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书籍的评价和感悟,能够帮助其他读者了解书籍的价值和影响力,通过读后感,读者可以感受到书籍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从而被吸引,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星读后感800字8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星读后感800字篇1
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我阅读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巨著,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报道性作品,记录了自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到处都是荒弃的天地、饥饿的人民和频繁的战争。那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跻身历史的大舞台,他们或智慧、或英勇、或民主、或仁义……
一九三六年,三十一岁的斯诺,一位孤单英雄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只为寻求真相。从这一年的六月至十月,他用旁观者冷静、客观又带着些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没有空泛的理论和枯燥的政治术语,也不同于目的性明确的宣传稿件,在他笔下,一个个的生活、战斗的场景扑面而来。斯诺采用采访、叙述、日记等多种形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在这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不论是彪炳史册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还是年龄虽小斗争经验却很丰富的“红小鬼”,他们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眼神坚定,笑容纯粹,有血有肉,丰满立体。这些红军战士偶尔也会有些粗鲁、莽撞,但是内心的赤诚、意志的坚韧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熠熠生辉。
通过斯诺的笔墨,我们得以窥见红色中国的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到那片红色区域上人们的生活和战斗。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生活让我们犹如踏上了那片土地,呼吸着那纯净的山风。在微风中,我们仿佛可以嗅到理想,嗅到那些即使历经绝境也没有动摇的信念,那些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高贵心灵……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更需要我们去把握它发展的客观规律。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走进那段风云起伏的历史,感受那充满激情的岁月。相信经过这趟“红色旅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红星读后感800字篇2
?红星照耀中国》出于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在当时所有人都不了解红军,不了解中华苏维埃,只有从国民党政府放出来的“红匪”“反政府”“红军杀人无数”的幌子消息,没有人进入红区秉实的写出一本真正红军的书,但斯诺做到了,他不顾“白匪”的扫荡、威胁和外界传闻“红匪”的强暴毅然地进入了红区,他以他的声誉、真诚、以他一个记者的身份创作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他是红色的,他是真诚的,他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纪念的,他永远忘不了红色的中国,在病危之时,他挤出了一句:“我热爱中国”。也正如所说:“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这本书描述了红军的坚强坚毅,无所畏惧,甚至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儿,红军中的孩子也非常坚强却又很可爱,有一种融入骨子的军人气质,但外面还有一层孩子的稚气,让人怜爱,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但也有一些资产阶级,家财万贯,但还不停的剥削无产阶级,贪得无厌,甚至从中还出了“里通外国人”像如“四马”中的马鸿逵明目张胆地让日本人在西北地区建飞机场,他的捐税项目是怎么做的呢?大概有40多项捐税,简直举不尽举,而且盐专卖,每个月必须买半磅盐,不管他用不用的完,而红军去打败了他使百姓过上了平等的日子,不在被当作奴隶,不在负债,变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自由之身,像这样的事有很多,很多·····
感谢斯诺先生,感谢《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了解了与我们时隔80余年的旧中国,感谢红军感谢中华苏维埃。
红星读后感800字篇3
如果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来看近代中国的战争史是怎么样的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给出了答案。
在寒假,我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跟随着斯诺的脚步,我去遍了整个红色区域,与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领袖、将领面对面。合上书本,心潮久久未能平静。在书中我看到了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看到了毛泽东的质朴纯真,爱军爱民、看到了周恩来的平易近人,温和尔雅、看到了彭德怀的率真爽朗、吃苦耐劳……
这本书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章节是“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斯诺记述了林彪的一些生平、他在红军大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一些他观看了红军剧社的表演以及采访红军剧社社长危拱之的一些情况。其中红军大学中的将士们将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作笔记,在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头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样一座“高等学府”中艰苦学习。为什么红军战士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艰苦学习作战本领呢?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
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阅读着这一本书,现在的我们生长在和平时代,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我们通过这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看到了共产党员为革命胜利流下的滴滴鲜血。仿佛感受到他们无私的品德,如今的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所以,我要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克己奉公的无私,我也要学习他们面对强大敌人不服输,敢于客服困难的精神。我更要坚定信念,尽力守护祖国,守护这一来之不易的和平!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使我更深地了解红军,了解红色革命。红军战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建设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星读后感800字篇4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是一部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的新闻作者,在1928年来到了中国,在报社工作,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叙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身处其中的经历,触发了他当时写作的愿望。
这本书共12个章节,作者斯诺并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字。本文虽朴实无华,但正因为此,笔下的人物才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个人特色,拥有陕西一带鲜明的文化特点。
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先用了反问句强调了红色中国这一写作中心,此后,他又记录了一些革命的领导者,如毛泽东,贺龙,周恩来等。作者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大概叙述,如苏区的教育,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但在这么多章节中,只有其中的第四章节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改变以及成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它诞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父亲的聪明头脑使他们家成为了富农,但又因为父亲的封建愚昧,使他早早辍学,由此便激起了在幼小的毛泽东心里的反抗愿望。在毛泽东的童年中,一方面备受母亲的疼爱,与之又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方面父亲对他则格外严厉。由于毛泽东自幼受父母双方的影响,他铸就了特殊的个人秉性。父母亲给予的不仅是毛泽东的生命,而且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年少时,毛泽东就产生了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吃上饭的朴素愿望,立志为大多数中国穷苦人民谋得幸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毛泽东决定改造中国,打倒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算在那些压迫的环境下,他还是秉持着他内心的初衷去实现内心的抱负。他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的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
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的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了蒋介石的.国民党集团,勇猛战斗,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了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精液,中国的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的理想而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的启发是:我们不能辜负了将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的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读后感800字篇5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这不得不使笔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毅然离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业,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为党的革命事业倾尽一生心血,鞠躬尽瘁。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路程上,面对重重挫折打击,不管是林道静还是保尔,他们都不曾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他们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他们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了。这本书可以说是当今最客观,最真实的一本书。作为访华记者,埃德加斯诺即没有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那种憎恶与恶毒,也没有对共产党的盲目崇拜,他写这本书是没有带着任何的个人感情与个人偏见,所以,他的看法可能是最真实的。
进入根据地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简直是大错特错:共产党是一支为百姓服务,为解放奴役中的中国而奋斗的英雄军队。毛泽东是一个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生活充满激情。除此之外,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百战百胜的林彪,令地主乡绅闻之色变的贺龙。更有一大批为了革命可以抛头颅撒热血的英雄好汉。他们用火一般的热情、钢铁一般的意志,斩去了旧中国的毒瘤,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相反,国民党反而更像是一群土匪,他们对日本侵略者做出不抵抗政策,却对同是中国人的共产党赶尽杀绝,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把中国社会搞得乌烟瘴气,却派人把自己美化成“抗日英雄”,而土匪般的过去,才是他们真正的历史。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把这段真正的历史,把这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呈现在这本书上,让我们认识到这一群有气魄有风度有力量有抱负的领导者,让我们认识到了这真正的历史。
?西游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在十四年的时间里,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各种妖魔鬼怪,终于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他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但是,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的玉皇大帝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与一切困难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怕困难……他总是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的毛病实在多。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他十分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憨厚、沙僧的勤快,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有坚定的信念。
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10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红星读后感800字篇6
合上《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有一点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许多人物均在童年中经历苦难,但苦难真得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习以摧毁人的意志信念吗?我看未必。
苦难虽然很长,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读,苦难会成就一个人。
的红军司令员彭德怀,少年时便经历过苦难。“他六岁那年死了母亲,他的父亲续弦后,后母增援彭德怀,因为他使她想起了她的前任。她送他到一所老式私塾去念,在那里常常挨老师打。”这里《西行漫记》中对其童年的描述。
彭德怀的童年固然很苦,但同时童年也铸造了他那平易近人,简朴,接地气的性格,坚定他革命的信念。可以说,是童年的苦难成就了彭德怀司令。
苦难的童年是许多共产党员的共同特点,因此,才有了的长征,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放眼古今大多名人,苦难是否也伴随他们呢?
正是乌台诗宾以及仕途上的苦难使苏轼挥笔一就,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娥”的美好祝愿,正是司马迁的宫刑之辱,才使他铸就了“史享之绝唱,天韵之离骚”之史记;正是杜甫经历妻离子散之苦,才挥笔一就,写出了“感时光溅泪,恨别鸟惊的兵荒马乱之景。
苦难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培养一个人的自立、能力,磨拣一个人的体格。“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
但,经历苦难一定就能成功吗?当然不是。
彭德怀有一度时间被捕,但他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下,仍保持自己的意志,宁死不屈,并未吐露一句秘密。在被释放后,成为司令。倘若彭德怀贪生怕死,招供了,那个战于不胜的司令肯定也不古在了。
红星读后感800字篇7
——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 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 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 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斯 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书中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周恩来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
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本书一经发表,就产生了了巨大的反响。它驳斥了国民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读完这本书后,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
斯 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红星读后感800字篇8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关于血的历史书籍。它让我们知道了谁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还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红军所遭受的苦难和经历的艰苦岁月,是多少人的鲜血才铸造了我们的今天啊!
先让我谈谈印象最深刻的红军吧。说到红军,首先浮上我的脑海的是他们的热忱和信念。他们永远都是以最温柔的态度和最亲近的口吻对待老百姓,跟老百姓亲切聊天,无论身份的高低,永远都会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相处。据斯诺介绍,红军指挥官始终与战士们同吃同喝同住,与战士们在一起打闹,而且还经常坐在一起谈天说地,非常地和睦,以至于连孩子们都积极踊跃加入他们。
其次就是红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那勇敢斗争的灵魂。斯诺在书中“大渡河英雄”片段中提及,当红军面对敌人的火药炸弹时,面对空荡荡的索桥时,他们从未退缩,而是始终勇往直前!光是这一点,就已然突破敌人的防线。
长征之路,如此的艰难,红军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在漫漫的长征途中,他们面对的不仅仅只是敌人的火药炸弹,还有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面对的不仅仅只是翻山越岭,还有比这更艰难的自然环境,如布满积雪的雪山,那寒冷的温度给人的生存带来了直接且强劲的威胁,甚至将人活活冻死。《长津湖》中一个片段所示,众多战士就在积雪中因酷寒而失去生命。而他们虽被掩埋在积雪中,但却始终保持着稳握钢枪的姿态。仅此一画面,即可感受到红军战士对革命的崇高信仰。
我敬佩红军,因为他们没有把任何物质追求放在革命精神的上方,他们坚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获得独立,那他们的前景一定是黑暗”。他们用实际行动换取了中国农民的信赖,同时激励着中国农民拿起武器去与敌人斗争,为中华民族的奋起而斗争。这也证明了,中国红军对老百姓的影响之大。
红军战士们舍生忘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抹浓墨重彩的红色,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眼中的红军,也是我的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红星读后感800字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