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情感能够使作文更加真实可信,让读者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和思想,通过写好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腌腊八蒜的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腌腊八蒜的作文篇1
草草地吃过早饭,匆匆地上市场买菜。有人告诉我说,今天是腊八节。我一个人都过糊涂了,听后,才有了点离年傍近的感觉。 回到家里,楼室空空。一股怀旧的情思便萦绕心头。
记得小的时侯,一进腊月,便期盼新年的到来。我们几个孩子几乎一有时间就翻看日历,将春节那天的红页折叠,一遍遍倒记时数。一天,两天,三天……恨不得春节即刻来临。我们的母亲见我们渴盼的样子,便笑着说起了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听着母亲那慈爱的吟诵,便感觉春节真的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腊月初七晚上,家里开始热闹起来。爸爸将黄米、糯米、红枣、和红豆用温水泡上,接着就用砂锅在火炉上煮板栗。
爸爸说,做腊八粥得要用五种材料,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我们哥几个围在爸爸身边,象几只没扎翅的小鸟,等鸟妈妈喂食。栗子煮好,爸爸用干裂的手剥开褐色的硬壳,将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颗颗轮流送进我们的嘴里,可他一颗也舍不得尝。这时,母亲盘腿坐在炕头,在明亮的罩子灯下,为她的这几个儿女赶制新年的衣裳。橘红色的罩子灯光柱直映用白纸糊的顶棚,顶棚便出现一轮圆圆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们幸福快乐的一家。腊八节的早晨鸡还不叫,爸爸就起床了,他顶着星星抱进柴草。轻轻的开门、关门声,他咕哒,咕哒的拉风匣声,现在好象还响在我的耳畔。我们也都醒来,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风匣发出的有节拍的响声,象在聆听马头琴上优美昂扬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爸爸呼唤着我们起床,笑着说:“快吃!快吃!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谷子先黄尖。咱们家早吃。”于是我的眼前又浮现了一片金黄。 腊八节年年有,而我们的爸爸、母亲却早已做古。我们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尽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种奢望。那美好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了!
想着想着,两行热泪便从眼角流出。
腌腊八蒜的作文篇2
又是一个腊八节,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腊八粥,那一丝丝的甜意,又让我想起了腊八节的故事……
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腊八也是个很特别的节日,早早地就盼望着腊八节的到来。到初七傍晚,早已迫不及待的我们放学就约好了伙伴,三五成群,男孩背着自制的冰车,女孩拎着个大篮子,一路小跑,直冲我们冬天的乐园——村外大河边。
六、七米宽的大河冰冻结实,冰面光洁如镜,阶梯似的石头上流水结的冰,凸凹波纹如鱼鳞,疙疙瘩瘩,很是美观。男孩们放上冰车,有的跪在上面,有的两人坐一起,双手冰钎一凿,“哧溜”一声,滑的无影无踪。女孩也不甘示弱,从河边找上薄而大的石块,再用双手捧上几捧背阴处没有化的积雪,分撒在冰面上,放好石块坐上去,“推吧。”后面的人一推,嘎啦啦一阵冲向前,有的原地打转摔倒,有的冲出不远屁股下的石头早已不见踪影,四脚朝天,任凭后脑勺被磕的有点闷疼,依然会找一块更大的石块,大伙像串糖葫芦,一个一个拽着前面人的袄后襟,齐声令下,一起使劲,还是不到几步,东倒西歪,人仰马翻,脑勺着地,玩的起劲的我们根本没在意冻的通红的小手都蹭破了皮。寂静而空旷的山涧回荡着顽皮的欢声笑语……
天色已晚,兴致未尽的我们匆忙各自赶到上游,为的是干净,用石块砸上几大块冰凌,按照自己心中的想象,把冰块稍做敲凿,像娃娃,像动物……载着满心的喜悦,不停的用口中的热气哈着冻的发青的小手,回家的路上,仍然忘不了欢闹嬉戏……
腊八的早晨,早早起床,和姐姐弟弟争先恐后,端上妈妈做的红红的腊八粥,跑到院里,抢着去喂昨晚放在每个门口两边的冰凌人儿,用红色的豆子给他安上小嘴,看着似笑了的冰凌人儿,心里别提有多美……
不觉太阳已经升起,那甜甜的腊八粥依然给人以浓浓的回味。
腌腊八蒜的作文篇3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1月8日,我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日子,——腊八节。杭州有个习俗,各大寺庙都会给人们发腊八粥纪念释迦牟尼佛节,今年也不例外。
我妈也是去灵隐寺收好吃的腊八粥保护家人健康,所以天不亮就出门了。到了灵隐寺,只见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仙境。然后我继续去了早教老师的大堂,他们每个人都很投入,好像注入了自己的灵魂。该发腊八粥了,方丈说腊八节的由来。你一定想知道,对吧?我来告诉你!据记载,在中国的一些寺院,腊月初八之前,僧人手持金勺,沿街(马路)到处布施。把收集来的大米、小米、大枣、大麻、坚果等材料做成腊八粥,分发给百姓。吃了之后,据说他们会受到佛祖的祝福,所以人们称之为“佛粥”。南宋陆游有一句诗:“目前佛粥多互补,但认为江村存新事。”在杭州著名的天宁寺,有一个存放剩饭剩菜的“叠米楼”。和尚每天都要把化缘的剩饭暴露出来,在腊月初八熬粥给信徒们享用,这就是所谓的“长生粥”。听完这个故事,该去抢粥了。我妈反应很快,一听说她在吃一卷粥,就冲进了礼堂,成了“冠军”。此刻,妈妈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热车一样飞到了粥的地方。她拿起第一碗粥,骄傲地举起手捧着,仿佛获得了胜利的果实。然后迫不及待的回来和我们分享,就喝了好吃的腊八粥。
1月8日,我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日子,——腊八节。杭州有个习俗,各大寺庙都会给人们发腊八粥纪念释迦牟尼佛节,今年也不例外。
我妈也是去灵隐寺收好吃的腊八粥保护家人健康,所以天不亮就出门了。到了灵隐寺,只见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仙境。然后我继续去了早教老师的大堂,他们每个人都很投入,好像注入了自己的灵魂。该发腊八粥了,方丈说腊八节的由来。你一定想知道,对吧?我来告诉你!据记载,在中国的一些寺院,腊月初八之前,僧人手持金勺,沿街(马路)到处布施。把收集来的大米、小米、大枣、大麻、坚果等材料做成腊八粥,分发给百姓。吃了之后,据说他们会受到佛祖的祝福,所以人们称之为“佛粥”。南宋陆游有一句诗:“目前佛粥多互补,但认为江村存新事。”在杭州著名的天宁寺,有一个存放剩饭剩菜的“叠米楼”。和尚每天都要把化缘的剩饭暴露出来,在腊月初八熬粥给信徒们享用,这就是所谓的“长生粥”。听完这个故事,该去抢粥了。我妈反应很快,一听说她在吃一卷粥,就冲进了礼堂,成了“冠军”。此刻,妈妈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热车一样飞到了粥的地方。她拿起第一碗粥,骄傲地举起手捧着,仿佛获得了胜利的果实。然后迫不及待的回来和我们分享,就喝了好吃的腊八粥。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到了。今天中午,我妈妈带着一大包东西回家了。她一进屋就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晚饭我们喝腊八粥!”我和爸爸听到这里,饿狼冲到包里去看里面是什么,把妈妈吓了一跳。
我设法熬到了晚上,但好奇心驱使我去厨房看看腊八粥是怎么做的。我看到我妈先把不容易煮的米饭和豆子放进锅里,等豆子软红了再把坚果放进锅里,用勺子不停的搅拌.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浓浓的香味开始从锅边溢出,飘到我的鼻子里。“喝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美味的腊八粥,闻闻,然后轻轻啜饮。它又粘又稠又甜,味道很好。喝酒的时候,我竖起大拇指,高呼:“好喝,好喝,好喝!还是我妈厨艺好!”爸爸突然说:“傻逼!谁能比得上你妈的厨艺!”妈妈笑了。
很快,一碗粥吃完,我用小舌头舔着粥碗,心想:别浪费了!“扑通”一声,原来我不小心变成了“腊八猫”(因为我整个嘴巴都感染了腊八粥),一阵哈哈大笑.
好像腊八节的乐趣真的是大浪推小浪,一个接一个!
同学们,你们这一天(腊八节)变成“腊八猫”了吗?
小时候很喜欢腊八节,因为这一天妈妈要煮腊八粥。品味帮助我记住了这个深刻的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村子里的每一户人家都会喂鸟。冬天来了,鸟儿无处觅食。善良的村民们小心翼翼地把腊八粥放在有瓦的锅里,放在人少的草堆旁边,鸟儿一只接一只地飞来。我觉得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善良贤惠文化。
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最重要的节日。据说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又说是纪念释迦牟尼开悟的宗教节日。苦行六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定在南北朝初腊月初八。
希望以后的每一个腊八节都没有鸟受冻挨饿。
(六年级,200字)
它是一朵花。它每年都以不同的方式开花。每个家庭都该吃一碗粥了。虽然,在我对粥的记忆里,这朵记忆之花一开始是那么的淡薄,那么的模糊,好像一不小心,就被雾给遮住了。但在逐渐追溯过去的过程中,慢慢绽放。
的确,在寒冷潮湿的夜晚吃一碗腊八粥更好。温暖会从心底溢出。
而腊八粥最早是从冰心的情话中得知的。她说:腊八粥里一定有十八种干果,代表十八罗汉,是纪念祖先的和平食品。她1930年死在腊八,所以每年都会煮腊八粥以示纪念。我仿佛能从老人冰清玉洁温柔的叙述中品味到回忆的甜蜜与美好。
其实即使不用十八种干果,腊八粥的主料和辅料也是很复杂的,有大米、糯米、小米、黄米、红豆、栗子、红枣。粥吃完后,要有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葡萄干。这样丰富的搭配,在家里一个小时是很难找到的。即使是现在,做这样的一碗粥,往往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提到腊八粥,我站在一个独特的角度,处于一个完全真实的环境中。所以,首先,我的记忆里充满了一种甜糯的香味。其实在我印象中,我家很穷,好像从来没有过腊八节。所谓的粥,就是最简单的米粥,而米饭,之前来过的人都知道,要经过很多采摘,慢慢的把里面的沙子和石头摘走,洗干净再放到锅里。菜就是咸菜,咸菜之类的。好一点的,只要在粥里加入一些红豆、红豆等辅料调整一下就可以了。但是,这种简单,就是吃苦耐劳的能力。
(六年级作文,)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这一天,人们要用腊八粥。
腊八粥由大米、小米、糯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银杏等干果组成。腊八粥不仅是一种季节性美食,也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品,适合寒冷天气维护脾胃。
这一天,一些地方的寺庙里会分发一些腊八粥。人们经常拿着碗去寺庙端一些腊八粥。这一天,尤其是一些老人在寺庙门口排队等候寺庙里的人分发腊八粥。因为据说喝了腊八粥就意味着一年多。每个人都应该赢得一份好工作,希望来年有好收成。
没有,我奶奶也去庙里要了一大碗粥,还特意给我留了一些。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希望每年都有更多的粥。
(三年级,200字)
腌腊八蒜的作文篇4
年末,春节临近,大鱼大肉满足着人们的胃。而腊八那天,奶奶熬的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却是我最期待的。
奶奶信佛。记得在小时候,屋子里总放着一张小小的供桌,供桌上总放着两盏油灯。每逢十五或过节时,奶奶会将买来的棉花搓成灯芯,浸上油,插在油灯里,点亮油灯,护着火苗,放在摆有几碟供品的供桌上,虔诚地拜一拜。两束火苗静静地照亮奶奶的脸。
我并不懂得,奶奶为什么做这些,只是知道,那些供品最后都到了我的肚子里。到了腊八这一天,奶奶就会熬一大锅腊八粥。
腊八粥里有糯米、核桃、花生、桂圆、红枣、杏仁、枸杞、葡萄干、各种豆子等等。这些材料先要泡上两三个小时,奶奶说,这样各种材料就“活”了。等到把各种干果泡好后,奶奶便烧一大锅水,把这些材料倒进去,添旺火。待到汤色渐渐变浓,奶奶敲下一块红糖,放到沸腾的粥里。我站在一旁,看着红糖一点点融化,缠着奶奶要尝一口,假装用汤勺把红糖搅匀,其实不知道已经偷偷尝过多少勺了。红糖渐渐把锅里的粥染成糖色,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出锅了。
奶奶先盛出一碗腊八粥,端着它走向供桌,我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碗腊八粥,不停地砸吧嘴。奶奶将腊八粥放在供桌上,拜了拜。我的手偷偷地伸向那碗腊八粥,随即手背上就挨了一巴掌。奶奶板着脸,说:“小小年纪不学好!”接着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终于能吃了!粥清香黏稠,各种豆子和干果早已煮得绵软,葡萄干也甜到了心里。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喝粥,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喝了腊八粥,糊里糊涂地过年喽!”然后起身,将锅里的粥盛出来,送给左邻右舍。
多年后,我也学着做腊八粥,步骤都没错,但没了灶膛上的旺火,电磁炉上做的腊八粥,尽管放了糖,却已没有了儿时的甜味。
腌腊八蒜的作文篇5
小孩小孩你别馋……”童谣在胡同上空回荡着,哦,腊八节快到了。
在这几天,胡同里的孩子好像格外活泼,就连我也被传说中的腊八粥所吸引。当爷爷奶奶出去劳作时,我们姊妹几个就会从家中翻些米啦豆啦出来,再准备一个小碗,就玩起了做腊八粥的游戏。
首先,我负责清洗豆子之类的食材,接着姐姐负责搭配,以保证最后做成的腊八粥“色香味俱全”,而妹妹最轻松了,只需将挑选好的食材放入碗中即可。
就这样,我们将一碗腊八粥的样品制成了。但家里却被我们弄得一团糟。爷爷奶奶回来后,将我们训斥了一番,但随后又道:“既然你们这么期待,那这次的腊八粥交由你们来做。”我们一听,“咯咯咯”地直笑。
等待了几天之久,腊八节终于来临,在这天我们起得格外早,生怕爷爷奶奶将我们的活抢走———做腊八粥。他们果然信守了承诺并说:“腊八粥可以由你们来做,但你们还小,必须听大人安排。”
听到这,我们高兴的跳了起来并欢呼。首先奶奶让我清洗黑米、大豆、红枣、莲子等,接着将这些较硬的食材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然后,爷爷和姐姐负责生火烧火,只见姐姐的脸变成了小黑猫,把我们逗的哈哈大笑。待锅中的水开后,奶奶和妹妹将食材按照易熟度依次放进去,听奶奶说,这样做腊八粥的口感会更佳。
在煮腊八粥时,我们几个总会不时地被空气中的香味所吸引,不一会儿跑去看煮好了吗?奶奶见我们着急的样,忙说:“别急别急,人人都有,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啊!”随着时间的流逝,腊八粥终于出锅了,闻着扑面而来的香味,全家人赞不绝口,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腊八节。
童年的腊八粥,总是那么香;而记忆中的童年,也总是那么美。
腌腊八蒜的作文篇6
腊月初八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在这一天,各地均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和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代表着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希冀与渴望,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近年来,腊八正与其他许多民俗节日一样,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远去的记忆……
这天,以及这天的前前后后,都应该是雪花的节日。它们像少女一样干净质朴,在这个时候轻盈地飘落人间,来了就把一切抱在怀里:村庄、田野、小院、柴草堆、麦秸垛……
这天的炊烟是年底盛事开始的标志,袅袅地蜿蜒在房顶上的天空里,延续着几千年的乡俗。在醇香的气息里,游子想起了母亲的呼唤,想起了老屋的温暖,泛起了归家的情思。
铁锅下火苗跳跃,像一群好动的精灵拉扯着柴草,红色的锦绸消解了乡亲们四季辛劳的酸痛,化作母亲们脸庞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腾中,清香飘逸。阳光的味道被各样杂粮吸收,又在氤氲的水汽中化作一缕清香,散发出来。
这清香带给我们腊月里第一丝清清淡淡的幸福。锅边那口盛满清清山泉水的石瓮还笨重地立着吗?大黑还在翘着尾巴绕着石瓮打转吗?瓮里那把厚厚实实的水瓢还悠闲地漂着吗?那只陈旧的木盆还在工作吗?木盆里还有五彩的粮食吗?金黄的小米,鲜红的大枣,白的莲子,各色各样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么多的色彩,那么浓的甜香,吸引着孩子们热切的目光,传达着乡亲们对土地的感激。
思来想去,似乎豁然开朗——生命其实是一个过程。即便走到那个“终点”,人生也应该像江河那样激扬奔流,绝对不能冻结为冰山,在上面刻下“孤独”、“冷寂”、“漠然”等字样。何况长路上总会有关注的目光、友好的笑靥、温暖的双手和亲切的语言,引导我们一直向前行;何况镌刻在心灵深处的亲情、爱情、友情,早已谱就明媚的乐曲——那是一首无字咏叹调,只要在心底低吟浅唱着它,我们就会依然寄情于初春菜花、仲夏芙蕖、深秋桂蕊,还有那隆冬傲然开放的腊梅。
腌腊八蒜的作文篇7
?我在老家酒业过腊八】
一个星期六,我们铜陵日报社校园小记者一行来到安徽老家酒业参观,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以小记者的身份过一次腊八节。适逢老家酒业的“打酒节”,我们一并学习了解了酒的酿造工艺和中国的民俗文化。
大门口高高的彩虹门、长长的红地毯、热情的腰鼓队吸引着我们走进工厂,一排排红灯笼映衬着“腊八打酒节”几个大字,热闹非凡。一大排酒坛围满了一个冰封的池塘,就像一串项链挂在那里,十分漂亮。
我们首先来到藏酒阁,浓浓的酒糟味扑鼻而来,爸爸说老家酒业有着悠久的传统工艺酿造历史,特别是二楼的封坛原浆,都贴有代表身份的标签,听说价值不菲,值得拥有哈。
随后我们来到酒粮坊,我们参观学习了白酒的传统酿造工艺,真是大开眼界,原来白酒酿造要经过出窖、拌粮、上甑、接酒、摊晾、入窖、封窖、窖藏等复杂工序,真是不容易。
在展示大厅,我们学习了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同时了解到,打酒的“打”字原指买的意思。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传统民俗中的许多历史典故,我现场书写了一副对联:“风云激壮志,礼乐秀群英”并上台展示,最后和小记者们一起绘年画、剪窗花、喝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暖的腊八粥入口,真是美味啊!
这一天我学习了解了传统民俗文化和白酒的酿造工艺,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腊八节!
腌腊八蒜的作文篇8
在我的故乡,每年的阴历12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风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大家故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材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大家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真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即使是枣树把饭吃掉了。
大家如此做的缘由,据老大家讲,原来大家这个区域的枣树原都不结果,大家都不想种枣树。枣神见大家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大家摘下一尝,又酸又甜,美味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
老太婆告诉大伙,只须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大家根据她说的办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这不过是一个传闻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很多科学道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提供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要。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方法罢了。
直到目前,故乡的有的地方还保留有腊月初八让枣树吃米饭的风俗。当地流传有如此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
腌腊八蒜的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