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学反思能够增强我们的自我批评能力,对于以往的教学工作进行深思后,我们就可以拿起笔写一份教学反思了,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葫芦画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葫芦画教学反思篇1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植物生长要经历一个过程,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在教学时,我努力挖掘训练点。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在读到小葫芦很可爱时,我问学生“假如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这么可爱,你还会怎么说,怎么做?”在体会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自己的葫芦时,我又提问:“你猜那个人会在什么时候去看自己的小葫芦?”学生的想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文学习采用角色换位获得情感体验。“你如果也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的说的慢条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语气来劝告书中种葫芦的人,有的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来用科学道理讲给书中种葫芦的人听。这样的角色换位体验学习法,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识字方式多样化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种识字窍门,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前提。对于识字教学。如在学习“葫”“芦”“藤”时通过图片来指认“葫芦”和“藤”,让学生先认识一下“葫芦”和“藤”是什么,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到“葫芦”和“藤”都与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有的用猜字谜的形式巩固识字,如“邻”、“盯”。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习生字,然后向老师汇报,得到同学帮助的生字是哪几个?这样经过学生一汇报,多种形式反复地读。
三、教学中的不足
识字教学在整个课时中占据了比较多的时间,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朗读、理解比较急,比较浅。导致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流于形式,不够落实;朗读对象狭窄,没有让大多数同学得到锻炼。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词语句子自己再去探究,我想学生会改变过来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所以在教学中总是存在很多的变数,需要我不断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葫芦画教学反思篇2
昨天是学校教学开放日,来了好多家长和外校的老师,我准备的课是《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反思如下:
一、满意之处
1、准备比较充分。
2、课堂生成比较精彩。我努力做到了孩子们会的我不说,我只给孩子们补充和适当点拨。突出了重点,将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区别及朗读方式交给了大家,孩子们激情澎湃。
3、多角度学习这篇课文。不但练说了主要内容,还从低年角度着想,降低难度,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再连起来说大意,水到渠成。扩展了一篇文章《啄木鸟与大树》,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并且结合我“十二五”科研内容的训练,扩展阅读,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4、学生能够收集资料,并在课堂积极发言。
5、德育多角度。教学本课我从事物联系、学科学、听人好言相劝等方面引导孩子们总结道理,很顺畅,收获多。并且让孩子们学会查资料的方法,从而也告诉了家长怎样指导孩子查资料。
二、不足之处
1、毕竟是刚上二年级,小组学习搞了不久,还没有大规模的积极发言,学习过程中有溜号的现象,也有在一起学了,却说不出来感受的同学。小组汇报时,最好再有一组来汇报就好了。似乎有点少。不过很真实,我感觉还不错。
2、读的`训练时,一着急,感觉还是单独读的人少了,集体读的时间多,应该改成多叫单人,那样适合个体提高,有序不乱。
3、当时在对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进行一下书写练习就好了,因为课后册子上有许多同学会变换,却忘了加标点符号。这个内容应该深入练习,落实到笔上。
三、努力方向
1、小组合作学习更实效,汇报时语言更激烈。
2、培养孩子积累成语、名言,多读书。
3、课前的鼓励和热身要激发热情。
4、注重课上的读,努力提问更多的孩子读,读出感情。
葫芦画教学反思篇3
?宝葫芦的秘密》读书交流终于上完了,之前没有听过这样的阅读交流课,更没有上过,所以自己对班级读书会应怎么上,到底应以什么模式去上,自己也不是太明确,这次读书会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为了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课堂上想说、敢说、乐说。课前我用心地准备了很久,甚至自己琢磨学习如何截取电影片段,当学会后那份兴奋劲别提多高兴了,当幻想着孩子们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看这短短短短片段时整颗心又溢满了自豪。
本节课,我打破常规的推荐方法:介绍作者、介绍人物、介绍情节……而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一步一步质疑,激发他们看书的欲望。你喜欢这本书吗?如果给你一个宝葫芦你想要它做些什么?宝葫芦多聪明啊,王葆脑际刚一转,他马上就给办好了,可是结果可不太妙,不信,你瞧——在一次又一次的询问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回答中,在一次又一次的看图片视频中!学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也从中明白看书是要有所思考的。
而短短的35分钟我又很想让孩子们说很多学很多,所以设计了很多环节,从开始的概括故事内容,到第二环节的激发学生兴趣:知识书本大比拼,让学生在比赛中回忆每个人物的特点;第三环节又一起交流精彩片段,并在交流时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边读边记录、思考,让孩子做到能够自由表达,谈出自己的想法,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最后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又一次的选择书目去阅读,我选取了《大林和小林》比较有意思的片段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并因此介绍了作者张天翼,以郑渊洁对张天翼的'评价:“你才是真正的童话大王。”结束了这一节课。
课后反思自己,其一,整个过程感觉自己放的还不够,一直在牵引着孩子跟着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前走,没有真正放给孩子。其二,环节设计的太多,因此没有了重点,要么重点是品读,要么就是重点对孩子读书方法的指导,所以正节课下来感觉面面俱到了,但是又面面没有俱到;其三,应该多让孩子提出问题,保持阅读过程的新鲜感和完整性,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的答案。总之,这节课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班级读书会会有新的认识。
葫芦画教学反思篇4
今天我上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开始上课时,我先用简笔画的方式复习了第一课时的内容,画出来葫芦藤,绿叶,葫芦花,小葫芦。学生被这样的图画吸引了,并且根据简笔画说出来上节课积累的词语:一颗葫芦,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样的形式比起直接出示上节课学过的词语让学生再读一遍的效果强很多。
接下来学习第二自然段,“蚜”“盯”都是形声字,学生能够很快用这种方法记住这两个字,“赛”用换一换的方法理解了它的意思。“自言自语”的意思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老师模拟场景,自言自语说话的样子让学生理解,这就是“自言自语”。学生通过对“盯”字的理解知道这个人眼里只有葫芦,所以觉得“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让多名同学站起来读这句话,齐读,男女比赛读,指导读好感叹句,并换成陈述句再比较读。此时完成了课后练习的第二题的一部分。
第三自然段先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学习生字“邻”——注意:避让,高低。再指导读最后三句话,感情一句比一句强烈,最后几个字一字一字读,“葫芦”重读。同桌扮演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再读,学生很感兴趣,并能够读好反问句和陈述句。再把反问句和陈述句单列出来比较读,联系生活实际说反问句感受不同的语气。
最后一自然段的学习联系课文插图,再联系黑板上的简笔画,画蚜虫,叶子被吃光,用黄色粉笔让葫芦变黄色,用黑板擦一个一个擦掉葫芦,学生看着我一个个擦掉的葫芦,有难过有后悔,接着老师趁机提问:种葫芦的人想要的是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学生就能理解到叶子,葫芦互相联系的道理。
这一课学习了生字,积累了短语,学会了读句子不同的语气,理解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语文阅读训练要素在教参的单元分析和课后习题里面体现,备课时要找准出发点,低年级重视老师的示范朗读,这是最基本的策略。教师要少讲概念,学生不懂,要对比,要读,要感受。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组织语言,随文识字,看图理解,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葫芦画教学反思篇5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性质、趣味地介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懂得葫芦的`生长规律,一味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点。
新课标强调,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本课要写的生字比较有规律,因此,我引导学生对本课要写的子进行仔细观察。比如:观察生字的结构。相同偏旁的字:怪、慢;相同部件的字:挂、哇;相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然后再观察每个字的重要笔画。进行练写、评议。
同时,还要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让学生逐步品味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引到学生,“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错在哪里呢?”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到(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
改进之处,教学评价还要继续到位,有时为了赶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地评价,不利于课堂问题的生成,应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引导学生。
葫芦画教学反思篇6
?宝葫芦的秘密》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的作品,课文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生动刻画出王葆的童真形象。
教学本文,我首先根据课后练习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这个问题阅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教学中我为了紧扣文本主题,调动学生情绪,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采用让两位主人公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人物,并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朗读,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同时为后面的教做好了铺垫。
我觉得教学本课的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创编故事,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是如何得到宝葫芦呢?课文略写了,这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我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讲讲故事,在天马行空的讲中获得灵感,同时我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接着,我让几个能说会道的学生示范讲了一遍,取得很好的效果,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才抛出写小作的要求,从作业反馈来看,的确创编故事的确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在本堂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如学没有做到细心观察学生,不能对学生能够进行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课堂中对朗读的`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读得不到位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上问题。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八单元是童话主题单元,主要是通过童话故事体现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节选自作家张天翼写的《宝葫芦的秘密》,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这篇童话主要讲了王葆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得到了幸福,所以王葆也特别希望自己有一个宝葫芦的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探讨“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葫芦画教学反思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