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能够传递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使观众更能够与作品产生共鸣,观后感促使能够更好地领悟电影所传递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别离》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小别离》观后感篇1
人这一辈子,从生到死就是一次跟世界的别离。可是为了让你在死之前没那么害怕,它前面还可以来几次小别离,让你先预习准备一下。自己的儿女长大了、要走了,你得跟他别离;自己父母老了、垂死、衰老,也得跟你别离;你自己也不年轻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你跟你以前的青春,也得别离。
总之跟你熟悉的、习惯的、适应的、喜欢的生活,通通的都得别离一次,这个叫小别离。很有深意的一席话,当然不是我说的。我最近“废寝忘食”看了一部电视剧小别离。这是黄磊饰演的方圆,苦心劝说人到中年的好哥们时的一席话。《小别离》以孩子升学、留学、青春期为主线,讲述了父母与孩子的小别离。
几对主人公都生活在北京,大都市里的生活是比较复杂的,毕竟父母永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钱的老张摊上不爱学习的张小宇,小宇与小后妈蒂娜矛盾不断;吴佳妮一心要送学霸女儿出国留学,老金极力反对,金琴琴因父母吵架落泪;童文洁是标准的女强人,快要中考的女儿朵朵面临考不上重点高中的难题。
童文洁一再施压帮朵朵提成绩,朵朵患上焦虑症,方圆心疼女儿,提出送朵朵出国,家里一顿混乱。故事总是在矛盾中演化,也总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小后妈蒂娜患上产后抑郁症,小宇怕弟弟像自己一样失去妈妈,渐渐懂事,缓解了与后妈间的矛盾,小宇通过努力考过托福顺利到美留学。
佳妮一家因费用问题没能送琴琴出国,一家人却因女儿的懂事、优秀更加和谐,琴琴考上重点高中;文洁终于给了朵朵一次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朵朵选择了出国,文洁方圆全力配合朵朵考托福、考签证,朵朵最终如愿。看起来一切都好了,所有都按照大家想象的情节发展,文洁与方圆却离婚。
方圆为洗清文洁的猜忌,辞掉了工作,与大学初恋老板划清界限。朵朵为新书签售会回国,识破爸妈离婚,最后在老张和佳妮两家帮助下,方圆重新求婚,故事完美结局。不要忽视孩子的想法,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对孩子最好每一对父母都说自己做什么事都是为了孩子好,把自己未完成的梦强加给孩子。
却不曾问过孩子真正想要什么。在学习之路一路鞭策,一路敲击,带给孩子的只有生活的压力。朵朵因中考患上焦虑症,但是当收到美国高中offer,为陪琴琴而参加中考时,却意外考上重点高中。只是因为朵朵不是因为逼迫而中考,能真正选择自己的路,她才收获了意外惊喜。
不要盲目跟风,不是所有家庭都适合送孩子出国留学。一个人满足于一种安逸状态,不追逐前进,说好听是知足常乐,难听点是没出息、不长进。老金觉得女儿优秀,自己和妻子忙碌于工作,全家平安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在妻子佳妮眼中,老金实在令自己失望,为求安逸不舍得送女儿出国深造。
在我看来,佳妮属于欲望过强,没有踏实考虑现实。经过一波三折,女儿还是留在了身边,却促就了全家的幸福。不要在低谷时放弃,这必定是一个弹跳低点。在人生的低谷中,自己已经很差了,不能尿到再尿了,所以你的明天不会比今天更差。就像是打怪兽的游戏一样,只有把怪兽打倒了,这一关你才能过。
童文洁被黑、被降职、被嘲笑,仍然不离开公司,最后以“冻龄鲜妈”的势头官复原职,没有辜负自己的坚持、努力和守候。谁都会有低谷,谁都会不甘于人生,这样的低谷是强者的弹跳低点。
《小别离》观后感篇2
?小别离》刻画了中国千万个普通家庭游走于“孩子走,还是不走”的纠结。当父母把孩子送出国去,问题又来了——
有一天孩子可能会告诉父母:“我不开心。”
父母心疼。“那么回来吧!”
可孩子们却说:“我感觉越来越回不来了。”
这便是《小别离2》的最新语境。
?小别离》系列的缘起其实非常偶然。鲁引弓在书展现场说,那一次他在浦东机场,看到一位刚送走孩子的泪流满面的母亲。“在公开场合,她忍不住哭了。而这样的场景在机场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离别每年都在上演。”家中亦有一名留学生孩子的鲁引弓感慨万千,他只花了17天时间便写完了《小别离》这部长篇小说。
他发现,《小别离》发表后还牵引出了关于“第四次留学潮”、“中国式应试教育”、“职场规则”、“成功坐标”、“房价压力”等等话题。“鲁引弓其实是以一个媒体人的身份,对中国教育进行思考。”袁敏说,她家里也有个90后孩子,《小别离》的问题她也面临过。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要把孩子送去大洋彼岸?袁敏说:“千千万万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别离。”
“你会遏制不住想从一个更纵深、宽阔的视角,去凝视那些步履匆匆的离别身影,思量他们的前因后果,以及对于当下的意味。”鲁引弓说,“也希望我们这片土地可以更好,可以安放更多灵魂。”
《小别离》观后感篇3
?小别离》播出正酣,而这一股现实主义清流的电视剧也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讨论。在剧情开展之初,海清饰演童文洁,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展现出的态度被网友戏称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亲妈”。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海清这种对孩子的关切,与黄磊一同对于孩子青春期所流露出的困惑,在让人感同身受之余也多了一份包容。海清以立体的人物塑造,让这部现实题材电视剧变得更加有血有肉,而观众们也渐渐都加入了追剧大军,近日,该剧的收视率也已经破1,网上的讨论也是越发激烈。
除了“亲妈”的唠叨与争执,海清的眼神也在塑造角色的时候起了不小的作用。不论是得知女儿成绩提高的惊喜,还是面对青春期异动的困惑与心疼。海清用那双或澄澈或微微泛红的大眼睛,阐释着一位母亲内心的千百种情愫,让我们跟随着她的敏感不断探寻母爱的宽度。
网友争当海清闺女 御妈梦游笑点十足
这边是“亲妈”的完美再现招徕了很多孩子认亲,那边备受瞩目的王俊凯与朵朵(张子枫饰)之间纯洁的小情愫也上线了。而海清则一秒钟变身“丈母娘”,连珠炮般的向黄磊提问了未来女婿的诸多问题。一时间,羡慕嫉妒恨的粉丝们纷纷前来围观,争相宣称自己是海清失踪多年的闺女。
御妈的魅力还远不止于此,海清时常流露出来的童趣也为这部现实主义力作增添了一抹亮色。在昨日播出的剧情中,海清和黄磊经历了内心的挣扎潜伏女儿房间解锁手机,却意外被发现。危急时刻,海清灵机一动装作梦游演起了植物大战僵尸,让原本严肃的氛围变得欢乐起来。在轻松的气氛中讲述接地气的故事,海清这“亲妈”之路也是越走越顺。
《小别离》观后感篇4
“黄磊演的那啥《小别离》,我爸一边看一边骂我,这什么电视剧啊,不是说好了一家人一起看电视是促进家庭情感吗?”最近这部差点引起“家庭纠纷”的电视剧就是黄磊、海清主演的《小别离》。在一堆古装玄幻剧里面,这部讨论初中生教育、留学话题的电视剧,没有飞来飞去的假发美瞳,也没有你爱我我爱他他爱她的狗血多角恋情,被喻为是暑期档的一股“清流”。观后感好似一场“泥石流”
不过,正是这股“清流”,差点在无数人生活中造成一场“泥石流”。朋友圈有位家长,说自己天天守在电视机前看《小别离》,一边看一边在心里哭笑不得,“我女儿跟剧中黄磊的女儿差不多大,每天也遇到的都是跟分数、升学有关的烦心事儿,真的是深有感触”。《小别离》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剧中以3组家庭3个孩子为主角,分别代表了当今中国社会的3种类型:一种是海清、黄磊这般中产家庭,坚持不出国,但是“唯分数”“唯重点”论;第二种是一般家庭的孩子,成绩超好型的“学霸”,不出国深造似乎有点“可惜”;第三种则是“土豪”型家庭的孩子,成绩很不好、家长没空管,于是动起了要把孩子丢到国外去历练的念头。剧中的孩子们,正好走到初三面临中考的年纪,“中考比高考更重要,升上重点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重点大学”——这样的观点其实很普遍,而《小别离》则在升学话题之外,更聚焦在了现代社会的家长们纠结的一个问题上:到底要不要留学?
留学生的年纪越来越趋向低龄,《小别离》的原著小说作者鲁引弓坦陈自己的灵感,其实就来自在上海浦东机场亲眼目睹的一场“别离”——一个刚刚在登机口送走孩子的母亲,在公共场合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样的场景,可能每天都在机场上演”。曾经在《钱江晚报》做记者的鲁引弓,回来之后花了17天时间便写出了这部12万字的小说。2014年3月,文学双月刊杂志《江南》连载了小说,半个月内,“至少有6家影视公司找上门来,要求改编成电视剧”。
紧扣现实,是《小别离》引发观众讨论的焦点。剧中朱媛媛饰演的母亲,一段针对当代白领的吐槽说得人冷汗直流:“现在社会上什么人最苦啊,cbd的那帮小白领,挣得少、花得还多,每天背着那盒饭,办公室微波炉一微,他为什么呀,楼下那五十块钱一盒他吃不起。”而这样的母亲,为了送女儿出国留学,更不惜将女儿过继给姐姐。
对,在《小别离》里,母亲们纷纷都化身为“虎妈”,偶尔甚至歇斯底里症上身;而以黄磊为代表的父亲形象则成了“暖男担当”、“搞笑担当”,有网友说:“黄磊和海清演得跟我爸妈一模一样!考砸了向老爸求助最后还是露馅、老妈不打招呼拉窗帘、上学路上堵车拉着我下车跑、老妈教训我的时候老爸在门口偷听时不时咳嗽两声……这些细节都太真实了。”
《小别离》观后感篇5
最经有个很火的电视剧,叫《小别离》。我十分喜欢这个电视剧,不为别的,那个里面的故事演得很真实,贴近我们孩子的心理。
这个电视剧主要是讲三个孩子,三对夫妻,三个家,恰好都碰撞上了一股“出国潮”。方家,方圆和童文洁的心被女儿方朵朵忽上忽下的成绩牢牢牵绊,各种各样事业、生活、家庭、学校的原因使得夫妇俩在朵朵出不出国的选择上摇摆不定。金家的金琴琴作为“学神”,本是最不需要出国的一个,但琴琴的妈妈吴佳妮想给琴琴所谓“最好的教育”,硬是想让琴琴出国深造,因此也跟老公金志明矛盾不断。作为超级富豪的大老板张亮忠,在外风光无限,在家却被混世大魔王张小宇和年轻小娇妻蒂娜的矛盾折腾得焦头烂额…
方妈妈对朵朵的成绩是万分重视,但这种盯得太紧的学习朵朵并不喜欢,成绩提高不上去,但是却有一个特别的兴趣——写作。但是方妈妈开始并不支持,因为她怕这个写作影响到朵朵的成绩。但是经过一番折腾,方妈妈和朵朵达成了共识,只要不影响学习,周末都可以更小说。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电视剧,是因为我也有同样的经历。我的妈妈自从我上六年级以后,变得十分啰嗦,周末回家只要休息一会儿,她都会问:这周学习怎么样?有没有不懂的题目?要不要我帮你请个家教?我之前翻了翻你的试卷,怎么只考那么点分数……
我知道妈妈这是在关心我,但是我接受不了这种“啰嗦式”的关心方法,当时我也在青春期,比较烦躁,终于,我怒了,对妈妈说:“你能不能别问了,我自有分寸,你那么不信任我的学习,你就别管,你偷翻我试卷还光明正大的说出来,好意思吗?我的任何事情你都要干涉,兴趣,作业,考试,你都要干涉我!”说完我就摔门上楼了。
上楼后我反省了自己,觉得我真的错了,无意间说出的话也许会让妈妈寒心,所谓的“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我赶紧下去跟妈妈道了欠,妈妈也接受了,我们也达成了共识,以后我成绩前一名,妈妈就让我随便干嘛,兴趣爱好绝不干涉!
以后我的成绩慢慢地提高了,兴趣也培养了下去,一举两得。看了《小别离》,我真的爱上了这部剧!
《小别离》观后感篇6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聚焦于中学生出国的社会现象,并由此展开阐述了三个家庭面对孩子升学考试、出国留学以及青春期教育的故事,其中由海清和黄磊“师生”搭档的朵朵家,作为剧中的“主力”家庭,上演了一幕幕的悲欢离合,当然,说悲欢离合有些严重,但这个典型的“慈父严母”家庭,为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真的是竭尽心力,也是酸甜苦辣咸,其味自知,海清饰演的短发干练的知性母亲童文洁,牵动了亿万观众的心,也让大家深刻理解到天下父母心的千般滋味。
海清所扮演的童文洁,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很有代表性,对生活颇多的苛责,看什么似乎都不满意,但童文洁又不是简单的严妈或者啰嗦的“婆婆妈妈”,这个角色有强悍的地方,也有软弱的内心,有向往现代化先进生活的激情,也有固守中华传统的本真,属于在新旧文化和中外理念的多重夹击下,努力生存的一代,毕竟,这是上有老下有小,出门顾工作,入门管家庭的人生“多面手”,任何一个地方脱节掉链子,就会引发连锁性的恶性反应,所以当剧中文洁精神不济、雌性激素失调之后,本来平静的生活,便开始上了崎岖的车道,甚至连吃错药吃多药的事故都会发生,人生如戏般跌宕起伏。
?小别离》不仅仅聚焦于亲子关系的疏密,以及孩子留学的故事,同时围绕女主角——童文洁,从社会、家庭、职场三个方面,来看她在人生中的奋斗,当然,就如我们常说“戏似人生”,海清虽然扮演过无数角色,但当童文洁“上身入戏”之后,还是很完美的呈现出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年轻母亲角色,她是属于不停的“刷存在感”的女人,无论家庭,还是单位,如果不能在“怒不可遏”中飙出最强音,真的是不知道该如何熄灭她情绪中随时被点燃的`熊熊烈火。
由海清扮演的童文洁,是典型的“好强+敏感”性格,她有坚持,有妥协,有憧憬,有落寞,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能迅速的进行角色转换和职能递交,当然,连夜加班做方案,误把女儿的留学资料发了工作邮件,无疑是天大的意外,是偶然的事件,并不能以偏概全,但她的严谨,却是让人刮目相看。剧中的她,虽然努力的成全自己的所有人生职务,但终其半生,仍然是劳苦的命,这与全国众多的女同胞,有着很多的共情,着实令人唏嘘。
不是参演《小别离》还真的不知道,黄磊是海清的大学老师,这一次师生扮演夫妻,也真真让人看到飙戏的酣畅淋漓,只不过大部分时间,海清的步步紧逼和黄磊的委曲求全相映成趣,给到的是“忆当年、解仇怨”的戏份,也是戏剧感十足。
一直以来,海清的角色,从国民儿媳到妈妈代言人,看似比较固有的风格领域,每每都被她演绎出 不同的风情,毕竟千人千面,虽然影视剧中的人物,都有着其艺术处理后的代表性价值,但每个角色的人格魅力,却是需要演员进行入心的揣摩,才能在剧中呈现出来,表演,从来都不仅仅是肢体的语言和面部的表情,而是扮一发而动全身的协调感,至少在《小别离》中,海清又将这样一个精分型的年轻妈妈童文洁带到了观众面前,共同感受基于社会和自我的压力,由此而来的焦虑、急躁以及释怀,从这里看《小别离》,其实对当下的众多家庭而言,有着励志的意义。
《小别离》观后感篇7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父母最美的期望。于是,家庭教育成为了父母与孩子的必修课,一方面父母扮演着“狼爸”、“猫妈”或者“虎妈”、“猫爸”的角色,仿佛夫妻俩在孩子面前唱双簧,给孩子柔弱中的严厉;另一方面孩子在父母面前“打太极”,既希望从“虎妈”中逃离,又希望从“猫爸”中获得疼爱。可以说,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可谓是伤透了脑——成绩不好想要把孩子送出国,成绩好也想把孩子把孩子送出国。这些话题,是怎么也挥之不去。我最近看到一部类似情节的电视剧《小别离》,看了之后,还是感触颇深。犹记得,剧中扮演司机师傅的韩青就为我们上演了一出“猫爸”的情与爱之戏,并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子女教育的不易,甚至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说到韩青,就不得不提他带来我们的惊喜。“丰富的舞台经验铸就了韩青掌控人物的能力”,从影二十四年,成功塑造的角色数十个,如《清网行动》中的铁血刑警冯鸿涛、《前妻的车站》中的负心男冯国强、《赌王风云》中的赌王谭天华、《大贪官和珅》里的和珅、《跨国追逃》中的检察官李亚宁、《跆拳道》中的“魔鬼教练”等等,都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这不仅说明了韩青从容塑造多种不同角色的可塑性,还凸显出了其演技水准。
从近几年的作品来看,韩青塑造的几个不同类型的“父亲”角色令观众印象深刻,如《虎妈猫爸》中的“狼爸”杜锋,《小别离》中的“猫爸”金志明。“狼爸”与“猫爸”的转变,就如“狼”与“猫”的本质区别,是呈现出两极化的状态。与《虎妈猫爸》中韩青饰演对儿子铁石心肠,毫不手软的父亲杜锋不同,在汪俊执导,由黄磊、海清、韩青等人主演的都市题材电视剧《小别离》中,韩青一改“狼爸”的气质,扮演了一位既疼妻子,又爱女儿的“暖男”金志明。这一形象的改变,“猫爸”气质的韩青早已没有了“棍棒”式的教育,也不会因为孩子写错一个字而大打出手了。
在《小别离》中,金志明与妻子吴佳妮(朱媛媛饰)关于女儿琴琴(赵今麦饰)是否出国的事情而争论不休,因为金志明舍不得女儿离开自己。 甚至为了打消女儿琴琴出国的念头,金志明偷偷地送她一部手机,而自己的手机却早已“老掉牙”了,此时,“只要爸爸能打通你的电话,就是好电话”让人赞佩不已,深感父爱之伟大。又如,当琴琴、方朵朵、张小宇为了躲避父母们安排“出国”,硬是跟家里玩起了“躲猫猫”,让三方家长悔恨当初,甚是自责。面对着吴佳妮训斥女儿琴琴,“猫爸”金志明在妻子面前上演了一出温情之戏,看似利用动物故事批评女儿琴琴不回家,电话关机,找不到人,实则是让女儿躲避“虎妈”的责罚,体现出浓浓的父爱,韩青用出色的表演为这段戏加分多多。
然而,“虎妈”与“猫爸”势必会发生出激烈的火花。金志明这一“猫爸”在“虎妈”的威逼之下,能掌控好两人的情感火候,讲究的是“点到为止”。当然,也有时候会火光四溅。为了庆祝妻子吴佳妮取得了行医资格证,能亲自下厨,表达那份对妻子的爱与呵护,同时,面对着吴佳妮永无休止地想让女儿出国之事,又常常显得不耐烦,甚至会与其发生争吵,摔门离去,表达自己的立场。可以说,展示出金志明这个人物的多个侧面,让这个人物生动、立体、丰满,给观众的又带来了一个惊喜。
从“狼爸”杜锋,到《小别离》中的“猫爸”金志明,韩青都在不停地挑战,都在真诚地演绎。或许,对于韩青来说,演艺就是“本色”,“本色”就是创造,创造就是惊喜,观众也非常期待韩青下一个角色将带来的全新惊喜。
《小别离》观后感篇8
?小别离》很戳心,因为它太真实,真实到就像你我的日常,我们哪里痛,它就掐了哪里,一点都不夸张。
一年前的《虎妈猫爸》让许多人开始重视到学区房的重要,我身边有太多人一夜之间意识到学区房是个大问题,能换房的几乎都换了。但那部剧实际上并未真正讲到教育的真正问题,而《小别离》借用了一个轻松的喜剧外壳,这是它的巧妙之处,实际上它很锋利地直击了中国式教育目前的囧境,唯分数论、盲目留学、唯重点论,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这些二十年前就存在的教育问题,依然没有变。
我大概梳理一下,这部剧实际上讲的就是三个家庭三个孩子三种类型,一种是海清黄磊坚持不出国但是唯分数唯重点论;第二种是成绩太好,不出国深造太可惜了;第三种是成绩很不好,要丢到国外去历练。基本上这三种类型囊括了中国普遍的教育理念,最终都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到底要不要留学?
所谓的“小别离”其实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离别,这部剧有句宣传语很打动人: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圆,唯独父母的爱指向离别。因为孩子都会长大,他们迟早有一天要和我们告别,就像我们当初背上行囊向自己的'父母告别一样。
尽管这部剧里海清黄磊的人设年代应该是70后,但这个不重要。因为80后为人父母的,马上就要轮到我们了,《小别离》就是一场非常真实不掺水分的预演。
作为一个有孩子的80后大叔,我看这部剧最直观的感受是,代入感很强,剧里所有存在的教育问题比如考试排名、能否进重点高中,父母偷窥隐私、追星、看不入流的课外小说,所有的这些,80后都经历过。在当时,这些都是我们的痛。海清的咆哮排比句我相信是大部分人身上的烙印,“今天你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是这辈子完了。”多么熟悉的句子,犹如昨日才听过。
但中国的教育,几代人下来都是这样教的,即使是经历过这些阵痛的80后父母,现在他们的教育观念还是一样。我在《小别离》里看到了这样一个循环的矛盾:我们曾经那么厌恶的教育方式,我们似乎没有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去转换,还是要照搬给我们的下一代。所以,我们很快也会像海清一样,可能是一个企业高管,在工作上雷厉风行,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有强迫症,会咆哮,会严重到怀疑自己早更。
唯分数论的教育矛盾在北上广深越来越变本加厉。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在深圳一所重点读一年级,有一天她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很严肃地批评她:为什么孩子这次考试掉了一分这么严重的事,父母却没有任何反应?你一定会喷饭吧,但她没有,马上请假回去彻查孩子的试卷,盘问孩子最近的心情变化...学校老师传达给家长的情绪也是这样,如果你不重视,你孩子的成绩就会下滑。到现在,她的孩子早就报了各种课外培训班,社会里有许多有逼格的培训机构不是给钱就能进的,还得看你孩子的成绩。成绩不好,对不起,不要。
我看这部剧的心情模式是会来回切换的,因为我曾经叛逆过,因为我现在为人父母了。
?小别离》里有一幕是海清无意中看到女儿写的仙侠小说,一时来气就大声教育女儿方朵朵,方朵朵觉得隐私被父母看了,也很生气,什么伤人的话都从她口里出来了,甚至是“不要认我这个女儿”。海清和黄磊一时手足无措,坐在沙发上感慨地哭。我承认,我也被方朵朵气到了,父母这么爱你,对你这么好,一切都是为了你,可是你却不领情,为什么?还要伤害父母,凭什么啊。
可是凭什么啊,在我们还是方朵朵这样叛逆的年纪,这几个字也是直接丢给父母的。凭什么看我日记,凭什么管我,凭什么不给我钱买漫画,凭什么不让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在初三的时候很厌学,在离中考还有三个月的某一天,带着我们班三个想考艺校的女生出发去了市区,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bp机,没有qq,我们在艺校呆了三天,她们很认真地在考试,做一个决定自己命运的抉择。等我们再回到学校的时候,才知道整个学校都在找我们,班主任、校长、家长都在满世界地找我们。我们都认为自己没有错,我们只是去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凭什么管我们呢?
可是,如今这样的事要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会发狂,我们会疯。所以,我说《小别离》让经历过双重矛盾的80后,更应该重新审视自己,这是一堂必修课。
?小别离》里在人设方面很有技巧,海清黄磊还有汪俊,他们是社会的中产阶级,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手忙脚乱,但却在表现形式上多了一些自嘲,让整部剧“以轻松的表达形式在探讨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有像朱媛媛这样的普通家庭,但不管是中产还是普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面临的都是一样的难题。
其实,比起小别离,我更关心的是,每一个父母的每一次狠心,是否都是为了最后的小团圆。
《小别离》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 人生小演讲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