板上写下“生存”二字)
倪:那么,它们是凭借什么样的方式在草原上生存呢?
------发言(做最好的自己,追求卓越)
倪:对,------回答的很准确(在黑板上写下“追求卓越”)
尹: 下面大家来看一副图片,有没有人不认识他?(投影)
(……)
倪:对,他就是谱写篮球神话的飞人——乔丹
尹:乔丹曾经说过“”(投影)那么,乔丹认为,如何才能做一个卓越的人呢?
(……)
倪:信心+意志+目标(板书)
尹:在漫长的人生的历程中,在短暂的高考备战中,我们这样才能有“巨大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去改变他渴望改变的现实,以追去卓越的自我呢?”下面请看一部短片。(打开视频)
倪:短短的视频,却包含着深刻的启发意义。(简短介绍主人翁的故事)而我们
高三19班的所有同学,现在已经踏上了备战高考的人生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该如何去面对高考的挑战呢?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想。(视
时间确定发言人数。)
尹:在过去的高考中,我们的师哥师姐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光明中学也涌现出了一匹匹黑马,下面,有请09高考考入中山大学的学姐介绍她的成功经验。
倪:感谢学姐的。学姐刚才反复提到了坚持二字,那我们的公式还要在添加一项,也就是:信心+意志+目标+坚持。前进的航船离不开灯塔的指引,我们奋斗高考,挑战人生,也离不开目标的驱动,我们的目标,就是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近三年高考分数线和相关的大学。
尹:我想,大家心中应该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大学目标了,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高考奋斗目标填写在这张卡片上(背景音乐:我的未来不是梦)。
倪:我们备战高考,或者说我们高考的成功,需要我们具备: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尹:我们有没有信心成功,有没有?
倪:成功需要付出无数的艰辛与汗水,需要持久的监督与鞭策!光说不做,那仅仅为别人奉献一点笑料而已!我们需要成功,首先需要别人见证我们的承诺与行动!
尹:下面进行高考备考宣誓:全体起立!
?。。。。。全体宣誓。。。。。。
结束语(合):高三19班的全体同仁们,今天,无论你是狮子或是羚羊,当太阳升起,你要做的,就是奔跑,追求卓越,让生命更精彩。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的光临。
励志课教案篇5
目标设计:
(1)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胸怀梦想;
(2)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克服困难,努力实现梦想;
过程设计:
一、导入:用坚强的无肢人约翰·维尼的视频导入主题之一——即使我们一无所有,我们仍然可以有梦想。
二、班会过程:
1、小主持人上台开场白
2、诗歌《播种与梦想》——把握自我,认识梦想;
3、同学们畅谈各自的梦想;
4、探讨在追梦的路上正遭遇或将会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比如: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等等)
5、名人堂启示录——俞敏洪一分钟励志演讲;
6、聋哑小提琴手的励志成长之路视频——有志者事竟成;
7、小小蜗牛的mv——无需妄自菲薄,即使再渺小的生物也会因为胸怀梦想,并为之锲而不舍而变得伟大;
三、结束:
1、梦想签约仪式;
2、班主任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谁都有资格拥有梦想,假如你拥有梦想并为之锲而不舍地努力,那么梦想终究有一天会因为你的努力你的付出而实现。同学们你们的未来无比灿烂,你们的梦想没有尽头,加油!
后记:效果不错,发挥了励志作用,之前,部分因不堪毕业班学习压力的重负而变得有些萎靡不振的同学又重新振作起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
励志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3、唤醒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
1、课题中励志是什么意思呢?(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2、在课文中徐悲鸿先生到底励的什么志,我想还是要在读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二、紧扣关键词句,研读课文。
1、交流。(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2、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齐读这句话。徐悲鸿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请同学们读课文1-2自然段,细细地去体会。
(1)学生回答徐悲鸿是在外国学生的嫉妒和讥讽下说这话的。指名读外国学生的话。
(2)教师叙述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的社会现实。再读外国留学生的话。
3、必须什么意思?(一定要这么做)徐悲鸿一定要做什么?(学生再读这句话,回答一定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他们指谁?教师追问。当学生回答出他们指外国留学生时,教师继续提问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真正的中国人指有骨气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指勤奋刻苦的中国人学生对自己的理解,实现着多元解读。)
3、徐悲鸿用哪些事实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可以找一找、划一划,同位之间进行合作讨论。
预设:(1)、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时,教师提问学生,以前的`徐悲鸿学画时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鸿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完成自己的志向。)
学生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2)当学生回答出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时,教师提问学生徐悲鸿为什么要这样潜心临摹?又一次回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语句上,体会出徐悲鸿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再次齐读这句话,感受徐悲鸿为中国人争气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徐悲鸿每逢节假日在巴黎博物馆潜心学画只是他刻苦学画的一个例子。徐悲鸿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坚持学画10个小时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连动物园的老虎也常常会成为他的写生对象。(出示《骏马图》,这只仰蹄奋起的骏马,不就是徐悲鸿的最好写照吗?学生读四、五节去体会徐悲鸿的刻苦学画精神。)
(3)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宁可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时,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徐悲鸿的生活进行对比,感受徐悲鸿生活的清苦。接下来提问学生是什么支撑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再一次回到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上,一起大声读这句话,深化理解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学生读有感情读第六节,朗读时抓住关键词语小阁楼、一杯水、两片面包,体会文章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衬托徐悲鸿奋发努力的精神。
4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的画展轰动了整个世界,他用事实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齐读第七节。
5、学生读此时留学生的表现,提问,为什么留学生的态度与刚开始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
读留学生的话,在通过对震惊、鞠了一躬、有眼不识泰山朗读品味中,感受到那个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忏悔。)。
6、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年轻的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已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了光,他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永不服输的精神,让外国人再也不敢小视我们民族,小视我们中国人。我们再读课文,记住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三、升华情感,小结写法
1、引导学生抓外国留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很不礼貌鞠了一躬
是什么让这位外国留学生前后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学苦练的精神)
2这位外国留学生由因偏见很不礼貌出言不逊,到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了一躬。他对徐悲鸿表示深深的敬佩!
此时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哪?
(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小结
为了表现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课文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徐悲鸿的表现,承上启下,转承自然,还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了外国留学生的前后表现,进行前后对比,反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
四、联系自己,拓展延伸
同学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励志。只有励志了,我们的人生才有目标,生活才有奔头,学习和生活起来才充满活力和力量,会让我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励志的经历。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哪?又应该向徐悲鸿学习什么哪?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励志课教案篇7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观察图上的骏马,说说有何感受,引出“徐悲鸿”。
2、简介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为近代乡村画家,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家。10多岁到上海,后勤工俭学赴法国学画,师从达仰。经过勤奋刻苦的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成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
3、导入:你想知道徐悲鸿年轻时学画的故事吗?想知道他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徐悲鸿奋发努力学习绘画的刘课文。
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
4、指导读准“励”字,了解“励志”的意思: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检查:
①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②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不知疲倦犯错误
后鼻音:徐悲鸿鞠躬
③读谁下列多音字:
冲着向前冲看重重新
2、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成绩 改变 错误 不知疲倦
优异 激怒 清苦 勇往直前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3、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①指导读好下列长句,读出停顿:
年轻的画题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②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指导书写生字。
租、绩、误:左窄右宽。
四、作业。
1、见习字册。
2、选择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看重重新冲??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
师:课文题目是------(生:《徐悲鸿励志学画》,)谁来说说你对“励志”的理解?
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他为什么要立这样的志?他有没有实现自己的志愿?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迷团。
二、 精读品味:
(一)、学习“受辱立志”:
大家喜欢听音乐吗?音乐总有引子、高潮和尾声,文章与音乐是相通的,这篇课文的引子是什么?(生答:受辱立志)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你在这部分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找句)
3、交流:
生:我知道了徐悲鸿年轻时很了不起,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达仰很看重他。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立的志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是因为一个外国学生嘲笑说中国人成不了才。
4、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生读,评价,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理解: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生:到最好的环境中去学画也不能成才。
生:学到死也没有用。……
5、这个外国学生太目中无人了!徐悲鸿受到这样的侮辱,他是怎么想的?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读书要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请你读好这句话。(板书:用“心”读好这句话。)
指生读,读出坚定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谈谈你对“真正的中国人”的理解。
生:就是有骨气的人。就是不怕困难的人。是有志气、有恒心的中国人。……
(二)、学习“勤学苦练”:
1、徐悲鸿立志以后,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学习这首乐曲的“高潮”部分。
自读第二部分,把文中写徐悲鸿怎么做的这些有力的音符找出来。
2交流:
a、生答: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师:以前的他努力吗?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骏马图》)请你想象一下他是如何的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是因为他知道-----(“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齐读这句话。)
b、生答: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师:什么叫“潜心临摹”?临摹什么?一整天是什么概念?徐悲鸿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学画?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齐读这句话。)
c、生答: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师:你们的学习用品是哪里来的?徐悲鸿有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为了学好画,他什么都能省,什么都能将就。生活是如此的------(清苦)。他这样做,仍然是为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用“心”读好这句话。)
3、大家齐读这一部分。读后想想这一部分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总分)
其实前一个自然段还是承上启下段,承接上文立下宏志。
(三)、学习“轰动世界”:
1、徐悲鸿的努力有没有白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他的画展轰动了世界,他真的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人。
2、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生:只要下了功夫,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
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生:你下了苦功,黄天不负有心人,你肯定会成功的。……
3、师:是啊,徐悲鸿获得了成功,曾经嘲笑侮辱过他的那个外国学生呢?
(出示: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说说你对“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学生交流)
指生读,读出愧疚的心理。
(与开始时外国学生说的话进行对比)
师:是什么让这个外国学生有如此大的改变?
(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奋刻苦的精神,是徐悲鸿由此而取得的成绩。)
4、师:这样的“尾声”你满意吗?
三、用“心”对话:
徐悲鸿的成功是因为他有有一个坚定的学画信念,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为我们祖国争了光!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如此,只有树立目标,下定决心,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面对挑战,才会获得成功。看着徐悲鸿的《骏马图》,我们仿佛看到了徐悲鸿先生意气风发的雄姿,你此时,有什么想要向他诉说的吗?
(先在本子上试写,再全班同学交流。)
励志课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