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一份观后感,我们都能够更深入地感知电影所传递的思想和意义,观后感是观众对作品对自己的影响和启示的认知和感悟,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90后观后感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90后观后感篇1
感人?温暖?还是……我最不喜欢看了某一个东西后,把那种感觉用一个词形容出来,因为我觉得不管我的词汇多少丰富,总是不能把内心最真实的感觉形容出来,而看了《龙猫》后这种感觉便更加强烈了。《龙猫》讲的是念小学的小月和四岁的妹妹小梅,在妈妈住院期间,跟着爸爸搬到郊外的一间旧屋住,在那个被人戏称为“鬼屋”的新家里,她们的生活有了许多有趣的新发现,包括传说中的龙猫。有一天,思念妈妈的小梅决定去医院探望她,却在途中迷路了,大龙猫出现帮助了小月找到了妹妹,并带小月和小妹去看望了妈妈。
看完了《龙猫》,我和同学随意的聊了一下,同学有些不屑的说:“我不喜欢看《龙猫》,它一点也不感人,宫崎骏的《**》动画才好看,才感人呢!我听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站着。自己并不是不能反驳他的话,只是想问他:难道《龙猫》就不感人吗?你对感动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难道能让人潸然泪下的动画才是好的动画吗?但我没有说什么,不想做任何的辩解。
其实,《龙猫》并不是不令人感动,而是处处都存在着感动和温暖,举手投足间都能令人感到快乐,只是有些细微,如果不用心去感受便感受不到。一家三口依偎在一起,用笑声来驱散恐惧;为了寻找迷路的妹妹,小月跑了成人都要走三个小时的路程,即使脚磨破了也毫不在意;为了看病情又有些严重的妈妈,不认识路的小妹也独自跑到医院,虽然最后迷了路……
或许这些都不算什么,但小小的细节里,隐藏了很大的情感,用心去体会,就可以收获很多的东西。亲情,友情都可在里面体会到。龙猫虽然看似虚幻,但是他其实就生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带我们去想要到的地方。
?龙猫》是一部很温情的动画,像冬天的一杯温茶,温暖了所有人。
90后观后感篇2
名著《西游记》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那里面塑造的齐天大圣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身如玄铁、火眼金睛,他拥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便是十万八千里,拔一根毫毛一吹能变出许多猴子......
但是,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颠覆了以往齐天大圣这个英雄形象,因为他有如来佛祖的封印在身,他只是一只普通的猴子,他不能飞、不能打、连金箍棒也召唤不出来,以往他根本不放在眼里的妖怪,现在使出吃奶的劲也打不过,反而被妖怪欺负,眼睁睁地看着江流儿被埋在石头下面而毫无办法。
江流儿虽然像唐僧,但他和唐僧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唐僧非常迂腐,人和妖都分不清,有时候把妖怪当作人,以诚相待,结果被妖怪攻击了,还认为是孙悟空的错,给他念紧箍咒;唐僧非常懦弱,任由妖怪摆布,也丝毫不知道反抗,只能坐等他的徒弟来救他。江流儿却不一样,他真正的善良,他能分辨出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他比唐僧勇敢,见到孙悟空打不过妖怪不会嘲笑他,而是帮他一起打,哪怕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面带笑容。
电影里面的猪八戒这个角色倒是跟以往差不多,他傻乎乎的,没什么本事,有点小狡猾,很贪吃。
电影的尾声部分孙悟空终于变回了齐天大圣---头插两根翎子羽,身披铠甲,背后披着一条红披风,从耳朵里拿出了威力无比的金箍棒,三招击败了妖王。
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有一颗勇敢的心和坚强的信念,有了这两点,才能实现梦想。江流儿遇到任何困难都不退缩,他坚信他一定能找到师父,一定能救出傻丫头,最终他做到了。孙悟空也是如此,他没有活在过去的荣耀当中,而是要冲出禁锢做回真正的齐天大圣,用一只普通的猴子的能力,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最终驾驭白龙、击败妖王、变成了昔日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
我也要学习他们,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勇往直前,挑战那个未知却注定精彩的未来。
90后观后感篇3
今天,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俞敏洪叔叔的故事了。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庭条件并不好,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实现人生价值,他决定去参加高考。前两次英语考试都没达到他预期的成绩,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些挫折就轻言放弃,而是继续坚持,加倍努力学习。在他的不断坚持下,通过多读多写多说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英语成绩,最终考上了理想终的北京大学。他大学毕业后,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提高英语成绩,创立了现在全国知名的英语培训学校--新东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和价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遇到一些挫折时,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必须坚持才能成功。
90后观后感篇4
?战马》改编自英国桂冠作家迈克尔·莫尔普戈的同名小说。《战马》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匹马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他们被分离的命运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重新交织在一起,是一部非常感人而又非常优秀的电影,我非常喜欢。
刚开始,是艾尔伯特目睹了乔伊的降生,并阴差阳错的因酗酒父亲赌气拍回了乔伊,和他成为了好朋友,与乔伊建立了爱与信任。之后,一战爆发,艾尔伯特的父亲把乔伊卖给了军队,这时艾尔伯特就和乔伊难舍难分了。他们的友谊却远远不止这些。在英军战壕里的乔伊换了好多任主人,最终竟然到德军战壕,在那里和顶荆一起拉大炮!
之后顶荆不堪重负倒下了,而乔伊,重情重义的乔伊目睹着自己的战友在身边死去,几乎发了狂,在硝烟四起、炮弹乱飞的战场上疯狂奔跑,他灵活的在各个阵地跳上跳下,最终来到了无人区,但被那里的铁丝网缠住,受了伤,不能前行。他就像做果酱的法国老人说的那只信鸽,为了自己的信念,不顾一切,穿越过痛苦和危险并重的战场,无比勇敢。
影片中还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英军战壕中的一位士兵看到了被困在铁丝网中的乔伊,冒着巨大的危险(前方就是德军战壕),举着白旗来救乔伊。据此同时,一位德军带着铁丝钳也来救助乔伊。在发现一把铁丝钳不够时,德军喊了一声“我们的铁丝钳不够!”,无数把铁丝钳同时从德军战壕中被扔了出来!这说明了德国的士兵和英国的士兵一样都十分关心乔伊,而且希望能帮助他。这位德军和这位英军,齐心协力,非常友好,共同将乔伊身上的铁丝除去。期间,双方战壕都静静的看着这令人感动的场景,并没有因为是敌对的关系就趁机开火。
乔伊站了起来,德军和英军都希望能将这匹马牵回去。德军提出要打一架,但英军建议抛硬币。我从德军眼神中看出,其实他也不愿意打架,因为这又是另一场战争了,而战争都不是两人愿意经历的。通过抛硬币的方式,英军赢了。德军并没有生气,反而赠与英军德国刀具为纪念,而英军也承诺会将它用在他在英国的.故乡。两人成为了好朋友——这简直就令人不敢相信!但这是真的,因为它出自对马、对生灵、对动物最初的,最完全的爱啊!乔伊,这一匹伟大的战马,以这样的形式连接了两个人的友谊,连接了两个国家,使其没有了界限——至少是精神上的。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原本就应和平相处,一战的爆发其实是一种罪恶。
心系乔伊的艾尔伯特无法忍受心中对乔伊的想念,也参军来寻找乔伊。而乔伊又被那位英军给牵回了英国战壕,就和眼睛受伤的艾尔贝特相隔一块布的距离。乔伊受了很重的伤,英军哀求无果,长官打算一枪杀了他,就在这时——非常非常戏剧性的,艾尔贝特吹起了哨子,并用自己对乔伊的爱与了解,救了乔伊,也救了他自己。在这个时候,这匹伟大的战马才真正有了归属,因为他一开始就想着要回到自己第一任主人艾尔贝特身边,而终于,他们做到了,又在一起了。
之后的磨难不值一提,长大成人的艾尔贝特带着心爱的乔伊回到了自己的家。在如血的残阳映照下,人与马的身影是那么的贴近,那么自然。这部影片主要突出了乔伊,这匹伟大、强壮、坚强、勇敢、有情有义、忠诚有爱的战马,同时和呼吁人们远离战争,珍惜和平,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之中的很多闪光点:爱,友谊,不离不弃。
90后观后感篇5
朴素的画风,简单的故事情节;单纯可爱的孩子,和蔼可亲的老太;高耸的大樟树,神秘的龙猫……宫崎骏又一次给我们讲述了一部充满幻想,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不禁让我们回忆起孩提时代在乡村淳朴的童年生活。
可以说宫崎骏的《龙猫》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梦幻剧,但我觉得它更是一部很单纯,很朴实的童话剧。与宫崎骏其他作品不同的是《龙猫》的画风简单纯朴,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朴实祥和,没有太多的渲染,也没有过于夸张的奇幻。电影讲述了和爸爸一起搬到乡下的两姐妹,在家附近的一棵大樟树下发现了传说中只有好孩子才能看见的龙猫。其间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而有趣的故事。一天,妹妹小米和姐姐吵了架之后,便独自出走去找自己生病住院的妈妈,途中却迷了路。姐姐在四处寻找无果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于龙猫。善良而温和的龙猫唤来龙猫电车,载着姐姐找到了迷路的妹妹,乘着龙猫电车,妹妹把亲手摘的玉米送给了妈妈,希望她早日康复。
之所以觉得《龙猫》是一部单纯的童话故事,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待的这部电影。剧中的很多细节以及对话都是以一个刚刚对这个世界有懵懂念想的孩子描写的,这里的孩子则可以看成是剧中的小梅,小梅在剧中大约三四岁的样子,对自己周围的一切都会感到好奇,为了看到灰尘精灵她能一直盯着墙上的缝隙…而姐姐小月已经上学,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认知已经初步成熟和了解,妈妈因病住院她就担当起了照顾妹妹的任务。
龙猫在剧中可以是一个虚幻的角色,它是根本不存在于小梅小月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小妹小月对大龙猫的印象和邂逅可以看成是姐妹俩因对附近的新环境以及大樟树林存在的神秘感而产生的幻想。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大龙猫是姐妹俩在听到爸爸和婆婆讲的神话故事后于梦中形成的虚幻角色。在这部电影中,龙猫第一次出场是在小梅在院子中玩耍时无意中通过一个幽深的灌木丛掉入了大樟树的树洞里,她在这里发现了大龙猫,然后调皮的趴在大龙猫的肚皮上美美的睡了一觉,而后当小妹醒来之后却被姐姐和爸爸发现躺在了一篇灌木丛中。龙猫第二次出场是小梅和姐姐小月在公交站点等待爸爸下班回家的时候,不过这次是姐姐小月首先看到了龙猫,而小梅此时却趴在了姐姐的背上睡着了。龙猫的第三次出场是在姐妹俩半夜醒来的时候,这次三个龙猫围着姐妹俩种下的樟树籽跳来跳去,最后通过咒语将她们刚刚种下的樟树籽变成了一片足以遮天蔽日的樟树林。而龙猫的最后一次出场则是姐姐小月为了寻找迷路的妹妹跑到樟树林中寻求龙猫帮助的时候。在我看来,龙猫只是妹妹小梅梦中的幻想所形成的一个角色,而童心未泯的姐姐小月在妹妹的描述下也或多或少的形成了龙猫的形象。
所以,《龙猫》带给我们的是一部围绕姊妹俩的梦境展开的一部亦真亦假的童话故事。
90后观后感篇6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念书的孩子》。
影片演的是一位山村孩子艰苦求学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九岁的男孩路开,他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挣钱,家里只剩下了他和爷爷。路开捡到了一条流浪狗,名字叫“小胆”,他俩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天,路开爷爷煤气中毒,幸好小胆闻到了气味,爷爷才解脱了生命危险。可是,过了不久,路开的爷爷不幸去世了。从此,家里只剩下路开一人,陪着他的只有小胆。因为要上学,爸爸把他带到城里去,他离开了同学,离开了老师,连自己唯一的一个朋友小胆也失去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一个离开爸爸妈妈的孩子是多么可怜啊,然而路开聪明、好学,充满孝心。常年留守的孩子非常渴求父母的爱和保护,电影中的路开也得到了老师同学邻居的关心,才使他在爷爷去世孤单无助时得到了帮助度过了难关。我们身边有许多爱我们的人,他们默默的保护着我们,让我们快乐地成长,我们得感谢他们。看看路开,再想想自己,我们的生活环境要比路开优越的多,而且我们还有父母沉淀淀的爱。可我们却不知足,比起路开我们要比他幸福的多。因此,我们要努力向路开学习,做一个懂事、勇敢、坚强的好少年!
现在在农村,像路开这样的孩子太多了,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生活有保障,但没有父母疼爱的孩子多么孤单呀,多么需要和父母生活一起呀!因此,我想对像天下的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们需要你们,你们回来吧!我也想对和路开一样的孩子们说: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勇敢,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强地生活,刻苦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90后观后感篇7
“感恩”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拥有的。而现在,孩子对于父母的养育却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
当老师严厉的呵斥、责骂和批评时,你是否知道“老师”已不再是他的工作,而是他终生的事业。“老师”——一个神圣的称呼。他们将所有的爱心倾注于学生的身上,在家他不是个好妻子好丈夫、在父母面前他不是个好儿女!这不都是为了他的学生吗?
当我们不在为今年收成不好而烦恼时,当我们有贫困奔向小康时,我们可曾想到是国家给了我们补助,是国家的繁荣使我们走向小康!
当我们拿着零用钱奔向商店时,何曾想到这是父母一滴滴血汗泪水的结晶呢?有这样一组数据:某校八百多学生,知道自己生日的占100%,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占45%,知道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日的尽只占9.99%。
让我们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祖国,感恩家人,感恩身边的一切一切。让心中的那份爱心永远的传递下去,温暖更多的人!
在老师的专属节日——教师节。对老师说一句平淡的却出自你内心的话语,优异的成绩或许更能替代那鲜艳的花朵和金钱上的赠予。
当祖国大庆时,对着天空喊出你对祖国的祝福和对祖国的人热爱!
当你生日——母亲的受难日。告诉妈妈你最想对她说的每一句话。当你看见爸爸为了支撑这个家而汗流浃背时,简单地问候一句:“爸爸,您辛苦了!坐下休息会吧!”当年迈的外祖父母教你做人的道理时,你是否觉得腻烦了?那可是他们几十年的经验啊!
“感恩”——一个神圣而洁白的词组。让我们用我们的爱心点燃那永不熄灭的爱的希望之火吧!
90后观后感篇8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所谓“我们”是指毛主席那个时代的老一辈革命者,而“你们”指我们新一代的建设者。在寒假期间,我观看了《寒假十课》,让我对新一代建设者应该负的责任感受很深。
日常生活中,每当父母看到我把红领巾乱丢乱放,就会语重心长地教导我:“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的呢?因为红领巾代表着烈士的鲜血。”
是啊,我在《寒假十课》中学习了许多为了党和人民不惜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荣事迹。正是无数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回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学习先辈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建设更加繁荣的祖国做出贡献。
在《寒假十课》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一课是:《头条里的'中国》。这课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大事:梁军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等。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张海迪故事,她是一位残疾人。在做手术时,因故无法打麻药,她以她坚强的毅力撑过了无麻醉手术。身为残疾人竟然能如此坚强,真不愧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我要学习她的坚强,不向坎坷命运低头。
我看完了《寒假十课》,我感受颇多,但所有的感受汇聚到一起,凝聚成为一个目标:我们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
90后观后感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