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观后感600字6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撰写观后感,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影片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要想写出有深度的观后感,可以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甲午战争的观后感600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甲午战争的观后感600字6篇

甲午战争的观后感600字篇1

1877年,年轻无为的光绪帝励精图治,决定振兴中华,可是由于西太后慈禧的“垂帘听政”,使强盛的大清帝国正式走向衰弱。而此时,在日本,明治天皇开始亲政,他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发动了着名的“明治维新”,使弱小的日本强大起来。1894年9月17日,日本那扩张侵略的野心,再加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是日本发动了黄海大战。

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战中,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无情地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我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邓世昌命令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坚定地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号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部下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他的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齐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这一幕惊天泣地,壮烈至极!连日军也肃然起敬。

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在甲午战争中,虽然有不少官兵浴血奋战,但仍因为不少官员贪生怕死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还逼迫清政府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投降主义签订了《马关条约》。

我悲愤,悲愤政府的无能,悲愤军队腐败;我叹息,叹息日本的改革,叹息戊戌六君子;我仇恨,仇恨钓鱼岛被夺,仇恨日本的肆虐;我哭泣,哭泣慈禧的无能,哭泣失败的变法!

从清代“甲午事件”,联想到现代的“钓鱼岛事件”,我有些不明白:中国真的这么弱吗?其实,中国也不弱。从1949年以来,在这60多年来,中国各代领导人,鞠躬尽瘁,“三弹”的研制成功,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澳门香港的顺利回归,经济的改革,航母的出现……这些都证明了中国的实力,都证明了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中!

如果真让日本再藐视我们下去去,中华还能腾飞吗?还是那么百折不挠的吗?这将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提高则国提高,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祖国的未来都寄托在我们身上。

可是如今,美利坚和日本人联合起来,私自违背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胆大妄为地将“侵略之魔爪”伸向我们那圣神的领土。我们不能够像清朝那样软弱,我们要卫我们的领土去,中华还能腾飞吗?还是那么百折不挠的吗?这将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革命先辈们将千千万万战士浴血奋战打下的江山交付我们手中,我们怎能辜负他们的期望!我皱了皱眉头,心里下定了决心,必须要将五千年英雄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找回来,重振我们中华少年的雄威!让藐视我们的外国人大跌眼镜 。

甲午战争的观后感600字篇2

?甲午大海战》该片叙述了国家的落后就会招致他国的侵略,要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上就得强大。该片充分表达了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和清政府的腐败,一个寿宴、一个颐和园,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是中国从此走上了半殖民的道路。

1877年,一批大清朝的精英少年学子,怀揣强国的梦想,登上远渡英国的轮船,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他们对祖国的任人宰割深恶痛绝,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一心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富国强兵!

电影前部分重点表现了少年精英的报国之志以及中日的海上军力对比,并在多处暗示了清政府的腐败,为后来清政府的惨败做了铺垫。可以说,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海上力量是不足与清朝相抗衡的,仅“吉野号”相对于北洋水师来说是比较先进的,但是,战争的结果却出人意料。邓世昌一行来到日本展示清朝的武力时遭到日本浪人的攻击,这也为后来中日爆发战争埋下了伏笔。电影后半部分向我们展示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渲染了爱国志士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魄!把整部电影推向了高潮。

对于这部电影,我有几点感触。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

虽说战争之前,清政府的海军实力并不比日本弱,甚至拥有比日本更为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清政府的腐败才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它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对于国家的发展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各国的兴起,这种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潮流,但是当政者却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自诩为“天朝上国”,不接受西方先进的文化,试问,这样的政府焉有不失败之理?作为清政府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为了筹备寿诞,竟然挪用海军军费,致使后来北洋水师用沙子填充的炮弹去打日本侵略者。腐败误国!

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北洋水师的先进舰船和武器都是从外国购买的,尤其是德国和英国。一个国家要想保卫自身的.安全,必须要大力发展科技!不能依赖别国!北洋水师的覆灭就是一个教训。只有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的独立自主。目前,我国的军事科研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歼—10、歼—15等我国已经掌握了这些战机的核心技术,虽然歼—10在外形上与俄罗斯的苏—30很相似,但是它的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已经掌握在我国手里。相比印度,这个一直视中国为最大假想敌的国家,它在战机研究方面就显得十分不足。虽然印度和俄罗斯合作研制新型战机,但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俄罗斯手里。

虽然这部电影给人很沉重的感觉,但是,在电影的高潮阶段,我被邓世昌等爱国军人的激情深深感染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骨气!勇于面对挑战、敢于面对死亡!

甲午战争的观后感600字篇3

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

电视机里一个一个学者教授都在述说那段用士兵、人民血肉堆起的往事,我们难过、愤恨,可是我们手中却拿着印有”madeinjapen”字样的038记下我们的感想。经过了一世纪这么漫长的岁月,此刻的我们能说伤痛吗或许在那40分钟,我们是吧。

军国主义像是一头疯狂的野兽咬噬着中国的人民,可是我们祖先流的泪流的血,终将被时间冲淡。我们能够伤痛,但那不是重点。「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侵略者固然可恶,但在动-乱的时代理,落后者若不能记取教训、迎头追赶而只是裹足不前,总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结局。看完这卷影片,我认为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的不是短暂的惊心动魄,自立自强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残害的方法。

看了《甲午战争》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丢了魂似的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略张声势……”

清晨,日本“吉野”号军舰要攻占小岛,北洋水师前去迎战,可是邓世昌他们船好、装备差、弹药少,抵可是日本的军舰。他们不放下,炸船的要害,炮弹百炸不穿……有的船还升起了白旗,双手抱头,还有的跳水逃跑。看到那里,我十分生气,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全部都给侮辱了。邓世昌没有退缩,对水手们说:“我们必须要打掉倭寇。”这时船开的越来越快赶上“吉野”,突然一声巨响,两艘军舰撞在一齐,邓世昌和水手们都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软弱,不要落后,落后必将挨打,要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受欺凌……

甲午战争的观后感600字篇4

一个昏庸的朝廷,一个败落的社会,一场伟大的战争,一种不屈的精神。

镜头步入了一个一个败落的时代,当时,腐朽不已的清廷已在慈禧太后的昏庸统治下,变得国力大减,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打开中国的大门,继而进行残暴的侵略。炮火轰开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滚滚硝烟涌出了一张张在炮火中消逝的容颜。

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危害兵民,牟取暴利时,林则徐没有犹豫,他愤然上书道光帝,并实施了震撼国人的壮举――虎门销烟。他给英国人一个迎头痛击,他显示了中国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这是一场没有战火的伟大胜利,是一场意志与决心相与斗争的历史伟绩!

当鸦片战争卷入中国时,太平军没有沉默,在与洋人的斗争中,他们没有低头,他们有硬朗的骨骼,不屈的斗志。他们征战沙场,击败洋军,痛杀清军,他们在历史的典籍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当日本雄心勃勃地想要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既而称霸世界的梦想时,一个声音在那一刻喊起。

清政府当时日益腐朽,致使帝国主义列强侵入。可清廷仍处于华贵的奢侈中,浑然不知要强国富兵,挽救危亡,在各国势力已经相当庞大时,中国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武器。军饷已被各路地方官员收入其囊中。当时日本已对中国虎视眈眈,在中日两方交涉中,日本居民甚至亲自到中国兵船上公开挑衅,并企图开炮。况且当时清朝并没有意识到日本想要吞并中国国土,认为区区一个东洋小国何以兴起起几层浪。由于当时洋务运动的成果,让清军不免有些飘飘然,自从1888年正式建立海军后,再也没有购进任何船舰,船龄渐渐老化,何况日本当时新添战舰,与之中国相比,遥遥领先。再者当时慈禧花重金修筑颐和园,抽掉各路军饷,哪里还顾得上战舰重置,连预先订购炮弹也退掉了。

1894年,日海军率领日海军联合舰队开进黄海大东沟伺机埋伏。当中国护航舰驶入黄海大东沟时,日舰便开火袭击,于是北洋舰队便纵队排开。实施反击。炮火炸开在水面上,激起一道白色的浪花,霎时,海水沸腾。硝烟弥漫在海面,久久不散。由于当时中日悬殊太大。中方舰队严重受到日方的摧残,可中方仍然坚持还击。邓世昌所在的致远舰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可他仍是沉着冷静,他下令致远舰向日方舰队开去,可致远舰不幸被鱼雷击沉,破碎沉没。当随从递给邓世昌救生圈时,他拒而不接,最终与他的爱犬共同葬身大海。

甲午战争的观后感600字篇5

这部影片笔者在小时候以往看过数遍,片中的爱国人物邓世昌的英勇行为一向激荡着笔者的爱国之心,今日特地让笔者的儿子也在网上看了这部影片。

片中描述了中日在甲午海战中中方英勇反击的光荣事迹,但所有熟知历史的人都明白,最终甲午海战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我方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终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进一步拉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为以后中日之间再次发生战争供给了可能!

为什么甲午海战以我们失败而告终,笔者认为并不是简单的北洋水师队形的排列错误,更不是北洋水师的坚船利炮不够先进,恰恰相反,当时的北洋水师拥有的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舰船,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不必须武器的先进是必要因素!

更重要的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机制的原因,但看看当时腐败的清政府,一切都处于混乱和飘摇之中,对外政策总是期望英美列强的调停来实现避免战争的目的,结果大家都明白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法国在世界大战中沉醉在坚固的马其诺防线上,结果是被德国绕过攻击,英国也期望和德国和谈,放纵波兰被吞噬,苏联赶快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结果呢英国,法国,苏联全部和德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战争,古往今来,说明一个道理,和敌人经过谈判解决问题,试图经过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根本上可是是个完美的幻想而已!

事物的发展一旦构成趋势,是很难改变其发展的进程的,试图经过谈判,等待,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化难以处理!

甲午海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应对外敌,不要抱任何的幻想,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期待和平最终的结果是加速战争的到来!

笔者也期望众多家长让孩子多看看这样经典的影片,早日让他们理解这样的爱国主义!对孩子的世界观的培养有较大的益处。

甲午战争的观后感600字篇6

回顾历史,异常是离我们最近的清代,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最悲惨,最耻辱的一段历史。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在日本的蓄谋下被挑起,清政府被迫应战。战争的结果是残酷的,让清政府引以为傲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赔款割地更是空前的过分,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这些本是中国的领土割让给日本。日本可是区区弹丸之地,就能够凭借一场战争的胜利就要求清政府割让给他那么多的土地,这让那些本就不怀好意的列强们更是加快了侵犯中国这片富饶土地的脚步。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明显,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人的刺激是很大的,它对那时的中国也是有着重大的影响的。接踵而至的瓜分狂潮,更是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王国灭种的重大危机感。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里总是有那么一部分觉醒的人,他们带领着国人冲破枷锁,经历了磨难,建设了新中国,有了此刻的完美生活。辛亥革命,广州起义,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运动,这些伟大的运动虽然它们所代表的观念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摆脱当时悲惨的现状,创立一个让人民幸福生活的国度,这是一个伟大的梦,它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最终实现。

甲午战争的观后感600字6篇相关文章:

读后感夏洛的网600字6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6篇

一本好书的读后感600字精选6篇

飘的读后感600字精选6篇

感恩的心读后感600字作文6篇

读秋天的怀念读后感600字6篇

红楼梦的读后感600字优秀6篇

父亲与茶的读后感600字6篇

关于孝的读后感600字6篇

飘的读后感600字通用6篇

甲午战争的观后感600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2348