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到教育法规和标准,以确保教学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便调整教案,使其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目标,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清明节的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清明节的教案篇1
教育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所了解。
2、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过程:
一、引入投影仪《清明》引导齐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清明节的由来
教师介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都说说自己每年的清明节怎么过的。
学生自由发言。
四、清明节的风俗
1、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这就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由来。
2、清明节除了放风筝,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也就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让学生自由谈以前和长辈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谈谈扫墓的经过。
3、目前,扫墓的形式越来越环保,仪式也得到简化,但是,你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扫墓?(缅怀英雄品质,珍惜现在生活。)
4、你知道哪些英雄故事?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关于清明节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引起山林火灾的原因以及山林火灾的危害。
2、知道山林防火的重要性,提高防护山林火灾的安全意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引起山林火灾的原因以及山林火灾的危害。
活动难点:知道山林防火的重要性,提高防护山林火灾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山林在燃烧的图片或影
2、引起山林火灾的图片或影
3、山林火灾引起严重后果的图片或影像
活动过程
一、观看山林在燃烧的图片或影像,引出山林火灾。
1、什么是山林火灾?
2、说说山林在燃烧时的火势情景。
二、结合图片或影像,了解引起山林火灾的原因以及山林火灾的危害。
1、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山林火灾?
2、山林火灾会引起哪些严重后果?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看到的场景。
三、组织幼儿讨论山林火灾的防护,对幼儿进行护林防火安全知识教育。
1、怎样才不会引起山林火灾?
(1)清明节扫墓时,要特别注意在燃烧的香烛纸钱,防止火星吹到其它地方引起火灾。
(2)不能在山上点火、玩火。
(3)不能在山上把放烟花炮仗。
(4)不要私自在野外进行野炊、烧烤等活动,以防引发山火。
2、看见山林出现着火现象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讲述救火防火小故事,激发孩子从小养成爱森林,爱自然的好习惯。
关于清明节的教案篇3
清明节来了,风和日丽的春天也就真正开始了,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我们小、托班组织幼儿进行有关清明节的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通过观看教师包青团、大班小朋友放风筝等活动,初步了解清明节的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一、活动目标:
1、能初步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和其它节日在气氛上的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二、时间及地点:
1、观看视频及包饺子活动时间与地点:
4月3日上午:各班教室
2、观看放风筝的活动时间:
4月1日上午:小一班、小二班、(观看大一班);
4月2日上午:小三班、托一班、托二班(观看大二班);
观看放风筝的活动地点:马山小学操场
三、活动主题:
听故事、品艾糕、观纸鸢。
四、活动对象:
小、托班全体教师和幼儿
五、活动形式:
游戏教学活动
六、活动安排:
??、活动准备:
1、清明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活动片段。
2、联系食堂,准备制作艾饺的材料:面粉、艾草、糖
3、联系大班教师,约定放风筝的时间。
??、活动具体流程:
1、观看清明节的相关视频,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活动。
2、教师包艾饺,幼儿观看,了解艾糕的制作步骤。
教师安排:
小一班:主配班老师、中一班空课教师
小二班:主配班老师、中二班空课教师
小三班:主配班老师、中三班空课教师
托一班:主配班老师、大一班空课教师 大三班空课教师
托二班:主配班老师、大二班空课教师 办公室相关教师
3、幼儿品尝艾糕,享受艾糕的美味。
4、观看大班小朋友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关于清明节的教案篇4
一、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及扫墓的意义。
2、通过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幼儿对革命先烈的尊敬与缅怀之情。
参加人员:
4月4日——小小班、小班幼儿
4月5日——中、大班以上幼儿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的谈话(活动介绍及注说意事项);
2、准备代表全园的手工纸花圈,各班设计活动形式(建议幼儿人手一朵纸花);
3、音响准备(石龙文化站提供,园长联系);
4、联络电视台(园长联系)
5、活动音响监督、音乐准备(李旋老师)
三、活动程序:
1、整理队伍,清理物品,出发去中山公园;
2、到达目的地,整理队伍;
3、清明节扫墓程序(活动主持人:许亚菲)
第一项:唱国歌
第二项:向革命烈士默哀
第三项:敬献花圈
第四项:请园长讲话
第五项:奏国际歌
四、注意事项
1、外出活动,做好幼儿的管理工作及常规教育。
2、教育好幼儿扫墓是件严肃的事,进行当中不得嬉笑打闹,要保持安静和秩序。默哀时也要肃立,低头,不讲话。观察天气情况,调整实际组织时间。
关于清明节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当地过清明节的风俗。
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学习策划与清明节有关的活动。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画笔、画纸;幼儿向家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以及清明节这一天的安排。
活动过程
一、交流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结合《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21——24页"清明节的传说",讲述故事。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人们怎样过清明节?
故事中古代人怎么过清明节的?有些什么风俗习惯?
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25页"清明节的风俗",看图说说现代人们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
二、幼儿交流清明节的安排
提问:你们准备怎样过清明节?
三、讨论清明节的相关活动
1、小组讨论:我们的清明节:引导幼儿讨论清明节相关活动,并将活动用图画的方式画在纸上。注意引导幼儿考虑活动策划的可行性。
2、交流讨论结果:师结合幼儿的设想确定相关活动安排,主要包括:采艾青、做青团、参观茶园、到烈士陵园扫墓等。
四、教师组织幼儿折已学过的菊花和百合花,幼儿可将折好的花带回家,清明节扫墓时用。
关于清明节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
3.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彩蛋,并互相欣赏制作成果。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
2.课件;每个幼儿以个熟鸡蛋,各种图案的彩蛋,秀才比、贴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1.朗诵古诗,导入活动。
教师朗诵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几月几是清明节?(4月5日)xx教师边放课件边讲述清明节的由来,帮助幼儿了解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过草地,爬雪山等)xx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件,教师讲述: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永远还念这些革命英雄,1949年3月30天安门广场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请幼儿询问爸爸妈妈,家里清明节要纪念谁?
教师小结:清明节里,我们都要纪念革命先烈,纪念家里的祖辈,是他们让我们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2.引导幼儿讨论:清明节,我们除了扫墓,还要做些什么?
根据幼儿讨论,归纳有人提到的风俗习惯;运动习俗,如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饮食习惯,如吃冷食,吃鸡蛋等等。
出示彩蛋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机制做兴趣,丰富幼儿感性经验。
3.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xx幼儿到台前展示作品,并用完整地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请幼儿将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小朋友呢们一起玩。
活动建议与提示:
1.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活动对哦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因事先查传统节日的相关背景资料,并与家长做好沟通。
2.在吃鸡蛋之前,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熟鸡蛋想出多种玩法(滚、转、抛鸡蛋等)比比谁的想法最多。
3.作为活动的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熟悉,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了解惊蛰、春分等节气的含义,让幼儿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建立传承与发扬的精神纽带。
关于清明节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一)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
欣赏古诗朗诵。(播放课件)教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清明》这首古诗诵读了一遍,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播放古诗背景)幼儿跟着教师诵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第三句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四)朗诵古诗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教师:你们读得真好听。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学习"明"字。
教师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师:"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教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
(六)结束活动:欣赏歌曲《清明》。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关于清明节的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学会观察和总结春天的绿色;
2、让幼儿学会踏青的'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绿色皱纸,固体胶
教学过程:
1、感受春天的景色,引发对小草和小花的关注
教师:春天到了,你们看天里的花和地理的小草都怎么样了?你们喜欢小草吗?
2、体验感受
教师:现在我们就用自己的小手。小脚或鼻子亲亲小草和小花,摸摸小草,和小花做游戏号码?
(幼儿是怎么与小草小花做游戏的?教师进行观察)
3、分享交流
幼儿一起讨厌:玩玩小草的特征和感受
4、爱护草地和花草,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师:我们在草地上玩,快乐又安全,还能让身体健康。你们说草地是不是我们家的朋友,草地也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
关于清明节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